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5日发(作者:)
野外如何急救和自救
1. 野外险情的预防和处置
(1)如何避免雷击
野外活动中存在遭受雷击的危险性。但是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可以显著地降低这
种危险性:①预知打雷和雷击。先看到乱积云变大,不久即变成雷云,赶紧到安全地方躲
一躲。收音机中有刺耳的杂音、忽下大粒雨滴也是打雷的预兆。②跑向低地。③远离高树
或密叶树林。④远离铁塔,去除身上的金属物,装入塑料袋中。⑤如在水域活动,要赶紧
上岸。⑥不要聚集在一起,应分散开。⑦小屋内、汽车内、岩背阴处或凹处也是很好的躲
避之处,但注意不要靠墙。
(2)应对落石、雪崩
由高处掉落的一块小石头有时也会严重伤人,甚至致人死亡。因此在山间行走时,一
定要注意是否有落石标志,要仔细观察,分辨浮石,一般讲在多石头的地方,浮石的颜色
比周围石头新;通过易发生落石区域时,应戴好安全帽或用厚衣服蒙住头,快速通过;尽
量提早发现落石,及时避让,避免意外伤害;行走中不小心踏落石头时,要立刻喊出声,
通知下面的同伴。
雪崩的威胁非常大。因此,进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首先要向当地住户打听哪些地
方有潜在危险,以避开经常发生雪崩的地区。由地貌特征也能判断雪崩常发地区,如山坡
上有雪崩大槽,山坡上方有悬浮的冰川,山脊上有雪檐等。雪崩前,有雪块、冰片落下,
这时要确认冰落的方向,然后再决定逃离方向。一旦来不及逃脱而卷入雪崩,手脚要快速
地像游泳一样运动,尽量使头部浮在雪上,同时抛出身上携带的一些物品作为标识物,以
便别人知道你被雪埋的具体位置,及时营救。
(3)迷路时
在山野,尤其是在深山密林中行走时,稍不留神就会发生迷路,这时要保持沉着冷静,
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①回到认识的地方。平时在行进的休息间歇要多注意周围的风景和
标志,一旦迷失方向,最好回到自己认识的地方,用罗盘和地图确定所处的位置及目的地
方位,重新开始行走。折返时不要直走下坡路,因为下坡路视野小,方向不易确认,这是
很危险的。②做好山路标志。在山野行进时要注意曾经走过的人留下的用塑料带、树枝或
石头作的记号。走在前面开路的人,遇到特殊状况时,要做标志通知后面的人。③如果迷
路时天色已晚或从山崖落下受伤,动弹不得,无法按照预定时间到达目的地,这时应做深
呼吸,保持镇静,不要冒然离开,在原地露宿,减少体力消耗,同时想办
法发出求救信号静待救援。
(4)溺水时
在江河湖海中遇到复杂水情而无法驾驭时,千万不要慌张着急,想办法让自己浮在水
面上,保持浮姿,任水冲流,并注意水波流向,再一点一点由水平方向往岸边移动。在拯
救溺水者时,首先考虑用竹竿、树枝、绳索拖拉,或者用大木头、塑料桶等能很好地浮于
水面的物体作为浮具实施间接救护,实在无法解决问题了才入水施行直接救护。如果被救
上岸的溺水者神志不清,就要采取急救措施,施行心肺复苏术(CPR)。
2. 野外伤病的急救
在野外生存生活实践中,常会遇到一些意外受伤和突发疾病,掌握一些常用的伤病急
救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1)感到身体不适时
身体不舒服,感到头昏脑胀时,应放松心情,躺卧下来,解开束缚身体的衣物或包袱。
告诉同行者自己的症状是发冷还是发热、何处发痛?然后再考虑处理办法。如果脸色发红,
呼吸急促,不出汗,这很可能是中暑,应将不适者抬到树荫下休息,并将头部垫高,身体
平卧,保持安静,注意降温,同时可服用人丹、十滴水、淡盐开水等。有呕吐症状时,要
取俯卧姿势,右手放在下巴下作枕头,放松身体,呕吐后应漱口,并安静休息,如症状加
重,则赶快送医院。打喷嚏、发寒、头痛是感冒初期的症状,使用普通感冒药,多休息即
可治愈,如果在野外露营时患感冒,应注意多吃温热食物,保暖,早睡,让身体出汗,症
状就会有好转,如果迟迟不退烧,可服用解热剂。腹痛的原因很多,依部位判断,左下腹
部发痛,可能是食物中毒,或者身体受凉,服用正露丸这类药品,并注意保暖腹部,放松
静躺休息即可痊愈;右下腹部发痛,有阑尾炎的危险,可先服用止痛剂,并迅速送医院治
疗;胃部发痛、发烧、恶心时,可服用肠胃药治疗。
(2)被昆虫叮咬或蜇伤
