2024年3月7日发(作者:海康威视美国)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专题训练
热点4
航天探测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近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2021年9月17日下午,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到东风着陆场,返回过程一切顺利。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时进入图示A层至地面所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情况是(
)
A.不断下降 B.不断升高 C.先升高后下降 D.先下降后升高
2.图示大气圈层中(
)
A.A层大气层内有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C.C层大气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
B.B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D.C层中存在臭氧层
3.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没有发现生命存在,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体积密度太小 B.表面温度高 C.没有液态水 D.大气稀薄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神舟系列飞船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并都成功完成既定任务;“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乌托邦平原”成功着陆,并将相关探测数据成功传送回地球,目前仍运行良好。下左图示意11月8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完成出舱活动任务,右图示意位于火星上的“祝融号”火星车。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下列对“祝融号”火星车将探测数据信号传回地球影响较大的是(
)
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C.地震 D.台风
5.火星是目前为止被认为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其依据可能是(
)
A.太阳光照稳定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下图为我国航天发射基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B.大气厚度适宜 C.发现有液态水痕迹 D.距离地球最近
6.飞船发射季节,甘肃酒泉周边区域(
)
A.地表风沙多 B.山麓稻花香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
7.神舟十三号获取宇宙信息并传回地球,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 B.RS C.GPS D.BDS
8.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目前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地月探测、地火探测、深空探测等大型航天器的发射任务。较我国其他基地,该发射场承担大型航天器发射任务的主要优势是(
)
A.发射的初速度较大 B.区域人口分布较少
C.发射区域地形平坦 D.气象条件利于升空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在轨期间,航天员进行了舱外设备安装、维修维护等操作。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返回舱在内蒙古成功着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天和”核心舱运行所需能源主要是(
)
A.天然气 B.核能 C.太阳能 D.风能
10.航天员在舱外操作时,需要防范(
)
A.大气污染 B.宇宙射线 C.狂风暴雨 D.沙尘危害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下图为我国航天发射基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飞船发射季节,甘肃酒泉周边区域(
)
A.地表风沙多 B.山麓稻花香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
12.神舟十三号获取宇宙信息并传回地球,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 B.RS C.GPS D.BDS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读航天员出舱活动时拍摄的地球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3.照片中天空背景为黑色,是因为缺少(
)
A.大气散射作用 B.大气吸收作用 C.大气反射作用 D.大气保温作用
14.最有可能强烈干扰航天员与地面通信的是(
)
A.太阳辐射 B.地球自转 C.热力环流 D.太阳活动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成功,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进驻天和核心舱,将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等工作,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时代即将开启。
15.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时地理事象的是(
)
A. B.
C. D.
16.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地球上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山东各地昼夜时长差值由小变大
C.地中海沿岸各地区处于雨季
B.酒泉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后增
D.索马里沿海地区渔获量较大
17.“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时,与酒泉处于同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
)
A.1/2以下 B.1/2 C.1/2以上 D.2/3以上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点火起飞,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前往空间站天和核心舱。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驻留,在轨飞行期间进行了2次航天员出舱活动,北京时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
安全着陆。读“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着陆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8.“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相比(
)
