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二简答题

古代文学史二简答题


2023年12月9日发(作者:笔记本电脑无法连接网络)

古代文学史二简答题

1、简述梅尧臣诗歌的艺术特点?都是反映农村贫户生活的作品,关怀和同情农民,对官吏的欺榨奴役行径表示极大的愤慨,具有深刻的皮胖显示意义。一、取材个人化、生活化、琐碎话。二、平淡无奇,常以哲理性的人生思考贯穿在其中,富有理趣。三、取材平平,用意深远,淡而有味。

2、简述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色?(1)以风格豪犷雄放的作品引人注目,前期的诗歌,充溢着一种奋不顾身的气概,落笔快,吐语直,难免有粗糙、生硬之弊,缺乏蕴藉隽永的韵味。

(2)寄情山水自然景物的诗,不乏有情景交融、精练含蓄的佳作。

3、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功中起了什么作用?欧阳修在北宋的诗文革新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这是古今公论。欧阳修之所以能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与他杰出的创作实践密不可分。欧阳修的古文创作。为纠正雕刻过甚的昆体偶丽之文的流弊,他身体力行地实践了自己“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的创作主张,撰写了大量平易生动的古文,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在欧阳修的文学创作中,散文取得的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他的散文以学习韩愈相标榜,但却能学韩而自出变化。欧阳修摒弃了韩文艰涩怪奇的一面,发展了其“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这是他对宋代散文的最大贡献。欧阳修的诗歌创作。欧阳修的诗歌成就与后来的王安石、苏轼及黄庭坚相比,略显逊色,但他仍然是宋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自成一家的诗人,对宋诗的形成有较大影响。欧阳修的诗歌创作呈现明显的散文化倾向。总之,欧阳修以其杰出的诗文创作和领袖群伦的地位。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4、简述山谷词的两种不同风貌?一、黄庭坚的山谷词有两种反差极大的不同风貌。一是青年时代的“淫词艳曲”,二是晚年比较严肃的“言志”之作。二、山谷词中又艳词四十余首,是他早年寻花问柳生活的写照,多写男性对女色的倾心和相思离别之情,词语艳冶俚俗。三、晚年遭贬放以后,受苏轼词风影响,又因以文字获罪迁谪,他意不能无所郁拂,故能摆脱艳词的 绸缭之态,以空灵疏宕的诗笔出之,显得苍劲沉郁、明快劲折,充溢着傲岸不羁的峻骨豪气。故风格疏宕峻峭、真率自然,于倔强中见姿态。

5、简述苏轼以诗为词的贡献?1.首先指的是词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的扩大,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向“士大夫化”发展。2.在苏轼之前的“曲子词”的曲子,基本上是“轻音乐”“软性文学”。到苏轼将词题小序发展起来,做词寓以诗人句法、引议论入词、大量用经、子典故,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如《临江仙》。苏词充分体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是典型的士大夫词。3、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在于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

6、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当时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用语浅白而清新工巧,创造不寻常的意境。二、抒写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武陵春·春晚》。三、倜傥有丈夫气,柔中有刚,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如《渔家傲》。

7、李清照“易安体”词的艺术特点是什么?宋室南渡后的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强调“词别是一家”,以女性词人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创立独具一格的“易安体”。“易安体”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当时广为流行。主要艺术特色有: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易安体最突出的特点,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而且能“化俗为雅”。如《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能够把浅俗的文字,组成极清新鲜丽的词句,以寻常语创造了不寻常的意境。“易安体”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用浅俗语,明白如话而清新工巧。二、“易安体”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如《春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的后期词,多这种愁苦之作,情调入于凄壮悲伤一途,发展了传统的婉约词。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相融合,是“易安体”的特殊格调,令人凄怆欲绝。三、“易安体”倜傥有丈夫气,如《渔家傲》。“易安体”不同于一般婉约词的地方,是温婉中透出刚健、洒脱。

8、简述周邦彦在词史上的地位?(周邦彦词的“集大成”体现在哪些方面)(1)周邦彦被尊为“词中老杜”,是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其表现为:①在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上有集成和创制之功。②善于体物言情,描绘工巧周至,善于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妥帖工稳。③能集前人成就而独具特色,形成自己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丽的典雅作风。 (2)其词博大精工,已开南宋清雅派词先河。后来姜夔学周词而走向骚雅清空一途,吴文英由周词出而转向丽密质实,其他南宋中后期词人也受过周词的影响。

