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1日发(作者:三星手机最大屏幕手机型号)
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3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 文
考试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刷短视频已经成为不少人钟情的一种娱乐方式,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少人一方面拒
绝着短视频对时间的吞噬,一方面又无法控制自己在闲暇时刻打开熟悉的短视频App。为了
打破这种僵局,有人下载了某类手机应用程序,通过强制锁机的模式让自己放下手机,专注
学习进行自我提升。有人直接将手机丢入“手机监狱”——一种带计时的如手机大小的盒子,
防止自己对手机的沉迷。这都是借助外界手段摆脱手机对自己的控制,但取得的效果并没有
那么显著,重要的还是要找到让我们沉迷于短视频的深层原因。那么,为何我们会如此沉迷
短视频呢?
App的精准推送只是将内容推送到手机程序中,我们完全可以拒绝浏览,但是恰恰相反,
不少人抱着手机熬夜刷短视频。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放不下短视频呢?深层原因在于短视
频给予我们即时满足的快感。短视频内容的轻松愉悦,对深度的放逐,对用户口味的迎合,
使我们当即获得愉悦感。不需要“十年寒窗苦读”的漫长时间积累,也不需要如王羲之般苦
练出一个墨池,只需要一个短视频的时间——长则几分钟,短则十几秒——就能使我们获得
极大的满足感。这种“低投资、高回报”让我们放不下短视频。虽然,我们的生活需要轻松
愉悦,但一刷就是好几个小时,显然是不可取的。总是能听到身边人或者网友对自己长时间
刷短视频行为的自责:闲暇时间都在玩手机中度过,每次都很后悔,但是下次还是如此。那
么,我们该如何拒绝短视频的即时满足呢?
我们应该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为更长远的满足放弃当下的即时满足。闲暇之余,阅读
一本书、学习一项技能,不仅时间长,过程还可能枯燥无聊;这远远不如放逐深度、迎合用
户趣味的短视频对我们的吸引力大。但刷完短视频的我们除了哈哈大笑,还能收获什么呢?
几乎没有。而阅读带给我们的是苏轼所言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作家三毛所说的“读书
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
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
1
中”。这都需要时间的积累,是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是一种延迟满足,它带给我们的是进
步、充实和成长。延迟满足的培养,让我们从心理到行动来拒绝短视频的即时满足,而不是
借助外物强制拒绝。
我们还可以合理利用算法技术。既然算法技术能通过播放、点赞、关注获悉我们的喜好,
然后精准推送,何不利用算法技术为我们推送更多优质实用的短视频呢?如有意识观看、点
赞、关注实用类、学习类、传播正能量的短视频,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让短视频App推送更
多优质视频,从而脱离算法技术的陷阱。
(摘编自王园园《如何正确对待短视频》,有删减)
材料二:
如今,短视频以其个性化、碎片化、高黏度的特点,成为网民广泛应用的视频媒体之一。
下班路上“刷一刷”,等电梯时“抖一抖”,吃美食前“拍一拍”……各类短视频应用已融入
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大家记录生活和自我表达的一种新的媒体形式。
研究显示,人类存在“生动性偏好”,更易被视觉性显著的信息吸引。短视频因其较强
的视觉感染力,很容易传播扩散。此外,传播参与者既有围观心态,也有自我表露诉求,而
短视频能够实现双重满足。短小便捷的传播形态,适应信息消费场景的碎片化;垂直深耕、
算法推荐,实现了精准对接用户需求。
据统计,2018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5.01亿人;2019年短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超过8.2
亿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人。无处不在的传播场景、持续增长
的用户规模、超乎想象的惊人流量,彰显着短视频旺盛的生命力,但也应看到,短视频在“急
速生长”的背后,难免存在种种乱象,短视频拍摄的花费问题日益凸显,短视频侵权成为知
识产权问题的新表现;“移花接木”的剪辑手段制造“拼接真实”,把公共场所当成取景地,
公众成了“群众演员”,影响到公共秩序;未经过滤的劣质内容引发社会担忧……今天,在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影响下,传播业态加速换代、应用场景不断更新,如果疏于
治理,短视频平台将面临更多风险挑战。
可喜的是,近年来有一批优秀短视频创作者正在用不同的方式讲述着发生在我们生活中
的美好,尽管审美风格不同,讲述方式各异,有的精致,有的粗放,有的安静,有的热闹,
但都鲜活蓬勃,与社交媒体时代“负面内容更吸睛”不同,短视频时代更看重“记录美好生
活”——点赞风雨中坚守岗位的交警,记录消防员逆行的“最美背影”,歌唱普通人的亲情
与爱情……时代需要更多把中国故事讲得有意思、有意味、有意义的“拍客”,用有正能量、
有感染力的作品向世界展现一个朝气蓬勃的中国。
(取材于牛梦笛等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短视频能给人带来即时满足的快感,这是人们沉迷于刷短视频的直接原因。
B.培养延迟满足感,是借助外物手段防止人沉迷手机,摆脱手机对人的控制。
C.短视频是一种新媒体,因其很容易传播扩散,具备较强的视觉感染力。
D.短视频发展迅速,生命力旺盛,但其未来的发展仍然面临很多挑战。
2.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
