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8日发(作者:笔记本电脑跑分排行榜2021)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历史人教版期中试卷考试总分:23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45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225分
)
1.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
2.
根据禅让的传说,下列各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舜﹣尧﹣禹B.尧﹣禹﹣舜C.尧﹣舜﹣禹D.禹﹣舜﹣尧
3.
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习惯B.生产工具C.自然环境D.生产力水平
4.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我国最早的人类B.原始的农耕生活C.中国古代的传说D.中华文明的起源
5.
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日游人络绎不绝。某导游向游客介绍了黄帝的以下事迹,其中正确的是( )A.黄帝全心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B.黄帝和炎帝被人们称为“人文初祖”C.黄帝教人们种植五谷和蔬菜D.黄帝晚年时期将王位传给大禹
6.
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如图图片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其中,可以作为北京人用火证据的是(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③
7.
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利:兄终弟及,父死子继,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乱,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弊:无法保证王位继承人的才能、品德及政策正确与否A.禅让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宗法制 8.
某遗址“距今6000多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9.
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A.女娲B.黄帝C.炎帝D.大禹
10.
我国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最早建立的国家是(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11.
某中学在半坡遗址进行“人文之旅”,该校学生在这一遗址中不可能看到的是(
)A.磨制的石刀B.碳化的粟种C.干栏式建筑D.各式各样的彩陶
12.
概括历史主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请你为下列图片确定一个适当的主题( )A.我国的原始农耕生活B.生产工具的变革C.原始手工业的发展D.原始农业的发展
13.
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A.北京人B.元谋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
14.
下列原始人类生活的顺序是(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河姆渡人
④半坡人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①②D.①④②③
15.
原始人曾普遍使用过的一种工具叫耒耜。如图所示,它的主要用途是(A.打猎B.耕地C.捕鱼D.采集
16.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
)A.历史的倒退B.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C.生产力的下降D.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符合的
)17.
秀美的成都平原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创造了独特的“三星堆”文化,下列文物属于这一文化的是( )A.B.C.D.
18.
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B.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C.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D.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
19.
青铜器的艺术价值体现在( )①整体结构美观
②造型奇特或雄伟③纹饰讲究,线条丰富,图案优美
④统治者用来祭祀。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0.
下列关于如图文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它体现了我国当时青铜冶铸技术的高超水平B.它代表了商代青铜器的典型风格C.它因其鼎上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D.它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
21.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如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
22.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这说明西周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
)A.定期朝见周天子,汇报政务B.进献贡物C.服从周王调兵D.定期服役
23.
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A.商汤B.商纣C.夏桀D.周厉王 24.
青铜文明灿烂的时期是指我国的( )A.原始社会后期B.夏、商、西周C.夏朝D.西周
25.
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秦穆公D.楚庄王
26.
孟子之所以说“春秋无义战”,最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战争是(
)A.给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和痛苦的非正义战争B.不利于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融合C.封建地主阶级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D.诸侯国为争夺霸权进行的激烈竞争
27.
《诗经·小雅·北山》中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记载:“有苗姜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中出现从《诗经·小雅·北山》到《诗经·小雅·大田》变化的根源在于(
)A.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B.春秋时期王室的衰微C.各国变法的推动D.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使用
28. “千耦奇谈”记载于《诗经》,描述了西周时期大规模二人并耕(人力)的集体耕作场景,春秋后期可以看到一种新的耕作场景是(
)A.用耒耜翻土B.用青铜农具耕种C.用石刀砍伐枯根D.用牛来耕地
29.
周顷王继位时,王室财政拮据,竟无法办理襄王的丧事,他只得向鲁国要钱才安葬了襄王,这时已经是襄王死后第二年的二月了。这个故事说明(
)A.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B.鲁国比较尊重周天子C.周天子平时比较注重节俭D.诸侯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30.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平之战
②盘庚迁殷
③牧野大战
④国人暴动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④①D.④①③②
31.
周顷王(前619年﹣前613年),继位时,竟致于无钱办理周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人去向鲁国讨钱。鲁国国君鲁文公派使者送钱到都城,才安葬了襄王。这反映了( )A.诸侯服从周王调遣B.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C.诸侯开展争霸斗争D.周王不再是天下“共主”
32.