9、简述张孝祥词的艺术特点?张孝祥是南宋初年词风转变的著名作家,作风豪迈飘逸。张孝祥的词还长于借景抒情,飘逸,除忧愤深广的作品外,颇多以清隽为宗的即景抒情之作,他善于用自然美景衬托清旷胸襟,出入苏轼、辛弃疾之间,既反映出叱咤风云的英雄本色,又表现了冰清玉洁的品格。

10、简述“诚斋体”的艺术特征?一、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活泼自然,风趣诙谐;二、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象;三、以诗法自然的白描手法作诗,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四、诗歌语言的浅近和口语化。着重表现的不是自然界的外在景观和天然图画,而是要写出山水景观所蕴涵的那一份自然灵性,诗里充满奇趣和活劲儿,所以状物写情无不入妙,有如“笔端有口,句中有眼”一般,被公认为是真正的“活法诗”

11、简述永嘉四灵诗歌的艺术特点?四灵的诗歌多冲淡平和、轻灵清寒的境界,常流露出对山人名士的出世情怀,他们更多的选择了自然山水作为表现的对象,着笔于目之所及的江南湖光山色,又从多变的视觉角度,选择那些色彩鲜明的优美景物,写箫散野逸之趣,追求一种平淡简远的韵调;七绝数量不多,但很有特色,新颖灵巧,圆美自然,比五律更显得气运浑成,很有点诚斋体得风格意味。在流行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南宋诗坛上,四灵这种专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感触的作品确实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所以能与南宋中兴“四大家”之后独标一帜。

12、“元诗四家”在诗歌创作上有一致追求,各人诗风却并不相同,请对此作一简要分析?“元诗四家”在诗歌创作上有较为一致的追求,提倡写诗学习汉魏、盛唐,主张以唐人为法,要使元诗不同于宋诗。但由于各自的性情才学不尽相同,虽说都是在学唐人,但彼此间的诗风并不一样。一、虞集主张诗应抒写“情性之正”,以温柔敦厚平和雅淡为标准;又提倡宗唐宗古,认为“必求古人之成法而后尽其心”,刻而深,典而实。除学杜外,虞集也很推崇陶渊明、王维、韦应物和柳宗元等人,欣赏他们诗歌的“舒迟而淡泊”;他一些表现退隐归田情绪的诗就写得比较淡雅清丽,给人们一个作诗兼备众体得印象。二、杨载的诗学李白,有长风怒吼、一瞬千里之势,首尾匀和,声律圆润,雄浑流丽而步骤中程,确实近于唐音,想象奇特,空灵飘忽,有李白诗的那种仙气。三、范椁尤好作长篇歌行,认为七言长古应宗法李白、杜甫、岑参,可由于缺乏唐人写诗的才情和气势,他的长篇古诗缺乏贯穿全篇的浑然神气,只间或有一些片段的佳句值得称道。他写得比较好的作品,是一些七言绝句。四、揭傒斯诗歌的内容在“四家”里是最丰富的,风格亦比较多样。他擅长无言古诗,写得雍容古雅,而歌行则意象飞动、气势豪放。他的七律不伐庄严雄浑之作,时人认为“伟然有盛唐风”。

13、简述金代“国朝文派”重要作家的诗歌风格?这个时候重要的作家有蔡珪、党怀英和王庭筠等。蔡珪:他的诗虽有承平气象,但骨力较为苍劲,写得雄奇矫厉,有一种苍健豪宕的气势,情切而有骨气,开创了一种与“借才异代”的诗人所不同的北国雄健诗风。党怀英:其诗体物精细,寄兴高妙,有魏晋陶谢之风,观察细致敏锐,表达技巧也很娴熟。王庭筠:他作诗以黄庭坚为法,诗律精严生新,却没有险怪生涩之病,很少用典,多数是从大自然和生活中撷取诗材。用清切明快的笔调,描绘山村田野的纯朴生活画面,漫然成篇而臻于化境。

14、元代散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有何特点?一、以诗入曲,把曲作为一种新的抒情诗体来写,具有奔放浩荡的气韵。二、他的散曲创作较注重立意和构思,作品的意境风格也更近于诗,而于声调格律不太重视。