一般情况下,被蚊子、跳蚤、臭虫等叮咬,野蜂、毛毛虫等蜇伤,蜈蚣、蚂蟥等咬伤,
涂上风油精、万金油,或口水、肥皂,即能起到消炎、止痒作用;被野蜂蜇伤后,会产生
剧痛、眼花恶心等症状,如果发现蜂尾部的毒腺及螫针还留在伤口上,应该用小镊子或小
钳子拔除,不要用手掐。随后用醋酸涂擦伤口,消肿止痛,也可用野菊花叶、夏枯草捣烂
敷伤口;遭到蚂蟥叮咬时,不要使劲往外拉,以免拉断而将蚂蟥的吸盘留在伤口内,引起
伤口发炎、溃烂。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手掌在旁边拍击,蚂蟥受到惊吓会自动调下来,
也可用风油精、食盐洒在蚂蟥身上,或用烟头烫;人的皮肤受到毛毛虫身上毒毛的侵害,
会感到辣、痒、痛,并伴有红肿症状。这时应小心地将毛毛虫从身上清除,再用胶布粘在
皮肤上,揭下时可以将毒毛去除。还可以采些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的草药
捣烂后涂擦或外敷。如果全身出现皮疹,可服用扑尔敏等抗过敏药;由于毒蝎子、毒蜈蚣
等的毒性比较大,遭到袭击后应采用对付蛇伤的方法处理。
(3)被蛇咬伤
①如何判断是否被毒蛇咬伤。从外表看,无毒蛇的头部呈椭圆形,尾部细长,体表花
纹多不明显,如火赤练蛇、乌风蛇等,毒蛇的头部呈三角形,一般头大颈细,尾短而突然
变细,表皮花纹比较鲜艳,如五步蛇、蝮蛇、竹叶青、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等(但眼
镜蛇、银环蛇的头部不呈三角形);从伤口看,由于毒蛇都有毒牙,伤口上会留有两颗毒
牙的大牙印,而无毒蛇留下的伤口是一排整齐的牙印;从时间看,如果咬伤后15分钟内
出现红肿并疼痛,则有可能是被毒蛇咬了。②被毒蛇咬伤后的急救。咬伤后不要剧烈奔跑,
以减慢人体对蛇毒的吸收和蛇毒在人体内的传播速度,减轻全身反应;记住伤口的形态,
详细告知急救的医务人员,如果把蛇打死,则带上死蛇,以便医务人员及时、正确地给以
治疗;被毒蛇咬伤后,应立即用柔软的绳或带结扎在伤口上方,以阻断静脉血和淋巴液的
回流,减少毒液吸收,防止毒素扩散;应急排毒。立即用冷茶、冷开水或泉水冲洗伤口,
有条件的话可用生理盐水、肥皂水、双氧水、千分之一的过锰酸钾溶液、四千分之一的呋
喃西林溶液冲洗。施行刀刺排毒,用清洁的小苗刀、痧刀、三棱针或其它干净的利器挑破
伤口,不要太深,以划破两个毒牙痕间的皮肤为原则,或在伤口周围的皮肤上,用小苗刀
挑数孔,刀口如米粒大小,这样就可防止伤口闭塞,使毒液外流,刀刺后应马上清洗伤口,
从上而下向伤口不断挤压15分钟左右,挤出毒液。如果伤口里的毒液不能畅通外流,可
用吸吮排毒法,采用拔火罐、针筒前端套一条橡皮管来抽吸毒液,无工具时可直接用嘴吸
吮,但必须注意安全,边吸边吐,每次都用清水漱口。内服、外敷药物,具体用什么蛇药,
应根据当时当地能立即采到为原则,灵活运用。③避免被蛇咬,在山野中行走时,不要随
便将手插入树洞或岩石空隙等蛇在白天的休息之处,手中持一小棍或树枝,行走时“打草
惊蛇”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避免被蛇咬的方法。
(4)损伤出血的急救法
在野外,有时因意外而造成身体某部位损伤出血,小的出血无需特殊处理可以自行愈
合,而严重出血常会危及生命,须采用紧急的止血措施。如果是一点伤口,用手指或清洁
布块直接压在伤口上面即可止血,血渗透布块应反复替换,直到出血减弱,这时才用消毒
纱布盖好,绷带固定。如果是切伤或砍伤,血流不止,这是动脉出血,危险性很大,必须
用止血带止血,但注意止血带扎紧后应有间隔的松开再扎紧,以免被捆扎处以下的肢体血
液循环完全中断而引起肢体坏死。另外还可用清洁的纱布或止血棉等止血剂填塞在伤口内,
再用加压绷带固定。
(5)骨折及扭伤
野外生存生活实践中,脚滑倒或身体失去平衡而摔倒很容易发生骨折、脱臼或扭伤。
发生骨折或扭伤时,首先应保持安静休息,不要勉强走动,使伤口恶化。接着可用河水、
冰、雪等冷却患部,千万不要按摩。然后用木板或代替物夹住患部,用绷带加压固定。抬
高患部,超过心脏。最后送往医院,搬运时应小心谨慎,一般可采用两人做手椅、单人背
负、两人搀扶、担架搬运的方法。对于脊椎受伤的患者,一定要放在平坦而坚固的担架上
固定后送往医院,身体不能弯曲,否则可能会造成脊髓损伤而导致瘫痪。
3. 求救信号的发放与识别
遇难时获救的首要前提是与外界取得联系,使他人知道你的处境。SOS(Save Our