A.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不是天体
C.发射前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是天体
B.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是天体
D.发射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不是天体
19.图中的“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其形成原因类似于(
)
A.极光 B.流星 C.卫星 D.彗星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0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着陆点中心地理坐标为(100°04′28"E;41°37'43”N)。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体状况良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当日,与内蒙古相比,海南(
)
A.公转角速度更小
C.自转线速度更小
B.正午太阳高度更大
D.白昼时间更长
21.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着陆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
A.2022年4月16日1:56
C.2022年4月16日2:56
B.2022年4月17日10:56
D.2022年4月17日11:56
22.三位航天员重返地面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
)
A.小于1/3 B.约为7/12 C.约为3/4 D.大于4/5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并于6月5日17时42分,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2022年6月5日20时50分,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航天员在空间站一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和日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酒泉发射基地能成为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隐蔽性较强
C.河湖稀少,便于搜救
B.纬度较低,有利于发射
D.气候适宜,发射窗口期长
24.中国空间站可能面临的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有(
)
①超强的紫外线辐射②极光的干扰③耀斑的突然爆发④巨大的温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空间站24小时内可看到多次日出日落是因为(
)
A.地球对光线多次阻挡
B.在轨太阳高度角偏小
C.空间站自转速度较快,自转周期为90分钟
D.空间站绕地公转速度较快,公转周期为90分钟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2022年6月5日上午10时44分07秒,神舟十四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22年6月5日20时50分,3名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陆路运输火箭直径不能超过3.352014年10月,米,文昌航天发射场竣工,它是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运载火箭表面涂有高反光率材料,在进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时,通常利用地面的光学跟踪测量仪器跟踪测量火箭的飞行轨迹,观察火箭飞行中的姿态和外部形象。一天中只有火箭箭体与天空背景亮度差异大时观察效果最好。下图
示意中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位置。
材料二: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约41°N,100°E)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日前时间最长的载人航天任务完满结束。灾害性的空间天气会对航天、卫星、通讯、导航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空间天气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20公里以上的空间领域,主要包括日地空间的太阳日冕、行星际、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等。下图示意我国主要着陆场。
(1)比较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的角速度与线速度。(6分)
(2)计算神舟十三号着陆时当地时间。(4分)
(3)与我国早期的航天发射基地相比,分析文昌发射基地的主要地理优势。(6分)
(4)相比四子王旗着陆场,分析东风着陆场具备的优势。(6分)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
材料一: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之后,该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送上太空。7月4日,航天员刘伯明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已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并完成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后续将在机械臂支持下,相互配合开展空间站舱外有关设备组装等作业。
材料二:下图中,甲为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图示意刘伯明太空出舱。
(1)推测航天员太空出舱后所面临的宇宙环境特征。(6分)
(2)说明图甲所示圈层对地球生命活动所起的作用。(8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2022年4月16日上午9点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东风着陆场(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带)成功着陆。巴丹吉林沙漠,面积约4.7万平方千米,平均每10平方千米不到1人。下图为额济纳旗等高线地形图。
(1)描述额济纳旗境内的地形特征。(6分)
(2)评价额济纳旗境内东风着陆场的区位条件。(8分)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专题训练
热点4
航天探测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近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2021年9月17日下午,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到东风着陆场,返回过程一切顺利。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时进入图示A层至地面所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情况是(