15、简述马致远散曲的艺术特色?(简述马致远散曲的思想艺术特点)一、作品带有更多的恋世与愤世交织的旷放豪气,善于将超旷情怀,人生感悟与苍凉意境融为一体。二、与关汉卿相比,马致远的散曲少了市井气,多文人品味,雅俗兼备而具文采。三、提高了散曲的艺术境界扩大其表现领域。

16、为什么说马致远是元散曲前期创作的大家?马致远的散曲作品带有更多的恋世与愤世交织的旷放意气,擅长将超旷情怀、人生感悟与苍凉意境融为一体。一、他的自抒胸臆的散曲作品,多为“叹世归隐”之作,如《双调·夜行船》(百岁光阴),在愤世嫉俗的咏叹中,表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把与世无争的闲散自适作为人生归宿。二、他的某些小令写得意境优美,自然天成,如《越调·天净沙》(秋思),景中含情,蕴藉隽永,深得唐人绝句的写景之妙,被誉为“秋思之祖”。总之,马致远的散曲少了些市井气,多了些文人品味,或叹世,或言情,或写景,均能雅俗兼备,多姿多彩。其散曲作品不重韵,不用衬字,放逸豪爽,提高了散曲的艺术境界,并扩大了其表现范围,对元代前期散曲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不愧为这一时期的散曲大家。

17、简述贯云石散曲的风格特点?贯云石是维吾尔族散曲作家,其作品大部分作于归隐杭州之后,内容主要有表现隐逸雅趣的流连山水之作和寄情声色的恋情之作两类。一、这些散曲创作比较流行的题材,因作者性格爽朗旷达而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他的许多归隐作品写得慷慨豪放,如《清江引》,发言爽朗,毫无羁束,洒脱痛快。归隐田园,多是文人笔下的雅事,但贯云石却写得十分通俗,如《水仙子》(田家), 语调质朴,颇有北曲气息。即使是写恋情,其散曲也具有民间俗谣俚曲的味道。在元代后期清丽雅正之风流行曲坛之际,贯云石以豪放、俊逸,较为质朴自然的曲风独标一帜,颇有特色。

18、简述窦娥的品格与反抗精神?一、封建社会中孝女和节妇的典型:为婆婆甘愿过招;赴刑场途中不走前街走后街;鬼魂嘱托窦天章照顾婆婆。二、叱天骂地,是对暗无天日的社会制度的怀疑和批判:公堂对簿,坚强不屈;怨赴刑场,骂天咒地;三桩誓愿,表明怨情;鬼魂上场,复仇雪恨。

19、简述《单刀会》的艺术特点?《单刀会》是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一、构思很有特点,善于用铺垫和渲染手法塑造人物,主人公关羽到第三折才出场,第一折由东吴的亲贵乔公主唱,让他追述关羽的英雄业绩和豪勇气派,先声夺人。二、风格沉雄壮烈,许多唱词写得大气包举,具有雄浑苍劲的意境。

20、简述王实甫《西厢记》在元杂剧体制上的创新?一、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来叙写崔、张的恋爱故事,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

二、还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在第—本的第五折,第四本的第四折等若干折里,采用了由末、旦轮流主唱的方式。 三、这种体制上的突破和创新,不仅能以比较完善的戏剧形式安排剧情,使戏剧冲突波浪迭起、丰富曲折,也便于更细致、更全面塑造人物形象。

21、简析元杂剧《李逵负荆》中李逵的形象?此剧写李逵疾恶如仇,极富正义感,眼里容不得半粒砂子。在杏花庄酒店,当他听店主诉说有两个自称宋江和鲁智深的强人抢走其女儿的遭遇后,立即赶回山寨,要为民伸张正义。他摩拳擦掌,按不住莽撞心头气,嘲讽奚落宋江等人,进而拔出板斧,要砍倒写有“替天行道救生民”的杏黄旗。他决不能容忍梁山泊有天无日,不允许任何人为非作歹,寨主也不例外。为此,李逵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用头颅打赌,并立下军令状,与宋江等人一起下山到店主王林家对质。当他知道原来是宋刚和鲁智恩这两个无赖干的坏事时,惭愧地上山负荆请罪,向宋江认错,并将两个假冒的歹徒捉到山上来斩首,将功赎罪。这出戏的矛盾冲突由梁山好汉之间的误会引起,生动地表现出他们的“替天行道”是以除暴安良为具体内容的,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所以尽管李逵遇事不够冷静,甚至有些鲁蛮,可他那是非分明、敢作敢为的精神,仍值得称道。

