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4日发(作者:打印机连接电脑怎么操作)
极端强悍——苏30战斗机
苏-30战斗机基本技术数据
翼展:14.70米
机长(空速管除外):21.94米
机高:6.84米
机翼面积:62.04平方米
空重:177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24000千克(苏-30MKN2567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33500千克(苏-30MKN34000千克)
机内油箱载油:9400千克
最大载弹量:8000千克
高空最大速度:2125千米/小时
海平面最大速度:1380千米/小时
最大爬升率:230米/秒
实际升限:17500米
航程:4000千米(不空中加油)、5200千米(一次空中加油)、6900千米(二次空中加油)
起飞滑跑距离:550米
着陆滑行距离:670米
最大过载:8.5G
苏-30多用途战斗机是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战斗轰炸机。其研制工作始于80年代初,最初的两架原型机在80年前首飞,被命名为苏-27PU或苏-30。当时苏联空军并没有计划装备该型飞机,因此这两架飞机由试飞院买下。其中的一架曾两次参加珠海航展。
苏-30MKK使得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拥有了比空军更为先进的对地攻击手段。据称该机装有SUV-VE空空火力控制系统,计算能力更为出色,具备了使用主动雷达制导反舰导弹的能力。甚至可以增加“宝石”和“俱乐部”反舰导弹。此外还可使用Kh-29L、KAB1500等导弹。
苏-30的武器系统包括一门30毫米GSH-301航炮,装在机翼边条右侧前翼,带弹150发。12个外挂架,翼下8个,机身下4个,总载弹量8000千克。可携带8枚半主动雷达制导的R-27P1或R-27P1F中距空空导弹,两枚红外制导R-27T中距空空导弹,或6枚主动雷达制导的R-77。格斗可使用6枚带红外制导的R-73近距空空导弹。对地可使用6枚电视制导或激光制导的X-29T、X-29II或X-29MII,或6枚电视制导KAB-500KP制导炸弹,每枚重500千克。非制导武器包括10枚500千克或31枚250千克普通炸弹,8个KMT-Y集束炸弹,或6组S-13和S-8火箭发射器(带30枚122毫米或120枚80毫米火箭弹)。执行反舰任务时苏-30可携带反舰导弹。传闻近期我军试射了R-77主动雷达制导导弹。
苏-30M(MK)在苏-30的基础上增加了使用X-58和X-31II反雷达导弹的能力。在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中增加了CIIC-161主动雷达干扰系统。该机还装备X-29T电视制导导弹和KAB-500制导炸弹。飞机翼下还可携带两位射程为115千米,带电视指令制导系统的X-59战术导弹,由机身下部APK-9制导吊舱控制。
这些火控系统和武器使得苏-30M(MK)在对地作战时威力大增。其战斗机编队指挥通信系统改为更先进的BRJIH011M。机载信息综合系统还包括光电探测系统,包括红外探测器和激光测距仪,以及抗干扰攻击导航控制系统。
在动力装置方面,苏-30MK第一批批生产型使用AF-31F发动机(2*7600/12500千牛)。该发动机由乌法发动机股份公司生产。此后生产的批生产型换装AF-31FII矢量推力发动机。AF-31FII在性能上与AF-31F发动机差不多,但喷口可向外转动30度,在任意大小推力下均可改变推力方向。矢量推力技术使得苏-30MK的机动性有很大提高。
