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6日发(作者:联想a708t参数)
关于台湾的资料
篇一:关于台湾的资料
(风景图片在 相册 中)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
福建相望,南靠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接壤,北向东海。全
岛总面积为36006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其中包括
台湾本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火烧岛和其
他附属岛屿共88个,为中国的 多岛之省 , 目前所称的台
湾地区还包括靠近大陆的金门与马祖等岛屿。
其中台湾本岛面积为35873平方公里。台湾本岛南北长而
东西狭。南北最长达394公里、东西最宽为144公里,呈纺
锤形。
台湾另一个著名的名称又叫福尔摩沙,是从葡萄牙语的
Formosa音译而来,意思是 美丽(之岛) 。自古以来台湾就
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在中国古代文献里,被称为 蓬莱 、 瀛
洲 、 夷州 、 琉求 等。从三国时代开始,便逐渐开拓、
经营台湾,到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建立行省。美丽富
绕的台湾岛,自然资源丰富,有 祖国宝岛 之称。
台湾本岛是一个形状好似芭蕉叶的狭长形岛屿,其地貌类
1
型十分复杂:有雄伟的高山,也有险峻的峡谷;有起伏的丘
陵,也有坦荡的平原;有连续的台地,也有标准的盆地;有
挺拔的火山,也有尚在喷发的泥火山;有怪岩林立的海岸,
也有沙滩连绵的海湾。本岛多山,东部的台湾山脉由台湾山、
台东山、雪山-玉山、阿里山等四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平行
山脉组成,高峰多在海拔三千米以上,主峰玉山海拔3950
米,为我国东部最高山。台北附近有著名的大屯火山群。岛
的西部为平原,由各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连接而成,主
要有台南平原、屏东平原等,为本省主要农业区。台南平原
面积五千平方公里,是台湾最大的平原。山地、平原间为丘
陵区。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河流的特点是短而急,多险
滩、瀑布。浊水溪为本省最长河流,约170公里。日月潭是
本省最大的天然湖泊,湖阔水深。
作为著名的世界旅游胜地,台湾总是被人们冠上 美丽而
又富饶的宝岛 。台湾岛上的风光,可概括为 山高、林密、
瀑多、岸奇 等几个特。台湾山峻崖直,河短水丰,瀑布极
多,且各种形态,应有尽有,十分壮观。除了瀑布,岛上更
是温泉磺溪密布,具有很高的疗养治病之功效,吸引着众多
游客。关仔岭温泉还有 水人同源 的胜迹;而宜兰苏澳冷泉,
更是世之稀有。西部平原海岸,宽广笔直,水清沙白,柳林
成群,极宜泳浴:阳光白浪,轻风椰林,充满着海滨的浪漫
情调,北部海岸,又别有洞天。被台风、海浪冲蚀的海蚀地
2
貌,鬼斧神工、千奇百怪,构成一幅幅天然奇境,具有 海
上龙宫 的雅号。
台湾海峡,长约300公里,宽不足200公里,最狭处位于
福建省平潭岛与台湾新竹市之间,为130公里。天气晴朗时,
站在大陆的海边,可以隐约看见澎湖列岛上的烟火和台湾高
山上的云雾。台湾海峡为中国南北方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
是著名的远东海上走廊。她与庙岛群岛、舟山群岛、海南岛,
构成一条海上 长城 ,为中国东南沿海的天然屏障,素有 东
南锁钥 , 七省藩篱 之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台湾四周沧海环绕,境内山川秀丽,到处是绿色的森林和
田野,加上日照充足,四季如春,所以自古以来就有 美丽
宝岛 的美誉,可供旅游观光的自然景观极为众多。早在清
代就有 八景十二胜 之说。
宜人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以及丰富的资源,造就了台湾 山
海秀结之区,丰衍膏腴之地 ,从农副产品、畜牧水产品、食
品、中药材、工艺美术品、日用品到观赏品,应有尽有,种
类繁多,人们为此给予她无限的赞誉:台湾盛产大米,其中
最著名的是 蓬莱米 ,为此有 米仓 之誉;盛产蔗糖,因而
有 东方糖库 之称;盛产茶叶,其中冻顶乌龙茶,驰名中外;
盛产水果,香蕉、菠萝、柑桔、荔枝、龙眼、木瓜、柚子、
批杷、芒果、橄榄、槟榔、椰子等,一年四季不断,因而素
有 水果之乡 之称;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号称 森林之海 ;
3
盛产食盐,而有 东南盐库 之称;此外,还有 兰花王国 、
蝴蝶王国 、 珊瑚王国 、 鱼仓 等等美誉,不胜枚举。
台湾的岛内交通与对外交通体系比较发达。台湾的对外联
系全赖空运和海运,其中空运主客运,海运主货运。全省可
供民航机起降的机场有16处,其中桃园、高雄2处为国际
机场,有飞至日本、美国、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印度尼
西亚、香港、等地的航班。台湾海上交通发达,是维持其经
济发展的生命线。
附:重要数据和景观
简称:台
位置: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台湾东临太平洋,
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
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
公里。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面积:总面积为36006平方公里,台湾本岛面积为35873
平方公里。
人口:2228万
民族:汉族约占总人口的98%;少数民族占2%。少数民
族分为阿美、泰雅、排湾、布农、卑南、鲁凯、曹、雅美和
赛夏等9族,分居全省各地。
区划:台北、高雄二个 院辖市 ,台中、台南、基隆、新
4
竹、嘉义五个 省辖市 ,台北、宜兰、桃园、新竹、苗栗、
台中、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台东、
花莲、澎湖十六个县。
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摩闷教、回教、印度教等。
