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关于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的调查和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的调查和思考


2023年11月25日发(作者:联想笔记本售后查询)

调研报告:关于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的调查和思考

企业是市场经济基本细胞,企业成本尤其是制度性成本是衡量一个地方营商环境

的关键性指标。近日,市委改革办组织人员,采取入企访谈、集中座谈、表格填报等

方式,对企业制度性成本问题进行了认真摸底探析。

一、从企业视角看成本之怨

企业制度性成本,准确地说应是企业政府性成本,即政府的职能部门、事业单位、

与部门有关的行业协会、受国家保护的垄断性企业等,基于政策法规或体制机制,

接或间接给企业增加的成本支出,包括税收、行政事业收费、评估检测收费、水电气

暖收费、道路运输收费等不同类别,涉及注册审批、征地建设、评估检测、资金融通、

采购运销等各个环节。为减少企业顾虑,无论访谈还是座谈,调研组都未邀请涉及税

费的部门单位参与,参与访谈或座谈的38位老板、经理或财务人员充分发表意见,

认真填报调查表格,清晰反映当前企业制度性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统计汇总看,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强力推进,企业制度性成本支出逐步下降,

其是国家减税让利政策不断推出,以及税收征管法制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使企业

税收支出大为降低。以礼泉通达果汁公司为例,从2014年到2017年,企业经营总

收入从2.40亿元增至2.44亿元,制度性总支出却从3870.36万元降至2296.89

元,降幅40.66%,支出占比减少近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额从1147.3万元降至

506.89万元,减幅55.82%,支出占比减少6个多百分点。在谈话了解时,企业人

员对税收均无过多反映,所提意见建议主要针对各类收费。其中,以下三类费用企业

反映最为集中。

一是不容讨价的水电气费。除自建热电联产设施的兴平鲁洲糖业及共用其热电的

兴平宝塔山油漆两户企业外,参与座谈与访谈的27户企业,都对水电气企业在市政

配套费外硬性收取高昂碰口费、以技术安全为由高价强揽材料供应与施工安装反映强

烈。其中,对供电企业抱怨最多,因为供电企业不仅建设初收取似同入网费或碰口费

的增容费,强制性高价供应材料与包揽施工,平时还固定收取基本电费又称用电保底

费。基本电费金额按变压器大小及数量确定,不论是否用电均每月计收,与实际电费

合并计算,使好多企业的实际每度电费达0.8元以上,远高于省物价局公布的工业电

价(110千伏以上每度0.52元,35千伏0.55元,10千伏以下每度0.57元)。由

于变压器购置安装都由用电企业自行付费且由电力企业强制供应施工,每月还要收取

形同月租的高额基本电费,让受访企业人员很不认同。如果说高昂碰口费、强制性材

料与施工费对企业是一时之痛的话,月月固定收取的基本电费对企业就是长期重负,

在滞销减产或停产改造时尤其沉重。对天然气企业的怨气在次。既对其巧立名目多收

费有抱怨,如礼泉XX高科环保公司在筹建中既缴了天然气工程及接口费42.75万元,

又为厨房天然气工程交了7.76万元;也对其冬季不时减气断气有微词,由于国家强

制煤改气,一旦减气停气,企业只能减产停产蒙受损失,如三原紫泉饮料公司2017

年冬季就因为断气停产损失80多万元。同时,部分新园区公共配套不足,导致企业

上下水、污水处理及信息收发费用较高。

二是过滥过多的评估检测费。涉及企业的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环境影响、社会

稳定、特种设备等评估检测不但项目繁杂、频次过多,而且明里暗里要求特定第三方

实施,收费较多,让企业不胜其烦。东方建材公司仅2017年就付出各类费用49

(次),其中30项(次)为评估检测费。新建企业的评估检测费用尤其繁重,高科

环保科技公司筹建期间就先后向有关部门与第三方机构支付各类费用22518.42

万元,其中评估检测费用10202.1万元,包括环境影响评价35万元、职业病危

害评价18万元、职业病防治预案11万元、项目验收检测26.3万元、工程地基监测

16.5万元、安全评价17.4万元、安全应急预案编制1万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2.56万元、污染检测10万元。图南玻璃公司是招商新建企业,总资产仅797.1万元,

还未正式投产运营,所付中介评估费已达46.72万元。美力乳业公司年产值六七千

万元,设备检测费每年20多万元,鲜奶检测费每天几千元、每年近百万元。

三是沉重难担的员工社保费。受访企业人员对社保费缴纳本身并无异议,主要是

对“双基数”政策引发的重复缴纳、无益缴纳以及统计虚假引起的基数过高、缴纳过

多有所不满。所谓“双基数”政策就是,单位和职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分别申报核定,