Soul)是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可以在地上写出或通过无线电发报,也可用旗语通讯方式
打出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发出代码。另外,几乎任何重复三次的行动都象征着寻求援助。如
点燃三堆火,制造三股浓烟,发出三声响亮的口哨、枪响或三次火光闪耀。如果使用声音
或灯光信号,在每组发送三次信号后,间隔1分钟时间,然后再重复。
(1)烟、火信号
燃放三堆烟、火是国际通行的求救信号。将火堆摆成三角形,间隔相同最为理想,可
方便点燃。在白天,烟雾是良好的定位器,所以火堆要添加胶片、青树叶等散发烟雾的材
料,浓烟升空后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对比,易受人注意。在夜间或深绿色的丛林中亮色浓
烟十分醒目。添加绿草、树叶、苔藓和蕨类植物都会产生浓烟。黑色烟雾在雪地或沙漠中
最醒目,橡胶和汽油可产生黑烟。
信号火种不可能整天燃烧,但应随时准备妥当,使燃料保持干燥、易于燃烧,一旦有
任何飞机路过,就尽快点燃救助。白桦树皮是十分理想的燃料。为了尽快点火,可以利用
汽油,但不可直接倾倒于燃料上。要用一些布料做灯芯带,在汽油中浸泡,然后放在燃料
堆上,将汽油罐移至安全地点后才能点燃。切记在周围准备一些青绿的树皮、油料或橡胶,
以放出浓烟。
(2)地对空信号
寻找一大片开阔地,设置易被空中救援人员观察发现的信号,信号的规格以每个长
10米,宽3米,各信号之间间隔3米为宜。“I”——有伤势严重的病人需立即转移或需
要医生;“F”——需要食物和饮用水;“II”——需要药品;“LL”——一切都好;
“X”——不能行动;“→”——按这一路线运动。
(3)其他信号
①光信号。利用阳光和一个反射镜或玻璃、金属铂片等任何明亮的材料即可反射出信
号光。持续的反射将产生长线和圆点,这是莫尔斯代码的一种。②旗语信号。左右挥动表
示需救援,要求先向左长划,再向右短划。
4. 组织实施时的安全措施
在组织野外生存生活综合训练过程中,作为组织实施者应有考虑周详的安全措施。
(1)作好缜密完整的训练计划和充分的物质准备,包括活动目的、路线、日期、分
工、纪律、装备、物品、学生档案、如何总结等,并让每位学生彻底了解。
(2)健康管理。长距离和高难度的教学训练,出发前应对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
是对那些平时运动较少的学生,更需认真检查,如有不适宜的情况,则应停止野外生存生
活训练。
(3)组织必要的体能、技能和心理方面的培训。
(4)组织者与保险公司的业务部门直接商定参加普通意外伤害保险或特种意外伤害
保险事宜,从而使组织者和参与者获得较大的风险保障。
(5)组织队伍。将队伍分成5~12人一组,安排有经验、有责任感的教师或学生担
任组长,整个队伍不可拉得太长,应经常保持前后呼应的状态,要约定一些联络信号。还
应安排有责任感、对活动计划十分了解、有经验的人担任留守。配备医务人员。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中遇到安全问题时,至关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如果你冷静地把你能
做的安全措施都做好了,很有可能会转危为安。否则,把时间用于无谓的害怕和恐惧上,
可能会带来本不应有的灾难。另外,本文所述及的是一些处置安全问题的基本常识,是否
能灵活运用,在遇险时采取最为适当措施,就要看临场经验和意志了。值得注意的是,其
中有些措施只是临时的应急办法,最终要请医务人员或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今年对户外运动而言可真算是个灾年,老是出事,有偶然的因素,但更多不幸直接来
自莽撞,自大,缺乏经验。雪山我没钱去爬,攀岩我也不会,也就在秦岭里晃荡过些时日,
胆子是越爬越小,越来越感觉自己没有三头六臂,也没有神灵庇护,不过是个再普通不过
的人,说不准哪天也“猎犬终须山上丧”,春夏秋冬,雨雪风霜,对这坐大山有了点浅薄
的了解,有些经验,写出来,这些东西,大街上的那些《生存手册》里说的很泛泛,这里
针对秦岭细化深化,指望新手看了多个心眼,老鸟看了帮忙更正完善和补充。