苏-30MK引起了各国空军的重视,因为F-15E已经在海湾战争中充分证明了双重任务战斗机在对地作战上的优势。1996年11月30日印度率先购买40架苏-30MK(MKN)。1997年印度尼西亚宣布购买12架苏-30K。
中国在1990年首次向俄国订购26架苏-27SK,1995年增购26架,并取得更先进的苏-27SMK生产许可证。1995年初两国达成技术转让协议后,彻底改善中国空军对地对海攻击能力的计划于1996年启动。计划的核心就是购买苏-30。
经多番谈判后,中俄双方确认了总值数十亿美元的军售合同,于李鹏总理访俄期间签署。合同包括苏-30MK的转让意向性框架协议,双方同意转入技术细节谈判。至此中国以22亿美元购买了60架苏-30MKK。同年7月,采用矢量推力发动机的苏-37试飞成功,俄方推销团前往中印两国推销以矢量推力发动机改进苏-30MKK的计划,但由于中方都担心矢量推力技术不成熟而告吹。
中国引进的苏-30基本采用原装俄罗斯航空电子设备。而“苏-30”的国产化将与苏-27的国产化融合为一个项目,即使歼-11的进一步发展型号。而近年解放军也不断增加进口苏-30订货,其中海航于2002年底首次获得苏-30。
近期解放军的苏-30使用的R-77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Kh-29电视制导导弹以及KAB-1500Kr型1500千克电视制导炸弹终于曝光。
20世纪末,军事迷相当关心的大事,除了美国F-22、JSF计画;欧洲EF-2000计画外,大概就是俄罗斯的苏恺三十战轰机系列了。他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他是一种与美国F-15E同级的战机,再加上他被卖给了中国、印度等国家,因此备受瞩目。即使1999年巴黎航展中一架Su-30MKI发生事故,这系列飞机的名声也没有动摇。这系列飞机目前主要有基本型Su-30MK、卖给印度的Su-30MKI、卖给中国的Su-30MKK。其中Su-30MK是本系列最早型号,由伊尔库次克厂发展,Su-30MKI是印度出部分经费,由伊尔库次克发展的;而Su-30MKK则是共青城厂为外销中共发展的。衍生型应该是以初期的Su-30MK为基础,再跟据各国要求发展的。本文对Su-30MK的来源做一概括性介绍,再将重点放在中国空军采购的Su-30MKK上。
发展背景:Su-30K到Su-30MK
冷战时期为了抵抗美国以B-52战略轰炸机为中心的攻击队伍,苏联国土空军暨MIG-25后又发展另一种超高速拦截机,米格三十一,那是一种专职的拦截机,被被昂贵的
电子系统如被动式相位阵列雷达等,除了可以拦截,他甚至还可以以多架合作进行类似预警机的功能,在超视距攻击能力上,同等于甚至大于美国海军F-14,但却相当昂贵,是不可能装备太多的。当时苏联的做法是由米格三十一搭配Su-27以及MIG-29作战,而又以较不必依赖地面指挥的苏恺二十七为主。经过实际.作,发现单座型的飞行员要顾虑太多东西,实在很难在飞行的同时,专心于复杂的拦截任务,因此提出在苏恺二十七的基础上发展一种双座型拦截机,用以协同米格三十一并指挥苏恺二十七作战。因此,为苏霍设计局生产Su-27UB的伊尔库次克飞机制造厂(IAPO)便以Su-27UB双座战斗教练机为基础,改良内部设备,发展出Su-30K拦截机。
Su-30K
然而,他的命运相当坎坷,当他还是个初试啼声的小牛时,已经接近红色帝国瓦解的日子,苏联解体后,有限的国防经费当然尽量配给空军,导致国土防空军地位下滑,因此防空军没有经费大量配备Su-30K。
在另一方面,苏联空军体认到,他们长期在为与美国新一代战机(F-15)抗衡而努力,忽视了对地攻击武力的发展,当时的攻击主力只是Su-25这种前线短程攻击机,对于庞大的苏联,这似乎不是什么好事,因此军方需要新的攻击武力。这时苏霍集团新西伯利亚飞机制造厂将Su-27IB修改成Su-34战斗轰炸机;而发展Su-30K的IAPO则将Su-30K进一步改装使同时具备战斗轰炸能力,改称为Su-30M。但是,不像Su-30M那样多用途,