景观:日月潭、阿里山、阳明山、北投温泉、台南赤嵌楼、
北港妈祖庙等。
台湾的名胜古迹简介 北港妈祖庙 又称朝天宫、圣庙。在
云林县北港镇,临北港溪右岸。北港为台湾早期与大陆往来
的重要口岸,来自福建等地的拓荒者多自此登岸。妈祖相传
是福建莆田县贤良港林姓女子,生于宋初,28岁在贤良港湄
州屿 升天 。莆田人在岛上建庙奉祀,被认为航海的保护神,
闽粤沿海居民亦普遍立庙供奉。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有闽人傅姓自福建迁台,带同湄州朝天阁的妈祖神像在北港
建庙奉祀。乾隆十六年(1751年)大修神殿、拜亭、畔室等,
其后多次重修。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地震被毁,1908-1912
年重建。此庙在全台300多所妈祖庙中规模最大。
阿里山
在嘉义县以东。阿里山脉中心群峰的总称,东距台湾最高
峰玉山甚近。主峰大塔山海拔2663米;次为塔山,2480米。
有森林铁路登山,共长82.6公里。阿里山区是台湾著名天然
森林区,古木参天,其中的一株老红桧,高约53米,树龄
达3000年,被称为 神木 。阿里山风景以大塔山断崖、塔
5
山云海和祝山观日出等最为有名。
月世界
在高雄县大岗山东北田寮乡崇德、古亭一带。因其地有泥
岩丘陵分布,平均海拔约100米,岩质松软,侵蚀破坏已深,
山坡林木不生。深刻的流水侵蚀形成坡面上无数尖锐山棱;
此景区四周山棱围绕,沟谷成V字形,中间洼地积土裸露,
仅雨季时偶有积水成湖。景象荒凉,使人联想月球情景,故
有 月世界 之称。
八仙洞史前遗址
在台东县长滨乡樟原村附近海岸。有一系列背靠台东山
脉、面向太平洋的岩洞,当地居民称为八仙洞。其中潮音、
乾元、海雷等洞,1968年末至1969年初发现新、旧石器时
代文化层。在长滨文化的旧石器文化遗址上取得的木炭标
本,经年代测定,最低限当有1.5万年历史。出土的石器特
征,近似周口店的旧石器文化。考古工作者认为地史上的更
新世时,台湾海峡因海退成陆,大陆人类分支东入台湾,后
又越过山地移居东岸。近年在台南县左镇曾文溪支流莱寮溪
发现约属1-3万年前的人类头骨化石,亦可作为长滨文化来
源的一证。
兰屿
台湾第二大属岛。在台湾东南太平洋上,距县城海程约
82公里。满潮面积46平方公里。由海底火山喷发隆起形成。
6
旧名红头屿,1946年改今称。最高点芳兰峰海拔548米。沿
岸多珊瑚裾礁。高温潮湿,为全省最具热带特色的地区。岛
上天然林繁茂,盛产兰类植物,蝴蝶兰尤负盛名,兰屿以此
得名。
知本温泉
台湾东部著名温泉。在台东县城西南21.5公里。其地原
为少数民族马兰族(高山族的一支)所居。背倚翠峰,面临
清流,风景优美。泉水含重碳酸质,水温约40 C以上。附
近有马兰族舞蹈表演场。沿知本溪上溯,有高百余尺的瀑布。
东距海岸仅三四公里,可登高远眺绿岛和浩渺无际的太平洋
景色。
阿美文化村
在花莲市西南吉安乡。村中除展览阿美族文物用品外,并
设山地民族歌舞表演场。此处有保存400年前的 里漏木舟 ,
传为南部今台东境阿美族人所有,因出海捕鱼遭风,漂流至
此,登陆定居,称里漏社。原有二舟,今存其一,长2丈余,
宽约2尺,深仅数寸,厚约1寸,刳独木而成,已半腐朽,
仍被珍重保存,每隔7的移至海滩举行祭礼。
清水断崖
在花莲县秀林乡东北,立雾溪口至卡那刚溪口之间的花莲
7
-苏澳公路上。是太平洋西岸著名大海崖区,悬崖峭壁,高达
数百米,为中央山脉东侧的大断层所成。凭崖远眺,碧波起
伏,浩渺无际;俯视则骇浪惊涛,夺人心魄。险峻雄伟,举
世闻名。
鲤鱼池
在花莲县城西南约12公里。东有海拔601米的鲤鱼山,
西有海拔1484米的铜门山。面积约1平方公里,水深约8
米,水面海拔135米,为台湾东部最大天然湖。因溪流改道
形成。池北约2公里处为木瓜溪,建有铜口水电站和龙涧水
电站。
日月潭
台湾著名风景区。在南投县丛山中。全省最大的天然湖,
水面海拔760米。面积7.7平方公里,水深27米。中有一小
岛名珠仔屿,亦名珠仔山。岛北为日潭,南为月潭,以轮廓
近似日月得名。1931年下游山麓兴建水电工程,1934年第
一发电站完成后,湖面水位提高21米。潭的四周,林木扶
疏,翠峰环抱,潭东水社大山高达2056米,朝霞暮霭,明
月清晖,时或烟雨迷蒙,湖山隐约。山腰湖畔寺庙楼宇甚多,
主要有文武庙、孔雀园、玄光寺、玄奘寺等。抗日战争期间
8
被日人从南京天禧寺劫走的部分玄奘遗骨,于1966年从日
本取回,初存狮头山开善寺,继移日月潭玄光寺,后存玄奘
寺,从此湖光山色又添一胜。
埔里
在南投县。为一山间盆地,海拔400-500米。有鲤鱼潭、
醒灵寺、观音泷等风景点。为台湾岛的地理中心,在虎头山
腰建立 地理中心碑 。山间盛产蝴蝶,种类繁多,年产可达
1500万只。
松柏坑
即柏岭,亦名松岭。在台湾西部八卦山台地南端。海拔
400多米。山林优美,有受天宫庙,建于乾隆初(一作康熙
年间),近年已扩建为大庙。每年三月三日有庙会。
雾社
在台湾中部山区,距埔里镇23公里。位浊水溪上源与眉
溪的分水岭上,海拔1148米。附近有瀑布,早晚云雾笼罩,
咫尺难辨,
故名雾社。此地是群峰叠翠,溪涧奔流的天然风景区,二、
三月间樱花盛开,景物尤美。眉溪河谷有人止关、枫树林等,
分水岭上有樱台,南侧浊水溪上源有万大水库(又称雾社
湖)、春阳、芦山温泉等游览区。附近合欢山区一带冬季积
雪甚深,有滑雪运动场。
溪头
9
溪头 在南投县南部,位于浊水溪南侧一小支流的源头附
近。海拔1150米,为台湾大学实验林区中心。台大实验林
是台湾著名示范林,面积约2500公顷,遍植柳杉、台湾杉、
红桧、扁柏、楠木、孟宗竹等林木,有标本园、苗圃、大学
池等,还有银杏林和自美国引进的红杉。大学池位于海拔760
米处,面积约2万平方米,有亭、桥、花、木,景致缨雅。
在1320米处有红桧 神木 ,高46米,树龄约2800年。
篇二:关于台湾的资料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
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
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
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
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
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
培养建设人才。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
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l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