总体来说,在秦岭里一般的户外运动危险性是很小的,无非背包徒步野营野炊,但在
极个别情况下,一些意外情况会发生,我所说的野外生存自救,就是指这种非常情况下的
必要措施。广义秦岭山脉东西1600余公里,南北数十至二百余公里,人烟稀少,植被丰
富,野生动物活动频繁,总体地形和天气情况都是非常复杂的,低海拔登山的天堂。一般
遇险,大至有以下这几种情况:
1.迷路
从秦岭地区历次山难事故来看,迷路所直接导致的户外悲剧要占到60%以上,这远
不是用指北针就能解决的,首先,指北针的使用必须与大比例军用地图相配合,出于保密
原因,一般人难以获得,第二,具体的使用指北针配合地图野外定位,必须有一定的理论
基础和丰富的实际经验,新手难以掌握。第三,即使确定了自己的所在点,如何到达安全
地域或补给点,也是个复杂的问题,远不是想当然的两点连一线这么简单。
从实际出发,首先,要做到尽量避免迷路,在沿路的显著地形点(比如河流拐弯,显
眼的大树或奇石等),注意多角度观察,以免走回头路时无法辨认。注意记下特征点之间
所耗费的大约时间。在每个岔路口做记号,用自喷漆比较显眼,但不大环保,可以用
10CM左右长的红毛线,挂在路边树枝,显眼而且方便。在海拔 3200以上的石海地区,
一旦天气恶劣,能见度降低很多,非常容易迷失方向,又无树枝可挂毛线,建议用自喷漆
隔10米做箭头记号。
第二,如何找路,经常遇到一些分岔点,不知道走哪边,这时候不光要做好标记,还
要注意分析路的情况,简单根据地形和目标点的关系判断路的选择,具体的说,要去的地
方在北边,通常不会选择往南边的岔路,要上山,不会选择往下的岔路。在某些岔路,路
的指向大体相同,那就要调动你眼睛仔细分析,看哪条路可能人常走,分析路边挂断的树
枝,路边野草的长势,地上有无明显人的脚印,积留树叶的多少,相信不难做出判断。实
在不行,随便择一往前探上几百米,一般也会得出结果。
第三,一旦迷路,应该怎样做。这里已经有两个具体事例,2001年5月,天津大学
5名学生太白南坡迷路,两男生天黑后下山找路,一人不幸坠崖身亡。 2002年5月,上
海一男子在太白南坡迷路,丢下装备找路,结果路和装备都找不到,活活冻饿而死在暴风
雪中。还有198?年咸阳鼓风机厂5名男子,在太白南坡迷路,寻路不当,死亡三人。一
旦迷路,切记沉着冷静,所有求生必须的装备必须随身携带,绝不可分头找路,先在附近
找到合适的干爽避风的宿营或休息点,仔细分析可能所处的位置,绝不可摸黑找路,遇雨
雪雾能见度极差时,应就地休息,注意保持体温,必要时就地扎营,等待恶劣天气的好转。
2001年10月,一南京男子在太白南坡迷路后,就地宿营,天亮后安全找到正确路径脱
险。天气好转后,如果还是无法找到来时的路,注意找寻山谷下撤,一般秦岭山谷中都有
溪流,沿溪流下行,第一不用担心水的补给,第二,相对丛林地带好走许多,第三,基本
不会走弯路,不用担心再次迷失方向。
第四,沿溪流必定可以遇见村庄或公路。当然,溪流有时候也不那么好走,但沿溪走,
是一定可以走出去的。一般正常速度,少则一天,长也不超过3天。切记,一旦选定下撤
线路,必须严格贯彻到底,中途的计划变化,只会带来更多的不测。全体人员也必须坚定
决心,千万不能动摇,一般来说,人的肉体要比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抗造的多。人绝望了,
离死也就不远了。
2.野兽
大凡提到山野的危险的,给人头一个难题就是野兽,事实上,就今天的环境来说,遭
遇野兽被伤害的几率不比在高速路上飚车出事的几率更大,现在的野兽,一般还是很害羞
的,懒得与人为敌的,不过,真要碰到了,也该有以防万一的准备。具体分析一下,一猪
二熊三老虎,这是山民按危险度排的座次,不过秦岭中多了个特产 ——羚牛,可称超级
杀手。
一般人很难想象野猪的凶猛,实际上山野里经常能看到成片掀翻开的地面和刨倒的树,
这就是野猪干的,而且野猪的数量也相当客观,遇见的几率很大,成群的野猪不可怕,它
们有安全感,哪怕把你围在中间也可以高枕无忧。单个的野猪异常凶狠,视人类为天敌,
必用大獠牙除之而后快,所以,一旦遇见这种孤独杀手,千万不能慌张,先原地不动,一
般此时野猪会有狂躁的表现,什么动作也不要做,不能蹲下,这对它意味着进攻信号,不
要刺激它,面向野猪慢慢倒退,直到退出它的视野之外。除了枪,不要指望能用什么武器
对付它。
狗熊,这个的威力大家都清楚,一巴掌下来脸就没了,一般生活海拔1000M——
2000M的地区,不过相对野猪来说它的攻击性不强,而且事先会对你发发出警告,给你
