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发(作者:)
计组部分重要概念整理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
1计算机有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2指令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按地址访问。
3指令和数据均可用二进制表示
4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吗组成。操作码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表示操作数在存
储器中的位置
5指令在存储器中按顺序存放。通常,指令时顺序执行的。在特殊情况下,可根
据运算结果或指定的条件来改变运算顺序。
6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送通过运算器完成。
典型的冯诺依曼计算机是以运算器为中心的,现代的计算机已转化为以存储器为
中心的。
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
机器字长:寄存器的位数
存储容量:存储单元个数*存储字长=MAR*MDR
运算速度:主频 MIPS(百万) 时钟周期CPI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分这些层次?
1)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Cache—主存和主存—辅存这两个存储层
次上。
2)Cache—主存层次主要解决CPU和主存速度不匹配的问题,在存储系统
中主要对CPU访存起加速作用。从CPU的角度看,该层次的速度接近于Cache,
而容量和每位价格却接近于主存。这就答案要点决了存储器的高速度和低成本之
间的矛盾;
主存—辅存层次主要解决存储系统的容量问题,在存储系统中主要起扩容作用。
从程序员的角度看,其所使用的存储器的容量和每位价格接近于辅存,而速度接
近于主存。该层次答案要点决了大容量和低成本之间的矛盾。
试比较静态RAM和动态RAM。
答案要点:1)静态RAM的特点:依靠双稳态触发器保存信息,不断电信息
不丢失;功耗较大,集成度较低,速度快,每位价格高,适合于作Cache或存取
速度要求较高的小容量主存。
2)动态RAM的特点:依靠电容存储电荷来保存信息,需刷新电路进行动态刷新;
功耗较小,集成度高,每位价格较低,适合于作大容量主存。
什么叫刷新?为什么要刷新?说明刷新有几种方法。说明动态RAM各种刷新方
式的特点。
答案要点:
1)为防止信息丢失,将动态RAM的存储单元中的原存信息读出,并重新写
入的数据再生过程,称为刷新。
2)由于电容极板漏抗的存在,存储于电容中的电荷存在泄漏的情况,这会
导致动态RAM存储单元中的原存信息丢失,因此,必须要进行刷新。
3)动态RAM的刷新方式有集中式刷新、分散式刷新、异步式刷新和透明式
刷新等四种方式。(只答前三种也可)
4)各种刷新方式的特点如下:
集中式刷新的特点:在最大刷新间隔时间内,集中安排一段时间进行刷新。
其缺点是进行刷新时必须停止读、写操作。这对主机而言是个“死区”
分散式刷新的特点:刷新工作安排在系统的存取周期内进行,对主机而言不
再有“死区”。但该方式加长了系统的存取周期,存在无谓刷新,降低了整机运
行效率。因此,分散方式刷新不适用于高速存储器。
异步式刷新的特点:结合了上述两种方式的优点,充分利用了最大刷新间隔。
相对于分散式刷新而言,它减少了刷新次数;相对于集中方式来说,主机的“死
区”又缩短很多。因此,这种方式使用得比较多。
透明式刷新的特点:该方式不占用CPU时间,对CPU而言是透明的操作;
但控制线路复杂。
简述Cache-主存地址映射有哪几种方式,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答:Cache-主存地址映射有直接映射方式、全相联映射方式和组相联映射方
式三种。
直接映射方式的特点:主存的字块只可以和固定的Cache字块对应,优点是
方式直接,硬件实现电路简单,成本低;缺点是利用率低,同时命中率和效率较
低。
全相联映射方式主存中的字块可以和Cache的任何字块对应,优点是方式灵
活,利用率高;缺点是所需逻辑电路复杂,使用成本太高。
组相联映射方式是对前两种映射方式的折衷,组内全相联,组间直接映像。
其特点是集中了两个方式的优点,成本也不太高,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Cache
映射方式。
I/O设备与主机交换信息时,共有哪几种控制方式?简述它们的特点。
参考答案要点:
I/O设备与主机交换信息时,共有5种控制方式:程序查询方式、程序中断
方式、DMA方式、I/O通道方式和I/O处理机方式。其中前3种方式是基本的且
广泛应用的控制方式。
程序查询方式的特点:控制简单,硬件开销小;CPU与外设是串行工作的,
系统效率低。适用于CPU不太忙且传送速度要求不太高的场合。
程序中断方式的特点:CPU和外设可并行工作,提高了CPU的效率,不仅
适于主机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交换,还特别适于对外界随机事件的处理。适用于
CPU较忙,传送速度不太高的系统中,尤其适合实时控制及紧急事件的处理。
DMA方式的特点:完全由硬件(DMA控制器)负责完成信息交换,信息
传递从以CPU为中心,转为以内存为中心,CPU和外设可并行工作,对高速大
批量数据传送特别有用。但缺点是只能进行简单数据交换,电路结构复杂,硬件
开销大。
接口的概念:
主机与I/O设备之间设置的一个硬件电路及其相应的软件控制。
什么叫中断?
计算机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当出现异常情况或特殊请求时,计算机停止现行程
序的运行,转向对这些异常情况和特殊请求的处理,处理结束后再返回到现行程
序的间断处,继续执行源程序,这就是中断。
CPU响应中断的条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
CPU响应中断的条件可以归纳为三条:
1)有中断请求;
2)CPU允许中断,即中断允许状态IF=1(或EINT=1);
3)一条指令执行结束。
试比较单重中断和多重中断服务程序的处理流程,说明它们不同的原因。
参考答案要点:
1)二者的比较可用两种中断的服务程序流程图(见教材P201)的对比来说
明,此处略。
2)单重中断和多重中断的区别在于“开中断”的设置时间不同。对于单重
中断,开中断指令设置在最后“中断返回”之前,意味着在整个中断服务处理过
程中,不能再响应其他中断源的请求。而对于多重中断,开中断指令提前至“保
护现场”之后,意味着在保护现场之后,若有更高级别的中断源提出请求,CPU
也可以响应,从而实现中断嵌套,这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结合DMA接口电路说明其工作过程。
参考答案要点:
DMA的数据传送过程可分为预处理、数据传送和后处理3个阶段。工作过
程如下图所示:
数据传送
CPU
预处理:
DMA
主存起始地址
设备地址
DMA
传送数据个数
DMA
启动设备
数据传送:
CPU继续执行主程序
同时DMA完成一批数据传送
DMA请求
否
允许传送?
是
主存地址送总线
数据送I/O设备(或主存)
修改主存地址
修改字计数器
后处理:
中断服务程序
做DMA 结束处理
继续执行主程序
否
数据块
传送结束?
是
向CPU申请程序中断
各阶段完成的工作如下:
1) 预处理阶段:CPU执行主程序实现DMA传送的初始化设置;
2)数据传送阶段:由DMA控制器实现内存和外设间的数据传送。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7084921a2733663.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