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7日发(作者:诺基亚3230上市时间)
中国近代十大画家排行及代表作品赏析
展开全文
二十世纪中国十大画家主流排名: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
寿、林风眠、李可染、傅抱石、张大千、石鲁、吴冠中。
第一名: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
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青,
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
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
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
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
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
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
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2017年12月17日晚,齐白石作品《山水十二条屏》亮相拍场,
最终以9.315亿元人民币成交,成为目前最贵的中国艺术品。
山水十二条屏
山水十二条屏
山水十二条屏
《山水十二屏》是齐白石一生中画过的最伟大最重要的画作。它
的著名性体现在诸多方面:《山水十二屏》目前存世可见两套,另一
套藏于博物馆;集合齐白石山水画的全部造诣,每屏上均题有自作诗,
且钤盖齐白石常用印,可谓“诗书画印”四绝俱全。作品流传收藏过
程清晰有序,当年齐白石画赠给民国北平名医陈子林,五十年代转至
齐白石女弟子郭秀仪与黄琪翔夫妇秘藏,历经“文革”至八十年代由
现藏家接棒珍藏至今。《山水十二屏》自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展览著
录累累,已发现二十余次,最重要的如1954年中国美协在故宫举办
“齐白石绘画展”,1955年国家拍摄纪录片《画家齐白石》,1958
年苏联展览文化馆举办的“齐白石遗作展览会”。
“震古烁今·从北宋到当代的中国书画”专题拍卖中,有4件拍品
此前被设定为估价待询。几年前曾有机会上拍却最终被意外撤下的齐
白石作品《山水十二屏》呈现在全球藏家面前。此拍品拍前估价为人
民币5亿元,它是否能突破1亿美元的大关成交,无疑成为今秋拍场
最大的悬念。此作以4.5亿元起拍,经过多轮次的竞投,终以9.315亿
元成交。
第二名:黄宾虹
黄宾虹(1865 年1月27日--1955 年3月25日),原籍安徽省徽
州(今黄山市)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
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近现代
著名画家、学者。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六岁时,临摹家藏
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珊,陈崇光等学花鸟。精研传统与关注
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
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
他的技法,行力於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残,弘仁等,但也兼法
宋、元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
籀,洗耳恭听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
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他的书法'钟鼎'之
功力较深。其画风苍浑华滋,意境深邃。偶作花鸟草虫亦奇崛有致。
曾在北京、杭州等地美术学院任教、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
席。著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画法要旨》等。
黄山图
《黄山图》
此山水作品,为黄宾虹71岁时所作。此时,正值先生由'白宾虹”
向”黑宾虹”的转型时明,也就是逐渐形成了积墨、厚重的风格。
1934年春,黄宾虹又去黄山游览,秋季作此幅。点、线、墨皆古朴厚
重,老辣纵横。从中可窥见先生在笔墨上的探索与变化,可谓转型期
之代表作。另一珍贵处在于,著名书画鉴赏家杨仁恺于2001年(辛已)
为此画题了款“黄宾虹黄山图真迹”, 更增加了该作品的重量。
第三名: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
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
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
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
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
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
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
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
世。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
鸿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
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
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
奔马图
《奔马图》
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
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
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
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
