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2日发(作者:天语sx4二手车价格)
军机分类军用飞机按用途可分为:歼击机(战斗机)、攻击机(强击机)、轰炸机、战斗轰炸机、侦察机、运输机、教练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反潜机,空中加油机,无人机等等。
歼击机
用于在空中消灭敌机和其他飞航式空袭兵器的军用飞机,又称战斗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曾广泛称为驱逐机。歼击机的主要任务是与敌方歼击机进行空战,夺取空中优势(制空权)。其次是拦截敌方轰炸机、强击机和巡航导弹,还可携带一定数量的对地攻击武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歼击机还包括要地防空用的截击机。
现代歼击机的特点
为了获得优异的空中格斗能力,现代歼击机在性能、外形、动力装置、机载设备、武器配备和火控系统等方面有一些新的特点。
性能突出中、低空跨音速机动性,飞机在9000米高度上,速度从马赫数0.9增加到马赫数1.6所需时间为50-60秒;海平面最大升率达300米/秒;静升限18000米左右;能在低空作超时速飞行;高空最大飞行马赫数在2左右;最小飞行速度为200公里/时;最大飞行迎角可达60°;低空作战半径约500-600公里;飞机起飞、着陆滑跑距离小于1000米;飞机最大过载可达9g。
武器和火控系:现代歼击机普遍装有口径20毫米以上的航空机关炮,同时携带多枚雷达制导的中距拦射导弹和红外跟踪的近距格斗导弹。也可携带2-3吨航空炸弹或其他对地攻击武器。
我国的歼击机
1956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歼5战斗机,1964年1月,沈阳飞机厂成功地仿制出前苏联米格-19型超音速歼击机,命名为歼6,该歼击机
于1959年9月23日首飞成功,它的制造成功,标志着新中国航空工业进入了超音速时代。随着时代的进步装备数量曾高达3000架的歼-6已逐步退出现役。
歼-10:J-10A基本达到了第三代战斗机的要求:J-10A拥有11个外挂,可以配备国产PL12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和对地攻击武器以及副油箱。J-10A将会提供中国空军境外打击的能力,以贯彻攻防兼备的作战思想。最大起飞重量:19,277kg.作战半径1100km载弹量7000kg最大升限18000m最大航程2500km.
强击机.
主要用于从低空、超低空突击敌战术和浅近战役纵深内的小型目标,直接支援地面部队(水面舰艇部队)作战的飞机。又称攻击机,旧称冲击机。它用于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摧毁敌方战役战术纵深内的防御工事、坦克、地面雷达、炮兵阵地、前线机场和交通枢纽等重要军事目标。强击机具有良好的低空操纵性、安定性和良好的搜索地面小目标能力,可配备品种较多的对地攻击武器。为提高生存力,一般在其要害部位有装甲防护。
强击机的特点
强击机的特点是有良好的低空和超低空稳定性和操纵性;良好的下视界,便于搜索地面小型隐蔽目标;有威力强大的对地攻击武器,除机炮和炸弹外,还包括制导炸弹、反坦克集束炸弹和空地导弹等;飞机要害部位都有装甲保护,以提高飞机在地面炮火攻击下的生存力;起飞着陆性能优良,能在靠近前线的简易机场起降,以便扩大飞机支援作战的范围。现代强击机有亚音速的,也有超音速的,正常载弹量可达3吨,机上装有红外观察仪或微光电视等光电搜索瞄准设备和激光测距、火控系统等;有的新型强击机已具有垂直和短距离起落能力,如苏联的雅克36和英国的"鹞"式强击机。
发展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首先使用容克斯87俯冲轰炸机攻击行军纵队和坦克等,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苏联在战争中也同时广泛使用伊尔2强击机,在支援部队作战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1944年末又生出其改型机伊尔10。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取消了强击机,代之以歼击轰炸机。50年代中期美国研制出喷气式舰载强击机A-4,美军在60年代末装备A-7强击机,曾在越南战争中使用;70年代末又装备了A-10米格27。80年代初,苏联开始装备了苏-25飞机,主要用于反坦克。中国空军于1950年开始装备强击机。从60年代起,逐步换装自行研制的强-5型飞机。它是一种单座双发动机的低超音速飞机,装有两门23毫米口径的机炮,机身内和机身下可载挂多种对地攻击武器,最大载弹量可达2吨。