)
A.不断下降 B.不断升高 C.先升高后下降 D.先下降后升高
2.图示大气圈层中(
)
A.A层大气层内有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C.C层大气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
B.B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D.C层中存在臭氧层
3.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没有发现生命存在,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体积密度太小 B.表面温度高 C.没有液态水 D.大气稀薄
【答案】1.B 2.A 3.C
【解析】
1.读图分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时进入图示A层是对流层,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神B正确,A、C、D错误。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时进入对流层是从上而下到达地面的,故大气温度不断升高,故选B。
2.A层为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常见云雨雾雪等现象,A正确;B层是平流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的是高层大气,B
错误;大气稳定,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的是平流层,C层是高层大气,C错误;臭氧层分布在
B层平流层,D错误。故选A。
3.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火星上没有液态水,地球上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C正确。火星体积密度与地球相似,属于类地行星,A错误。火星距太阳比地球远,表面温度较低,B错误。火星上大气稀薄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神舟系列飞船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并都成功完成既定任务;“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乌托邦平原”成功着陆,并将相关探测数据成功传送回地球,目前仍运行良好。下左图示意11月8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完成出舱活动任务,右图示意位于火星上的“祝融号”火星车。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下列对“祝融号”火星车将探测数据信号传回地球影响较大的是(
)
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C.地震 D.台风
5.火星是目前为止被认为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其依据可能是(
)
A.太阳光照稳定
【答案】4.B 5.C
【解析】
4.由所学知识可知,“祝融号”探测车信号的传输主要依靠无线电通信,当太阳活动爆发时,抛出大量的高能粒子,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B正确。太阳辐射、地震、台风对无线电信号传播影响较弱,ACD错误。故选B。
5.由所学知识可知,生命存在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适宜大气成分及大气厚度。太阳光照稳定同样适B.大气厚度适宜 C.发现有液态水痕迹 D.距离地球最近
合于太阳系的其它行星,A错误;与地球相比,火星体积、质量小,能吸附的大气少,所以空气很稀薄,B错误;距离地球远近与生命的存在无关,D错误;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C正确。故选C。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下图为我国航天发射基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飞船发射季节,甘肃酒泉周边区域(
)
A.地表风沙多 B.山麓稻花香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
7.神舟十三号获取宇宙信息并传回地球,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 B.RS C.GPS D.BDS
8.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目前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地月探测、地火探测、深空探测等大型航天器的发射任务。较我国其他基地,该发射场承担大型航天器发射任务的主要优势是(
)
A.发射的初速度较大 B.区域人口分布较少
C.发射区域地形平坦
【答案】6.A 7.B 8.A
【分析】
6.根据材料可知发射季节为秋季,甘肃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比较题干中的四个选项可得,能反映西北地区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地表风沙多:西北地区降水少,植被稀疏,风沙较大,A正确;水稻、柑橘是南方地区的代表农作物,且秋季不是西北地区稻花开放的季节,BC错误;牦牛是青藏地区的代表畜种,D错误。故选A。
7.神舟十三号获取宇宙信息并传回地球,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人造天体获取宇宙空间的信息并传输数据属于信息的获取过程,主要应用的是遥感技术,简称RS,B正确。GIS是用于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系统,A错误。GPS和BDS是用于定位的系统,CD错误。故选B。
8.读图可知,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相较于其他地区纬度最低,因此该发射场承担大型航天器发射任务的主要优势是纬度低,发射的初速度较大,A正确。卫星发射基地人口分布都较少、发射局部区域地形都较平坦,BC错误。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位于我国南部地区,降水相较于其他发射基地多,因此气象条件利于升空叙述错误,D错误。D.气象条件利于升空
故选A。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在轨期间,航天员进行了舱外设备安装、维修维护等操作。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返回舱在内蒙古成功着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天和”核心舱运行所需能源主要是(
)
A.天然气 B.核能 C.太阳能 D.风能
10.航天员在舱外操作时,需要防范(
)
A.大气污染 B.宇宙射线 C.狂风暴雨 D.沙尘危害
【答案】9.C 10.B
【解析】
9.核心舱运行与太空之中,宇宙空间中为真空环境,没有了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所以核心舱运行期间太阳能可以为核心舱运行提供即清洁又持续的能源,所以核心舱运行期间所需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故C正确。天然气、核能不能为核心舱运行提供持续的能源,故AB错误。宇宙空间中无大气,故没有风,无风能可利用。故D错误。故答案选C。
