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5日发(作者:华硕a541u)
汽车行业专题报告:小米造车进展公布,自动驾驶成为
其第一突破点
[Table_Industry]
汽车
[Table_ReportDate]
2022年08月14日
[Table_ReportType]
[Table_Title]
汽车行业专题报告:小米造车进展公布,自动
驾驶成为其第一突破点
[Table_ReportDate]
2022年08月14日
[Table_StockAndRank]
[Table_Summary]
[Table_Summary]
➢ 小米造车初亮相:以自动驾驶作为第一突破点。2022年8月11日,
138****0611
********************
91
100031
小米集团CEO雷军在发布会上展示小米汽车的阶段性成果,并表示自
动驾驶是汽车工业中最复杂的模块,不仅技术密度高且与安全高度相
关,也是小米汽车的第一个突破方向。小米汽车计划采用全栈自研算
法全力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发布会上小米汽车展示了其自动驾驶技术
的相关进展,包括无保护场景自动掉头、事故车辆自动绕行、多车道
路口自动左转、自动环岛绕行、斑马线礼让行人和自动泊车入位+机械
臂自动充电。
➢ 小米造车大事回顾: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量产。2021年3月雷军宣
布小米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用于造车业务;2021年8月小米集团收购自动驾驶公司深动科技,此
外,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分别对纵目科技、禾赛科技、几何伙伴、爱
泊车、黑芝麻芯片进行投资,涉及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自动驾驶
解决方案、核心传感器等方面,总金额超过20亿元;2021年10月雷
军宣布预计小米汽车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2022年8月雷军在发
布会上表示小米汽车第一阶段规划140辆自动驾驶测试车,陆续在全
国进行研发验证工作,小米自动驾驶目标是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 “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小米汽车的入局有望进
一步加速汽车电动智能化进程。企业跨界造车有三种路径,第一种是
“帮助车企造好车”模式,代表企业是华为,聚焦ICT技术,通过与
主机厂协作的方式,做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帮助车企造好车。
第二种是“与传统车企携手造车”模式,代表企业是百度、腾讯、阿
里,科技企业提供软件和智能化技术,而传统车企则负责汽车制造。
第三种是“独立造车”模式,例如小米、零跑(背靠大华集团)、恒
大选择自己建厂造车,并将自身原有行业的优势成果拓展应用到汽车
中。小米的三大铁律分别是“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
再结合雷军做伟大公司的理想,我们认为小米汽车的入局将为国内汽
车行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前沿技术,也势必会给汽车行业注入新的
活力。
➢ 投资建议:小米逐步建立以自动驾驶为核心的汽车技术与产业布局,
目标推出高性价比的智能电动汽车,有望加速推动汽车产业电动智能
化发展进程。我们持续看好汽车作为继智能手机之后最重要的移动智
能终端,产业变革下本土汽车供应链崛起机遇。建议重点关注汽车电
动化与智能化大赛道的相关方向:(1)细分零部件赛道:①智能座舱
【德赛西威、均胜电子、常熟汽饰、华阳集团】②线控底盘【拓普集
团、伯特利、中鼎股份、保隆科技】;(2)电动化赛道:①一体化压
铸【文灿股份、广东鸿图、旭升股份、爱柯迪】②热管理【银轮股份】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2
③电机电控【欣锐科技、英博尔】等。(3)整车赛道①自主品牌龙头
【长安汽车、比亚迪、广汽集团、长城汽车、上汽集团】②造车新势
力【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小米集团】等。
➢ 风险因素: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
波动风险。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3
目 录
1、 小米造车初亮相:以自动驾驶作为第一突破点 ................................................................................................... 5
2、 小米造车回顾: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量产 ......................................................................................................... 8
3、 小米造车加速行业智能电动化发展 ..................................................................................................................... 10
4、 投资建议 ................................................................................................................................................................ 11
5、 行业评级 ................................................................................................................................................................ 11
6、 风险因素 ................................................................................................................................................................ 11
图 目 录
图1:小米自动驾驶示意图 ........................................................................................................................................... 5
图2:无保护场景自动掉头 ........................................................................................................................................... 5
图3:事故车辆自动绕行 ............................................................................................................................................... 6