A.基于“如何正确对待短视频”这个中心问题,材料从当下现状出发,探究为何沉迷,后提
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B.材料使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增加了文章内容的丰富性,有力地支撑了论点,论
述生动。
C.材料在论述“如何拒绝短视频的即时满足”的具体方法时,采用了递进式的结构,分别从
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D.材料第三段通过苏轼的诗句和三毛所说的话语,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延迟满足形式之一的阅
读对我们的重要性。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用作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讲好中国故事”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某自媒体平台邀请明星代言产品,增加了流量和广告效应,吸引无数粉丝。
B.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中有一群“银发知播”,他们平均年龄77岁,在网络间用心讲课,
认真传播知识。
C.热词“上海郁金香吸引了众多网友前往拍照打卡,真相却是武康大厦门口根本不见花丛的
身影,只是一小盆红色郁金香而已。
D.当下吃播行业的队伍尤为壮大,一些“大胃王”在镜头前大吃大喝,从而拥有了超高人气。
4.围绕“短视频”这一共同话题,两则材料各有侧重,请简要说明。(4分)
5.未来短视频这一新媒体形式怎样才能持续发展?结合材料,你有哪些建议。(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茶馆》第一幕
两家人为争一只鸽子发生纷争,约请了打手准备大打出手,但因有人出面调停,所以来
到茶馆里吃讲茶讲和。
松二爷 好像又有事儿?
常四爷 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与松二爷的谈话。
二德子 (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松二爷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
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二德子 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
常四爷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
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二德子 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
别的茶客依旧进行他们自己的事。王利发急忙跑过来。
王利发 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
二德子不听王利发的话,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
常四爷 (闪过)你要怎么着?
二德子 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3
马五爷 (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 (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你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
(过去请安)
马五爷 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二德子 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往后面走去)
常四爷 (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马五爷 (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
常四爷 (对王利发)邪!这倒是个怪人!
王利发 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
常四爷 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
王利发 (低声地)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
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
常四爷 (往原处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王利发 (向宋恩子、吴祥子那边稍一歪头,低声地)说话请留点神!(大声地)李
三,再给这儿沏一碗来!(拾起地上的碎瓷片)
纤手刘麻子领着康六进来。刘麻子先向松二爷、常四爷打招呼。
刘麻子 说说吧,十两银子行不行?你说干脆的!我忙,没工夫专伺候你!
康 六 刘爷!十五岁的大姑娘,就值十两银子吗?这是我的亲女儿!我能够……
刘麻子 有女儿,你可养活不起,这怪谁呢?
康 六 那不是因为乡下种地的都没法子混了吗?一家大小要是一天能吃上一顿粥,
我要还想卖女儿,我就不是人!
刘麻子 那是你们乡下的事,我管不着。我受你之托,教你不吃亏,又教你女儿有个
吃饱饭的地方,这还不好吗?
康 六 到底给谁呢?
刘麻子 我一说,你必定从心眼里乐意!一位在宫里当差的!
康 六 宫里当差的谁要个乡下丫头呢?
刘麻子 那不是你女儿的命好吗?
康 六 谁呢?
刘麻子 庞总管!你也听说过庞总管吧?伺候着太后,红的不得了,连家里打醋的瓶
子都是玛瑙的!
秦仲义,穿得很讲究,满面春风,走进来。
王利发 哎哟!秦二爷,您怎么这样闲在,会想起下茶馆来了?也没带个底下人?
秦仲义 来看看,看看你这年轻小伙子会做生意不会!
王利发 唉,一边作一边学吧,指着这个吃饭嘛。谁叫我爸爸死的早,我不干不行啊!