即单位缴费基数为本单位上年度全部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为本人

上年度月平均工资额,无论职工个人是否参保,企业都必须以全员全额为基数向统筹

帐户缴纳本单位的社保费用。县域企业多以农民工为主,且流动频繁,很多工人不愿

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更不愿意放弃缴费不多、报销不少的“新农合”,转为缴费多很

多、报销增不多的职工医保,按照“双基数”强制性地全员全额缴纳各项社保,企业

多支出,工人没得利。以恒安纸业公司为例,2017年有职工292人,其中当地农民

246名、下岗职工5名,当年按照“双基数”政策缴纳社保费用227.02万元,包

括职工养老保险181万元、职工医保16万元,其他保险30万元,但实际上有150

名员工并没有参加职工养老保险,246名农民工并没有转入职工医保,等于企业白缴

了很多。由于各级社保机构并不太认同各民营企业自行上报的工资基数,而往往以统

计部门确定发布的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额为基数,让很多企业感觉太高,区域比较

后更感委屈。恒安反映,其总部福建省比我省经济发达,2017年缴费基数仅2100

元,而同年缴费基数为2845元。经网上查证,其反映基本属实。相较小微企业,知

名企业制度健全、守法自觉,社保负担也往往更重。2017年饮用水公司职工13人,

社保缴费19.17万元;健力宝饮料公司职工195人,社保缴费337.71万元;联塑科

技公司职工152人,社保缴费204万元。沉重的社保缴费让许多企业苦喊吃不消。

用工成本就与沿海相差无几,很不利于招商引资。

二、从改革维度析收费之乱

无论是“放管服”改革,还是供给侧结构改革,都剑指经济体制之弊、狠除企业

税费之乱,各级党委政府用力不可谓不重,举措不可谓不多,但涉企收费为什么还是

这么杂乱繁重,让企业怨声载道呢?从改革的维度观察,其根源有三:

一是一些领域改革推进有困难。最突出的就是水、电、气、暖等基础公用行业的

垄断格局未能打破,竞争不足。尽管自上世纪九十年初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以来,在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公共基础领域引进多元资本、引