22、简析元杂剧《赵氏孤儿》的主题思想?1.关于纪君祥《赵氏孤儿》杂剧的主题,本杂剧以强烈的复仇思想,号召人民起来抗争,旨在推翻异族统治恢复故国。2,《赵氏孤儿》杂剧写的是冤冤相报的历史悲剧题材,作者对《史记》所提出的史料进行必要的改动,重点在于敷演搜救,孤的过程,而通过这个过程中情节的跌岩顿挫,披露搜孤一方的奸诈残暴,赞颂救济的一方的舍生取义,揭市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真理。

23、《梧桐雨》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一、由盛至衰的人世沧桑的悲剧。二、将熟知的历史故事处理得不同凡响。三、融进了作者对战乱不辛生活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故能把唐明皇孤寂时听雨的一缕哀思和无端愤慨,写得百转千回。

24、简述元杂剧《墙头马上》的艺术特色?一、喜剧色彩较浓的爱情剧。二、情节安排生动、紧凑。三、人物形象刻画鲜明。

25、简述南戏《拜月亭记》的艺术特点?相传为施惠创作的南戏《拜月亭记》,根据关汉卿的杂剧《拜月亭》改编。此剧头绪较多,但以王瑞兰和蒋世隆的爱情婚姻为贯穿的主线,所以并不显得零散。作者善于运用误会巧合的戏剧结构手法,关目奇巧而颇具匠心,剧情发展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加之曲文写得本色自然,贴合人物的身分和性格,有较强的感染力,被认为是写得较为成功的作品。

26、简述宋元话本小说的艺术特点?话本小说的体制形式,一般有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和篇尾六个部分组成。入话起由开场诗词导入本事的作用,有的入话之后插入一段与正话相同或相反的故事,称为“得胜头回”,或称“笑耍头回”,然后再过渡到主要故事。其次,话本小说的叙述方式符合一般大众的欣赏习惯,即连贯叙述,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带有悬念和巧合,所谓“无巧不成书”。再次,话本小说是语文体,生活化的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明快。

27、简述公安三袁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情况?“公安”派反对拟古和求新主变,他们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为纲要,正式提出并阐发了性灵说,“性灵”一词指性情、感受、天性、灵性等传统意义,又接受了心学、庄禅之学的影响,伸发了李贽童心说中推重真心本性、反对理法束缚的思想,要求破除从内容到形式的一切清规戒律,最充分最自由地表现个性和真情实感,向文学自身回归。

28、简述《三国演义》尊刘贬曹倾向的成因?一、在有关三国历史的史书中,对曹刘两家的褒贬态度不尽相同。尊魏还是尊刘与史学家所处的历史环境有关。二、唐宋至金元,民间传说和讲唱文学中的“拥刘反曹”的倾向则完全一致。这与南北朝以来受到国家分裂和异族入侵的汉人希望天下统一、“人心思汉”的心理有关。三、元末明初,罗贯中根据众多素材,以“拥刘反曹”的倾向来影射元代异族统治的不正统,编成《三国志通俗演义》。明末清初,毛宗岗在修订《三国演义》时又加重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其以拥刘反曹的思想来表达“还我大汉”的故国之思和民族情绪。