充足的逃窜时间,但是,带着幼崽的母熊,这个妈妈杀手,出于本能,对闯入它视野里的
人,会疯狂追杀,不要指望两条腿能比它四条腿跑的快,除非它根本不打算收拾你,一旦
追过来,迄今为止除了爬树我还没听说过其他保命方法。1998年周至县一名农妇曾遭其
袭击,装死,结果被其折腾了大半天,险些因失血过多真死掉,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这
样的办法还是不要试了。老虎,秦岭里已经没有了,除非从动物园跑出来一个。
羚牛,看起来最温顺的,秦岭里最危险的就数它了,似羊似牛,笑面杀手,秦岭各海
拔都有活动,基本上每年都有个把山民遭其不幸,春季,由于高山食物缺乏,常到1500
米左右的山谷觅食,也是最容易伤人的时候,成群的羚牛并不危险,麻烦的是落单的几乎
都是受伤落败的成年雄牛,性情烦躁,通常是将人顶撞致死。从已获得的有限经验看,冷
静,缓退,不要激怒它,似乎是唯一可行的方法。还有个传说一直不知真假,羚牛号称
“森林卫士”,一见到篝火就要踩灭,不过我想,该生火还是要生火。其他的狼啊豺啊豹
子啊,这些小家伙,这年头只能自保,一般伤不了人,除非你一个人摸黑走夜路,不过我
相信没几个胆子这么大的山友。
以上这些情况都是可能在路上碰到的,晚上宿营,除非你笨到把帐篷支在野兽的窝里,
出于本能,动物绝不会袭击帐篷,最多围着帐篷转两圈,因为晚餐的食物残渣可能吸引了
它,所以,背包食品什么的,一定要记得放在帐篷里,别被它吃了,然后就可以安心睡觉
了,在枕头边放把刀,多半只会自残或者伤了你的同类,2001年8月新疆就出过这样的
事,睡觉的人紧张的把风声当成野兽的吼声,迷糊中把旁边的同类胡扎一气(还好没扎
死),由此可见,人是最凶猛的!
3.洪水
欺山莫欺水,今年秦岭里6月初的山洪想必大家都记忆犹新,每年6-9月是秦岭的雨
季,一场连夜暴雨就可能导致山洪,因此,被洪水困在山里的几率还是很大的。具体分析,
深圳519山难问题就出在宿营地上,相对秦岭山区来说,一般在水面三米以上的地方扎营
是很安全的,而且越靠上游,可以相对离水面越近,当然也要具体分析,看宿营地是否有
被水漫过的迹象。一旦夜间有暴雨,必须保持警觉,注意水情的变化。一旦洪水发生,最
容易出现的情况是被困在某个河谷边的宿营地上,来时可以涉水通过的河面显然已经不能
通行,这个时候,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水还在上涨,有可能威胁到你的小窝,什
么都不要说,赶紧搬家。如果天已放晴,可以就地呆上两日,一般经验,水退回原来状态
大约需要一天到两天时间。修身养性就是。如果还在下雨,就有点麻烦了,3-5天的连续
降雨,在雨季很正常,计算一下自己的食物和燃料和自己的体能,燃料和食物都充足,就
老老实实呆着,不足,就必须赶紧考虑走人,必须趁体力还充足的时候冲出危险区域,心
寸侥幸的等待,只会导致体能的下降和信心的丧失。
沿溪下撤,走溪边的山腰,肯定可以走出去,见机行事,该上就上,该下就下,遇到
断崖绕行或迂回,只要保持信心,总是可以走的。但是,有时过河是不可避免的,这时,
至少两人以上才能安全过河,一人结绳,一人保护,注意,水混处是急流,水清处是缓流,
有根手杖会稳当很多,水深过腰,河道超过10米宽,99% 无法过河,选择河道较窄处砍
树搭桥过河,水深过膝,选择河床中石头较突起的地方过河(便于脚反水方向抵住),某
些时候还方便“摸着石头过河”。某些时候可以选择“大跃进”,选择好水中下游容易攀
附的大石头,借助水流和注意手和脚的划水斜线向到达,再依次向下,比较有难度。小步
慢走,但注意在水中时间太长体温急剧丧失。注意做好洗澡的准备,该保护的东西事先注
意防水,一般落水10秒内水进不了背包,注意背负的重心平衡。千万注意,晚上御寒的
睡袋和备用衣物绝对不能弄湿,可以考虑用结实的塑料袋加胶带密封,当然,有防水袋就
更好了。最后,注意最好不要赤脚过河,鞋湿了可以弄干,脚底板划了影响走路就太惨
了。 /
回答者:麦子静-助理 三级 2007-1-19 16:06
问的也太大了吧。
饮水问题
在短途穿越时,如已知补水困难就应带足饮用水,每人每天大约2升(如不需做FB
餐的话)。长途穿越,可在途中的溪瀑、江河、湖塘取水,但一定要观察其污染情况,如:
水附近有无人畜活动、有无动物尸体、有无粪便及其他污染物。水中有大量泥沙时要使水
沉淀10分钟以上。蚂蝗多的地区,打水时要用敞开或透明的容器,以便及时发现中是否