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闭闭眼就过去了。在街
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
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您坐下,我给您沏碗小叶茶去!
4
②
①
秦仲义 小王,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你等着瞧吧!
王利发 您别那么办哪,二爷!
秦仲义 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
王利发 那为什么呢?
秦仲义 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
王利发 开工厂?
秦仲义 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
唉,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你不懂!秦仲义往外走,王利发送。
小牛儿搀着庞太监走进来。小牛儿提着水烟袋。
庞太监 哟!秦二爷!
秦仲义 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庞太监 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
章程,谁就掉脑袋!
秦仲义 我早就知道!
茶客们忽然全静寂起来,几乎是闭住呼吸地听着。
庞太监 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作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
都讲维新!
秦仲义 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
庞太监 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
秦仲义 改天过去给您请安,再见!(下)
庞太监 (自言自语)哼,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斗嘴皮子,年头真是改了!(问王
利发)刘麻子在这儿哪?
王利发 总管,您里边歇着吧!
众茶客静默一阵之后,开始议论纷纷。
茶客甲 谭嗣同是谁?
茶客乙 好像听说过!反正犯了大罪,要不,怎么会问斩呀!
茶客丙 这两三个月了,有些作官的,念书的,乱折腾乱闹,咱们怎能知道他们捣的
什么鬼呀!
茶客丁 得!不管怎么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姓谭的,还有那个康有为,不是
说叫旗兵不关钱粮,去自谋生计吗?心眼多毒!
【注】①宋恩子、吴祥子是北衙门办案的侦缉。②纤手:给人介绍买卖的人。
6.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通过裕泰大茶馆里形形色色人物的各种活动,逼真地勾勒出了晚清时期社会动荡的图
景。
B.康六卖女这一情节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凋敝的状况,老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到了民不聊
生的地步。
C.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在王利发面前摆出一副自负的东家派头,讲实业救国时自命不凡,但面
对庞太监时却退缩懦弱。
D.结尾处众茶客们的谈话与表现,可以反映出这些小市民只在乎个人得失,苟活于世,对国
事却漠不关心。
7.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的小事件组成,并没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这与课本上《雷雨》节
选部分的写法大体相同。
B.王利发向常四爷低声介绍马五爷是信洋教、说洋话、吃洋饭的,连官面上都不惹他,侧面
写出了当时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猖獗。
C.舞台说明中“搀着”这一细节刻画出庞太监的老态,人物精练的台词又生动再现其封建余
孽的形象
D.文末“茶客甲”的“将!你完啦!”这句话一语双关,意味深长,暗示着晚清政府已走向
末路,这个时代即将终结。
8.对于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有人评价他“精明而心眼不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9.老舍先生曾说:“茶馆是三教九流的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
小社会。”《茶馆》第一幕节选中各色人物之间的冲突分别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矛盾?请简要
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公讳光,字君实。年十五,书无所不通。年二十,举进士甲科。改奉礼郎,以天章公在
.
杭,辞所迁官,求签书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未上,丁太夫人忧。未除,丁天章公忧,
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
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虏乃
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籍请公按视。公为画策:“宜因州中旧兵益禁兵三千筑二堡河西
可使堡外三十里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虞矣募民有能耕闲田者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
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民。”籍移麟州,如公言。而兵官郭思勇且狂,夜遇敌死之。
议者归罪于籍,罢节度使知青州。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
王安石行其法于天下,连英进读,至萧何、曹参事。公曰:“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
故孝惠、高后时,天下晏然。”后数日,吕惠卿进讲。因言:“先王之法,有五年一变者、巡
6
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法世轻世重’是也,有百年不变者,父慈子孝兄友弟
恭是也。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讽朝廷,且讥臣为条例司官耳。”上问公:“惠卿言何如?”
公曰:“诸侯有变礼易乐者,王巡狩则诛之,王之不自变也。刑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
..