10.宇宙空间中无大气存在,所以没有大气污染,狂风暴雨等天气现象,故AC错误;太空中,各种天体也向外辐射电磁波,许多天体还向外辐射高能粒子,形成宇宙射线。故要注意防范宇宙射线,故B正确。宇宙空间中沙尘极少,故D错误。故答案选B。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下图为我国航天发射基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飞船发射季节,甘肃酒泉周边区域(
)
A.地表风沙多 B.山麓稻花香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
12.神舟十三号获取宇宙信息并传回地球,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 B.RS C.GPS D.BDS
【答案】11.A 12.B
【解析】
11.根据材料可知,10月16日发射,季节为秋季,甘肃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比较题干中的四个选项可得,该季节西北地区降水少,植被稀疏,多大风,风沙较大,A正确;水稻、柑橘是南方地区的代表农作物,且秋季不是西北地区稻花开放的季节,BC错误;牦牛是青藏地区的代表畜种,D错误。故选A。
12.神舟十三号获取宇宙信息并传回地球,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人造天体获取宇宙空间的信息并传输数据属于信息的获取过程,主要应用的是遥感技术,简称RS,B正确。GIS是用于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系统,A错误。GPS和BDS是用于定位的系统,CD错误。故选B。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读航天员出舱活动时拍摄的地球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3.照片中天空背景为黑色,是因为缺少(
)
A.大气散射作用 B.大气吸收作用 C.大气反射作用 D.大气保温作用
14.最有可能强烈干扰航天员与地面通信的是(
)
A.太阳辐射 B.地球自转 C.热力环流 D.太阳活动
【答案】13.A 14.D
【解析】
1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地球上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那是因为有大气层的原因,光在大气层中会形成散射和折射。而太空中没有气体,是真空的,没有光能反射或折射进入眼睛,所以看起来是黑的,A正确;与大气吸收作用、大气反射作用和大气保温作用无关,BCD错误。故选A。
1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太阳活动剧烈时,往往发生磁暴、极光现象,并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因此最有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太阳活动,D正确;卫星信号传播不受太阳辐射、地球自转、热力环流的影响,ABC错误。故选D。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成功,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进驻天和核心舱,将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等工作,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时代即将开启。
15.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时地理事象的是(
)
A. B.
C. D.
16.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地球上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山东各地昼夜时长差值由小变大
C.地中海沿岸各地区处于雨季
B.酒泉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后增
D.索马里沿海地区渔获量较大
17.“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时,与酒泉处于同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
)
A.1/2以下 B.1/2 C.1/2以上 D.2/3以上
【答案】15.C 16.D 17.C
【解析】
15.根据材料信息,火箭发射时间为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大约是21°N附近(离夏至较近,即距离北回归线较近),读图A等太阳高度线图,可知此图反映的是太阳直射15°N,与上述分析不符, A错误。日界线主要包括0时所在经线和人为日界线(大致与180°经线重合),读图B此时20.5W°经线为0时所在经线,根据所学,0时经线向东(即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日期应该加一天,但是B项向东越过0时经线后,日期从6月18日却变成6月17日,B错误。读图C地球昼夜状况图,此时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昼长夜短,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由材料知火箭发射时北京时间(即120°E地方时)为9时22分,可计算出6时所在经线为69.5°E,C正确。读图C酒泉该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图,6月17日太阳直射北半球,除极昼极夜地区之外,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而D项酒泉的太阳视运动轨迹为日出东南,日落西南,D错误。故选C。
16.根据材料信息,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为6月17日—9月17日,该时段太直射点先向北移,再向南移,山东各地昼夜时长差值是先变大后变小,酒泉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后减,因此AB错误;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C错误;北半球夏半年,位于北印度洋地区的索马里沿岸地区盛行西南季风,受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即索马里寒流),饵料丰富,鱼类聚集多,渔获量较大,D正确。故选D。
17.根据材料,火箭发射时间为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此时我国酒泉处于6月17日,根据区时计算的方法,可知此时西一区区时为6月17日0:22,西二区为6月16日,因此从西一区开始向东一直到东12区的范围都在6月17日,占全球一半多一点,C正确,排除ABD。故选C。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点火起飞,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前往空间站天和核心舱。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驻留,在轨飞行期间进行了2次航天员出舱活动,北京时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读“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着陆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8.“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相比(
