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鼓上的小米粒教案反思

大班音乐活动鼓上的小米粒教案反思


2023年11月24日发(作者:work)

大班音乐活动鼓上的小米粒教案反思

对大班音乐活动鼓上小米教案的反思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通过鼓上的小米,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

率被感知,歌曲的旋律和内容被熟悉,学生对学习唱这首歌感兴趣,

音乐中的力量可以用他的身体来表达:快和慢。适合幼儿园教师参加

大班音乐活动课。快来看鼓上的小米教案。

活动目标:256以上

1:通过鼓上的小米粒感知物体振动的振幅和频率

2: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对学习唱歌感兴趣,能用肢体表达音

乐的力度和速度。

3:感受旋律的氛围,与同伴一起参与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的意境

5:培养儿童的音乐节奏和发展儿童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彩色米粒;音乐光盘;五个鼓:几个鼓槌

活动流程:

1:展示鼓和米粒,并引导歌曲

播放音乐击鼓,进入体育场。坐下后,老师展示手鼓,并用手

鼓表演节奏:“谁在唱歌?铃鼓听起来怎么样?(当老师用鼓槌敲门时,

鼓会震动并发出砰砰的声音。))让我们跟着铃鼓一起唱。我们可以随

着铃鼓的节拍歌唱。

儿童模仿手鼓,边唱边拍手鼓节奏:

a:∣∣∣∣∣;

b:∣∣∣∣∣;

c:∣∣∣∣∣;

我还能怎么唱199号铃鼓?(引导孩子敲打不同的节奏,而其他

孩子学习唱歌:学习拍手)

2:通过老师的示范,引导孩子理解歌词,学会唱歌。

1:鼓声来自哪里

鼓的声音只有在振动时才会发出。我们怎么能看到鼓在振动?老

师展示了彩色米粒:看,米粒漂亮吗?它不仅漂亮,而且会跳舞!今

天,铃鼓和米饭正在玩游戏,请仔细听:仔细看

2:教师的要求,儿童探究过度打鼓引起的米粒变化

老师:等一下,让我们把米粒放在鼓的表面,用不同的轻重强度

敲打鼓。让我们看看米粒带来了什么变化。孩子们探索,老师参观观

看和指导问:铃鼓唱得怎么样?赖斯跳舞怎么样?结果表明,铃鼓唱

得很响,米粒跳得很高,铃鼓唱得很轻,米粒跳得很低

3:孩子们模仿米粒,听防御老师弱弱的鼓点,边读边表演以上两

句歌词。孩子们被要求在跳跃动作中表现出力量和弱点。

4:老师:这个有趣的游戏仍然可以被唱老师一边击鼓一边唱歌。

(根据歌词内容,把握打击的力度和速度)问题:1

1)铃鼓唱得怎么样?赖斯如何跳舞?(跳跃)

2)铃鼓高声歌唱。米粒怎么样?(铃鼓高声歌唱,米粒高高跳起。)

铃鼓轻轻歌唱时,米粒怎么样?(铃鼓轻轻歌唱,米粒跳低)

5:当演奏歌曲时,孩子们根据音乐的旋律徒手弹奏节拍。当表

演三四个短语时,孩子们根据节奏表演跳米饭(高跳和低跳)

6:教师教唱歌,儿童学唱歌

1)通过句子学习唱歌:老师通过句子唱歌,孩子们通过句子学习

2)师生唱:教师唱第一句,儿童唱第二句,然后交换

3)完全学会唱歌:老师引导孩子们边唱边敲节奏,音乐就是完全学

会唱歌。要求:唱出第三和第四个短语的力量

7:尝试表演:在表演歌曲内容的同时,尝试让音乐唱歌,展现不同

的跳米动态。

3:游戏介绍:“我是鼓,你是小米

1:地板代表鼓。孩子们蹲在鼓上。一些孩子扮演鼓手的角色。一

些孩子扮演米粒的角色,边唱边玩。鼓手用手敲着地板,快的或慢的,

轻的或重的,玩米饭的婴儿相应地改变了他的跳跃动作。(游戏的角

色可以反复旋转和播放)

2:引导儿童给歌曲命名孩子们,这首歌好吗?但是这样一首美丽

的歌还没有被命名。现在,让我们帮它取个好名字,好吗?(引导孩

子根据歌曲内容给歌曲命名,教师总结)

老师:赖斯可以在很多地方跳舞。你认为你还能在哪里跳舞?(

子们自由回答),然后跟着音乐走出活动室(现在我们去操场上的大鼓

跳舞吧)

活动反映:

这是一堂大班音乐课鼓上的饭。在今天的活动中,孩子们表现

得非常好。他们不仅学习歌曲,还在唱歌时表演带有身体动作的歌曲。

从整个活动的效果来看,幼儿有很强的兴趣和很高的参与热情,从而

达到了活动的教学目标。在活动中,通过在孩子们喜欢的乐器手鼓上

唱歌的形式引入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把学唱歌和有趣

的科学探究活动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探究活动中感受:体验不同击

鼓强度和频率与鼓表面小颗粒动态变化之间关系的物理现象,获得知

识和经验,有效地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歌词,避免歌词解释生硬此

外,我让孩子们大胆想象、操作和体验小鼓是如何歌唱的,以及小鼓

轻敲和重敲所引起的米粒变化,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探索和表达自我

的舞台。其次,它是教学的组织方面。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注意到

了游戏教学的方法,它让动作和动作交替进行,循序渐进。在活动中,

要始终注意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中学和学校玩耍,充分调动孩子参

与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快乐教学给孩子带来的

乐趣。例如,在玩米粒的舞蹈和最后一个游戏我是鼓,你是米粒

中,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在玩的时候体验了鼓的重量和米粒之间的动

态关系。在儿童操作和感受鼓点振动方面,没有考虑所有儿童,只有

一些儿童上来操作,其他儿童是旁观者,没有亲身体验。《纲要》指

:要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每个孩子都能运用多种感官,

多种方式进行探索,为活动提供条件,让每个孩子都有尝试的机会本

来,我还想准备更多的鼓,给每个孩子一个尝试的机会,但我担心孩

子们会困惑,散落在地上的米粒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取消了这个想

法。现在想想,仅仅为了保持教学秩序和扼杀孩子们探索的欲望,真

的弊大于利在游戏的最后部分,可以邀请孩子们三人一组一起玩。

个孩子是鼓手,另一个是小米。然后角色会改变,这样孩子们就能充

分体验游戏的乐趣。当时,人们只是认为教学不应该拖得太久,学生

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被稍微忽略了,这也是今后活动中应该注意的。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0840461a1030413.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