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
有,臣恐风雨之不庇也。”惠卿不能对。
则以书喻安石,三往反,开喻苦至,犹幸安石之听而改也。且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彼忠信之士,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对宾客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
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由是天下服公先知。
公历事四朝,皆为人主所敬。然神宗知公最深。公思有以报之,虽议论违忤,而神宗识
其意,待之愈厚。
(选自苏轼《司马温公行状》,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宜因州中旧兵/益禁兵三千筑二堡/河西可使堡外三十里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虞
矣/募民有能耕闲田者/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
B.宜因州中旧兵/益禁兵三千/筑二堡河西/可使堡外三十里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
虞矣/募民有能耕闲田者/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
C.宜因州中旧兵/益禁兵三千筑二堡/河西可使堡外三十里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虞
矣/募民有能耕闲田者/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
D.宜因州中旧兵/益禁兵三千/筑二堡河西/可使堡外三十里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
虞矣/募民有能耕闲田者/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特指避讳,封建社会称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讳光”即“名光”。
B.“如”指依照、遵从,与“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中的“如”不同
C.“阙”指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与“若不阙秦”中的“阙”不同。
D.“巡狩”,指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也有狩猎的意思,此处是后者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光知礼孝亲,因父亲在杭州任职,为了就近侍奉,辞去所任的官职,请求调任苏州,
终因双亲离世,连续守孝服丧,未能成行。
B.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获罪后,他连续上书请求独自承担罪责。
C.司马光禀性刚正不阿,坚持原则,给皇帝讲读时,王安石提出先王治国之法,有五年或三
十年一变的,也有百年不变的,主张进行变法。司马光则认为现在国家不具备变法的条件。
D.司马光识人断事有先见之明,他曾经指出让王安石失败的一定是吕惠卿这个人,结果如其
所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时,天下晏然。(4分)
(2)彼忠信之士,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4分)
14.司马光为何反对王安石变法?请依据文意简要概括。(3分)
7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①《春夕》是诗人旅居湘鄂时所作。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隐居的太湖。这里
指崔涂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春水远流,春花凋谢,起笔便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诗人感叹春光易逝,由送春而
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
B.颈联出句写家里的藏书已几年未翻动,暗示自己长期旅居在外,诉说了思乡之苦。
C.颈联对句写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而诗人思家忧国竟生出了满头白发,“唯”字突出
了内心愁苦之深。
D.尾联自慰自嘲,饶有情味,暗用五湖典故,“归”字既是归家,也是归隐田园之意。
16.这首诗的颔联历来是为人传颂的名句,请赏析该联的艺术特色(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运用反问强烈谴责强秦疯狂掠夺又大肆挥霍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国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了古人的譬喻,
准确而形象地说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和根本错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乡村的鸟儿一年四季无不欢歌,而三春鸟儿的歌声更婉转、清脆。
在早春的田野上,你会听到一声声清丽的鸟鸣:“黄虫儿黄虫儿哥哥哩!……”黄虫儿
的叫声真好听,音色是嫩黄的,仿佛柳树刚刚吐出来的新芽。“黄虫儿”也叫黄鹂,是古诗
...
词中的常客。村里人说,“黄虫儿”就是宋仁宗,身边总有个保驾的忠良臣“铁棒槌”,它浑
...
身黢[qū]黑,黄虫儿飞到哪里,它也飞到哪里,一个主儿,一个保镖,总是如影随行。黄
.....
虫儿不但喜欢唱美声,巢也筑得鬼斧神工。它们衔来毛发细草,盘结成一个圆圆的球形,用
....
丝绳儿把球巢吊起来,非常精美。还有水鸪鸪(斑鸠),它和鸽子都属鸠鸽科,但没有鸽子
的王者气质。鸽子挺着胸脯,在屋脊[jí]上、地上信步,有龙章凤姿的威仪。水鸪鸪的叫
8
②
①
声浑厚、柔软、圆润,既然不像黄鹂那么清丽,但伴着沥沥淅淅的雨声,那么显得柔和温润,
甚至都达到温文不俗了。它的叫声顺着瓦垅流淌,顺着屋脊宣发,从这一家到那一家……是
所谓的如应如响,是所谓的此起彼伏,是所谓的阳开而阴翕。
..