有蚂蝗。
提示:
1)缺水地区饮水要按计划分配饮用。除特殊情况外,在找到水源前绝不要把水饮尽
2)野外取水后,有条件务必使水煮沸后(煮沸5分钟)再饮用
3)有条件可以带过滤器和净水药片以替代无法使用加热的情况
4)如在缺水地区长时间活动,应学习其他野外采水方法
野外生物
出行时要准备清凉油、风油精、红花油等药物,蚊子较多地区有条件可以携带灭害灵
之类的喷剂。打绑腿可以有效防止蚂蝗、蛇及其他生物对腿部的攻击。毒蛇大量出没之地
可以准备蛇药。
提示:
1)遭遇大型野生动物(如:熊、豹、犀牛等),切忌大声尖叫和乱跑。动物一般情
况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除非受到惊吓而误认受攻击而反击。此时镇定大概是唯一的法
宝。
2)世界上只有很少的毒蛇是好斗并主动发起攻击的,除非你不小心踩到它,它会愤
而自卫。
3)如不幸被毒蛇咬伤(无法判断是否是毒蛇时当有毒处理),除紧急处理外,心理
的平稳会将你的生存可能提高数倍
营养补充
在较长时间的野外穿越中,体力消耗大,排汗多,人体容易出现盐份缺失、电解质失
调、营养不足等现象,那样会严重影响体力和健康,有时甚至是很危险的。因此要及时补
充。
提示:
1)携带牛肉干、巧克力、葡萄糖粉、花生米等高热量和营养食品以备不时之需
2)携带维生素合成药片,每日一颗
3)每天要补充盐份,吃些含盐食品,如:榨菜等
4)果珍冲剂是不错的电解质平衡饮料(当然还有许多类似冲剂),平时在水壶中放
一些随时补充
1)攀爬和下降
除非万不得已,宁可绕行多走些路,也不要尝试危险的攀爬和下降,特别是独自一人
穿越并负重时。如必须攀降时,应先卸下背负,空身攀降,然后用辅绳或带子把装备提吊
上来。
2)平衡
在路经险境时(如独木桥、涉水、崖边等)应记住把背包的胸带和腰带松开,以保证
能及时迅速卸载而丢卒保车。
3)夜路
除特殊地区外(如沙漠)不要轻易冒险走夜路,很多迷路都是发生在能见度很低的情
况下,而且夜路很容易造成失足。当不得不走夜路时,有头灯准备是最好的,手电筒会占
用一只手,不利于平衡保护。
4)涉水
在不明水深和水下情况时先不要冒然涉过,应尽量想法探明。有携带沙滩鞋的尽量不
要光脚涉水,因为容易滑倒和扎伤,还要小心水中的石块,它们常常是非常圆滑,一不小
心就会失足。另外涉水前应对水的流速作好充分估计。
户外常用药品
复方阿司匹林——(规格)片剂0.42——解热镇痛。用于发热、头痛。服药后偶有
恶心、呕吐,个别人有过敏反应——(用法与用量)每次1-2片,每天3次。
乘晕宁(晕海宁)——片剂50毫克——镇静止晕。用于防治晕车、晕船、晕飞机及
内耳眩晕症发作引起的恶心、呕吐与眩晕。(多服易引起嗜睡)——乘飞机、车船前服
1-2片
扑尔敏——片剂4毫克——抗过敏。用于各种过敏性疾病及妊娠呕吐、晕船晕车。
多服会引起口干、嗜睡——每次一片,每天三次
复方甘草片——怯痰镇咳。用于一般咳嗽——每次两片,每天三次
复方胃舒平——制酸止痛。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胃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每次
四片,每天三次
复方新诺明——抗菌。用于呼吸道、胃肠道、泌尿感染及皮肤化脓感染。副作用有胃
肠不适,皮疹。服用时要多喝水,对磺胺类药过敏者禁用——每次两片,每天两次
氟派酸——胶囊0.1毫克——抗菌消炎药。用于泌尿感染、胃肠道感染及上呼吸道、
皮肤、外科、妇产科感染(有过敏史者禁用,肝肾损伤者禁用)——每次两片,每天四
次
硝酸甘油——片剂0.3毫克、0.5毫克、0.6毫克——治疗和预防心绞痛发作。(个
别人有轻度头昏、头胀、低血压反应、青光眼禁用。)——1-2片,舌下含服,1天多次
黄莲素——片剂0.1毫克——抗菌。主要用于肠炎、痢疾等肠道感染——每次2-3
片,每天4次
银翘解毒片——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主要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
喉肿痛——口服,每次4片,每天3次
风油精——去风除湿,止痛消肿。主治伤风头痛,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中暑,晕
船,晕车,蛇虫叮咬。——外用,涂于患处。