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
似乎要冲破画面。
第四名:潘天寿
潘天寿(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字大颐,自
署阿寿 、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
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
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
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
国文联委员;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有《中国绘
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记写雁荡山花 1962年
《记写雁荡山花》
这幅作品是潘天寿把岩石和野花作为主体的很有代表性的大幅杰
作,是他数十年生活经历的集中的抒情写照。画上爬在岩石上的两只
青蛙很为别致,它们的出现加强了画面的动感和生气。前面那一只还
似乎若有所思呢。它们身体的青灰色与设色绚丽的山花形成对照,真
实地表现了荒野山景中大自然有声有色的戏剧,处处有景有情。
在潘天寿的作品中,所画的都是常见的题材,但这些最平凡的东
西,经他的点化,便具有了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那些不为人们注
意的山花野草,他都寄予无限的热情,信手画来,总是表现得那么新
颖别致、优美动人,真有一种化平凡为神奇的杰出才能。这幅《记写
雁荡山花》便是一个突出的例证。他从深入雁荡山写生得来的这些山
花幽草的细微题材,居然被他化为气势磅礴的巨制。为了使这些山花
幽草表现得更鲜明突出,他采用双勾重彩画法,与大笔浓墨的写意岩
石,取得粗细、刚柔、黑白、青红的强烈对比,并巧妙地使之达到对
立统一,产生丰富的变化和动人的艺术效果,同时创造了花卉与山水
结合的独特形式,以小见大,以平见奇。
第五名:林风眠
林风眠,原名林凤鸣,广东梅县人。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
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常务理事。是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师,是
“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导者和最为主要的代表人,是中国美术教育的
《仕女》
《读书仕女》 作于1978年
《读书仕女》
林 风眠的“新仕女图”,广泛吸收西方古典艺术、印象主义和野
兽主义的营养,将西方大师的精髓与中国汉唐艺术及民间美术,恍若
梦境般地交融在一起,水墨与油 彩、力量与柔情、诗人般的气质与清
醒的理智,在他的探索中凝为一体,从而熔铸出了自己鲜明的个性化
绘画语言,形成他的独特风格。在革新中国画的百年求索 中,林风眠
的创造性、开拓性劳动,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林风眠笔下的女性,无论容貌还是气质,完全不同于中国古代仕
女画或近代“月份牌年 画”,从古装仕女到现代佳丽,从戏曲舞台的
女性形象到现实生活中的美人,都是那么纯洁、优雅,充满生命的律
动,既有东方女性的古典美,又蕴涵现代女性的韵 味美,展示出迷人
的风采,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独特的阴柔之美的形象符号。
第六名:李可染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江苏徐州人。中
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
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
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
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江苏徐州人。13岁师从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
私立美专师范科学习。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代
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
画牛》等。
井冈山
《井冈山》
井冈山那郁郁葱葱、逶迤不断的群山,在上千年的中国山水画史
上,从未进入过画家的视野,直到20世纪成为革命圣地,才受到画家
的重视,成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题材。 许多画家接踵到井冈山写生、
创作。1962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南北画家宋文治、张安治、白雪
石、陈大羽四人赴井冈山写生,1964年5月至6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井冈山速写展”。关山月在1962年和1977年两次赴井冈山、瑞金
等地,画了大量速写,198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关山月《井冈山》
画集,共收入其表现井冈山题材的中国画《井冈山颂》、《茨坪新貌》
等18幅作品。傅抱石1963年10月回到江西家乡,访问了井冈山、
瑞金等地,创作了《黄洋界》、《茨坪》、《长江第一桥》、《革命
摇篮叶坪》等作品。黎雄才于20世纪70年代初画出巨帧的《黄洋
界》、《井冈山瑇砂冲哨口》等作品。魏紫熙、钱松喖、陆俨少、黄
胄等许多画家都在井冈山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也在中国画坛留下了描
绘井冈山胜景的佳作。 中国画家对这一革命胜地的表现热情一直持续
下来。进入21世纪后,井冈山被优先进入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选题范
围。
第七名:傅抱石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
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
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
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
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
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国古