现代强击机生存力较强,装备有用来突击地面目标的航空机关炮、普通炸弹、制导航空炸弹、反坦克集束炸弹和空地导弹等机载武器。多数强击机可挂战术核弹。有的强击机还装有红外观察仪或微光电视等光电搜索瞄准设备和激光测距仪。有的强击机具有垂直/短距起落性能。
中国的强击机
中国只生产了一种强击机:强-5。强-5是由中国南昌飞机制造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轻型超音速攻击机,主要用于低空、超低空对地面或水面战术、战役纵深目标和有生力量进行攻击,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强-5攻击机是在歼-6/米格-19战斗机的基础上,引进西方攻击机的设计风格而研制出的角色转换型装备。强-5定型后,南昌飞机制造厂又根据部队的不同使用情况和外销的需要,发展出多种的攻击机,形成强-5家族,主要改型包括强-5甲型、强-5乙型、强-51型、强-5II型、强-5III型及强-5IV型等。
轰炸机
用于对地面、水面目标进行轰炸的飞机。具有突击力强、航程远、载弹量大等特点,是航空兵实施空中突击的主要机种。有多种分类:按遂行任务范围分为战略轰炸机和战术轰炸机;按载弹量分重型(10吨以上)、中型(5-10吨)和轻型(3-5吨)轰炸机;按航程分为近程(3000千米以下)、中程(3000-8000千米)和远程(8000千米以上)轰炸机、中近程轰炸机一般装有4-8台发动机。机上武器系统包括机载武器如各种炸弹、航弹、空地导弹、巡航导弹、鱼雷、航空机关炮等。机上的火控系统可以保证轰炸机具有全天候轰炸能力和很高的命中精度。现代轰炸机还装有受油设备,可进行空中加油。
发展历程
1911年10月,意大利和土耳其为争夺北非利比亚的殖民利益而爆发战争。11月1日,意大利的加福蒂中尉驾一架"朗派乐"─道比"单翼机向土耳其军队投掷了4枚重约2公斤的榴弹,虽然战果甚微,但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空中轰炸。1913年2月25日,俄国人伊格尔·西科尔斯基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架专用轰炸机首飞成功。这架命名为"伊里亚·穆梅茨"的轰炸机装有8挺机枪,最多可载弹800公斤
第二次世界大战,载弹量可达8─9吨,航程为2600─7000公里美国的B─29最为超群显赫,它不仅是投向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的载机,投下大批燃烧弹,造成著名的东京大火,十几万日本平民伤亡也是B─29r"赫赫战果"。
现状和趋势
70年代以后,只有美、苏两国尚在继续研制远程超音速轰炸机,如美国的B-1和苏联的图26,都是变后掠翼飞机,装有先进的自动导航系统、地形跟踪系统和电子对抗设备,攻击武器以空地导弹和巡航导弹为主,能在复杂气象和地形条件下隐蔽地进行超低空突防,对目标进行远距离攻击。远程超音速轰炸机易于分散隐蔽,不易受敌方核导弹摧毁,同时使用灵活,便于打击机动目标,已成为弹道导弹的重要补充打击力量。
各类轰炸机
喷气式轰炸机──喷气式轰炸机是在40年代初由德国首先研制成功。梅塞施米特公司研制的Me─262型喷气式战斗机于1942年7月首次试飞,后来由于希特勒的坚持,Me─262曾被用来执行轰炸任务,它可载两枚重500公斤人炸弹,在这同时,德国阿拉多公司研制了另一种Ar─234型喷气式轰炸机,可载弹1400公斤。Me─262和Ar─234是最早的、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仅有的两种喷气轰炸机。
超音速轰炸机──超音速轰炸机是由美国研制出来的50年代,美国为了与苏联相对抗,研制了以高空高速突防、深入苏联纵深地带投掷核弹、执行战略