Su-34是专门设计于长程攻击用的,攻击性、战略性都大大高于Su-30M,这比较吸引缺乏强大攻击火力的俄国空军。是故,Su-34在这一场比赛中脱颖而出。
经历上述两个事件,IAPO真是倒楣到底了,开发Su-30K,因为防空军经费不足无力采购新机而只获得少量订单;想要藉由战斗轰炸机挽回局势而发展Su-30M却又败给了Su-34。这简直就是中国人说的〝十年寒窗无人问〞,当然,也因为先天设计优异,他的〝春天〞也不远了:为了回收经费,IAPO打算将苏恺三十推进国外市场,因此他们进一步针对Su-30M改良,让功能更加健全,以符合世界上一机多用减低.作成本的潮流,这就诞生了Su-30MK。简单的说,Su-30MK是具有空战管制能力的战斗轰炸机。
Su-30MK于1996年正式公布,从此经常出现在各大航展。
Su-30MK
在Su-30MK后,苏或设计局又进一步将再Su-33、Su-35上发展成熟的三翼面构型用在Su-30上,更加增强其运动性能,犹有甚者,还有加装向量推力的改型出现,最
著名的例子就是众所周知的印度Su-30MKI。
Su-30MKK
Su-30MKK
这是是共青城飞机制造厂以发展Su-35的经验,以Su-30MK为基础修改而成。但不是像印度买的Su-30MKI那样大幅修改且搭配法、印航电设备的先进战机,原因可得自下面的讨论。约在1990年代中期,中俄就开始谈判Su-30的采购案,当时炒得很热的机种是Su-30MK2,是一种极可能加装前翼与向量推力,与印度买的Su-30MKI同级的机种。1999年定案的机种是现在要介绍的Su-30MKK,仅与基础的Su-30MK同级。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俄国的战略考量:他们一方面与中国达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一方面又觉得中国是可见的未来中对他们威胁最大的。故军方不愿意那么快出售像Su-30MKI那样采用先进气动布局、向量推力、更先进航电系统的攻击武器。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本身的考虑:至1999年(正式确定采购Su-30MK的那年),Su-30MK系列只有基本的MK型与印度的MKI型,其中印度的MKI型由印俄共同出资、俄方发展,俄国不能在未经印度许可下出售MKI,因此,若要做所谓Su-30MK2,顶多只能用Su-30MKI的机体,而内部设备则必须另型配置、测试等等,这势必延迟交机时间;另一方面,若使用新的飞行性能的战机,飞行员还要花时间适应,会影响形成战力的时间。故中国退而求其次,买了气动构型与
Su-27UB几乎相同、而内构又与Su-30MK基本型相差无几的Su-30MKK,因此,得以迅速交机(1999年订,2000年12月交机,仅一年多,而印度的MKI则因内构的整合问题,从1996年订定,到1999年才接收全配备的MKI型,而于1997年交机的则是Su-30MK的小改型,由此可见若中国用MK2势必不只等一年),也很快的达成一定的战力(2001年1月第一批成军并成功试射精灵武器,此后在演习中频繁的出现)。
根据媒体报导,在这个采购案上还有一些后续发展。俄方预定再几年内逐渐将Su-30MKK升级成三翼面配置的型式,进而加装向量推力发动机。此外俄方也同意将来让中国自行生产Su-30。由于Su-30与Su-27有相当多共用零件,因而再这条路上不会走太久。未来中国国产侧卫战机中,Su-27S将称为歼11,Su-27SMK称为歼11A,Su-30MKK则为歼11B。
从以上的讨论可以推测,MKK型与MK型没有太大的差别,否则不太可能交机那么快。很可能是,IAPO因为要生产MKI,因此卖给中国的MK交由共青城生产,然后共青城再以一些新进的技术改造MK成为MKK。以下介绍的是MKK的数据。