管仲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在他的辅佐下成为春秋首霸的是A.秦孝公B.晋文公C.楚庄王D.齐桓公
33.
如图为《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其中在今山东省范围内设立的封国有( )A.齐、燕B.齐、鲁C.宋、晋D.宋、鲁
34.
如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防洪灌溉水利工程,它经受了2000多年的历史风雨,至今仍造福人民。它是( )A.都江堰B.隋朝大运河C.灵渠D.元朝的运河
35.
有人认为从文明的角度来看,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春秋战国时代”的世界。假如你赞成该观点的话,那么你认为决定未来这种“春秋战国时代”世界的关键性因素应是(
)A.明智的外交政策B.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C.与第三世界的关系D.区域性政治经济的集团化
36.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以下直接导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的措施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B.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C.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载人宗族名册)D.平斗桶、权衡、丈尺 37.
商鞅变法中突出体现了否定血缘贵族体制的措施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B.按军功授爵C.奖励耕织D.建立县制
38.
观察地图,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地图所示时代的是(
)A.牧野之战B.长平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39.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如果你生活在战国后期,要到当时最强大的封建国家去谋求职位,你应该去的国家是(
)A.齐国B.秦国C.燕国D.赵国
40.
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A.城濮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
41.
纵观我国历史,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始于( 41.
纵观我国历史,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始于(
)A.夏朝B.秦朝C.汉朝D.元朝
42. “周敬王十五年(公元前504年),置白邑,封楚平王之孙白胜为白公。
三十一年白胜遣家臣石乞筑城于零水之畔,称白公城。”(引自《白公城•百度百科》)这段关于慈利县白公城的史料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慈利县属于哪个诸侯国?( )A.齐国B.楚国C.白公国D.秦国
43.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秦成为第一大强国”。推行“秦国新法”的代表人物是(
)A.管仲B.商鞅C.秦始皇D.北魏孝文帝
44.
现在要拍一部反映春秋争霸历史的电视剧,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是不合适的(( )A.秦孝公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
45.
下图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示意图,有关这一工程,说法正确的是(
)①修建于西周时期②由李冰主持建造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④至今仍发挥重要的作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二、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
46.(5分)
百家争鸣发生在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学术高度发展,各种学说纷纷出现,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后来很多人仍然用这个词语表达思想的活跃。探究以下资料,走进百家争鸣。(1)分别说出三幅图片中的人物及其创办的学派。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材料二: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材料三:顺应自然,“无为而治”。(2)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何人?说出这些人物的主要思想。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历史人教版期中试卷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45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225分
)1.【答案】D【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解答】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故选D。2.【答案】C【考点】尧舜禹的禅让【解析】本题考查禅让制。【解答】在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3.【答案】C【考点】河姆渡人的生活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居民生活的知识点。【解答】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气候比较潮湿,因此居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燥,因此居住半地穴式房屋。4.【答案】D【考点】北京人河姆渡人的生活尧舜禹的禅让【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文明起源的知识点.【解答】材料中的图片分别是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和大禹图象。北京人遗址是我国的古人类遗址之一,也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址最丰富的遗址。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已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因此说材料中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中华文明的起源。5.【答案】B【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解析】本题考查了黄帝,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要求选择即可。【解答】黄帝是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与炎帝部落联合打败蚩尤部落,和炎帝一起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相传,制作衣裳,制造船只,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仓颉创造文字,B符合题意。6.【答案】D【考点】北京人【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7.【答案】C【考点】夏朝的兴亡与“家天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王位世袭制。【解答】“兄终弟及,父死子继”属于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的特点,该制度的弊端是无法保证继承人的品德和才能,故C项正确;禅让制是民主推举形式,与材料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分封制属于西周地方制度,故B项错误;宗法制是按照嫡长子继承原则进行的,故D项错误。故选C。8.【答案】C【考点】河姆渡人的生活【解析】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解答】某遗址“距今6000多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河姆渡遗址。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故选C。9.【答案】B【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解析】本题考查华夏族的人文初祖——黄帝。【解答】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后世尊称为“人文初祖”。轩辕即黄帝,他创造指南车,通过涿鹿之战平定蚩尤。故选B。10.【答案】A【考点】夏朝的兴亡与“家天下”【解析】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解答】根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故选A。