复方丹参片——活血化淤,芳香开窍,理气止痛。主治冠心病,胸闷,心绞痛——
口服,一次4片,每天3次
麻仁丸——润燥通便。主治便秘——口服,每次6-9克,每天1-2次
王氏保赤丸——健脾,化痰。主治小儿乳滞疳积,呕吐腹胀,咳喘等——口服,6个
月内,每次5粒,6个月-2周岁,每超过一个月加1粒,2-7岁,每超过半岁加5粒,一
天两次。
碘酒——2%30毫升——杀菌消毒,用于小外伤和皮肤消毒——局部皮肤涂擦
氯霉素滴眼液——0.25% 8毫升——用于砂眼,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疾病——每2
小时滴眼一次,每次1-2滴
外用止血粉——局部止血,用于皮肤小外伤止血——敷于患处,纱布包扎。
创可贴——每包8片——消炎止血,愈合伤口,用于皮肤小外伤——贴在伤口处
野外生存技巧
野外生存技巧之找水、收集水
生命离不开水,没有食物正常人可以活三周,但没有水,三天都活不了,所以水要优
先考虑,几点小提示,希望帮助你在野外迅速找到或收集到水。
1. 找水源首选之地是山谷底部地区,高山地区寻水,应沿着岩石裂缝去找,干涸河
床沙石地带往往会挖到泉眼。
2. 在海岸边,应在最高水线以上挖坑,很可能有一层厚约5厘米的沉滤水浮在密度较
大的海水层上。
3. 饮用凹地积水处的水时,必须做到先消毒、沉淀后煮沸饮用。
4. 收集雨水:在地上挖个洞,铺上一层塑料,四周用粘土围住,可以有效地收集雨
水。
5. 凝结水:在一段树叶浓密的嫩枝上套一只塑料袋,叶面蒸腾作用会产生凝结水。
6. 跟踪动物、鸟类、昆虫、或人类踪迹可以找到水源。
7. 植物中取水:竹类等中空植物的节间常存有水,藤本植物往往有可饮用的汁液,棕
榈类、仙人掌类植物的果实和茎干都含有丰富的水分。
8. 日光蒸馏器:在干旱沙漠地区利用下述方法能较好地收集到水:在相对潮湿的地面
挖一大约宽90厘米、深45厘米的坑,坑底部中央放一集水器,坑面悬一条拉成弧形的塑
料膜。光能升高坑内潮湿土壤和空气的温度,蒸发产生水汽,水汽与塑料膜接触遇冷凝结
成水珠,下滑至器皿中。
野外生存技巧之野外生火
火可以干嘛?将食物煮熟。答对了!它还有很多用途:火苗释放热量产生暖意,会节
省体内热量散失;可以烘干衣服;薰过的肉食可以较长时间保鲜;可以吓跑危险的野兽;
它的烟雾可以驱走害虫,还可以锻烧金属打制工具……,厉害吧,教你几招,让你学会如
何在野外生火。
首先是要寻找到易燃的引火物:如枯草、干树叶、桦树皮、松针、松脂、细树枝、纸、
棉花等等。
其次是捡拾干柴:干柴要选择干燥、未腐朽的树干或枝条。要尽可能选择松树、栎树、
柞树、桦树、槐树、山樱桃、山杏之类的硬木,燃烧时间长,火势大,木炭多。不要捡拾
贴近地面的木柴,贴近地面的木柴湿度大,不易燃烧,且烟多熏人。
接下来是要清理出一块避风、平坦、远离枯草和干柴的空地。将引火物放置中间,上
面轻轻放上细松枝、细干柴等,再架起较大较长的木柴,然后点燃引火物。火堆的设置要
因地制宜,可设计成锥形、星形、“并”字形、并排形、屋顶形、牧场形等等。也可利用
石块支起干柴或在岩石壁下面,把干柴斜靠在岩壁上,在下面放置引人物后点燃即可。一
般情况下,在避风处挖一个直径1米左右,深约30厘米的坑。如果地面坚硬无法挖坑也
可找些石块垒成一个圆圈,圆圈的大小根据火堆的大小而定。然后将引人物放在圆圈中间,
上面架些干柴后,点燃引人物引燃干柴即成篝火。如果引火物将要燃尽时干柴还未燃起,
则应从干柴的缝隙中继续添入引火物,直到把干柴燃烧起来为止,而不要重新架柴点
火。
最后,点篝火最好选在近水处,或在篝火旁预备些泥上、沙石、青苔等用于及时灭
火。
野外生存技巧之睡袋使用
睡睡袋是有技巧的。不会“睡”的人即使用高寒睡袋(零下35度)在一般低温下(零下
5度)也会感到冷,那么怎样才能睡得更暖些呢?在使用睡袋时,有很多外在因素影响睡袋
的性能,要注意的是睡袋本身并不发热,它只是有效地将体温流失减低,下面的条件会帮
助你睡得更暖些。
▲ 避风防潮
在野外,一个挡风的帐篷能提供一个温暖的睡眠环境。在选择营地时,不要选择谷底,
那里是冷空气的聚集地,也要尽量避开承受强风的山脊或山凹。一张好的防潮垫能有效地
将睡袋与冰冷潮湿地面分开,充气式效果更佳,在雪地上需用两张普通防潮垫。
▲ 保持睡袋干爽
睡袋吸收的水分并非主要来自外界,而是人体,即使在极寒冷的情况下,人体在睡眠
时仍会排出起码一小杯的水分。保温棉在受潮后会粘结而失去弹性,保温能力下降。如睡
袋连续使用多天,最好能在太阳下晾晒。经常清洗睡袋可使保温棉保持弹性。