图4:多车道路口自动左转 ........................................................................................................................................... 6
图5:多车道路口自动左转 ........................................................................................................................................... 7
图6:斑马线礼让行人 ................................................................................................................................................... 7
图7:自动泊车入位 ....................................................................................................................................................... 8
图8:机械臂自动充电 ................................................................................................................................................... 8
图9:黑芝麻芯片 ........................................................................................................................................................... 9
图10:小米汽车计划于2024年进入第一阵营 .......................................................................................................... 10
图11:小米汽车专利 ................................................................................................................................................... 10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4
1、小米造车初亮相:以自动驾驶作为第一突破点
2022年8月11日,小米集团CEO雷军在发布会上展示小米汽车的阶段性成果,并表示自动
驾驶是汽车工业中最复杂的模块,不仅技术密度高且与安全高度相关,也是小米汽车的第一
个突破方向。小米汽车计划采用全栈自研算法全力研发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项目第一期
研发投入为33亿元,专属团队已超过500人,团队规模进入行业第一梯队,并获得小米集
团人工智能实验室、小爱团队、手机相机部等相关研发团队的技术支持。
小米500人规模的自动驾驶团队中,由50位顶级专家组成骨干团队,博硕占比超过70%,
涵盖了传感器、芯片、感知规控算法、仿真技术、高精地图、高准定位、工具链、训练能力
等自动驾驶全栈技术所需人才,核心骨干成员还拥有微软、谷歌等全球顶级人工智能公司的
研发背景。
图1:小米自动驾驶示意图
资料来源: 小米官网,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发布会上小米汽车展示了其自动驾驶技术的相关进展,包括无保护场景自动掉头、事故车
辆自动绕行、多车道路口自动左转、自动环岛绕行、斑马线礼让行人和自动泊车入位+机械
臂自动充电。
无保护场景自动掉头:车辆在无信号灯的掉头路口,面对横穿的车辆,能够自主完成检测
和计算出安全的时机完成自动掉头。
图2:无保护场景自动掉头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5
资料来源: 小米官网,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事故车辆自动绕行:智能识别静态故障车,并主动变道绕行事故区域,绕行过程中会主动
识别对面来车。
图3:事故车辆自动绕行
资料来源: 小米官网,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多车道路口自动左转:超大型复杂路口精准识别红绿灯,且完成自动左转。
图4:多车道路口自动左转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6
资料来源: 小米官网,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自动环岛绕行:通过全方位检测识别,车辆能够自主驶入驶出环岛。
图5:多车道路口自动左转
资料来源: 小米官网,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斑马线礼让行人:斑马线前完成减速停车,并通过检测,等行人走过斑马线,达到安全状
态,再行驶通过路段。
图6:斑马线礼让行人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7
资料来源: 小米官网,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自动泊车入位+机械臂自动充电:自动停车入库到目标车位,一把入位;机械手臂自动找寻
充电口, 并自动完成充电,归位。
图7:自动泊车入位 图8:机械臂自动充电
资料来源: 小米官网,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资料来源: 小米官网,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2、小米造车大事回顾: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量产
2021年3月30日,雷军宣布小米集团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
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先生将
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2021年4月1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申请注册“小米汽车”商标,国际分类为手工器
械,注册号54856491。
2021年7月28日,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公布,小米汽车自动驾驶部门开始招聘,首
批招募500名自动驾驶技术精英,自研L4级智能驾驶能力,支持全国多地办公。
2021年8月25日,小米集团曾发布公告称,以约7737万美元的总交易金额收购自动驾驶
公司DeepMotion Tech Limited(深动科技),为小米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增加砝码。此外,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8
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分别对纵目科技、禾赛科技、几何伙伴、爱泊车、黑芝麻芯片进行投
