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有关疫情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

2023年有关疫情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


2024年6月10日发(作者:)

2023年有关疫情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

疫情的心得体会1

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人心,领导干部们如何看、怎么

做更是影响着防控工作的成效。当此非常时期,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切实行动起来,

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让“及时”成为阻击疫情的应有姿

态。

“及时”保障人民生命。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守护人民群众生命

安全和身体健康就是守护我们的初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在疫情防控中更加及

时、更有作为,坚持生命至上,全力以赴救治感染患者;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

织牢生命健康的防护网;坚持其他工作安排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让

路,全面加强防控工作。

“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各级领导

干部都面临着考验,这就好比闯关,其中“舆论关”是必须要过的一道关。疫情

让人不安,满天飞的谣言更是加剧了民众的恐慌。消除恐慌,就要及时准确发布

信息,澄清不实信息,做好信息公开、透明,同时对造谣传谣者采取相应处罚。

说到底,领导干部不避讳、不搪塞,才能让人们放心、赢得群众信任。

“及时”遏制疫情蔓延。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有增强趋势,疫情形势严

峻复杂,给防控工作带来了一些挑战和压力。面对这场争分夺秒的斗争,各级领

导干部当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及时果断处置,既要做好确诊患者、疑似病例和

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和检查,防止疫情扩散,又要运用各种形式做好相关科普宣传,

引导群众积极做好疫情防控,降低传染风险。

疫情的心得体会2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对卫生条件、防

控基础相对薄弱而人员流动频繁的广大农村而言,让群众戴上口罩是第一步。

出门佩戴口罩,是一个人科学素质的体现。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虽然尚未被

完全认识,对于它的________、传播方式、危害程度、防治措施等有待进一步探

索。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它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因此,最简单有效

的防治措施就是物理隔离,一是减少人员聚集,不到人流密集的地方去,二是出

门佩戴口罩,以减少病毒传播机会,阻断病毒传播途径。三是加强个人锻炼,提

高自身免疫力。由于疫情的消失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人总要有一些外出活动,

绝对的隔离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佩戴口罩就成为一种简捷有效,人人都能做得

到的防控手段。

出门戴口罩,是一个人社会公德的体现。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遵守社会秩

序,尊重公共利益,关爱他人利益,是基本的道德品质所在,是社会公德的体现。

尤其是在诸如疫情暴发的突发性事件的非常时期,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身卫

生,不光关系着自身的安全健康,而且对社会环境有着直接影响。当前,新型冠

状病毒正在肆虐,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可能是病毒携带者和传播者,而佩戴口罩

又是公认的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也是各级组织和社会公众普遍的吁请,这种情况

下,戴不戴口罩,就不是一个人的卫生习惯问题了,而是一个人社会责任心的表

现。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要求佩戴口罩,就能够限度减少病毒的传播机会,社会

成员被感染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疫情阻击战就能尽早获得胜利。因此,戴不戴

口罩绝不是不关别人的小事、私事,实则是关乎群众利益的大事、要事。一只小

小的口罩,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决定着当前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反映着社会

公德的整体水平,反映着社会公德建设的状况,决不可等闲视之。

出门佩戴口罩,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家国情怀。,是我们全面打

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标的关键一年。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新型冠状病毒突然来袭,无疑给我们制

造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个困难,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不辞辛劳,第一