轰炸任务的─58型轰炸机。B─58于1956年11月首次试飞,它的最高时速达2100公里,为音速人2倍,可载弹5000公斤以上。
"隐身"轰炸机──"隐身轰炸机首先由美国研制成功,美国洛克韦尔公司研制的B─IB型变后掠翼战略轰炸机是世界上第一种具有部分"隐身"功能的轰炸机。B─IB在飞机外形、涂料和发动机的进、喷气口形状上作了防雷达各红外线探测处理,这就使它在敌方的雷达和红外线探测器面前,具有了一定的"隐身"作用。
第一种真正的"隐身"轰炸机是美国的F─117战术轰炸机。美国战略空军和诺斯罗普公司研制成功另一种"隐身"战略轰炸机B─2是一种纯粹飞翼"式飞机,它的机身、机翼、发动机融为一体,既无水平尾翼,也无垂直尾翼,据称它的航程达12 000公里,载弹量达34吨,造价高达5.7亿美元,堪称世界之最。
战斗轰炸机──战斗轰炸机又称歼击轰炸机。它是既能执行轰炸任务,又能执行空战任务的飞机。第一种专门设计的战斗轰炸机,是美国于1955年首次试飞的F─105"雷公"式战斗轰炸机。它最多可载5900公斤炸弹,还可携带核弹。F─105在越南战场上大量执行轰炸和空战任务。
中国轰炸机发展状况
中国现有轰炸机种类包括国产轰六、轰七、歼轰七(即飞豹战机,FBC-1),以及向俄罗斯购买之SU30MK攻击机。轰六仿制前苏联TU-16型轰炸机,现仍为解放军轰炸机部队构成主力,未来除将强化其挂载武器性能外,并将部分改装为空中加油机。轰七相当于俄制Su-24多用途战轰机,载弹量为五吨,航程二千八百五十公里,作战半径八百五十公里,有十个挂载架,可配备C-601/602、C-801/802、C-803反舰飞弹,及俄制Kh-65SE巡航导弹,是解放军第一种采用线传飞控的战机,为空军本世纪初主力轰炸机。
歼轰七为自行研发的战斗轰炸机中最为优异的攻击战机,其最大飞行速度为一点七马赫,最大航程三千五百七十五公里,作战半径一千至一千五百公里,载弹量六点五吨,并可以一马赫的速度贴地飞行。该机型有十个挂载架,可配备C-601/602、C-801/802、C-803反舰导弹弹,及俄制Kh-65SE巡航导弹、Kh-31A和Kh-31P反辐射飞弹、Kh-41空射式反舰飞弹。
自2000年起分三批向俄罗斯采购114架Su-30MKK攻击机.。该型机最大飞行速度为一千三百五十公里,极速可达二马赫,最大航程三千公里,有十二个挂载架,可携带R-73E短程空对空飞弹,R-27ER、R-27ET、RVV-AE等中程空对空飞弹,Kh-29L/T中程空对地飞弹、Kh-59M长程空对地飞弹,Kh-31P(反辐射)、Kh-31A(反舰)等型空对地雷射导引飞弹。未来将配备自制HN-3长程空射式巡航导弹(射程2千至3千公里),对敌人航母战斗群形成威胁。
侦察机
专门用于从空中获取情报的军用飞机。现代战争中的主要侦察工具之一。按遂行任务范围,分为战略侦察机和战术侦察机。战略侦察机一般具有航程远和高空、高速飞行性能,用以获取战略情报,多是专门设计的。战术侦察机具有低空、高速飞行性能,用以获取战役战术情报,通常用歼击机改装而成。
侦察机的装备
侦察机一般不携带武器,主要依靠其高速性能和加装电子对抗装备来提高其生存能力。通常装有航空照相机、前视或侧视雷达和电视、红外线侦察设备,有的还装有实时情报处理设备和传递装置。侦察设备装在机舱内或外挂的吊舱内。侦察机可进行目视侦察、成相侦察和电子侦察(见电子对抗飞机)。成相侦察是侦察机实施侦察的重要方法,它包括可见光照相、红外照相与成相、雷达成相、微波成相、电视成相等。
侦察机的历史
飞机在军事上的最初应用是进行侦察。1910年6月9日,法国陆军一架亨利·法尔曼双翼机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试验性的侦察飞行。这架飞机本是单座飞机,由弗坎中尉钻到驾驶座和发动之间,手拿照相机对地面的道路、铁路、城镇和农田进行了拍照。可以说,从这一天起,最早的侦察机便诞生。
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一些专门研制的侦察机,如美国的U-2侦察机。60年代,研制出3倍音速的战略侦察机,如美国的SR-71侦察机,其最大飞行速度超过M3.0,实用升限达25千米左右,照相侦察1小时的拍摄范围可达15
万平方千米。80年代初,有的国家着手研制飞行速度为M5.0左右、升限超过3万米的高空高速侦察机。无人驾驶侦察机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预警机