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
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
10
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
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
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日本在台湾实行总督专制的统治体制,建立严密的警察制
度,控制台湾社会,并且利用保甲制度作为警察政治的辅助
工具。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在台湾推行“皇民
化运动”,灌输忠“君”(天皇)爱“国”(日本)思想,力图把台湾
人民变成日本的忠臣良民。在经济上,实行“农业台湾、工
业日本”的政策,由台湾向日本提供稻米和蔗糖;后期则配
合日本的南进政策,在台湾发展与军需有关的工业,把台湾
当作日军的补给地。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
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
争。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
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功。
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
的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参加
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作出了贡献。1941
年l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
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切条约、协定、合
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1945年8月,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
11
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
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
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
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
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台湾的气候:台湾的气候北部
属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中部则为两气候型间的过
渡气候;全年温度高、雨多和季风性是它的三个特点。
温度高。全年平均温度20℃—25℃。4月到11月是夏季,
历时240多天,南部的恒春长达290多天,是台湾最热的地
方。但是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也不过27℃—28℃。不像
重庆、南京、武汉“三大火 炉”那么闷热;12月到次年3月
是“冬季”,2月最冷,平均气温15℃左 石。和长江中下游
地区秋天的温度差不多,看不到北风怒吼、大雪纷,到处是
风和日丽、郁郁葱葱的景象。南北两端温差仅在5℃左右。
可是,山区与平原地区气温则有很大差异。随着海拔高度的
增加,温度逐渐降低。从平原到高山,海拔每上升100米,
气温降低约0.6℃,具有热、温、寒三带并存气候,冬季海
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可见 雪。早的来说,台湾一年到头
都是比较温暖的,很像大陆的春天。平常绿,四季如春”,
正是台湾气候的真实写照。
雨多。因地貌不同和受海风的影响不一样,台湾各地的降
雨情况也不一样。北部地区全年降雨比较均匀,东北部地区
12
冬雨较多,中部和南部地区夏雨较多。西南平原地区降雨时
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冬春季节雨量稀少,因而经常发生旱
涝现象。平原上平均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有些山坡
地带年降雨量较多,达到4000—5000毫米。其中东北部的
火烧寮年降雨量达到8408毫米。北端的基隆港每年有245
天降雨,年平均降雨量2910毫米,素有“雨港”之称。
季风。台湾由于处于大陆和海洋之间,因而产生了气候上
的季风性。冬季多刮东北风。这种风来自蒙古高原,经过华
北转入东海,变为东北风刮到台湾。它原来是干燥的大陆风,
经过一段海面之后,变湿润了,因而给台湾带来许多雨水。
到了夏季就改为吹西南风,因为它是从热带海面吹来的,也
给台湾带来大量雨水。台湾多雨的现象,就是在这种季风变
化之下形成的。对台湾有影响的季风主要是东北季风、东南
季风和西南季风。
另外,台湾是我国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每年6
月到10月为台风季节,其中7、819三个月台风最多。每逢
台风侵袭时,就带来暴雨,日降雨量一般在200毫米左右。
暴雨造成的洪水,常常夹带大量的巨石,摧毁水坝和房屋,
切断公路和铁路交通。台湾岛的东北部是受台风过境最多的
地方,因此受害也最严重。篇三:关于台湾的资料
台湾省,简称“台”,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太平洋,东
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
13
海峡与福建和广东两省相望,总面积约3.6 万平方千米,其
中台湾岛面积为35873 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 90%以
上,是中国第一大岛。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中心,是中国与
