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5日发(作者:中关村手机排行榜)
语文新课标2022版问答题题库参考
一文掌握语文新课标重点简答题 共32题 5000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知识点问答题集
一、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主要变化是什么?
答: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包括哪几条?
答: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5.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是什么?
答: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四、简要阐述核心素养内涵中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语言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是如何设置学习任务群的?
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 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 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 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根据学段特点,学习任务群安排可有所侧重。
六、概括阐述一下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
答: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依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
七、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有哪些教学建议?
1.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
2.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
3.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4.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八、简述过程性评价原则?
1.过程性评价应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
2.过程性评价应统筹安排评价内容。
3.过程性评价应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
4.过程性评价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增强评价的科学性、整体性。
5.过程性评价要拓宽评价视野,倡导学科融合。
九、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应注意什么?
1.坚持目标导向,精选优质课程资源
2.调动多元主体,丰富课程资源类型
3.建立合作开发机制,实现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4.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育人功能,优化教与学活动
十、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应注意什么?
1.坚持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2.立足教学实践,提高教研水平
3.适应时代要求,提升信息素养
4.聚焦关键问题,推进校本教研
5.加强区域教研,推广典型经验
6.发挥制度优势,推进研修融合
7.依据课改理念,设计培训内容
8.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培训效果
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什么?
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3. 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和组织校园、社区等文化活动,发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感受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
4. 认识和书写常用汉字,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领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运用多种媒介学习语文,初步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学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
验和想法。
6. 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升形象思维能力。
7. 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
8. 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
9. 能借助不同媒介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习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总目标,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制定,是对核心素养的具体化、类别化。这其中,第1条直接对应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凸显正确价值观的灵魂地位。
十、课程目标的学段要求中每个学段分为哪几个部分?
1.识字与写字
2.阅读与鉴赏
3.表达与交流
4.梳理与探究
十一、在落实学段要求的四项基本要求时,还要注重和体会什么?
1.注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
神和传统美德,表达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体会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培育形成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风范;
3.体认英雄模范忠于祖国和人民的优秀品质,培育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情怀。
十二、课程目标的学段要求中每个学段分为哪几个部分?
1.识字与写字
2.阅读与鉴赏
3.表达与交流
4.梳理与探究
十三、在落实学段要求的四项基本要求时,还要注重和体会什么?
1.注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表达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体会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培育形成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风范;
3.体认英雄模范忠于祖国和人民的优秀品质,培育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情怀。
十四、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的学习内容有哪些?
1.阅读富有童趣的图画书等浅易的读物,体会读书的快乐;
2.阅读、朗诵优秀的儿歌集,感受儿歌的韵味和童趣;
3.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书,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学习讲述书中的
故事。
十五、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要旨是什么?
1.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
2.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十六、什么是学业质量?
答: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十七、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什么?
1.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2.依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_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
十八、思辩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要旨是什么?
1.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
2.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3.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十九、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要旨是什么?
1.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
2.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二十、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分别指什么?
1.日常生活;
2.文学体验;
3.跨学科学习。
二十一、教学建议具体是指哪四点?
1.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
2.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
3.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4.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二十二、学业质量内涵表述中对哪些语文实践活动整合?
1.识字与写字;
2.阅读与鉴赏;
3.表达与交流;
4.梳理与探究。
二十三、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哪几个部分?
1.过程性评价原则;
2.课堂教学评价建议;
3.作业评价建议;
4.阶段性评价建议。
二十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修订原则的三个“导向”是什么?
1.坚持目标导向
2.坚持问题导向
3.坚持创新导向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关于课程方案的主要变化?
1.完善了培养目标。
2.优化了课程设置
3.细化了实施要求
二十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关于课程标准的变化体现在哪五个方面?
一是强化了育人导向;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部结构;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
二十六、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
生的哪些方面打下基础?
1.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2.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3.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二十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包括哪几条?
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5.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二十八、如何理解“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和发展性”?
首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
其次,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再次,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
二十九、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是什么?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_言运用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三十、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哪四个方面?
1.文化自信;
2.语言运用;
3.思维能力;
4.审美创造。
综述题
三十一、在小学各学段“学业质量描述”对于跨学科学习是怎样表述的?
1.第一学段:在跨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中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观察、提问,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所得。
2.第二学段: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
3.第三学段:积极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能利用多种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在简单的调查、访谈等活动中记录真实生活;能根据活动需要,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提出要探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能借助跨学科知识和相关材料,与同学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运用相关知识解释自己的想法,记录探究的过程及结论,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能组织讨论和专题演讲,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反思中辨别是非、善恶和美丑。能根据校园、社会活动的需要,自己或与同学合作撰写活动计划、实施方案或活动总结。
三十二、综述整本书阅读中反映革命文化的内容与代表作有哪些?
1.第二学段中,阅读表现英雄模范事迹的图书,如《小英雄雨来》《雷锋的故事》等,讲述英雄模范的动人故事。
2.第三学段中,阅读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如《可爱的中国》《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讲述自己感受到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7995343a1534514.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