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的闽台交流

宋元时期的闽台交流


2024年4月29日发(作者:)

宋元时期的闽台交流

廖大珂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很早两地就发生了交往。唐中叶以后,随着福建社会经济的发

展,与台湾的交流逐渐密切起来。到了宋元时期,福建人民移居澎湖,从事开发,不仅导

致澎湖从此纳入中国版图,而且以澎湖为桥梁,闽台两地各种形式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从

而揭开了闽台关系史上新的一页。

一、汉唐时期的闽台交流

根据史籍记载,福建与台湾的交流可以追溯到汉代。《后汉书》记曰:“又有夷洲及澶

(又作“亶”)洲。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不得,徐福畏

诛不敢还,遂止此洲,世世相承,有数万家。人民时至会稽市(布)。会稽东冶县(县治即

今福州)人有入海行遭风,流移至澶洲者。所在绝远,不可往来”。

1

夷洲,史家已考证即

今台湾

2

,澶洲即今菲律宾群岛

3

,说明早在东汉就已经开辟了从福建经由澎湖、台湾,以

至菲律宾的海上交通航线,闽台之间有了最初的贸易往来,当时东冶已有人因贸易关系通

过台湾而移居菲律宾,不过当时的移民带有偶然的性质。

三国时期,吴国锐意经营东南和海外,曾对台湾用兵。黄龙二年(230年),孙权“遣

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澶)洲”,虽因澶洲“所在绝远,卒不可

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

4

。这是大陆政权以武力开拓台湾的开始。战争是一种暴力的交

1

2

《后汉书》卷115,《东夷传》,第17页,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武汉大学出版社原文电子版。

曹永和:《台湾早期历史研究》,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1年版,第3-4页。

3

参阅拙著:《福建海外交通史》,第一章第三节“东冶港与日本、夷洲、澶洲的海上交通”。拙著已被列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重

点出版。

4

《三国志·吴书》卷2,《孙权传》,第25页,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武汉大学出版社原文电子版。

1

流方式,通过此途径台湾古代居民曾大批地移居到大陆,同时也增进了人们对台湾的了解。

吴人沈莹著《临海水土志》,

1

对于夷洲的方位、地形、气候、居民、物产、习俗,均有较

详尽的记载。因此,史家“曾疑其著者沈莹当时可能曾随军至台,而所记皆为他所身历目

睹之事”。

2

西晋以后,中国大陆与台湾的交往,史籍记载付诸阙如,盖大陆陷入长期的动

乱,与台湾的往来一时为之中断。

隋唐之后,台湾称为“流求”。经过长期的分裂之后,到了隋代中国再度统一,国力强

盛,封建统治者亦曾三度派遣官兵到流求进行“慰抚”活动,试图将流求纳入中央政权的

治理之下,但未获成功。“大业三年(607年),炀帝令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何蛮言

之,遂与蛮俱往。因到流求国言不相通,掠一人而返。明年,帝复令宽慰抚之,流求不从,

宽取其布甲而还……帝遣武贲郎将陈稄、朝请大夫张镇州(又作“周”),率兵自义安浮海击

之。至高华屿,又东行二日至鼅鼊屿,又一日便至流求。初将南方诸国人从军,有昆崘人

颇解其语,遣人慰谕之。流求不从,拒逆官军。稄击走之,进至其都,频战皆败,焚其宫

室,虏其男女数千人,载军实而还”。

3

尽管封建统治者曾一再对台湾原住民实行征讨,但两地之间仍保持着长期的贸易关系。

当陈稄、张镇周所率船队到达台湾,“流求人初见船舰,以为商旅,往往诣军中贸易”。

4

若不是闽台之间存在着较经常的海上贸易,流求人对大陆来船已习以为常,则不致将隋军

船队误以为是商船而就船贸易。

唐代中叶之后,由于中原人民相继南迁入闽,不仅为福建增加了大量人口,而且还带

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从而加速福建的开发。在这个历史时期,福建社会经济取得

了长足的进步,农业、手工业、商业开始勃兴。在此基础上,福建的海上交通出现了突飞

1

2

古临海郡,其地大致相当于今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沿海地带。

程大学:《台湾开发史》,台北:罗文公司1990年版,第28页。

3

《隋史》卷81,《流求国传》,第16页,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武汉大学出版社原文电子版。

4

《隋史》卷64,《陈稄传》,第16页,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武汉大学出版社原文电子版。

2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4338919a2427744.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