11.【答案】C【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12.【答案】A【考点】河姆渡人的生活【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原始农耕生活,原始农耕生活使人类有了定居的生活,并从事更多的生产劳动,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解答】分析图片可知,第一幅图是陶器,第二幅图是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第一幅图是开挖的水井。这些都反映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生动展示了我国的原始农耕文化,A符合题意。13.【答案】B【考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故选B。14.【答案】A【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北京人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解析】本题考查原始人类生活的顺序。【解答】发现于云南省的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是我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故选A。15.【答案】B【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解析】本题以耒耜图为依托,考查的是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解答】题干中的材料是耒耜图。耒耜是原始人曾普遍使用过的一种农具,用来耕种土地。故选B。16.【答案】B【考点】夏朝的兴亡与“家天下”【解析】本题以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的知识点。【解答】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故选B。17.【答案】C【考点】青铜器【解析】本题考查了“三星堆”文化。【解答】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盛行着一种独特的“三星堆”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图片中C符合题意。18.【答案】B【考点】青铜器【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代的青铜文明,重点识记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故选项B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错误.应为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故选B.19.【答案】B【考点】青铜器【解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了解青铜器的艺术价值。【解答】据所学知,青铜器的艺术价值体现在①整体结构美观②造型奇特或雄伟③纹饰讲究,线条丰富,图案优美。统治者用来祭祀不属于青铜器的艺术价值体现。20.【答案】D【考点】青铜器【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朝的青铜器,要牢记司母戊鼎的历史地位.【解答】司母戊鼎于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高1.33米,口长1.10米,重达832.84千克。司母戊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著名的司母戊方鼎因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这三个字属于金文。四羊方尊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21.【答案】B【考点】文字的演变青铜器【解析】由图中甲骨文和司母戊鼎可知考查的知识点是商朝的相关知识。【解答】右图文物是甲骨文,它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左图文物是司母戊鼎,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所以通过图中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商朝的历史。故选B。22.【答案】C【考点】西周的分封制【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解答】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代表周天子治理诸侯国,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觐天子,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等。据“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可知,西周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服从周王调兵。故选C。23.【答案】A【考点】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商朝的建立与灭亡夏朝的兴亡与“家天下”【解析】本题考查商朝的建立,知道商汤是历史上有名的贤明君主。【解答】夏桀、商纣、周厉王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商汤是历史上有名的贤明君主。故选A。24.【答案】B【考点】青铜器西周的建立及疆域夏朝的兴亡与“家天下”【解析】本题考查了青铜文明的时间。【解答】夏、商、西周三代被人们称为“青铜时代”,源于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人们又将这一时期称为“青铜文明”,也是因为青铜器在这一时期影响巨大。但并非说青铜文明就单指青铜器的制造行业而言,夏、商、西周繁荣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共同构成了我国的青铜文明。25.【答案】A【考点】春秋争霸【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知识点。【解答】“霸诸侯”即在诸侯中称霸,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故选A。26.【答案】【答案】D【考点】春秋争霸【解析】本题考查了春秋争霸。【解答】孟子之所以说“春秋无义战”,最主要的是这一时期的战争是诸侯国为争夺霸权进行的激烈竞争。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衰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故D正确。故选D。27.【答案】D【考点】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解答】据题干关键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苗姜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的这种变化指的是土地私有的趋势,根本原因从经济方面找,可知是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D项符合题意。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BC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D。28.【答案】D【考点】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解析】本题以“千耦奇谈”为切入点,考查的知识点是春秋时期的牛耕。【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末年我国已经开始使用牛耕,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革命。故春秋后期可以看到一种新的耕作场景是用牛来耕地。故选D。29.【答案】A【考点】春秋争霸【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考查春秋争霸,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解答】据题干“周顷王继位时,王室财政拮据,竟无法办理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人去向鲁国讨钱。鲁国国君派使者送钱到都城,才安葬了襄王,这时已经是襄王死后第二年的二月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故事说明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春秋时期社会的主要特点是诸侯争霸。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衰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故选A。30.【答案】C【考点】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西周的建立及疆域商朝的建立与灭亡【解析】本题考查先秦的重要史实。