29、《三国演义》进行艺术虚构的技法主要有哪些?《三国演义》叙事的具体技巧。 “笙箫夹鼓”法。即急事采用缓笔,叙述人变换情节节奏,搁置紧张,加强延宕,使读者在期待中不断积蓄心理能量。能量一旦释放,便会获得精神愉悦与审美满足。变换节奏,能起到调节张驰,使人心魂荡漾的作用。 横云断岭”法。指以中断叙事进程的方法搁置紧张,加强悬念。以达到刺激读者探知究竟的好奇心理。 此外,又辅之以限知叙事手法,可使读者进入故事,引发对眼前突发事件、新鲜事物、陌生人物、未知天地的强烈关心,增强小说的阅读吸引力。 30、简述《水浒传》中“义”“勇”的具体表现?小说对义、勇人格的的赞颂,主要通过对关羽等人物的塑造来完成的。首先是信诺之义:关羽土山被围,因受命保护刘备家眷,不得以死殉职,遂有与曹操的“约法三章”,——首言归汉,次言保嫂,末言寻兄。可谓堂堂正正,义薄云天。曹操故意将关羽与刘备的甘糜二夫人共处一室,以乱其君臣兄弟之义;而关羽则秉烛达旦,守于户外;曹操封其汉寿亭侯,赠赤兔宝马,三日小宴、五日大宴及种种赏赠;关羽则将所得绫锦金银交与二嫂,所受美女十人服侍二嫂。关羽始终不为名利女色所惑,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旦知道刘备去处,则千里寻兄。其次是知恩图报之义:关羽报答曹操,为曹操解白马围,诛颜良,斩文丑。甚至后来在与曹操的对阵中,在华容道上“捉放曹”。义,在传统的儒家的精神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准则,关羽将此看成高于一切。因此,后来才有关羽死于东吴,刘备、张飞为他复仇的举动。关羽形象的另一特色是勇,关羽的勇又不同于常人之勇,关羽之勇是神勇,极写其克敌之易。总是“手起刀落,斩于马下”。温酒斩华雄,飞马砍颜、文;过五关,斩六将;擒于禁,捉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天下;鲁肃讨荆州,单刀赴会;樊城中毒箭,刮骨疗伤。关羽在民间越来越神化,最终被抬到与孔子并列,成为武圣人。这一方面是小说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是人们生活交往中渴求遇于义,护于勇的心理。《三国志演义》描写了一大群勇武的形象,蜀汉的关张赵马黄,曹魏的许褚、张辽、徐晃、夏侯兄弟等,东吴的黄盖、韩当、周泰、徐盛、丁奉,乃至吕布、华雄,这显然体现了作者以及百姓对勇武的崇尚。

31、《西游记》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何特点?《西游记》在形象塑造上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将动物的形态、神魔的法力和人的意志精神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是“神魔皆有情,精魅亦通事故”。

32、《金瓶梅》中西门庆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一、西门庆是一个亦官亦商的恶霸豪富,在他身上体现了明代后期由地主、恶霸、商人等构成的市侩势力的丑恶凶残本质。正是由于金钱的力量如此迅速膨胀,使得封建的门第和礼教在金钱的冲击下土崩瓦解。 二、西门庆这样的新兴商人身边的妻妾之流,她们对传统道德和名节的淡漠,而对情欲、物欲和肉欲则充满渴望,成为了当时女性世界的社会悲剧。三、然而封建社会的强大惯力,使西门庆这样的新兴商人缺乏欧洲早期资本阶级那种在商业方面的开拓和进取精神。四、这一形象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代表了当时整个社会的邪恶势力。

33、明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是什么?从题材上看可以分为几类?明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是《封神演义》。从题材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宗教故事演化而来。除了《西游记》之外,这类小说比较重要的还是《西游记》的几部续书或与之相关的小说。第二类是由讲史故事分化而来,即在历史故事的基础上加上神怪的想象,敷衍成神怪化的历史。这类小说的代表作品有《三遂平妖传》、《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等。第三类系由民间传说故事演化而来,如朱名世的《牛郎织女传》四卷,将民间流传极广的牛郎织女故事涂上宗教和神魔的色彩。

34、简述冯梦龙《三言》雅俗共赏艺术追求的具体内涵?在编织故事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从生活潜流的底蕴中去捕捉故事素材,并加以合理的剪裁和巧妙的安排,故事脉络分明。一是较多地运用偶然和巧合的艺术手法;二是运用各种具有细节特征的小道具;三是悬念的设置和伏笔的安排。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杜十娘、秦重、蒋兴哥等,将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细腻的心理描写,用白描手法,运用对比、映衬、烘托、和情景交融等手段。语言雅俗共赏,通俗晓畅,富于较浓的生活气息。

35、简述《二拍》对拟话本小说体制发展的贡献?《二拍》绝大部分是凌濛初个人的独立创作,因此,不仅在思想和艺术上显得比较统一,而且它出现的本身就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它对拟话本小说体制的主要贡献是:1《二拍》中的头回在思想内容上与正文取得了统一,它不再是与正话无内在联系,只是延宕时间、招揽听众的手段,而成为拟话本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正话的主题起着阐释、反对、类比的作用,旨在提示何深化正话的思想深度。这一做法为后来的拟话本小说广泛采用。2在韵语的使用上,《二拍》结束了以往多用套语的程式化窠臼,代之以自创的诗词韵语,是韵语与散文部分的叙述相互呼应,相得益彰,且更有个性,因而显示出它是一种成熟了的书面文体。3《二拍》中对人物性格刻画的考究,对细节真实的追求,以及贯穿全书各篇的作者的精彩议论,都表现出文人创作的鲜明文学风格。