预警机,又称空中指挥预警飞机,是装有远程警戒雷达用于搜索、监视空中或海上目标,指挥并可引导己方飞机执行作战任务的飞机。大多数预警机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机背上背有一个大"蘑菇",那是预警雷达的天线罩。目前,世界上拥有预警机的主要国家和机型有:美国装备了E-2A、B、C、2000型"鹰眼"预警机和E-3"望楼"预警机、E-8远距离雷达监视机,俄罗斯装备了A-50预警机、图-126预警机,英国装备了"猎迷"-MK3预警机,日本装备了E-767预警机和E-2C"鹰眼"预警机,以色列装备了先进的"法尔康"预警机…预警机自诞生之日起,就在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大显身手,屡建奇功,深受各国青睐。
预警机的运用
预警机靠形成电子侦察警戒网,为航空母舰"掌舵"主要由航空母舰舰载预警飞机和侦察卫星等组成,通常以电子侦察设备等发现敌目标,迅速将情报信息传送给航空母舰指挥控制中心,由其指挥舰载武器实施攻击。
舰载预警机通常配置在以航空母舰为中心的敌来袭方向上,前出距离为200海里,带副油箱时续航为6小时。每艘航空母舰搭载预警机4~5架(一个中队)。作战时能保证有一架在空中警戒。预警机可在半径数百海里、高度30000米以下的广阔空域同时发现、识别、跟踪、监视250个以上速度不同的各类目标,并控制30架作战飞机进行空战。
中国的预警机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就已经用图-4轰炸机的机身改装过一架预警机,并命名为空警-1号。空警-1号并没有设计定型,惟一的一架至今仍保存在北京小汤山航空博物馆。
2007年中国自主生产的最新预警机"空警-2000"投入使用,采用了相控阵雷达技术,要比目前美俄产品还要先进。它的服役填补了解放军从前没有装备预警机的空白其先进的雷达技术,也令全世界震惊。该预警机采用俄制伊尔-76
为载机,但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软件、砷化镓微波单片集成电路、高速数据处理电脑、数据总线和接口装置等皆为中国设计和生产。
国外的预警机
全世界约有300架预警机
最早研制装备预警机的是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海军为及时发现利用舰载雷达盲区接近舰队的敌机,把当时较先进的警戒雷达装在小型的TBM-3W飞机上,这就是早期的预警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世界上近20个国家(地区)已经装备和研制的预警机有十几种,在役的约有300架。这些预警机约80%是美国研制生产的。
美国空军的现役主力E-3A"哨兵"预警机,由于不受航母的限制,采用了民用客机波音707为载机,其探测距离较远,对低空、超低空飞机的发现距离达400多千米,对中、高空目标的发现距离达600千米,可提供30分钟的预警时间,能同时探测600个目标,同时识别200个目标,同时处理300个~400个目标。日本的新一代预警机E-767其实就是以波音767为载机的E-3A。
运输机
军用运输机
军用运输机用于运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和其他军用物资的飞机。具有较大的载重量和续航能力,能实施空运、空降和空投,保障地面部队从空中实施快速机动。机上有完善的通信、领航设备,能在昼夜和各种复杂的气象条件下飞行。军用运输机分为战略运输机和战术运输机。
战略运输机
战略运输机是指主要承担远距离(一般是洲际间的)、大量兵员和大型武器装备运输任务的军用运输机,这类运输机具有的特点是:载重能力强、航程远,起飞重量一般在150吨以上,载重量超过40吨,正常装载航程超过4000千米,能空降、空投和快速装卸,主要是在远离作战地区的大型/中型机场起降,必要
时也可在野战机场起降。美国的C-5,俄罗斯的安-22、安-124、安-225、伊尔-76等都属于这类飞机。
战术运输机