时间赶往武汉,为科学施治提供科学依据。不少医务工作者牺牲春节休假,纷纷

请战。这些动人的事迹,是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舍小家为大家爱国情怀的体现。

作为普通公民,不可能人人都像他们那样,奔赴灾区,听从专家的建议,出门佩

戴口罩,做好自我防卫。这既是自我保护的需要,也是爱国情怀的体现。

疫情的心得体会3

今天是大年初二,可我的假期提前结束了。

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我十分清楚这次的任务与自己以往参加的医疗任务大

有不同,是在高度危险情况下和医学领域的新病魔搏击、抗争,这是“一场没有

硝烟的战争”,更需要勇气、智慧和信心。

陈俊医生。早上8点起床,洗漱之后等待蔡院长和袁师傅来接我,内心既激

动、又忐忑。

主动报名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救治工作,让我这名精神科医生有了机会

去帮助患者和呼吸科同事。回想08年,一份请战书如愿把自己送到了汶川抗震

救灾的一线。

这一次的主动请缨让久违的慷慨激昂又回来了。但是,既往的工作经验告诉

我光有激情是不够的,需要有计划、有观察、有应对。08年在什邡时有徐勇医

生一起工作,老大哥在让我省了不少心,而这次只有我一个人。

穿越上海城区时,原本熙熙攘攘的人群不见了,偶尔几个行人,也都是戴着

口罩,行色匆匆。

到达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后,我再次感到气氛十分紧张,这就是的上海版“小

汤山”。不,它比小汤山更先进、更全面、服务能力更持久,是上海医疗管理水

平的集中体现。

有人问我:去那里你怕不怕被传染?我内心笃定的很,我相信上海医疗同道

们的专业水平。

一进入A3病房隔离区,在经过短暂的了解适应后我就投入了一线工作。

陈俊医生在公卫中心工作。首先,在院感科黎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穿脱隔离衣,

这是医务人员自我保护的重要一环,半点马虎不得。待我穿戴整齐,感觉自己就

像航天员一样,头戴帽子,手戴手套,还有口罩和防护眼镜,身穿防护服,脚穿

隔离鞋外加鞋套,工作起来很笨重、艰苦。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要坚持4—8小时的工作,我立刻体会到感染科工作人

员的不易,尤其是那些平日里看上去弱弱的护士们。

下午床边会诊了两个有些焦虑紧张的病患,在了解病史后我给予了他们支持

性心理治疗和一些药物;晚上在病房主任和护士长的支持下,辟出了一楼茶室作

为医护职工的心灵减压室,并且用微信二维码做了宣传海报供有需要的医护人员

单独联系。

在这里我暗暗发誓:再难、再险也绝不退缩,一定要战胜病魔!

疫情的心得体会4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武汉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网络、电视、朋友群里每天都在传递加油声,大家一刻不停为武汉打气。同时也

传来另一种声音:天天喊“加油”有什么用?一句单纯的“加油”就能使武汉好

起来吗?

“加油”是有用的,并且还是必要的。一声“加油”不仅能传递出积极的正

能量,更能提振人们的信心。关键时刻的一句“加油”,就是再坚持一下的动力

和契机,就是人们心中始终葆有的希望,就是战胜不幸、苦难、疾病的勇气。加

油的作用不仅在于接受者,也让传递者受益。

我们不仅要在口头上喊出“加油”,更要在行动中将“油”加到实处。疫情

发生以来,很多温暖故事不断诠释着这种共识:医护人员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春节期间许多企业职工放弃休假,加班加点生产急需物资;不少企业、个人捐款

捐物、助力防疫,这些如同寒冬里的一股股暖流,汇成防控疫情的坚强力量。

一句句“加油”折射出国民心态正在风雨中的成长,守望相助成为越来越普

遍的共识和行动。这份温暖,是隔不断的血脉亲情,是血浓于水的同胞深情。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当此非常时期,每一个你我不是孤军奋战的个体,而是

同舟共济的“我们”。只要我们心手相牵、团结一心,乌云终将散去,阳光终将

照进家园。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疫情的心得体会5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挂帅专家组组长,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