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经贸、交通枢纽,也是军 事
战略要地。
中文名称: 台湾省 外文名称: Taiwan Province 别名:
台(简称)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新北,高雄,台中,台南等 政府驻地: 台北 电话区号:
00886 地理位置: 中国东南部 面积: 3.6193 万平方千米
人口: 2335.4061 万人(2013 方言:闽南语,客家语,台
湾少数民族语 气候条件: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阿里山,日月潭,“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101
机场:桃园国际机场,高雄国际机场等 火车站: 台北车站,
高雄火车站等 人口密度: 645 人/平方千米(2013 主要民
族:汉族(占总人口98%),高山族等 GDP 总计: $4739.71
亿(2012 年)国际汇率 人均GDP: $20328(2012 年)国
际汇率 货币: 新台币 基尼系数: 0.342(中,2010 人类
发展指数:0.882(极高,2011 海岸线:1566.3 千米 水域
率: 10.34% 地理最高点: 玉山主峰(海拔3952 最长河
流:浊水溪(186.4 千米) 最大湖泊: 曾文水库(17.14 平
方千米) 最高建筑: 台北101(509.2 最大城市:新北(人
口最多) 高等学府: 台湾大学,辅仁大学,成功大学等 台
14
湾省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
准。
台湾本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 个附属岛屿和澎湖
列岛64 个岛屿构成,1949 年后所称的台湾地区还包括靠近
大 陆的金门与马祖等岛屿,为中国的“多岛之省”。台湾本
岛南北长而东西狭,南北最长达394 公里、东西最宽为 144
里,呈纺锤形。台湾海峡为中国南北方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
是著名的远东海上走廊,与庙岛群岛、舟山群岛、海南岛,
构成一条海上“长城”,为中国东南沿海的天然屏障,素有“东
南锁钥”,“七省藩篱”之称。[1] 台湾人口主要由最早定居在
台湾的台湾少数民族与17 世纪后迁入的大陆各省移民所构
成。台湾地区使用汉语普通话和 繁体中文,通用闽南语、
客家语及台湾少数民族语言。台湾省有超过7 成的人口集中
于西部走廊的5 大都会区,其中 台北都会区为最大都会区,
也是亚洲主要的都市圈。[2] 在中国古代文献里,台湾被称
为“蓬莱”、“瀛洲”、“夷州”、“流求”等。明朝万历年间,中
国官方正式启用“台湾”这一 名称。[3]从三国时代开始,中
国人民便逐渐开拓、经营台湾,到 1885 年(清光绪十一年)
正式建立行省。台湾社会 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
统。1945 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恢复了台
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台湾经济蓬
勃发展,21 世纪初在精密机械、生物制药、光电产业、半
15
导体产业、个人电脑、通讯 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实力
雄厚。[5]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远古至明朝 主词条:台湾史
前时期、夷洲、琉球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派
遣卫温到达台湾的孙权 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
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
来的。1971 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截至 21 世
纪初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考古学家认
为,“左镇人”是在3 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 考古
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
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 一些
特性。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
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台 湾少
数民族的祖先。[6-7]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
元230 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 万官兵到达“夷洲”(台
湾),吴人沈莹的《临海 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
的记述。隋唐时期(公元589—618 年)称台湾为“流求”。
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据 史籍记载,610 年(隋大业六年)
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
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 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以
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2
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 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
16
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
