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2日发(作者:魅族pro 6s)
中国无人机行业发展现状与细分市场情况无人机全称是无人驾驶飞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可进行娱乐性飞行活动以及经营性作业活动的不载人飞机,具有技术集成度高、灵活性强、成本低等特点。一般典型的无人机系统由飞行平台、动力装置、航电系统、任务载荷系统、地面系统、综合保障系统等组成。显示,近年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机系统形成了种类繁多、用途广泛、特点鲜明的分类特征。例如按照用途分,无人机可分为军用无人机、民用无人机,其中民用无人机又分为消费级无人机和工业无人机;根据机身构造进行分类,无人机可分为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和直升机无人机等;按照无人机的质量及尺寸的大小,无人机可分为微型无人机、小型无人机、中型无人机和大型无人机几大类;
一、行业发展现状中国无人机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开始发展,且统最初应用以军事领域为主,到2010年后,随着自动化与无人机可靠性不断提高,无人机具备了小型化、智能化、低成本的条件,无人机民用应用拓展迅猛。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已研制了多种规格、多种型号、多种用途的军用无人侦察机、无人直升机、察打一体无人机、无人攻击机等,可装载多种任务载荷并执行多种任务,成功实现出口贸易及国内军用列装。同时,工业无人机在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产业、气象监测、巡检、安防监控、农林植保、测绘与地理信息等领域也得以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卫星定位系统的成熟、电子与无线电控制技术的改进、多旋翼无人机结构的出现,无人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无人机注册用户和登记数量均大幅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无人机实名登记系统注册无人机数量共计83。02万架,比2020年底的52。36万架增加了58。6%;共有无人驾驶航空企业12663家,颁发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超过11。9万本;无人机日均飞行达105。73万架次,日均飞行小时达4。57万小时,合计报送作业小时1861。5万。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增幅有所减少。具体来看,在经历2012-2019年无人机企业注册量逐年上升后,自2020年以来开始下降。数据显
示,2021年中国无人机企业注册量为6041家,较前年减少4855家。截至2022年6月21日,中国新增无人机企业注册量为1651家。目前广东、山东、江苏、安徽、湖南是中国无人机行业企业主要分布地区。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6月21日,广东省是中国无人机行业企业注册量最多的地区,有16655家;其次为山东、江苏,企业注册量为5597家、5383家。
二、行业细分市场情况目前中国无人机主要还是应用在军用市场,份额超6成。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军用市场份额为62。79%;而民用只有37。21%。
1、军用无人机方面现代信息化作战以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为趋势,而无人机作为实现无人化及智能化的重要军事装备,将会是未来中国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7月,在视察空军航空大学时深刻指出“无人机系统大量出现,无人作战正在深刻改变战争面貌。要加强无人作战研究,加强无人机专业建设,加强实战化教育训练,加快培养无人机运用和指挥人才。”无人机产业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领域。近十几年来,中国无人机系统的发展呈厚积薄发趋势。各航空企事业单位以其技术和产业优势推动了产品技术和产业体系向高端发展,军
用无人机系统核心技术和主流产品紧跟国际发展前沿,中国无人机系统发展势头迅猛,正进入创新跨越发展的新时期。一是国防军费的加速投入。近年来中国国防支出预算总额增长率保持在6。5%至10%之间。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国防支出为13553。43亿元人民币(约2090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6。8%。而2022年国防支出预算总额(中央本级)为1。45万亿元,同比增长7。02%,高于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5。5%以上的增长目标。二是无人机研发加速。据了解,自2000年以来,中国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积极合作,开发出了多型的无人机设备,除了2002年在珠海航展上亮相的WZ-2000型无人侦察机引起世界轰动外,近几年也
开发出了中国版的“捕食者”——“彩虹-4号”、“彩虹-5号”无人机和“翼龙型”无人机,还有酷似全球鹰的“翔龙型”无,另外“利剑”隐身无人攻击机在2019年国庆阅兵时正式亮相,并更名为“攻击11”。而虽然中国军用无人机市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相关技术仍有待突破。例如国内己有的无人机任务系统仍难满足电子对抗、预警、侦察等大型任务系统的要求,平台技术难以满足无人作战飞机的高隐身、高机动能力的要求,在气动力、发动机、轻质结构和高精度导航等方面基础技术薄弱等。2、民用无人机方面相对于发展起步较早的军用无人机,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在早期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而是近几年来由于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牵引推动,特别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一些自然灾害频发,急需有一种灾情监视评估和搜救手段,从而引起有关方面对民用无人机的关注,且迅速升温,逐步深入大众生活,促使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的飞速发展。2021年中国民用无人机注册数量达83。2万架,较2020年增加了31。50万架,同比增长60。93%;民用无人机拥有者注册用户数量达78。1万个,较2020年增加了22。30万个,同比增长39。96%。
目前无人机已经成为中国最热的创业领域之一,越来越多的民用无人机出现在我们身边,民用无人机进入持证上岗时代。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民用无人机有效驾驶员执照数量达12。08万本,较2020年增加了3。18万本,同比增长35。74%。
受益于行业发展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国民用无人机取得了高速发展,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且已逐渐成为全球无人机行业重要的板块之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为596亿元,同比增长40。89%。2021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达869。12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270。08亿元,同比增长45。09%。
目前民用无人机主要分为消费级无人机和工业级无人机两种。其中相比于消费级无人机,工业无人机整体应用更加广泛,因此近几年占比逐年增长,到目前已超越了消费级。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达478。12亿元,占民用无人机市场总规模的55。01%,较2015年的19。31%增长了35。70%;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达到391亿元,占民用无人机市场总规模的44。99%,较2015年的80。69%减少了35。70%。
未来中国民用无人机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目前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发展日趋成熟,在行业应用场景需求的快速增长驱动下,产业规模将持续扩大。预计随着民用无人机在农林植保、电力巡检、地理测绘、安防监控、物流运输等领域的应用更加深化、细化,且由于新冠疫情持续发展影响,无人机“非接触”“无人化”的优势将进一步凸现,需求将保持快速提升态势。例如在农林植保领域方面,近年来,随着大批农村适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面对大片良田,中国农业生产经营者利用自动化机械完成生产的需求显著增加。在利好政策的助推下,农业无人机成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技术水平、普及程度和市场规模大幅提升。有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农林植保无人机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6。18亿元增长到了131。22亿元。但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农作物耕种生产劳动主要工作量的植后管理环节仍较为依赖人力和个人经验,机械化率仅为8。4%,加上农业劳动力减少、农村老龄化加剧等中国农业发展面对的主要问题,因此无人农业装备在植后管理环节具备广阔渗透空间。预计到2024年中国农林植保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318。75亿元。应急救援方面,近几年凭借这速度快、成本低以及机动灵活等各个方面的特点,应急救援无人机已经成为了当代救援活动中的标配。目前已有天津、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浙江、广东等十余个省市发布相
关规划,加强无人机装备配备、完善应急通讯网络建设,推动无人机应急救灾常态化。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应急领域市场规模达23。98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10。37亿元,同比增长76。19%。预计未来由于无人机在应急救援中可以执行侦察、勘测、指挥调度、通讯中继、应急照明、消防灭火、输送抛投、搜寻救援等任务,随着中国应急救援力量的全面整合建设,民用无人机迎来重大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市场拥有广阔的前景,市场仍将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到2024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应急领域市场规模将达80。29亿元。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8548290a1573339.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