战术运输机是指主要在战区附近承担近距离运输兵员及物资任务的军用运输机。战术运输机一般是中小型飞机,起飞重量60~80吨,载重量20吨左右,可运送100多名士兵;航程3000~4000千米;大多安装涡桨发动机,巡航速度通常为500~700千米/小时。典型的战术运输机有:美国的C-130,乌克兰的安-12和我国的运-8。战术运输机主要用于在前线战区从事近距离军事调动、后勤补给、空降伞兵、空投军用物资和运送伤员,其特点是载重量较小,主要在前线的中、小型机场起降,有较好的短距起降能力。
大型的运输机:
An-225"梦想式"运输机北约代号"哥萨克"(Cossack),是一架离陆重量超过600吨的超大型军用运输机,整个货舱全长43.51公尺,最大宽度6.68公尺,货舱底板宽度6.40公尺,最大高度4.39公尺。An-225一共需要六名机组人员来操作,共有28个轮胎,至少有超过300吨的酬载能力,在全负载的情况下仍能持续飞行1,350海里(约2,500公里)的距离。
C-5银河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亚音速远程军用运输机。1963年开始研制,1968年6月原型机首飞,1970年开始装备。机长75.54米,机高19.85米,翼展67.88米,最大平飞速度919千米/小时,最大巡航速度908千米/小时。陆滑跑距离725米,最大载重航程(5%余油)5526千米。使用空重169643千克,最大商载118387千克,最大燃油重量150815千克,
C-130大力神洛克西德·马丁公司的C-130"大力神"(Hercules)中型涡桨战术运输机是美国最成功、最长寿和生产最多的现役运输机,在美国战术空运力量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同时也是美战略空运中重要的辅助力量。
C-17"环球空中霸王机身长53米,机高16.8米,翼展503米,外形尺寸与C-141相当。最大起飞重量263吨,最大载荷为150吨。机上带75.8吨载荷时,
C-17可从2320米长的跑道起飞,然后在915米长的简易跑道上着陆。C-17的主起落架有22个轮子。该机最窄可在18.3米宽的跑道上起落.
空中加油机
世界上第一架空中加油机1923年8月27日在美国诞生。代号为DH─4M.加油过程全由人力操作。这种加油方式很难实际应用。1949年美国研制出伸缩管式加油设备,这才使空中加油进入了实用阶段。
80年代初,美国研制了新型KC-10A空中加油机,伸缩管主管长8米多,套管长6米多,套管伸出后,伸缩管的最大长度为14米多;总载油量16.1万千克,飞行半径3540千米,可输油90700千克。在60~80年代的几次局部战争中,美、英等国空军都使用过空中加油机。
1986年,美国空袭利比亚时,载满炸弹的F─111战斗轰炸机从位于英伦三岛的基是起飞轰炸利比亚,往返不着陆飞行达1万多公里,途中曾由KC─10A空中加油机多次补加燃油。1982年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时,英国"火神"式战略轰炸机从本土起飞,横跨赤道纵贯大西洋,轰炸了南半球的阿根廷。往返不着陆飞行约3万公里,创造航空史上最远距离空袭的记录,这全靠途中有加油机多次补加油料。
空中加油机今后发展的重点,主要是克服机翼振动、阵风和空气涡流对输油管稳定性的影响;改装成兼有两种加油设备的飞机;完善电传加油操纵系统。
空中加油机是专门用来在飞行中为其它飞机补充燃油的飞机。加油机多由大型运输机、战略轰炸机改装而成。空中加油机可使受油机增大航程,延长续航时间,增加有效载重,以提高航空兵的作战能力。
电子对抗飞机
专门用于对敌方雷达、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电子制导系统等实施电子侦察、电子干扰或袭击的飞机。电子对抗飞机通常用其他军用飞机改装而成。分为电子侦察机、电子干扰飞机和反雷达飞机:
电子对抗飞机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告警、施放电子干扰、对敌地面搜索雷达和制导雷达进行反辐射攻击等方式,掩护己方航空兵部队顺利遂行截击、轰炸等作战任务。可以说,电子对抗飞行是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等主战飞机的"保护神"。
五六十年代,电子对抗技术发展较快,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专用电子对抗飞机,如美国的P2V-7电子侦察机、EB-66电子干扰机、F-105G反雷达飞机等。大部分的战斗机和攻击机,如美国的F-4、英国的"掠夺者"等型飞机已开始配备较完善的机载自卫干扰系统。