资,涉及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核心传感器等方面。
图9:黑芝麻芯片
资料来源: 汽车经纬网,黑芝麻智能,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2021年9月1日,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亿元。
2021年10月15日,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大股东由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变
为小米香港公司Xiaomi EV Limited;
2021年10月19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投资者日上宣布预计小米汽车于2024年上半年
正式量产。
2021年11月18日,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雷军,注册资本10亿人民币。
2021年11月27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小米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宣布小米
汽车落户北京经开区。小米汽车将在北京经开区分两期建设累计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
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2024年首车将在北京经开区下线并实现量产。
2022年3月,小米集团公布了2021年全年业绩报告,报告中披露,继2021年3月宣布造
车计划以来,小米的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超预期,截至目前,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已超
过1000人,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2022年4月,近72万平方米地块起拍价6.1亿 ,工地已开始土方平整。工厂一期将于2023
年6月竣工;二期项目则将于2024年3月开工,2025年3月竣工。
2022年5月小米集团王翔表示小米造车团队规模超1200人,2024年交第一张答卷。
2022年7月,小米开始上路测试自动驾驶。
2022年7月21日,原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将于8月正式加入小米,任营销
负责人,直接向雷军汇报。
2022年7月19日,小米车联网商标获批。
小米汽车项目将于 9 月进入软模车下线阶段,后续将如期进入场测和冬测周期。
2022年8月11日,雷军在发布会上表示小米汽车第一阶段规划140辆自动驾驶测试车,陆
续在全国进行研发验证工作,小米自动驾驶的目标是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9
图10:小米汽车计划于2024年进入第一阵营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汽车,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智慧芽数据显示,小米汽车自成立以来,申请汽车专利125项,其中约70项与自动驾驶相
关,涉及车辆目标检测、路径规划、车辆形式控制以及达到L2+级别的技术。
图11:小米汽车专利
资料来源: 凤凰WEEKLY财经,智慧芽,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3、小米造车加速行业智能电动化发展
“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小米汽车的入局有望进一步加速汽车电动智
能化进程。企业跨界造车有三种路径,第一种是“帮助车企造好车”模式,代表企业是华为,
聚焦ICT技术,通过与主机厂协作的方式,做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帮助车企造好车。
第二种是“与传统车企携手造车”模式,代表企业是百度、腾讯、阿里,科技企业提供软件
和智能化技术,而传统车企则负责汽车制造。第三种是“独立造车”模式,例如小米、零跑
(背靠大华集团)、恒大选择自己建厂造车,并将自身原有行业的优势成果拓展应用到汽车
中。小米的三大铁律分别是“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再结合雷军做伟大
公司的理想,我们认为小米汽车的入局将为国内汽车行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前沿技术,也
势必会给汽车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10
小米具有强大的上下游供应链整合能力,或能优化汽车供应链。小米产品普遍“性价比”
较高,主要有两个原因导致。一个是上下游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可以将供货成本压制最低;
另一个是小米的网络营销能力,不仅能够为小米剩下很大一笔线下推广费用,最终的效果甚
至还要好于其他的传统方式。因此我们认为小米介入汽车领域或能优化传统汽车的供应链
体系。
4、投资建议
小米逐步建立以自动驾驶为核心的汽车技术与产业布局,目标推出高性价比的智能电动汽车,
有望加速推动汽车产业电动智能化发展进程。我们持续看好汽车作为继智能手机之后最重要
的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变革下本土汽车供应链崛起机遇。
建议重点关注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大赛道的相关方向:(1)细分零部件赛道:①智能座舱
【德赛西威、均胜电子、常熟汽饰、华阳集团】②线控底盘【拓普集团、伯特利、中鼎股
份、保隆科技】;(2)电动化赛道:①一体化压铸【文灿股份、广东鸿图、旭升股份、爱
柯迪】②热管理【银轮股份】③电机电控【欣锐科技、英博尔】等。(3)整车赛道①自主
品牌龙头【长安汽车、比亚迪、广汽集团、长城汽车、上汽集团】②造车新势力【蔚来汽
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小米集团】等。
5、行业评级
看好
6、风险因素
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11
[Table_Introduction]
研究团队简介
陆嘉敏,信达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士&车辆工程硕士,
曾就职于天风证券,2018年金牛奖第1名、2020年新财富第2名团队核心成员。4年汽
车行业研究经验,擅长自上而下挖掘投资机会。汽车产业链全覆盖,重点挖掘特斯拉产
业链、智能汽车、自主品牌等领域机会。
曹子杰,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硕士、工学学士,主要覆盖智能汽车、车联网、造车新势
力等。
机构销售联系人
区域 姓名 手机 邮箱
全国销售总监 韩秋月 139****6534*********************
华北区销售总监 陈明真 156****0398************************
华北区销售副总监 阙嘉程 185****0410***********************
华北区销售 祁丽媛 130****4933********************
华北区销售 陆禹舟 176****9919********************
华北区销售
华北区销售 樊荣 155****1225*******************