▲ 多穿衣服
一些较松软的衣物可兼作加厚睡衣用。将人与睡袋之间的空隙充填满,也可使睡袋的
保暖性加强。
▲ 睡前热身
人体就是睡袋的热量来源,如临睡前先做一小段热身运动或喝一杯热饮,会将体温略
为提高并有助于缩短睡袋的变暖的时间。
野外生存技巧之常备急救箱
在野外,没有人能够预料发生什么事情。一个急救箱可以延长你的生命,务必随身携
带。
急救箱存放着以下各项物品,以备基本急救之用∶
① 绷带
不同的阔度及质料,以处理不同面积及种类的损伤。
一般有:
纱布滚动条绷带:适用于处理一般伤口,主要作固定敷料之用。
弹性滚动条绷带:具弹性,除应用于处理伤口外,更可应用于处理一般拉伤、扭伤、
静脉曲张等伤症,以固定伤肢及减少肿胀。
三角绷带:三角绷带可以全幅使用,或折迭成阔窄不同的绷带。通常作手挂使用,承
托上肢。
② 敷料
由数层纱布制成,质地柔韧。主要用作覆盖伤口及吸收分泌物;流血及分泌物较多的
伤口,可加厚覆盖。
③ 敷料包
敷料包由棉垫和滚动条绷带组成。用棉垫〔即敷料〕覆盖伤口,然后用附带的滚动条
绷带加以固定。
④ 消毒药水
介绍几种常用消毒药水的用途:
1.龙胆紫(紫药水):加快伤口结痂,加快伤口愈合。
2.红汞(红药水):保护伤口并具有抗菌的作用。
3.酒精和碘酒:用作非黏膜伤口的表面消毒。不可用于破损伤口的消毒。
4.双氧水:用于受污染的黏膜或破损伤口的基本消毒。
⑤ 洁净的棉花球
用于清洁伤口,使用时蘸透消毒药水。
⑥ 消毒胶布
通常用来处理面积较小的伤口。贴上胶布前,必须确保伤口周围的皮肤干爽清洁,否
则不能贴得牢固。
⑦ 胶布
用来固定敷料、滚动条绷带或三角绷带
⑧ 各种药丸
如康泰克、感冒通、黄连素、牛黄解毒片、必理通、藿香正气丸、胃药等
⑨ 蛇药
真空抽毒器、上海蛇药、季德胜蛇药
⑩ 其它
眼药水、万花油、止血贴、清凉油、驱风油等
野外生存技巧–如何寻找正确路程
寻找正确路程的技巧必须通过平时的野外活动去积累。例如:平时就养成随时参考地
图和指南针的习惯,同时积极地观察周围的地形以及身边的植物来判断正确的位置。
太阳从东方出,西方落,这是最基本的辨识方向的方法。还可用木棒成影法来测量,
在太阳足以成影的时候,在平地上竖一根直棍(1米以上),在木棍影子的顶端放一块石
头(或作其他标记),木棍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30–60分钟后,再次在木棍
的影子顶端放另一块石头。然后在两个石头之间划一条直线,在这条线的中间划一条与之
垂直相交的直线。然后左脚踩在第一标记点上,右脚踩在第二标记点上。这时站立者的正
面即是正北方,背面为正南方,右手是东方,左手为西面。
若在阴天迷了路,可以靠树木或石头上的苔藓的生长状态来获知方位。在北半球以树
木而言,树叶生长茂盛的一方即是南方。若切开树木,年轮幅度较宽的一方湿长着苔藓的
一方即是北方。
利用星宿:在北半球通常以北极星为目标。夜晚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的关键在于在茫
茫星海中,准确地找到北极星。认识北极星的方法有许多种,这里介绍简单且有效的一
种:
首先找寻杓状的北斗七星(a),以杓柄上的两颗星的间隔延长五倍,就能在此直线
上找到北极星(d)。一般特别地称呼此两颗构柄上的星为要点星球。如看不到北斗七星
时,就找寻相反方向的仙后星座(b),仙后星座由五颗星形成,它们看起来像英文字母
的M或W倾向一方的形状。从仙后星座中的一颗星画直线,就在几乎和北斗七星到北极
星的同样距离处就可找到北极星。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以手表看方位:想获知方位手上却没有指南针。遇此情况,只要有太阳就可使用手表
探知方位。
将火柴棒竖立在地面,接着把手表水平地放在地面,将火柴棒的影子和短针重叠起来,
表面十二点的方向和短针所指刻度的中间是南方,相反的一边是北方。
若身上没有火柴,也可改用小树枝,尽量使影子更准确。若从事挑战性的生存活动,
记住戴上手表,这时普通表比数字表就更有价值。因普通表上的时针分针,在必要时会成
为求生存的重要工具。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8458013a2750087.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