检司,负责巡逻、查缉 罪犯,并兼办盐课。明朝后期汉人
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和郑
芝龙集团曾经大规模地 组织中国大陆居民移民台湾。[8] 荷
兰、西班牙殖民时期 主词条:台湾荷西殖民时期 荷兰殖民
统治下的台湾 16 世纪,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
角伸向东方。17 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
北满族势力日益 强大,明朝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
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
1642 年被荷兰人 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9]荷兰殖
民者盘踞台湾 38 年,残酷剥削台湾人民,把土地据为已有,
强迫人民缴纳 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把其收购到
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
荷兰殖民者 的行径,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 月,农
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
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它表明荷兰的殖民统治已经出现危
机。九年以后,他们配合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虏,收复了
台湾。
[10-11] 明郑治理时期 主词条:明郑时期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44 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 月,郑成
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领2.5万将士及数 百艘
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
17
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 屿的
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
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 月,
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
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
大人民的敬仰。[12-13]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仅4 个月即病逝。
郑氏政权把大陆的政治、文教制度移植台湾,重视土地开发
和兴修水利,发展对 外贸易,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郑
氏政权末期,台湾的汉族人口已达12 万人。[14] 1683 年,
清朝派军进攻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塽率众归顺。自此台湾
在清朝直接统治之下。[15] 清朝治理时期 主词条:台湾府、
台湾清治时期 施琅 1684 年,清朝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
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11 年,台湾人口已达190 万,
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 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
使台湾成为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
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 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
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此时,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
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 面地传入台湾。
自1840 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逼
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台湾的淡水、鸡笼、安平、打狗相继
开 港。同时,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也对台湾虎视眈眈。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
18
1883—1885 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
军重 创,到1885 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朝为了加强海防,于 1885 年将台湾划为
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 20 个行省。[16]首任台湾省巡
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
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 舰,
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