)
A.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不是天体
C.发射前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是天体
B.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是天体
D.发射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不是天体
19.图中的“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其形成原因类似于(
)
A.极光 B.流星 C.卫星 D.彗星
【答案】18.C 19.B
【解析】
18.“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在地球上,不属于天体;发射成功后有独立的运行轨道,属于天体,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返回舱在回到地面的过程中和大气摩擦生热燃烧,类似于穿过大气层的流星体,B正确;极光是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A错误;C错误;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产生的现象,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彗星,俗名“扫帚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种天体,D错误;故选B。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0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着陆点中心地理坐标为(100°04′28"E;41°37'43”N)。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体状况良好,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当日,与内蒙古相比,海南(
)
A.公转角速度更小
C.自转线速度更小
B.正午太阳高度更大
D.白昼时间更长
21.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着陆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
A.2022年4月16日1:56
C.2022年4月16日2:56
B.2022年4月17日10:56
D.2022年4月17日11:56
22.三位航天员重返地面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
)
A.小于1/3 B.约为7/12 C.约为3/4 D.大于4/5
【答案】20.B 21.A 22.B
【解析】
20.两地的公转角速度相同,A错误;与内蒙古相比,海南的纬度更低,自转线速度更大,4月16日太阳直射北半球赤道以北附近,海南正午太阳高度更大,B正确,C错误;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有极昼现象。而4月16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内蒙古纬度更高,白昼更长,D错误。故选B。
21.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着陆时为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09时56分,国际标准时为零时区,比北京时间晚八个小时,因此国际标准时为9:56-8=1:56,日期不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2.当北京时间9时56分时,此时0:00所在的时区为西2区,因此新的一天的范围为西2区-东12区,为14小时,14/24=7/12,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并于6月5日17时42分,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2022年6月5日20时50分,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航天员在空间站一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和日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酒泉发射基地能成为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隐蔽性较强
C.河湖稀少,便于搜救
B.纬度较低,有利于发射
D.气候适宜,发射窗口期长
24.中国空间站可能面临的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有(
)
①超强的紫外线辐射②极光的干扰③耀斑的突然爆发④巨大的温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空间站24小时内可看到多次日出日落是因为(
)
A.地球对光线多次阻挡
B.在轨太阳高度角偏小
C.空间站自转速度较快,自转周期为90分钟
D.空间站绕地公转速度较快,公转周期为90分钟
【答案】23.D 24.C 25.D
【解析】
23.酒泉位于甘肃地区,地势相对较为平坦,隐蔽性较差,A错误。酒泉纬度相对较高。不利于发射,B错误。酒泉河湖稀少不是其成为中国目前唯一能载人航天发射场的主要原因,C错误。酒泉位于甘肃地区,属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带,气候适宜,晴天较多,发射窗口期长,D正确。故选D。
24.中国空间站可能面临来自宇宙的威胁包括超强的紫外线辐射、耀斑的突然爆发与巨大的温差,①③④正确。极光发生在地球大气层上,所以不属于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②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5.地球自转周期是24小时,24小时内只有一次昼夜交替现象,
不可能是地球对光线多次阻挡,A错误。空间站
围绕地球运转,太阳高度不受纬度位置影响,太阳高度较大,B错误。空间站自转不形成昼夜现象,多次看到日出日落是其多次经过地球的昼夜区域所致,与空间站的自转无关,C错误。空间站绕地公转速度较快,24小时内围绕地球公转多周,多次经过昼、夜半球, D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2022年6月5日上午10时44分07秒,神舟十四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22年6月5日20时50分,3名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陆路运输火箭直径不能超过3.352014年10月,米,文昌航天发射场竣工,它是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运载火箭表面涂有高反光率材料,在进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时,通常利用地面的光学跟踪测量仪器跟踪测量火箭的飞行轨迹,观察火箭飞行中的姿态和外部形象。一天中只有火箭箭体与天空背景亮度差异大时观察效果最好。下图示意中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位置。