Su-30MKK相对于Su-27UB的改动部份
外型上,这是以Su-27UB为基础修改内部来的,因此外型上与Su-27UB几乎没有差别,比较明显的差别是,将风档前的光电球移到右侧,以增加飞行员视野(大部分改良型都有这个更动),且在左侧加装空中受油管,空中受油管平时可收起以减低阻力。在武器挂架上,每个机翼有4个挂点而不是基本型的3个;前起落架换为双轮(Su-27系列除基本型,都已改用前双轮)。使用Su-35的垂尾,顶端因此没有下削,是相当明显的特徵(可以分辨共青城厂与IAPO的Su-30MK以及中共现有的Su-27UB、也可分辨IAPO的Su-30MKI与共青城的Su-35UB)。除了这几点外,与空优型几乎完全相同,因此在气动力性能上,与Su-27UB相当接近。
结构上,像一般空优战机改装成战斗轰炸机一样,Su-30MK加强了结构,此外其起落架设计也允许他在不平整的道路上起降。
航电系统是改良的大重点
〈1〉座舱配置接近玻璃化座舱,除了抬头显示器、备份用的姿态仪、高度表、速度表等仪表,其他都由两个6x8平方英吋彩色液晶显示器取代。前驾驶舱中,两个显示器位在同一水平面;在后座,两个显示器则垂直放置。
附带一提,2001年,俄罗斯还在Su-30MKK的某型原型机上测试新型智慧化座舱,由〝拉缅斯基〞仪器设计局研发,2001年8月公布,该总设计师卡温斯基认为,新型驾驶舱中配有先进的电脑设备,可与机载的探测、武器控制和飞机驾驶系统相连。这种电脑能够自动识别目标﹐选择武器和控制武器发射,帮助飞行员选择躲避敌军攻击的最佳方案。卡温斯基认为﹐安装了新型驾驶舱的“米格-29”和“苏”系列战机可在约15年内继续保持优良的作战性能。
〈2〉飞行员任务配置上,前座飞行员执行飞行、发射空空导弹等空战任务,后座飞行员负责对地攻击、空战指挥等任务。
〈3〉导航系统方面,加装一部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接收美国GPS信号也可接收俄国GLANAS信号。导航精度小于100m。
〈4〉加装中央指挥系统,使一架Su-30MK能同时指挥4架Su-27作战。
〈5〉换装更精密的全向电子警告器,可以满足Kh-31P反辐射飞弹的发射需求,并可显示4个最具威胁的地面目标。
〈6〉机上的360度红外线飞弹警告器相当特别,可以作为警告系统,也可作为射控系统的一部分。当飞机被敌方锁定并以飞弹攻击时,他会向飞行员提出警告,同时将敌方飞弹的数据输入射控系统计算机,使飞行员可以发射飞弹拦截敌方飞弹,当我方飞弹发射后,这个红外线飞弹警告器又发挥射控系统功能,负责导引我方飞弹攻击。
这系统安装在Su-30MK的机背上,有别于前视光电探测器,这是一种固定于机身上的传感器阵列,类似最近流行于红外导弹上的〝凝视焦平面阵列感测装置〞,属于第三代红外探测系统。由统一的计算机处理不同传感器的信息,可以做到全方位被动探测、热成像、以及武器导引工作。与现有的光电探测器相比,这种装置省略了瞄准用稳定机械,减低重量以及成本,是新世代战机将普遍使用的被动探测方式,JSF计画中的X-32及X-35都有类似的装置。
这是机上测试,不过从其他方面已经可以证实这种能力。例如德国新一代空空导弹IRIS-T就装??拦截空空导弹之能力,并表示拦截空空导弹之性能并非发展此装备之预定
目标,是意外发现的。
如此看来,一批新一代缠斗飞弹都有焦平面阵列导引头,或许也都具备反空空导弹性能,若然,或许又带来一场空战革命:例如说,用能量空战观点被认定是〝活靶〞的正在进行过失速机动的飞机,就能用这一能力拦截来袭空空导弹。这或许言之过早、也许实用性还不大,但是千万别忘了,这个红外警告器的主要任务是〝警告〞而不是〝反飞弹〞。