36、简述金圣叹对小说理论的贡献?1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主要集中与对《水浒传》的评点上。2他的小说理论关联于社会政治思想,他常从社会政治问题出发,既敌视梁山起义,视其为“犯上作乱”又肯定起义英雄。3他的小说理论有时从纯粹的艺术批评角度切入。在这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表现在:一是关于小说中人物性格塑造的理论,既充分注意人物性格的鲜明个性特征,又注意到人物性格的普遍慨括性二是关于小说结构艺术的论述,他首先视《水浒》为完整的艺术整体,并对小说的创作过程也作了深入的论述。

37、明代后期戏剧有何特点?这个时期包括万历到崇祯四朝,是明代戏剧的繁荣时期。无论是杂剧和传奇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包括汤显祖在内的明代绝大多数优秀戏剧作家和作品都集中在这个时期。后期戏剧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受明末进步社会思潮的影响,此期出现了与李贽等人的进步思潮相呼应的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戏剧作品;第二,晚明戏剧的主导地位愈加巩固,杂剧已成强弩之末,无法与传奇匹敌;第三,在戏剧创作热潮的带动下,戏曲理论的探讨与研究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38、简述龚自珍诗歌的艺术风格?首开近代散文之风的是龚自珍。其散文带有经世致用的特点,他把学术和政治统一起来,体现了他“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学”(《乙丙之际著议第六》)的思想。龚自珍的散文创作体现了近代文学求变求新的观念,其散文冲破历来散文创作的陈规,力辟新径,形成一种精悍犀利、恢诡典丽的独特风格,使人读之“若受电然”(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二十二)。这种经世散文的出现动摇了桐城派等古文流派的正宗地位,为晚清梁启超等人的“新文体”开辟了道路。

39、简述陈维菘词的创作特点?一、师法苏、辛,豪放苍凉。二、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40、简述姚鼐散文理论的主要内容?首先,姚鼐提出义理、考证、辞章三者不可缺一。其次,姚鼐根据“文章之原,本乎天地。最后,他将方苞的“古文义法”加以发挥,提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等八个具体方面。

41、简述曾国藩对桐城派的改造?一、在桐城三要素之外,加上“经济”一项。二、在肯定桐城阴柔惬适之类的同时,更推重阳刚雄奇之美。三、扩大取法对象的范围,骈散兼用。

42、简述清初传奇创作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一、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其身份和作品都具有较强的市民色彩。二、以吴传业、尤侗等人为代表的文人派,其作品有较强的案头化倾向。三、以李渔为代表的形式派,他们将讲求戏曲娱乐功能和形式技巧作为最高目标。继此三派之后,代表清代戏剧最高成就,并代表清初感伤重实思潮的是历史剧作家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二人并称“南洪北孔”。

43、简述《长生殿》的主题思想?一、通过李、杨乐极生悲的爱情故事,总结祸福相倚的人生哲理。 二、描写李、杨历尽劫难、遍尝悲欢离合的人生况味后大彻大悟,终于跳出爱河情海,以佛家色空观念否定他们的情欲,来表达“情缘总归虚幻”的主题。

44、简述《红楼梦》续书及分类?一、产生于《红楼梦》问世到道光年间。二、一类接在一百二十回之后。三、二类接在九十七回之后。四、打算改变《红楼梦》的悲剧精神。五、是封建正统文学对《红楼梦》的反动。

45、简述《儒林外史》中对立的两组人物的特点,以及作者各自寄寓的情感?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出了与魏晋风度相似和对立的两组人物。吴敬梓借王冕之口说出的“功名富贵”与“文行出处”的对立,预示着犬数量大行星体系的对立:一边是以牺牲自我与个性为代价追求功名富贵的利禄之途;一边是保持独立人格,讲究文行出处的潇洒文人。二者水火不容,泾渭分明。《儒林外史》中与魏晋风度相似的文人当以王冕为代表。这位作者用以“隐括全文”的“名流”是吴敬梓创作《儒林外史》旨意的形象演示。但是,从王冕到杜少卿,到四个“市井奇人”,都并非当时文人生活的现实写照,而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具体化身。