18.对文段中加点的内容理解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影随行”和“鬼斧神工”写法正确,无错别字。
B.“黄虫儿”和“铁棒槌”中的引号作用相同,都表示强调。
C.“黢黑”和“屋脊”中加点字的读音标注正确。
D.“阴翕”中“翕”表示合、聚的意思。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鸟笼效应是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来的,源于詹姆斯和朋友的一个赌注。1907年,
詹姆斯与好友卡尔森一起讨论问题。詹姆斯提出,倘若卡尔森将一只鸟笼挂在客厅的显眼之
处,那么过不了多久,他一定会①________。卡尔森认为这不可能,于是二人就此立下了赌
注。没过几天,鸟笼被挂在客厅的显眼之处,每一位访客看到空荡荡的鸟笼,都会向卡尔森
发问:“教授,您养的鸟何时死了?”卡尔森不得不无数次澄清②______,那只是一件艺术
品。( )。一段时间以后,卡尔森教授不得不去买了一只鸟,自动钻入了詹姆斯的“鸟笼”。
何谓鸟笼效应?它是指人们总会无意识地在自己的内心挂上一只“鸟笼”,继而不由自
主地往笼子里放入“小鸟”。这里的“鸟笼”就是人们的③______,而“小鸟”则是在这种
思维模式引导下做出的决定。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客人显然不信服这个答案
B.客人显然对这个答案不信服
C.这个答案客人显然不信服
D.这个答案显然不能让客人信服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南北朝北齐刘昼的《刘子·崇
学》有“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的句子。
又有古语说“顾大体者,不区区于小节;顾大事者,不屑屑于细故”;剑拔弩张的鸿门
宴上,樊哙劝刘邦赶紧脱身时也曾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
你认为上述两段材料的意思矛盾吗?对于正处于人生起步阶段的你有何启示?写一篇议论
文,阐述你的思考。
9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3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从材料一第2段“深层原因
在于短视频给予我们即时满足的快感”可知选项中“这是人们沉迷于刷短视频的直接原
因”说法错误,曲解原意。B.据材料一第3段“延迟满足的培养,让我们从心理到行动来拒
绝短视频的即时满足,而不是借助外物强制拒绝”可知选项中“是借助外物手段防止人沉迷
手机,摆脱手机对人的控制”说法错误,否定变为了肯定。C.从材料二第2段“短视频因其
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很容易传播扩散”可知选项中“因其很容易传播扩散,具备较强的视觉
感染力”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故选D。
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C.“采用了递进式的结构”
分析错误,从第3段“我们应该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为更长远的满足放弃当下的即时满足”
和第4段“我们还可以合理利用算法技术”可知,这两部分应该是“并列式的结构”。故选C。
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中提到“短视频时代
更看重‘记录美好生活’”“用有正能量、有感染力的作品向世界展现一个朝气蓬勃的中
国”,A、C、D三项中均没有充分体现出这些要求,或是为了流量,或是吸人眼球,本质上
都是逐利之举。
4.①材料一侧重于阐释沉迷短视频的原因以及防止沉迷短视频的方法。②材料二侧重于论述
短视频蓬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乱象问题以及优秀创作者的努力。(每点2分)
5.①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治理当前短视频平台乱象问题;推送更多优质实用的短视频。
②创作者:要选取既生动有趣又蕴含深意的内容,讲述生活中的美好,传递正能量;应不断
提升短视频制作的技巧,精心构思、剪辑,加强原创意识和版权意识。③用户:应培养延迟
满足的能力,防止对短视频的过度沉迷;多获取优质短视频。(从“管理部门”“用户”的
角度思考各1分,“创作者”的角度2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6.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C.“面对庞太监却退缩懦弱”
错,根据文中“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可知这是谦虚的说
法,并不是真正的退缩懦弱。故选C。
7.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这与课本上《雷
雨》节选部分的写法大体相同”错,《茶馆》并没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而课本《雷雨》节选
部分是双线交织,一是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情感纠葛,二是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矛盾。故
选A。
8.①“精明”体现在:他谨遵父亲的处事原则,讨人人的喜欢。如对秦仲义等有权势者一直