笔者观察Su-35的照片发现,这种系统应该在Su-35就已经开始实验。各位不妨注意一下Su-35的机背,在天线以及减速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球状物,从与飞行员头盔大小比对来看,该球状物比头盔小一点点。从球状物的位置与形状,说是〝全周界红外线接收器〞是很可能的。(美国雷神公司公布的一种全周界红外线接收器夹舱,其接收器也是一个很小的近似球状)目前发现,Su-35除了原型机之外,都有该球状物,而711号(曾被称为Su-37然后又改回来)机则没有。再者,同是共青城厂生产且比Su-35晚问世的Su-30MKK、Su-33UB、Su-35UB都没有球状物。因此应该是已经被整合到机身里面(凝视焦平面感测装置是可以这么做的),此外,很可能是以分散在机身周围的方式布置的,就像美国X-32与X-35就是将类似的装备分散再飞机的六个角落。
〈7〉雷达改用ZHUK-M机械扫描雷达,对视线以上或高空飞行的战机类目标(RCS约3到5平方米)最大探测距离迎面150km,尾追50km;对贴地目标迎面140km尾追40km;探测方位角左右最大90度,仰角60度,俯角40度,X波段,追10至20打2至4(也有资料说可追踪20个,但以不是相控阵的本型雷达而言,10至15个是比较可能的,而且大多数资料也指向这个数据)。
ZHUK-M是很新的雷达,1995年俄国向中国提出的Su-27SMK就使用这款(最新的消息确定SMK用SOKOL雷达),而当时这款雷达仍在发展中,并用在MIG-29SMT-2上。可见ZHUK-M的等级是很高的。
最新消息又告诉我们,ZHUK-M不是解放军最终选择。2000年交付的Su30是装备甲虫M没错,但2001年开始换装更先进的ZHUK-MS〝甲虫-MS〞是〝甲虫M〞的改型,光雷达天线大小就差很多(980mm对624mm),这对于探测距离、解析度就有影响。
ZHUK-M-S性能诸元:
重量230kg
代号频率数量16
体积450立方米
天线直径980mm
冷却方式空气/流体
放大系数37分贝
故障间格200小时
方位/俯仰角+-90/+60-40
消耗功率交流12kW接收器数量3直流1.2kW
波段X
杂波系数3分贝
跟踪/同时攻击数量20/4
发射机功率峰值6kW正常1.5kW
对战机目标探测距离空中前半球180km后半球80km贴地前半球170km后半球60km
对面探测距离驱逐舰300km导弹快艇180km铁路桥梁150km移动坦克25km
可同时处理空中、地面、水面目标可以无线电指令导引飞弹
关于Su-30MKK换装的雷达,是值得讨论的。2001年上半年俄国为中国Su-27换装隼式相位阵列雷达,隼式(SOKOL)为相控阵雷达,换装在Su-27SK上,而Su-30MKK居然只换为ZHUK-MS。经过队Su-27SK与Su-30的作战要求的比对后,不难发现原因。这可能跟雷达.作角度有关,SOKOL除了因为式电子控制而在扫描速度、处理能力上优于
ZHUK-MS外,其余性能大至相同,但SOKOL方位矫正负60度,ZHUK-MS可达正负90度。较宽的视角对Su-30MK不论在指挥或是攻击等方面都会有好处。在对地攻击特别是低空高速对地攻击时,飞机可攻击时间相当短,此时雷达.作角度越大越有利;而在空战方面,Su-30就能再发现被照明时立刻侧转,使机身垂直于敌方波束,此时就会造成督普勒雷达脱锁,波斯湾战争时,伊拉克的MIG-25就曾经以这种方法让美军头疼,但当时MIG-25也楚于不能攻击状态,如果他具有能偏转90度的雷达,他就能再敌机看不到他的同时攻击之;此外,当Su-30担任长机角色而与四架Su-27协同作战时,可能就能用这项性能在后方以较低的相对速度(相对于敌机)飞行,进行指挥。
这应该就是Su-27换装SOKOL而Su-30MKK不用相控阵雷达的原因。
〈8〉换装更好的射控计算机,以便发射R-77主动雷达导引空空导弹以及进行多目标攻击并执行上述6、7项所提到的性能等。基本型所使用的计算机相比,运算速度比原来快3倍以上,记忆容量增大约4倍,如果系统允许则可以导引6枚飞弹。