华北区销售 章嘉婕 136****9509***********************
华东区销售总监 杨兴 137****3208********************
华东区销售副总监 吴国 158****6582*****************
华东区销售 国鹏程 156****8383************************
华东区销售 李若琳 131****6887********************
华东区销售 朱尧 187****3656******************
华东区销售 戴剑箫 135****4975***********************
华东区销售 方威 187****8359*******************
华东区销售 俞晓 187****8223******************
华东区销售 李贤哲 150****7872*********************
华东区销售 孙僮 186****6885*******************
华东区销售 贾力 159****5777*****************
华东区销售 石明杰 152****5608**********************
华东区销售 曹亦兴 133****8928*********************
华南区销售总监 王留阳 135****0620***********************
华南区销售副总监 陈晨 159****9987*********************
华南区销售副总监 王雨霏 177****1880*********************
华南区销售 刘韵 136****5606******************
华南区销售 胡洁颖 137****0158*********************
华南区销售
魏冲 183****0155********************
郑庆庆 135****4204*************************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12
分析师声明
负责本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的每一位分析师在此申明,本人具有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在中国证券业协会注册登记为证券分析
师,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所表述的所有观点准确反映了分析师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薪酬的任何组
成部分不曾与,不与,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分析意见或观点直接或间接相关。
免责声明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由信达证券制作并发布。
本报告是针对与信达证券签署服务协议的签约客户的专属研究产品,为该类客户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辅助和参考,双方对权利与义
务均有严格约定。本报告仅提供给上述特定客户,并不面向公众发布。信达证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
户。客户应当认识到有关本报告的电话、短信、邮件提示仅为研究观点的简要沟通,对本报告的参考使用须以本报告的完整版本为
准。
本报告是基于信达证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编制,但信达证券不保证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
测仅为本报告最初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涉及
证券或投资标的的历史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保证。在不同时期,或因使用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致使信
达证券发出与本报告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对此信达证券可不发出特别通知。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
求。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若有必要应寻求专家意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
测仅供参考,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信达证券或其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并可能会为这些公司正在提
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
本报告版权仅为信达证券所有。未经信达证券书面同意,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布、转发或引用本报告的
任何部分。若信达证券以外的机构向其客户发放本报告,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信达证券对此等行为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同时不构成信达证券向发送本报告的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
如未经信达证券授权,私自转载或者转发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转载或转发者承担。信达证券将保留随时追
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级说明
投资建议的比较标准股票投资评级行业投资评级
买入:股价相对强于基准20%以上;看好:行业指数超越基准;
本报告采用的基准指数 :沪深300指
数(以下简称基准);
时间段:报告发布之日起 6 个月内。
增持:股价相对强于基准5%~20%;中性:行业指数与基准基本持平;
持有:股价相对基准波动在±5% 之间;看淡:行业指数弱于基准。
卖出:股价相对弱于基准5%以下。
风险提示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无时不在的市场。投资者在进行证券交易时存在赢利的可能,也存在亏损的风险。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深入地
了解证券市场蕴含的各项风险并谨慎行事。
本报告中所述证券不一定能在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向所有类型的投资者销售,投资者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
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业顾问的意见。在任何情况下,
信达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者需自行承担风险。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13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0886492a1034349.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