46、简述蒲松龄的经历对《聊斋志异》的影响?1科场不幸,促使其对科举弊端加以揭露抨击。2农村教书先生生活使其有机会研究学问和搜集民间传说。3南方幕僚生活使其眼界开阔,有机会接触各阶层人物。

47、简述清代小说观念更新的主要表现?一、小说观念不断更新,人们更加注重小说惩恶扬善的社会功能。二、注重生活自身的面貌,强调小说的写实精神。三、注重小说人物独特性格的塑造。

48、简述严复翻译文字的意义?一 严复在甲午战后,主张维新变法,对西学有深刻理解,又深通西方逻辑学。他先后翻译了《天演论》、《原富》、《法意》、《名学》等八大名著,其译文更是精心撰述,形成渊雅的独特风格,极富文学性。严复认为:翻译西方学理精神之书,须用先秦文体、汉以前字法句法。 二 但是对严复的翻译文字须辩证看待:一方面,其译文文笔确实限制了西学西书的广泛普及,坚持拟古文体亦不利于文字发展;另一方面,其译文实际上仍是有一定自由度的文体,并非桐城派那样“文法”森严、束缚繁多,如他创造的“物竞”、“天择”等名词,当时即有贡献。再者,在当时西学立足未稳、古文地位尚尊的条件下,他用古文译书,很能太高译书的身价。因此我门说,严复的翻译文字自有其历史价值。

49、简述冯桂芬对经世散文发展的贡献?继蒋湘南之后,给桐城派以批评并推动鸦片战争时期经世文风发展的,首推冯桂芬。1他早年工骈文,中年后转攻古文。他在《复庄卫生书》等文中,明确提出了文章改革的方向,他认为“自来一代之文章,恒与一代之气运相表里”、古不袭貌,今不随俗“,认为文章应与时代相适应。他申明“独不信义法之说”,“称心而言,不必有义法也”。这种公开否定桐城派古文规范的观点,为经世散文地位的巩固与发展提供了依据。《校邠庐抗议》写成与咸丰十一年(1861),出版与光绪九年(1883),是冯桂芬的代表作,也是咸同之际政论散文最重要的成绩。其建议多达四十条,显示了鸦片战争后驭夷、自强思想的发展。2其文长于持论,析理透辟、间有排偶,劲利晓畅,已显示出后来新体诗散文的一些特点。冯桂芬的文论和文风是对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经世文风的一个发展。

50、为什么说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黄遵宪处于鸦片战争时期龚自珍及诗风新变于清末诗界革命正式发动之前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是近代诗歌革新的先行者。黄遵宪对“诗界革命”的贡献是:第一,提出诗应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有之境”,并对此进行了大量创作实践。第二,黄遵宪“多写时事”。黄遵宪的诗歌记载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至庚子之变的重大事件,故有“诗史”之誉。

51、简述梁启超“新文体”的特点?一、语体:文白夹杂,介于二者之间。 二、文体:打破文体界限,结合叙述、议论、抒情。富于逻辑性鼓动性。 三、写法:打破各派文章家法,采用各种词汇、匀式、体制。 四、集近代文章革新经验之大成。 五、由古文向白话文过渡的中介。

52、简述南社的意义?南社于1909年11月13日正式成立于苏州虎丘,以高旭、陈去病、柳亚子为主要创始人与领导核心。“南社”之称,谓“操南音不忘本”南社是第一个有明显近代性质的文学社团,成员广泛,辛亥革命前后主要革命报刊和文学刊物的主持人均在其中。其文学思想是以振兴国魂、保存国粹为共同宗旨。

53、分析《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聊斋志异》的文体特色:亦虚亦实,有长有短。结构特色:人以统事,单线结事。情节特色:简而多曲,变而近理。环境特色:亦真亦幻,表幻里真。人物特色:丰采各具,群像环列。语言特色:简练雅洁,灵活多样。

54、吴敬梓的生平思想对其创作有何影响?吴敬梓生平的第一个阶段给他重大影响的事件有——丧亲之痛与远游之乐。第二个阶段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析产之累。第三阶段是他生活的重大转折——移家之变。第四阶段是他的晚年——晚游之苦。在吴敬梓的一生里,还有两件事不能不说的,一是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他的科举经历,为他日后写《儒林外史》积累了厚实的生活。二是他积极参与了江宁修复先贤祠的事。叙述以上两件事,主要说明吴敬梓当时颇负文名、对科举的深切认识及用钱的慷慨。