【解答】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末年的公元前260年;盘庚迁殷发生在商朝;牧野大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掉商朝,建立西周;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后期。故选C。31.【答案】B【考点】春秋争霸【解析】本题以周顷王(前619年﹣前613年),继位时,竟致于无钱办理周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人去向鲁国讨钱。鲁国国君鲁文公派使者送钱到都城,才安葬了襄王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根据题干可知,周天子无钱财办理丧事,竟要求助于诸侯,体现了王室衰微,故B符合题意;诸侯服从周王调遣、诸侯开展争霸斗争,这些在题干中均为体现,故A、C不符合题意;春秋时期,王室衰微,但仍是天下“共主”,故D不符合题意。32.【答案】D【考点】春秋争霸【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通过改革成为第一个霸主,故选D;秦孝公不是春秋时期的霸主,排除A;晋文公和楚庄王都是齐桓公之后的春秋时期的霸主,排除BC.33.【答案】B【考点】西周的分封制历史文化常识春秋争霸【解析】本题结合材料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周朝疆域广阔,为了巩固西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跟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解答】西周的分封制受封对象有姬性贵族、功臣、先代贵族的后裔;周天子分封的目的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加强西周的统治;根据图示可知在今山东省范围内设立的封国有齐、鲁。34.【答案】A【考点】都江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解答】观察图片可知,这是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故选A.35.【答案】B【考点】历史文化常识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春秋争霸【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相关知识点。【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代的典型特征是诸侯分裂割据,群雄并起,题干中人们认为的格局应是多极化格局,其决定性因素应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故B项正确。故选B。36.【答案】C【考点】商鞅变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据题干“《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结合所学可知,联系所学知识,商鞅变法中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因而直接导致了“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商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选C。37.【答案】B【考点】商鞅变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的措施,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解答】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这一措施商鞅变法中突出体现了否定血缘贵族体制。38.【答案】B【考点】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解析】本题考查长平之战。【解答】图片显示是战国七雄图,只有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发生在这个时期。故选B。39.【答案】B【考点】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解析】本题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解答】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故一睹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的雄风,你应该去秦国。故选B。40.【答案】D【考点】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春秋争霸【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秦末农民起义中项羽在巨鹿之战打败奏军主力,当时全军渡河之后,项羽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击破烧饭用的锅子,烧掉宿营的屋子,只携带三天干粮,以此表示决心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破釜沉舟”由此而来,故选D;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都与破釜沉舟无关,排除ABC.41.【答案】B【考点】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历史地位。【解答】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故选B。42.【答案】B【考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历史文化常识【解析】本题以“周敬王十五年(公元前504年),置白邑,封楚平王之孙白胜为白公。
三十一年白胜遣家臣石乞筑城于零水之畔,称白公城。”为切入点,考查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慈利县,隶属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本题实质上考查学生对湖南战国时期属于哪个诸侯国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湖南属于楚国的地域。43.【答案】B【考点】商鞅变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影响的掌握情况。【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秦国”“成为第一大强国”。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最终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故选B。44.【答案】A【考点】商鞅变法【解析】本题以反映春秋争霸的电视剧为切入点,考查秦孝公的相关知识。【解答】秦孝公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期的历史人物。B、C、D三个历史人物是春秋争霸时期的。45.【答案】D【考点】都江堰【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都江堰是战国时期奏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它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然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作用。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②③④正确;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不是西周时期,①错误。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二、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46.【答案】孔子创办儒家学派;老子创办道家学派;韩非子创办法家学派。孟子:“仁政”治国;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庄子: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考点】老子和孔子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解析】(1)本题考查三幅图片中的人物及其创办的学派。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2)本题考查分别与材料一、二、三相关的人物和这些人物的主要思想。【解答】图1是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图2是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图3是韩非,韩非是法家学派创始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是孟子的名言;孟子主张“仁政”治国。“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是墨子的名言。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是庄子的名言;庄子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2014342a1167846.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