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
2016年6月5日,艺术大师傅抱石巨作《云中君和大司命》现身
保利春拍。以1.6亿元起拍,竞价迅速过两亿,最终以2.3亿元成交。
2017年6月5日,傅抱石作品《茅山雄姿》亮相拍场,最终以近2亿
元成交。
《茅山雄姿》
《茅山雄姿》
这幅《茅山雄姿》为傅抱石在1965年完成,遗憾的是该作是他生
前的最后一副山巨作水画。在此作完成三个月后,有着浪漫天性与充
沛情怀的国画大家傅抱石猝然离世,英年早逝的傅抱石直至今日仍然
让艺术界人士大为叹息。
1965年6月完成的《茅山雄姿》,谁能想到这样的巨作是在同年
初夏茅山写生后完成的。茅山是新四军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由于
山区的特殊地形使得日寇始终无法完全将其占领,茅山的地理位置位
于南京东南的四十公里外,解放以后这里逐渐成为了著名的旅游风景
区。来到这里的傅抱石以当前的情景,回想到过去的情形,灵感油然而
生,拿出速写本边看边画,一副宏制巨作已初步构思完毕。
这幅傅抱石晚年最后的巨作极强的体现了他“其命维新”的使命
感,画面整体统一在绿色之中让作品表现出典型的江南景色。近处是
以重墨画成的一大片松林,稳稳地将这幅两公尺多宽的画压住。高远、
深远、平远,傅抱石巧妙的运用了传统的“三远法”使得画面拥有及
强的深度和空间感。
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
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
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又被称为“临摹天下名画最多的画家”。
他与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
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
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
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
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
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
他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儒、郎静山等及西
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交游切磋。
金荷
金荷
《泼彩金荷》
《泼彩金荷》
此幅荷花既含没骨写意,又施工笔重彩的画风,应为其施法古人,
又自出机杼的创作。此幅兼工带写,叶茎当属胎息于青藤、八大、石
涛的写意之笔,荷花则精雕细琢而成,风裳翠盖,墨叶纷披,红、白、
绿、粉、蓝五色并开,缤纷绚烂,高华富丽。画面构图饱满,疏密安
排得当,大片荷叶、荷花、花苞相互穿插,营造出一个生机盎然的荷
塘景象。取酣畅奔放的大写意法,以水墨、赭石、花青等色描绘舒展
而飘拂的大片荷叶,纵笔挥洒之后,经过层层晕染,使之更有精神更
具立体感;荷叶之上,七朵荷花从中探出,五朵已经盛开,姿态各异,
两幅则为含苞待放状。
第九名:石鲁
石鲁,自幼爱好美术,1934年夏入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
1937年秋任小学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翌年初借读
于华西协和大学文学院历史社会学系。1939年1月入陕西三原安吴堡
青训班,6月到第二战区民族革命大学前锋剧团任戏剧宣传股长。翌年
初赴延安入陕北公学,9月调西北文艺工作团,任美术组长。1944年
调陕甘宁边区文协美术工作委员会任创作员。1948年延安收复后到群
众日报社主编《群众画报》,后调延安大学文艺系美术班任班主任。
石鲁在延安时期的创作以版画为主,兼搞年画、连环画、新洋片等。
石鲁是长安画派的重要人物,是20世纪中国书画领域的革新家,
他的创作艺术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早期作品以写实的通俗人
《南泥湾途中》
“文革”中受迫害,几近死亡。“文革”后重返画坛,担任中国
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陕西美协、书协主席,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等职。
为“长安画派”的再度兴旺不懈努力。其绘画犷率、硬朗,有“黑、
重、怪、野”之喻。他画的山水画惊心动魄,高亢激昂。华山天险、
黄河咆啸,表现得淋漓尽致。挺拔的松柏,冷峻的兰梅,用笔犀利,
如刀刻刃勒,墨色酣畅,痛快沉着。只是由于他的假画太多,故其画
价在艺术市场上遭低估,除非是可靠的来源。我的心永远不死(石鲁)严
酷的生活,把我锤炼成钢头铁臂,经过亿万年的思考,我终于找到了
生活的真谛:闪光的青春,不能装在享受者的囊袋里;只有在创造者的手
中,才会光辉熠熠!对于黑暗,我不会适从它,我要用千度烈焰把它烧
死—也许到头来,也毁灭了我自己,但我纯洁的心,永远不会死去!--
看我进击的雄姿,看我燃烧的足迹看我火红的历史。
第十名:吴冠中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
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品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
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
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
逝世,享年91岁。
2016年4月4日,吴冠中油画《周庄》以2.36亿港元成交,刷
新中国油画拍卖纪录。2019年6月2日,吴冠中水墨画《狮子林》以
逾1.4亿元价格成交。
《周庄》
《狮子林》
《周庄》
《周庄》
一如吴冠中先生所言,他的一生都在画风景,都在画江南水乡这
幅《周庄》是他在许多写生的基础上,再次创作形成的作品。此时的
吴冠中已是78岁的老人,虽然岁数不小,但是他的笔法却臻至化境。
这幅《周庄》更是鲜有的油画聚福,长度竟有3米之巨。这幅画在
2016年的“中国及亚洲现当代艺术”春拍中,卖出了2.5亿的天价。
为什么一片白色的房子能卖到如此天价?专家给出的解释非常直接:
因为这幅《周庄》是吴冠中“水陆兼程”的代表作。是的,“水陆兼
程”这四个字就是关键!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1019129a1045113.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