抱有恭敬的态度,说话恰当,善于应酬。②“心眼不坏”体现在:悄悄向常四爷介绍马五爷
的背景;歪头示意有侦缉在场,劝常四爷“留点神”;劝诫茶客们“莫谈国事”,以免惹祸
上身。(每点3分)
9.①常四爷与二德子之间的冲突,展现了二德子代表的市痞无赖和常四爷代表的正直百姓之
间的矛盾;②刘麻子与康六之间的冲突,突出了中下层市民中的投机者与底层贫苦百姓之间
11
的矛盾;③王利发与秦仲义之间的冲突,体现了小市民与民族资产阶级观念上的矛盾;秦仲
义与庞太监的冲突,表现了新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任意答三点即可,每点2分)
10.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益禁兵三千”是动宾短语,对应上句“因
州中旧兵”,“筑二堡河西”是前两句的目的所在,排除A、C两项;“十五年”是“复其税
役”的时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
1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及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的能力。“王
巡狩则诛之”中“巡狩”是指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故选D。
1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王安石提出先
王治国之法,有五年或三十年一变的,也有百年不变的,主张进行变法”错误。结合原文“后
数日,吕惠卿进讲。因言:‘先王之法,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是也……”可知,给皇
帝讲读的是吕惠卿,这些话是吕惠卿说的,不是王安石说的。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故选C。
13.(1)曹参没有改变萧何时的做法,得到安守天下的方法。所以孝惠帝和高后时期,天下
太平安宁。(“守成”,保持已有的成就和业绩;“道”,方法;“晏然”,安宁、安逸的
样子。每个点1分,大意1分)
(2)那些忠诚守信的士人,在您当权时,虽然与您意见不合,让人憎恶,但您以后一定会
慢慢地得到他的帮助。(“当路”,当权;“龃”,意见不合;“徐”,慢慢地。每个点1
分,大意1分)
14.①有得守成之道的先例,不用改革;②国家没到非改不可的程度,不需改革;③国家不
具备改革的条件,不能改革。(每点1分)
参考译文:
公名光,字君实。十五岁时,书本上的知识没有不理解的。二十岁时,考中进士头等。
改任为奉礼郎。因为父亲司马天章在杭州,就推辞了所任的官职,请求改任苏州判官以便于
侍奉亲人,朝廷答应了。还没有上任,适逢母亲去世。守孝还没有期满,又遇到父亲去世。
连续几年守丧,哀伤过度而消瘦,仍按礼仪守丧。
原宰相庞籍,见到公认为他很奇特,等到自己做了枢密副使,推荐公做馆阁校勘。天圣
年间,朝廷禁止百姓到河西种田,敌人就得以渐渐地蚕食那里的土地,成为河东的忧患。庞
籍请求公前往巡视查看。公为他出谋划策:“应该依靠州里的老兵,再增加三千禁兵,在河
西筑起两处据点,可以使堡外三十里的敌人不敢来种田,那么州西六十里范围内就不会有敌
人。招募有能力耕种闲田的百姓,免除他们十五年的赋税,官府虽然没有收入,但买粮食就
会便宜,可以渐渐地解救河东的百姓。”庞籍转任麟州,按照公的话去做。但是掌管军队的
郭恩勇猛而又狂傲,夜里遇到敌人战死。论罪的官员把罪责归于庞籍的身上,罢去了节度使
的官职,改任青州知府。司马光在宫殿前守候。多次上书,请求独自承担这事的罪过,没有
得到回复。
王安石在天下推行他的新法。迩英阁的臣子为皇上讲读,讲到萧何、曹参的事情。公说:
“曹参没有改变萧何时的做法,得到安守天下的方法。所以孝惠帝和高后时期,天下太平安
宁。”过了几天,吕惠卿侍讲。就说:“先王的治国方法,有五年一变的,是巡查考核等制
度。有三十年一变的,是根据时代的不同调整刑法轻重。也有百年不变的,是父慈子孝兄和
12
弟恭的礼仪。前日司马光说的不对,他意在讽刺朝廷变法,而且讥讽我是主管草拟条例的。”
皇上问公:“惠卿说的怎么样?”公说:“诸侯有改变礼乐的,皇上在巡查的时候就会惩罚
他,因为皇上自己没有改变。刑罚根据社会情况确定轻重严宽,不是变化。况且治理天下,
就像居住的房子,破旧了就修理,不是严重毁坏的就不重新建造。严重毁坏重新建造,没有
好的工匠和上等的材料无法完成。现在二者都没有,我恐怕连风雨也无法遮蔽了。”惠卿不
能回答。
公就给王安石写信阐明这个道理,多次往返,尽力讲理,好在王安石听从他做了修改。
公又说:“巧言令色的人缺少仁义,那些忠诚守信的士人,在您当权时,虽然与您意见不合,
让人憎恶,但您以后一定会慢慢地得到他的帮助。”就对宾客常常指点着说:“让王安石失
败的,一定是吕惠卿。”这之后六年,吕惠卿背叛王安石。由此天下人佩服公有先见之明。
公侍过四个皇帝,都被君王敬重。然而神宗了解他最深,公就想着来报答他,虽然公的
言论常违背圣上心意,但神宗理解他的想法,更加厚待他。
15.B【解析】“故园书动经年绝”,意思是家乡的来信动几年都收不到,选项理解为“家里
的藏书已几年未翻动”犯了以今度古的错误。
16.①用典。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突出了梦醒之后家园依旧远隔万里的空虚、失望,
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②虚实结合。上句虚写梦境,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下
句实写梦醒,依旧孤眠异乡,只有子规明月相伴。③烘托渲染。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
