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霹雳布袋戏的成功看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从霹雳布袋戏的成功看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24年5月1日发(作者:)

龙源期刊网

从霹雳布袋戏的成功看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

传承与创新

作者:许飞燕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8期

摘 要:霹雳布袋戏经过多年的不断演变与发展,实现了传统戏曲文化艺术和现代科技的

有机结合,已然成为我国台湾地区文创品牌的典范之一。霹雳布袋戏在戏曲艺术上的革新,不

仅创造客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我国其他戏曲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

贵的经验。

关键词:霹雳布袋戏;科技融合;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4-0116-02

布袋戏又称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等,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福建泉州或漳州一带后又

在广东和台湾等地流传的地方戏剧。布袋戏传入台湾后成为民间节庆、祭祀等重要的表演活

动,在台湾的影响范围大。霹雳布袋戏隶属霹雳国际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由董事长黄强华及

总经理黄文择领导制作,采长篇单元剧方式演出。由于每出剧集名称前皆冠以“霹雳”两字而得

名,其表演来源于传统的布袋戏,是在传统布袋戏的表演基础之上进行的革新。

一、霹雳布袋戏的发展历程

(一)霹雳布袋戏发展的历史脉络

黄海岱一家三代在布袋戏界中,是改革者,将布袋戏从野台带到电视、电影等各种娱乐领

域。黄氏布袋戏通过三代的不断创新,在保持传统布袋戏“艺”的本质中逐渐打破传统布袋戏

“术”的呈现形态,最终开辟了所谓的霹雳王国。台湾布袋戏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布袋戏、金光

布袋戏和电视布袋戏三个阶段。霹雳布袋戏在电视布袋戏阶段产生,而传统布袋戏和金光布袋

戏两个阶段黄氏对传统布袋戏的革新为霹雳布袋戏成为如今台湾布袋戏的代名词奠定了基础。

1.传统布袋戏阶段。传统布袋戏阶段,剧本主要是章回小说,舞台为雕刻彩楼。1901年,

黄海岱出生,1925年成立“五洲园”。“五洲园”是台湾传统布袋戏发展阶段的四大剧团代表之

一。武侠布袋戏的出现受到当时流行的武侠电影的影响,黄海岱对传统布袋戏的创新从武戏下

手,将《七侠五义》《小五义》等富有剑侠色彩的章回小说改编成“剑侠戏”,在操偶动作上加

快加多比武的份量,在人物刻画上加重侠骨豪情。此外,对木偶头面目雕制力求新颖生动,衣

冠服饰力求华美精致之外,又首创大型的布袋戏偶人,其高度最高有超过一公尺者,几与大孩

子一样高大,演台亦抛弃了沿用多年的古典彩楼,转而用立体化的背景,声光电化的机关布

置,凡是能加强演出效果、增加观众兴趣的无不尽力而为,完全击破了传统布袋戏的形态。

龙源期刊网

2.金光布袋戏阶段。布袋戏师傅增加了声光电舞台特效,以金光罩体表现人物有金刚超凡

之能耐故称金光布袋戏。金光布袋戏是布袋戏现代改良很重要的一步,其来源由剑侠戏延伸,

此时的剧本有一人自行编剧,舞台采用彩绘帆布布景。黄俊雄将金光布袋戏发扬光大,因此一

般所说的金光布袋戏就是黄俊雄布袋戏。

3.电视布袋戏阶段。技术是推动霹雳布袋戏发展的动力所在。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欧美

流行音乐、歌舞、电影、电视等现代文明就已经渗入台湾。电视布袋戏以影视镜头的拍摄手

法、现代音效和场景的配制、操偶和口白的分工合作对金光布袋戏作了较大的现代改良,已经

是现代布袋戏比较成熟的一种新形式了。黄俊雄是真正让台湾布袋戏进军小荧幕的关键人物,

是“轰动江湖、惊动万教”的电视布袋戏教父。台湾传统布袋戏的风格经黄俊雄的改革已然发生

了很大的改变。1970年,黄俊雄在电视媒体演出《云州大儒侠—史艳文》,创下台湾电视史

上97%的超高收视率。①

(二)霹雳布袋戏发展概况

自创立以来,霹雳布袋戏拥有庞大的青少年收视群,剧中主要角色如素还真等成为众多影

迷“道友”的偶像。其演播收益及相关产业链每年创造十几亿的巨额产值。②

通过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霹雳首部布袋戏电影《圣石传说》荣获2000年台北电影节

“年度最佳技术奖”;2005年,剧集作品《霹雳九皇座》荣获电视金钟奖“传统戏剧节目奖”和

“戏剧节目连续剧导演奖”。此外还曾获得2010年“台湾百大品牌”和2012年“文创精品奖”等殊

荣。在台湾布袋戏艺术的传承、社会文化的进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

就。2013年营业总收入574,936亿元(新台币),2014年营业收入达到654,664亿元(新

台币)(见表1)。③

二、霹雳布袋戏成功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霹雳布袋戏是在传统布袋戏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技术而进行创新的,它在创新的过程中非