〈9〉其光电导引球内包含红外探测仪(不确定能不能热成像,技术上Su-35等已经使用,但会不会用在中共的飞机上则不清楚)、电视摄影机、雷射测距仪。与Su-27SK使用者相比,红外线探测仪距离增为约70km,雷射测距仪侧据范围增至15km。除可探测并追踪空中目标外,其雷射测距仪还可导引雷射制导武器攻击地面目标,除了可以自照自攻,还可一照多攻(由其他飞机携带的雷射导引武器接受导引)。
发动机方面,是Al-31F,Su-30因为结构增强、设备增多因此重量增加,中共不要求装备改型发动机除了可能是俄国不会答应外,可能也是后勤的考量。而且后者的可能性应当更大些。
武器方面,除了基本型可配备的R-27系列飞弹、R-73之外,还可配备主动雷达导引的R-77。在对地攻击方面,除了传统炸弹、火箭弹等之外,还可搭配众多俄制精灵武器如KAB-500、KAB-1500红外线制导炸弹,Kh-29T电视制导飞弹、以及更先进的Kh-59系列飞弹等等。此外还可用Kh-31P反辐射飞弹攻击预警机或地面雷达。
解放军买了哪些?2001年1月,解放军接收了Kh-59ME对地攻击飞弹、Kh-29T电视导引对地攻击飞弹、Kh-31P反辐射飞弹、KAB-500炸弹等武器。而R-77据说再更早时就先行交付。
有关单位的性能估计
Su-30MKK因为结构增强且加装了多种先进航电设备,使其重量比起Su-27约多1000kg,空重达17顿。而与后者又使用相同的发动机,所以在运动性能上,略逊于Su-27,但是因为航电系统大幅精进,简化了飞行员在空战中的.作程序,因此Su-30MK的缠斗能力与Su-27S相当。但是在超视距作战中,因为有更强的雷达以及R-77主动雷达导引飞弹,因此战力超过基本型,根据苏或设计局初步评估,Su-30MK综合空战性能为Su-27S型的1.4倍。在防空压制任务上,根据介绍,Su-30MK可以有效压制许多现役防空飞弹如霍克、天弓二型、爱国者等。在对地攻击上,因为可以导引精灵武器,因此战力当然大大超过基本型,根据苏或设计局初估,对于小型战术目标如防空压制任务等,Su-30MK战力是Su-27S的6倍以上。
Su-30MKK对中国空军的影响是很大的,除了本身的先进之外,就是他带来的〝嫁妆〞:R-77让中国空军有了射后不理空战能力,这是过去中共空军的致命伤;Kh-31P反辐射飞弹使击毁敌军地面管制站台以及预警机成为可能(最大射程基本型150km改型200km,不知道中共买哪一型);射程超过100km的Kh-59ME与Kh-59MK则带来了对地精确打击能力。引述外电的报导说:Su-30MKK及其武器使中国空军在历史上首次具备精确战术空袭日本的能力。
除了武器之外,最有特色的当属〝管制4架Su-27〞这项了。这项苏联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发展出来的思想,却成了无预警机国家空军的一大利器。话说苏联最先进、足以媲美美国E-3的A-50预警机约于1980年代中期服役,尽管A-50与E-3互有上下(据说对低空目标的处理能力较佳),但指挥数量不及E-3。此外,A-50这类飞机势必优先装备前线部队或是空军。因此,国土防空军才有了以MIG-31为中心,指挥部分Su-30K,再由Su-30K指挥一小群Su-27的构想。在美国或北约国家,由于有大量的E-3且E-3管制能力又很好,所以当时的美、欧系战机除了〝龙卷风〞应不具备战机管制战机的能力(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龙卷风战机是西方国家第一种且是为一一种能在战机之间互传资料链的战机。像F-15、F-16、幻象2000都要靠预警机或地面站台传输)。用MIG-31或Su-30作为管制中心,不论在预警范围或管制弹性上,应当不如以E-3为中心的西方空军(但还是得看如何应用,因为A-50虽然管得少,但另一方面也代表机队队预警机的依赖少)。但当这项能力到了向中共这样没有预警机的空军时,却带来了一定的空中管制能力,使得必要时以Su-30为中心的机队更能在远离地面指挥的环境下独立作战。在文中也提到,