构成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回答此题要先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结合
诗歌的内容分析艺术效果。每点2分。从“借景抒情”“视听结合”“对比”等角度赏析亦
可)
17.(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每空1分,有多字、错字、漏字等均不得分)
18.D【解析】A“如影随行”应为“如影随形”,B“铁棒槌”中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C屋
脊[jí]应为[jǐ],故选D。
19.虽然不像黄鹂那么清丽,但伴着沥沥淅淅的雨声,显得那么柔和温润,甚至都达到温文
不俗的境界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既然……但”搭
配不当,此处为转折关系,应改为“虽然……但”;二是语序不当,“那么”指示程度,应
修饰“柔和温润”;三是成分残缺,“达到”缺少宾语,应在后面加上“的境界”。(改对
一处得1分,改对两处得2分,改对三处得4分)
20.①通感(1分),用“嫩黄的新芽”写“黄虫儿”的叫声,以形写声(1分)。②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黄虫儿叫声清丽的特点。(1分)③表达了作者对早春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黄虫儿的叫声真好听,音色是
嫩黄的,仿佛柳树刚刚吐出来的新芽”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用“嫩黄的新芽”去写“黄
虫儿”的叫声,以形写声,化抽象为形象,更加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黄虫儿叫声清丽的特点和
作者的喜爱之情,丰富了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
13
2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衔接连贯的能力。从前文“卡尔森不得不无数次澄清……”看,
C、D两项中“这个答案”作主语承接前文,语意连接更紧密,排除A、B两项;C项突出“客
人”,D项强调“答案”,排除C项。故选D。
22.示例:①买一只鸟放进去 ②自己并不养鸟 ③固定的思维模式(每处2分)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第①处,由后文“一段时间以后……钻入了詹姆斯的
鸟‘笼’推断出,买了空鸟笼并放在显眼之处的结果是过不了多久,就会“买一只鸟放进去”。
第②处,由前文“教授,您养的鸟何时死了?”可知,卡尔森澄清的内容是笼子里没有鸟,
自己不养鸟,由此推测出填写“自己并不养鸟”。第③处,由前文“人们总会无意识地……
往笼子里放人‘小鸟’”及后文“小鸟’则是在这种思维模式引导下做出的决定”可知,此
处在阐释“鸟笼效应”的概念,看到鸟笼就认为应该有鸟,是固定思维模式的结果,推断出
答案为“固定的思维模式”。
23.审题: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老子“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是天下的难事
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意在告诉我们,
解决难事从容易之处着手,办大事先须做好小事。要注重细节,也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刘昼的“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意思是凿井的人从很浅的坑挖起,最后
也能挖得非常深。意在告诉我们从极细微的积累开始,只要坚持不懈,必然成就事业。两者
都强调了从小事开始日积月累、坚持不懈的道理。
材料第二段,古语“顾大体者,不区区于小节;顾大事者,不屑屑于细故”,意为凡是
顾大局识大体、要成就功业的人,是不会计较区区小事的;凡是要办大事情的人,是不会追
究琐碎小事的。樊哙劝刘邦赶紧脱身时所说的“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意思是做
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其实都是在告诉我们,做事时要分清轻
重缓急,注意拈重弃轻,抓急放缓,重要的先尽力完成,轻缓的则择日而做。
两段材料思考问题的立足点不同,看似对立其实并不矛盾。所以审题立意时既可侧重其
中一方去思考,谈“成大事者必先做好小事”“着眼细处,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化难(大)
为易(小)”“细节决定成败”或“做事要分清轻重缓急”“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等;
也可综合两者辩证思考,谈“关注小节,也得分清缓急”“眼瞄细节,胸有全局”等。
立意参考:
1.怀高远志向,从细节做起/成大事者必先做好小事/着眼细处,坚持不懈/脚踏实地,
化难(大)为易(小)/细节决定成败。
2.做事要分清轻重缓急/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
3.起步于小节,路上分轻重/关注小节,也得分清缓急/眼瞄细节,胸有全局。
14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0577953a1010978.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