常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霹雳布袋戏对传统布袋戏的传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操偶方式的传承。霹雳布袋戏的操偶师在表演霹雳布袋戏之前必须了解并熟练掌握传

统布袋戏的操偶方式。

二是传承传统布袋戏的手工技艺。霹雳布袋戏戏偶额头仍然采用木头雕刻,此外戏偶的衣

服也是采用全手工制作。科技元素的大量融入是霹雳布袋戏区别于传统布袋戏的重要方面。传

统布袋戏主要是通过在戏台等舞台上进行表演,而霹雳布袋戏结合电影、电视等媒体后,实现

的是蒙太奇的剪辑方式,使得霹雳布袋戏的呈现更加炫幻、动感,故事性极强。可以说科技对

于推动霹雳布袋戏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是霹雳布袋戏实现自我创新的重要手段。

龙源期刊网

(二)顺应时代,积极创新

霹雳布袋戏发展到现在能够引起台湾乃至世界的反响,最主要的是霹雳布袋戏一直以来都

将市场作为其发展的动力。在内容方面,早期霹雳布袋戏的内容偏向武侠戏,主要是受到当时

武侠电影的影响,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玄幻武侠戏开始出现。后消费时代,推崇个性、时尚,

于是霹雳布袋戏的故事内容并通过“素还真”这一角色,实现亦正亦邪的形象塑造。早期霹雳布

袋戏以史艳文为故事主轴的电视布袋戏创下了97%的收视率,到后来《圣石传说》票房能超过

《玩具总动员2》,在到后来的以电影、游戏为核心的全方位娱乐事业版图的打造,霹雳布袋

戏始终能够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找到实现现代转型的市场。霹雳布袋戏还发展了“偶动漫”,

将霹雳布袋戏的目标市场定位在年轻群体中,开创《霹雳月刊》、霹雳网等等。霹雳布袋戏总

能根据受众的特点进行创造。

(三)在地化与国际化相结合

霹雳布袋戏较于同类的非物质文化表演艺术能够经久不衰,一方面是因为其从布袋戏传入

台湾后就是与台湾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台湾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一种大众文化的

代表。这种典型的在地性使得霹雳布袋戏拥有广泛的受众基础。霹雳布袋戏能忠实的反应现在

的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及社会情形,与社会相结合,能吸引观众的目光。另一方面是因为以黄

氏为主的霹雳布袋戏的传承者并不仅仅把眼光局限在台湾,他们更倾向于把霹雳布袋戏推向国

际市场,试图打造“东方迪斯尼”。2002年《圣石传说》在日本上映,后来又将偶动漫打入美国

动画频道。近年来,更是加大对大陆市场的开拓力度。一直以来霹雳布袋戏在台湾都是闽南语

配音,为了开拓大陆市场,霹雳布袋戏的配音甚至还改成国语配音。

三、霹雳布袋戏成功对传统戏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启示

(一)开放多元的文化政策,进一步推动戏曲文化传承与创新

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与保障。霹雳布袋戏的出现离不开开放

多元的文化政策的保障。台湾从1949年至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历了基础准备、早期发展、

调整和初步形成以及成熟和新发展四个阶段。1981年成立了统筹台湾文化建设的机构——文

化建设委员会(以下称“文建会”),1987年出台了“加强文化建设方案”,1987年至1993年实

施了文化“解严”和文化多元的发展政策。在政策松动下,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发展 ,而霹雳布袋

戏也因此发展起来。

(二)顺应时代变化,坚守戏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与担当

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传承者的文化坚守。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者在政策环境

不断地演变中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这能够从根本上实现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霹雳布袋戏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面临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的改变之后,将受众从电视剧市场转向租录像带市

龙源期刊网

场,随着电视布袋戏的解禁,霹雳公司进而又转向电视剧市场。近年来,霹雳公司又不断进军

游戏市场、动漫市场、电影市场以及大陆市场等。

(三)加大创意设计投入,实现传统戏曲文化的市场适应性

霹雳布袋戏有很多的市场选择,因此,为了寻找霹雳布袋戏与各类市场特征相符的产品,

对霹雳布袋戏的创意投入和改进是非常重要的。在创意设计投入方面,从2010年至2014年,

对霹雳布袋戏的创意与设计支出由20,707亿元(新台币)增长到33,982亿元(新台币),

并且取得了相应的成就(见表2)。

四、结语

霹雳布袋戏对传统布袋戏文化进行提炼,并借助科技技术手段进行创意开发,既实现了对

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又革新了传统戏曲文化的表达方式。在我国传统戏曲文化面临日益“边

缘化”的现实境遇中,重塑戏曲文化的消费市场,可以从霹雳布袋戏的成功中进行一定的借

鉴。

注释:

①霹雳网.霹雳大事记[EB/OL].http://:8080.

②林银焕,胡新地.台湾霹雳布袋戏与两岸文化创意产业[J].艺术生活,2011(06).

③霹雳网.霹雳国际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度年报[EB/OL].http://:

8080/.

龙源期刊网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4520613a2462227.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