Su-30MKK使用ZHUK-M又换到ZHUK-MS偏偏就是不用相控阵雷达之原因,很可能是对地攻击以及指挥空战的需要。例如说,他可能可以平行于战区边缘或是以较低的径向速度接近战区,在〝后方〞指挥〝前方〞的Su-27作战。这项能力再预警机服役前,对PLA应当有莫大的帮助。
Su-30MKK在中国:Su-30的引进、部署、转移技术
购近Su-27后,中共空军空优能力已经初步提升,接著共军开始重视对地精确打击能力,尽管Su-27SMK也将具备这样的能力,但毕竟双座飞机再对地攻击或长时间作战时还是有相对优势的。因此,中共再度与俄国洽商引进Su-30MK战斗轰炸机。这是俄罗斯伊尔库次克飞机制造厂以Su-30K拦截机??俄国战绩外销型号会在原有型号后加K字,故称为Su-30MK。此一谈判历时数年,大约在Su-30MK刚推出国际市场(约再1994到1995年)时就开始洽谈。但是一托就是数年,主要是牵涉到的技术先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R-77射后不理空空导弹的引进,该导弹俄国于1994年公布,与美国AIM-120同级,在射程、机动力上更占优势,除了R-77,还有其他争议。1999年,似乎是受到科索夫战争突显的俄罗斯影响力下滑之影响,Su-30采购案进度有了突破性进展,8月27日正式签订引进合同,包括45架(也可能是38架)Su-30MKK战机、R-77空空导弹、Kh-31P反辐射导弹、Kh-59M电视导引攻陆导弹等。
原先外界对解放军接收Su-30MKK有众多猜测,例如猜测最早也要2003年交机,200x年形成战力等,但实际上,这大错特错,2000年12月20日,第一批10架就装备了芜湖基地空三师,2001年8月21日,第二批10架装备广东遂溪空二师;第三批18架应于2001年底交机;2001年1月,交付了Kh-59ME对地攻击飞弹、Kh-29T电视导引对地攻击非但、Kh-31P反辐射飞弹、KAB-500炸弹等武器。除了装备速度提前外,行程战力的时程也大为提前,2001年1月20日,首批Su-30就进行演训、试射导弹,包括对地导弹等,都获得成功,之后的演习也都有出现,不再像早期接收Su-27时一样躲躲藏藏,至少具备了基本战力,这些都比西方情报提前数年。此外,2001年,在接收Su-30后,中共又谈了两大笔交易:其一是引进生产,获许在沈飞组装250架Su-30MKK,当其国产化后,将称为〝歼十一B〞;其二是购买第二批飞机,耗资约20亿美元,应在40架上下,将于2003年完成交机。从这几次交机状况来看,情况都非常顺利,因此2003年交机之说是很可能如期的。
从Su-30MKK的新闻,可以很明显的发现两件事:首先,第一批购买38架,随
即增购约40架,并签订转让合同,证实中国大陆的经济实力足以支持军队的现代化,这与早期一次只买个二十几架较便宜的Su-27是不同的;此外,交机迅速,并演练成功,也旁敲侧击的证实解放军在.作Su-27系列飞机已经具备较成熟的技术,如后勤、飞行员等。其实中共买传统购型的Su-30MKK而不买具有更先进气动力外型、向量推力的Su-30MKI有部分也是考量到训练因素。据说解放军方面认为,Su-30MKK与Su-27UB有相同的气动力外型,.控方式也相当,因此飞行员可以不必再花时间适应新的飞机,只需专注于武器系统的使用即可,有助于迅速形成战力,而其他先进技术,等后续机种再改进也不迟。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4374379a1346663.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