入竞争机制,一直是社会强烈呼吁和改革明确方向,并在某些方面和环节取得了较大

进展,但水、电、气、暖等市政公用行业的实质区域垄断格局并未根本改变。为保护

地下水而关停自备井、为治污降霾强制煤改气等政策举措还使供水、供气企业的垄断

地位更为突出。出于技术安全考虑,供电、供气企业还代行安检验收,验收不过就不

予供应,因而也就能趁机高价供应材料、包揽工程,让企业有苦难言。图南玻璃公司

嫌电力局145万元报价太高,自行花费110万元完成变压器采购安装,建成后电力

局拒绝供电,经县上多方协调才得以解决。天然气公司不仅对企业用户多方卡要,

居民用户也百般刁难,壁挂炉、热水器管道的供应安装必须由天然气公司实施,燃气

灶软管必须经天然气公司验收,许多居民只好从天然气公司全套采购。近年来,“放

管服”改革尽管措施连连、声势浩浩,“五合一”商事登记、取消下放审批事项、“一

单规范、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章审批、一网通办”新模式等改革让企业方便许多,

但真正有含金量的审批事项并没有取消下放多少,管理与执法部门仍在准入、建设、

运营等各环节对企业严格管控,许多被取消的审批收费事项换个“马甲”转到特定或

有关联的协会、学会变化行事。中央巡视组就批评指出,安监、环保、农业、卫生等

国家部委下属协会学会“戴市场帽子、借政府牌子、收企业票子、供官员位子”,充

当“红顶中介”“二政府”。克强总理痛斥为“大政府不作为、二政府乱作为”。

二是一些领域改革设计不完善。最为突出的是强制性评估检测项目过多过滥过于

频繁,且都要求第三方主体实施,由被评被检的企业付费。强制性评估检测的初衷是

维护环境、安全、稳定、卫生等公共目的,让第三方实施是确保评检过程专业公正、

评检结果真实可信,那么让被评检企业自行付费找第三方机构评检,评检过程与结果

是否还能如预期呢?况且,目前的第三方评检机构,有的在人员、技术、设施上实质

独有,形成垄断,有的与相关政府部门或人员千丝万缕联结,评检时经常漫天要价。

中央巡视组近日就批评,有些环评师年“挂证”收入就高达十几万元,“盖章费”则

8万元。原来很多强制评检项目都是由政府部门下设事业单位收费承担的,如锅

炉、电梯等特种设备就是由市质监局下属相关机构检验,“放管服”后不许事业单位

向企业收费了,这些事业单位从此也不检测了,企业只好舍近求远跑西安相关机构检

测,费用花得更多。推行“双基数”有利于规范参保单位缴费行为,维护职工社保权

,但当职工流动太强、参保不愿时就成了企业单方负担。阶梯价格制度有利促进资

源节约,但最近的阶梯水价改革在颁布阶梯价格制度时借机调涨基础水格1元多,

很多市民与企业有意见。

三是一些领域改革离地有距离。有些改革方案虽然对企业降费减负进行了科学部

署和明确规定,但贯彻不顺畅,效果不明显。如企业“直供电”改革,极有利于减少

交易环节、降低企业电价,但实施力度太小,企业惠及不多。政策规定有法人资格、

财务独立核算、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用电电压等级10kv及以上且年用电

量在2000万千瓦时及以上的工商业用户,均可参与直供电交易。我市目前有规模以

上工业企业904户,其中大中型企业230户,2015年启动至今直供电企业仅27

户。有的改革性政策文件尤其是一些降费减负的文件下发执行的环节较多、生效较慢,

个别中央文件省、市、县逐级转发,往往有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差,但县市区执行政

策起始点往往以市上转发时间而非省上转发时间为准,更不会以中央印发时间为准,

等于让企业多缴几个月费用。

三、从决策层面议破解之路

企业制度性成本问题,表现在部门,根源在制度。要根本消除涉企收费乱象,

企业轻装上阵、参与竞争,必须始终聚焦制度问题,坚定改革方向,以十八届三中全

会精神为引领,以推进经济市场化和治理现代化为方向,下真功夫深化“放管服”

革,用大气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经济微观管制,发挥市

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根据企业的意见反映,这里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公用领域改革。推进政企政社分离,尽快把用户技术安全验收事项

从供电、供气企业中分离出来,由政府认证的第三方专业机构竞争承担,用户自主选

择,避免电、气供应企业既当选手同又作裁判。加强公用行业与公用企业的价格监管,

收费项目的设置调整以及较大幅度的价格上涨必须进行公开公正的决策听证,提交省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在加强安全环境监管基础上,放宽电、气、

行业的准入限制,鼓励大企业根据需要联合投资建设热电联产设施,引导中小企业抓

住政策机遇灵活投资运用光伏发电,多余热电向小企业与社区用户合同供应,规范发

LNG燃气供应,以平抑热、电、气供应企业的区域垄断地位,以鲶鱼效应增服务

效能。

二是调整优化评估检测制度。在梳理归并强制性评估检测项目、加大财政执法预

算投入的基础上,改革强制性评估检测的缴费模式,哪个政府部门或单位设定评估检

测项目、应用评估检测结果,就由哪个部门政府(单位)支付评估检测费用,但具体

评估检测机构的选定,必须通过本级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平台,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

推进行政机关与其主办、主管、挂靠的协会商会,在机构、职能、资产财务、人员、

党建等方面彻底脱钩,切断政府部门与第三方机构的利益连接,并把第三方检测评估

机构列入特许经营行业范畴,在资质、价格、信誉等方面严格监管。发挥现有政府检

测机构与检测设施的职能作用,为广大企业提供质优价廉的检测检验服务。同时,

对一些社会性学会协会自设项目申报、评定、标准制定,以及依附于此的评优评奖、

办班收费等乱象,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整治。(弘利遴选)

三是灵活确定社保缴费模式。在逐步加大财政社保投入、加快国有资本收益划转、

确保社保待遇按时足额支付的的前提下,科学测算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如山东省就将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原来的22%逐步降低到18%。按照客观真实的原

则统计公布年度全社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合理调整确定本区域社会保险缴费基数。

在加大社保费用征收、确保应收尽收的同时,分固定工与流动工、养老保险与医疗保

险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灵活征收。尤其是对雇佣当地闲散农民、职工流动频繁的县

域中小企业,应该允许企业对固定聘用的技术工以社会职工工资额为基数、对灵活聘

用的农民工以农民人均收入额为基数缴纳养老保险费,不强迫企业为农民工也缴纳职

工医疗保险费用,成为企业与员工无受益的支出负担。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0852535a1031419.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