材料二: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约41°N,100°E)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日前时间最长的载人航天任务完满结束。灾害性的空间天气会对航天、卫星、通讯、导航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空间天气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20公里以上的空间领域,主要包括日地空间的太阳日冕、行星际、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等。下图示意我国主要着陆场。
(1)比较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的角速度与线速度。(6分)
(2)计算神舟十三号着陆时当地时间。(4分)
(3)与我国早期的航天发射基地相比,分析文昌发射基地的主要地理优势。(6分)
(4)相比四子王旗着陆场,分析东风着陆场具备的优势。(6分)
【答案】(1)角速度:均相等。线速度:文昌发射场>西昌发射场>太原发射场>酒泉发射场
(2)2022年4月16日8:36
(3)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增加发射的初速度,节省燃料;有海运优势,利于大型火箭等设备的运输;分离的
火箭残骸坠入海洋,对地表人员造成危害的几率低。
(4)邻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救能力强大;面积更大,降落预留空间更大;戈壁荒凉,对环境的破坏更小
【详解】(2)神舟十三号着陆时是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即120°E时间为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100°E与120°E相差20°,即相差1时20分,“知早求晚”用“减法”,因此当地时间应为8时36分
(3)文昌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增加发射的初速度,节省燃料;文昌濒临南海,有海运优势,利于大型火箭等设备的运输;分离的火箭残骸坠入海洋,对地表人员造成危害的几率低。
(4)相对而言,东风着陆场邻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救能力强大;面积更大,降落预留空间更大;戈壁荒凉,对环境的破坏更小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
材料一: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之后,该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送上太空。7月4日,航天员刘伯明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已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并完成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后续将在机械臂支持下,相互配合开展空间站舱外有关设备组装等作业。
材料二:下图中,甲为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图示意刘伯明太空出舱。
(1)推测航天员太空出舱后所面临的宇宙环境特征。(6分)
(2)说明图甲所示圈层对地球生命活动所起的作用。(8分)
【答案】(1)失重;缺氧;强辐射;温差大;超低温等。
(2)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大气成分(氧气、二氧化碳等)大气的热力作用(削弱和保温)为生命活动提供适宜的温度;臭氧吸收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大气层的存在,可以减缓天体坠落(如流星等),保护地球生命免受侵袭。
【分析】本题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和大气垂直分层为试卷背景,涉及了宇宙环境特征及大气垂直分层与人类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1)
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航天员太空出舱后进入了宇宙空间,将面临缺少地球引力产生的失重,真空环境下的缺氧,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因缺少大气,产生的昼夜温差大和超低温等宇宙特征。
(2)
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图甲所示圈层为地球外围的大气圈,大气层中有对地球生命活动所起的作用:氧气、
二氧化碳等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大气成分;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适宜的温度;在大气层的平流层中有一个臭氧层,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只有少量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减少了紫外线对地球上生物的伤害,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地球外围大气层的存在,可以减缓天体坠落的速度,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保护地球生命免受侵袭。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2022年4月16日上午9点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东风着陆场(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带)成功着陆。巴丹吉林沙漠,面积约4.7万平方千米,平均每10平方千米不到1人。下图为额济纳旗等高线地形图。
(1)描述额济纳旗境内的地形特征。(6分)
(2)评价额济纳旗境内东风着陆场的区位条件。(8分)
【答案】(1)该地东侧以高原为主,
西侧以山地为主;地势总体上西高东低
。
(2)有利条件
: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
,天气干燥稳定;地处沙漠和戈壁带
,人烟稀少,地形平坦开阔
。
不利条件
:沙漠地区
,风沙大
,不利于开展搜救
。
【分析】该题以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为情境,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以及返回舱着陆地的选址条件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能力。考查学生区域认证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1)
根据题意,需要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出区域地形特征。图中等高线数值主要在1000m以上,东侧等高线稀疏,为高原地形,西侧等高线密集,为山地地形。西部等高线值比东部等高线值大,因此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的分布。
(2)
根据题意,着陆场应该人烟稀少,地形空旷,天气晴朗,能见度高,最好有利于仓内人员的搜救。根据材料可知,有利条件为:额济纳旗境内东风着陆场地处巴丹吉林沙漠,人烟稀少,对地面人员的生命财产威胁小;沙漠中,植被稀少,对返回舱着陆影响小;温带大陆性气候,天气晴朗为主,能见度高。不利条件为沙漠中风沙大,不利于搜救行动。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9799111a1659351.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