海湾战争是另一场规模更大的、以电子战为发端,且电磁斗争贯穿始终的现代战争。在"沙漠风暴"开始之前5个小时,多国部队就派出EA-6B、EF-111、F-4G、EC-130等专用电子对抗飞机,对伊拉克境内的雷达、通信、指挥设施和防空系统进行了强烈的电磁干扰,使伊军雷达荧光屏一片"白雪"。大规模空袭发起后的头一个小时内,在前头开路的F-4G等飞机,就向伊军雷达和防空阵地发射了200余枚高速反辐射导弹,从而保障了攻击编队的安全突防。多国部队实施的"白雪"电子战,造成了伊军通信中断、雷达迷盲、指挥瘫痪、防空导弹失灵,大大提高了己方作战飞机的生存率和行动自由度。
战后,美国海军反映,当战斗机编队有EA-6B电子干扰机护航时,几乎就没有受到伊军地对空导弹的攻击。实战结果再次证明,只有夺得整个战场的制电磁权,才能获取制空权,并进而以较少的损失赢得战争的胜利。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飞机的战损率只有千分之0.3,其原因固然很多,但电子对抗飞机的支援和保障作用不可低估。
教练机
训练飞行人员,专门研制或改装的飞机。训练飞行员的教练机设有前后2个座舱或在1个座舱里并排设2个座椅,有2套互相联动的操纵机构和指示仪表,分别供教员和学员使用。通常分为:初级训练教练机、中级训练教练机和高级训练教练机三种。初级训练教练机构造简单,一般分单发动机,着陆速度小,易于操纵,安全经济,便于初学飞行者掌握初级驾驶技术。基本和高级训练教练机用以训练飞行员掌握大型或高速飞机的驾驶技术,此外还有训练空中
领航员、雷达员、专业人员等所用的专业教练机,一般由轰炸机或运输机改装而成,机上配有若干专用技术教学设备。
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发展国产教练机,至今已成系列。这些教练机主要包括:
L-15,高教-9/FTC-2000,K-8(教-8),歼教-7,歼教-6,歼教-5,初教-6,初教-5.
美国教练机主要包括:
T-50 T-6A T-45 T-41 T-38 T-37 T-34
俄罗斯
雅克-130雅克-52
无人机
是一个许多国家用于描述最新一代无人驾驶飞机的术语。从字面上讲,这个术语可以描述从风筝,无线电遥控飞机,到V-1飞弹从发展来的巡航导弹,但是在军方的术语中仅限于可重复使用的比空气重的飞行器。
无人机用途广泛,成本低,效费比好;无人员伤亡风险;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在现代战争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民用领域更有广阔的前景。
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
侦察机用于完成战场侦察和监视、定位校射、毁伤评估、电子战等;
也可民用,如边境巡逻、核辐射探测、航空摄影、航空探矿、灾情监视、交通巡逻、治安监控等;
靶机可作为火炮、导弹的靶标。
无人机最早的开发是在一战后,并在二战中无人靶机用于训练防空炮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将多于或者是退役的飞机改装成为特殊研究或者是靶机,成为近代无人机使用趋势的先河。
但在20世纪晚期之前,他们不过是比全尺寸的遥控飞机小一些而已。美国军方在这类飞行器上的兴趣不断增长,因为他们提供了成本低廉,极富任务弹性的战斗机器,这些战斗机器可以被使用而不存在机组人员死亡的风险。最初的一代主要以侦察机为大宗,现在一些无人机已经装备了武器(例如RQ-1捕食者装备AGM-114地狱火空对地导弹)。由无人机担任更多角色的军事预想,最初是轰炸和对地攻击,以及现在的空对空战斗,飞行员最后一块领域。装备有武器的无人机被称为无人战斗机飞机(UCAV)。
美国军队曾经购买和自制先锋无人机在对伊拉克的第二次和第三次海湾战争中作为可靠的系统。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3237110a1286525.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