长张定宇咬牙坚守岗位,各地援鄂医疗队不顾风险、“最美逆行”……新型冠状

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无数英雄勇赴险境,筑起一道守护生命安全的稳

固长城。品格可昭日月,精神感人至深。

英雄者,国之干。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就在于他们挺身而出,肩鸿任钜,勇

担重任。从保家卫国到见义勇为,从救死扶伤到舍己为人,中国这片土地上从来

不缺乏英雄。为什么总有英雄不惧危险、勇毅前行?为什么总有猛士直面考验、

迎难而上?支撑英雄壮举的,是为民担当、为国奉献的家国情怀,是心中那份割

不断、扯不开的责任牵挂。英雄主义,包括以责任为己命、视责任比天高。打赢

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高扬英雄主义,同时也呼唤人尽其责、各司其职,号召全

社会共同从源头上化解风险、抗击疫情。

英雄自告奋勇、主动请缨,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明白自己被寄

予的使命。英雄慷慨激昂、正气沛然,是因为他们摆脱了“小我”的束缚,找到

了“大我”的寄托。英雄在前,激励我们每个人筑牢责任的堤坝,让无情的病毒

寸步难行。面对英雄的奉献和牺牲,我们没有理由不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出己

力、尽己责,多添力、少添乱,英雄们就能少流一些泪和汗,英雄的家人就少一

份担忧。这本身也是对英雄的保护、最暖的致敬。

责任也意味明确定责、强化问责。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如果说责

任是战胜疫情的向导,那么岗位就是战胜疫情的战场,职业精神就是战胜疫情的

精神保障。疫情面前,回避没有出路;战胜疫情,责任不能缺席。

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也是托举幸福生活的坚实地基。人人行动起来,提

升责任意识,立足岗位砥砺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我们的社会就能更

加和谐,我们的国家就能更加强大。

疫情的心得体会6

经火速建设,2月2日,备受瞩目的武汉火神山医院顺利完工并交付使用。

1400名医护人员于2月3日起承担这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专科医院的救治

任务。

这座被赋予神圣使命的.医院拔地而起、投入使用,让世界惊奇、让中国振

奋,彰显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中国力量”背后有科技支撑。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一座医院的建设,仅靠

“刀耕火种”不可能,这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科技

的投入,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一大批高精尖、实用的科技成果在各行各业发挥着

重要作用。在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各种科技手段迅速集结,于各个领域大

显身手,大大提升速度,稳稳保证质量,成为医院“火速”上马,“神速”完工

背后一支强大的“奇兵”,也是火神山医院今后快速运行的“骑兵”。

“中国力量”坚定了信心和决心。目前疫情正处于胶着状态,既有好消息,

也有些隐忧。关键时刻,信心和决心异常重要。医院建成使用,1400名医护人

员,1000张床位,为患者带去了希望,更振奋了人心。

对内,起到了进一步稳定民心的作用,让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舟共济,拧

成一股绳应对疫情。对外,让国际社会看到我国遏制疫情的坚定与坚决。正如世

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近日在日内瓦举行的发布会上所言:“也许你正在关注

的是中国将在10天之内建成的一家大医院,但这不是他们正在采取措施的目标,

我相信这些措施将扭转(疫情)趋势。”

在走向伟大复兴过程中,所有的泪水与欢喜,逆境与坦途、苦难与辉煌都将

凝聚成暖流,不断为“中国力量”增添新的耐力与定力,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不竭精神动力。

疫情的心得体会7

我的老师已经是一名老教师了,她如今也跟着上起了网课。

在当前疫情面前,学校号召老师给我们大家在网络上教学,别看平时威风凛

凛的老师,这是可是让我们笑掉了大牙。

老师先是跟我们平时接受能力好的孩子做实验。把我们几个同学编在一组

了,正儿八经的上起课来。电脑联网,开机,老师发起了链接,我们点了接受,

就开始了上课。

网课,我并不陌生,因为妈妈给我报一个网络书法班,那个老师就是通过网

络授课进行教学的,当然,这应该有一定的网络知识,或者是给我们上课的书法

老师网络教学好久了,所以他上起课来得心应手。老师人不出镜,教学却很认真,

可以说他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可我的老师呢,习惯了平时的一只粉笔一个黑板,

面对面的和我们互动,课上的有滋有味。

我们和老师在一个页面上出现,妈呀!吓了我一跳,这,这是我的老师吗?

平时里老师就是喜欢朴素大方的穿着,我们习惯了老师简单的打扮,可一进了网

络,老师,老师在成了一个“丑八怪”。其实老师还是那个老师,就是我们觉得

奇怪极了。

老师正襟危坐,有板有眼的讲起数学课来,平时我们的互动老师问,我们回

答,可这时真的成了老师的一言谈,有趣的是,老师的媳妇还不知道老师上网课

这件事,进了家门就一直嚷嚷着外面的疫情多严重,小区已经封闭,等等,可笑

的是,老师还不知道,他媳妇这样的叨叨已经通过网络穿到我们这里了,我们偷

偷的笑起来,老师一板一眼的讲着知识。

要下课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说:“这个累啊,也不知道你们懂了我今天讲解

的知识了吗?”我们私下摇摇头,又怕老师伤心,就说,我们在复习一下,不会

的在问您……

看来,活到老,学到老,这话是真理,等疫情过后,我一定把真实情况告诉

老师。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7968370a2745805.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