55、.简述《三侠五义》的成书情况。《三侠五义》是说唱文学《龙图公案》的记录整理本。石玉昆说唱的原本是《龙图公案》,有爱好者“每日听书,归而彼此互记,因凑成此书”,(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故曰《龙图耳录》,是听后的记录本。后来有署名为问竹主人的,改《龙图耳录》为《忠烈侠义传》,又名《三侠五义》,并将原书开头十二行为《三侠五义》的序。

56、举例简要说明《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首先能对那个时代那种社会,运用艺术作出本质反映,蒲松龄有着他的敏锐与自觉。对科举制度的揭露与嘲讽是解剖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方面,代表中华民族正价值的爱情婚恋是《聊斋志异》最为浓笔重彩描写的主题,首先热烈歌颂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忠贞、专一与执着追求。对诚信、侠义、行善行为的旌扬。

57、简述明代散曲发展四个时期的创作特点及代表作家。明初影响最大的散曲作者是皇室贵族朱有燉,以音律谐美著称,语言风格追踪马致远、贯云石的豪放一派。内容以描写豪门贵族歌楼舞榭的生活和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为多,散发着一种雍容华贵、放逸闲适的情调。嘉靖前后明代散曲进入最为兴盛的时期,著名的曲家,有沈仕、杨慎、冯惟敏、薛论道、梁辰鱼,作品的风格也更为多样化。晚明文人散曲充满烟霞气和自娱、玩世、悲苦的末世色彩,艺术上彻底雅化、程式化,较前一阶段反呈衰退之势。晚明散曲较著名的作者有赵南星和施绍莘。

58、简述《西游记》人物形象的特征。孙悟空大智大勇、无私无畏,他的坚忍不拔、争强好胜,蔑视礼法、桀骜不驯,机敏乖巧、乐观诙谐,是人们仰慕乃至企及的英雄。也有凡人的缺点,他容易冲动,他爱捉弄人,他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遵循“好男不与女斗”,他有时也使气任性,而惟其如此,神猴就更加人化,也更真实,更得到人们的喜爱。孙悟空两个师兄弟的形象是作为映照互足而存在的,猪八戒懒、馋、贪沙和尚,任劳任怨从不临阵脱逃唐僧显得比较平板,百折不回、九死未悔的精神。

59、《西游记》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何特点?《西游记》在形象塑造上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将动物的形态、神魔的法力和人的意志精神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是“神魔皆有情,精魅亦通事故”。

60、简述《三国演义》的主要思想内容?《三国志演义》“陈述百年,该括万事”(高儒《百川书志》),叙述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始,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三国归晋九十七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小说先是描述了东汉末年权奸当道,朝纲混乱,导致民怨沸腾,爆发农民起义。继写各地英雄豪杰粉墨登场,逐鹿中原;渐至形成曹操、刘备、孙权三股军事力量,进而形成三国鼎立。最后写三国间又联合、又斗争,随着三国开国英主的逝世,终归魏国后来崛起的司马氏。演绎了小说开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轮回。

61、简述诸葛亮的形象特征?诸葛亮的主导性格是智慧与忠诚,在赤壁之战中,正确确定联孙拒曹的方针;接着舌战群儒,说服孙权,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呈火攻计,借东南风,智算华容道,乘机借荆州,诸葛亮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展示。诸葛亮成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的象征,小说正是通过诸葛亮颂扬中华民族的智慧。诸葛亮的第二个性格特征是忠诚。诸葛亮在刘备生前忠于刘备,刘备死后则忠于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则是忠臣形象的最典型的概括。

62、李渔戏曲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在构思立意、布局剪裁方面,提出“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2)在语言方面,提出“贵浅显”、“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3)此外,还具体论述了填写曲词、现场演出以及演员培养等问题。

简析纳兰性德词与陈维崧、朱彝尊词的不同?(1)陈维崧师法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往往以豪情抒发悲慨;(2)朱彝尊师法姜夔、张炎,崇尚醇雅清空,注重词的格律、声韵、技巧;(3)纳兰词风格既不豪壮,也非清空,而是哀郁凄婉;艺术表现自然流转,婉丽清新,没有刻意雕琢;善用白描手法。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2053802a1171411.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