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
培养建设人才。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
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17-18] 日本殖民时期 主词
条:“台湾日治时期”、马关条约 日据时期台湾台南市容
1894 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朝战败,于4 月17 日
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
息 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
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
的 侵占,坚持了 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
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
本的殖民地达50 年之久。[19] 日本侵略者在台湾实行总督
专制的统治体制,建立严密的警察制度,控制台湾社会,推
行“皇民化运动”,企图把台湾 人民变成日本的忠臣良民,
并实行“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经济政策,为侵略战争服务。
[20-21] 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
19
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 年的斗争。后来,
文化协会、 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
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动。[22] 1937 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
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
台湾人回到中国大陆参加抗 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
的光复作出了贡献。1941 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
发出《中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
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23]
主权回归 主词条:台湾光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协
定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3 日,中、
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所窃取
于中国之领土,例 台北受降仪式上的中国代表 如满洲(中
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 26日,中、
美、英三国,后又有苏联参加签署的 《波茨坦公告》中重
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24] 1945 15日,日本
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
经过8 年的艰苦抗战,付出了巨 大的牺牲,终于同全世界
人民一道,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台湾重新回归中国的怀抱,
结束了台湾人民蒙受日本帝国 主义奴役的屈辱历史。同年
10 月25 日中国政府在台北举行台湾省日军受降仪式。会后
台湾省行政长官代表中国政府 正式宣告:自即日起,台湾
及澎湖列岛所属的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置于中国主权之
20
下。台湾全省欣喜若狂,家家 户户张灯结彩,祭告祖先,
通宵欢饮。台北市各界民众数万人举行环市大游行,欢呼回
到中国的怀抱,庆祝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25]
1949 年后 主词条:台湾问题、九二共识、汪辜会谈、台湾
921 大地震、大三通、八八水灾 1949 年,国民党内战失败,
溃逃至台湾。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解放 台湾经济起飞期银
行的繁荣景象 台湾之际,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派遣第
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并从政治上、
军事上、经 济上扶持国民党政权,形成台湾与大陆的对峙
局面,“台湾问题”由此产生。[26] 1960、70 年代,台湾形
成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快速发展、逐渐起飞,
工业占经济中的比重逐渐超过农业, 长期保持年均两位数
以上的经济增长率。
1980 年代,台湾工业基础完备,教育普及全民,人均GDP
超过6000 美元,名 2005 年,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
问大陆 列“亚洲四小龙”之一,电子产业蓬勃发展。1987 年,
台湾宣布“解严”,随后逐步开放党禁及报禁,开放民众赴大
陆探 亲,开放台湾与大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1992 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1993 年海峡两岸举行“汪辜会谈” ,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
史性的一步。1999 月21日台湾南投县集集镇发生里氏7.3
级地震,造成2415 人死亡,一万余人受伤,损失约三 千亿
21
台币,为20 世纪末期台湾最大地震。[27] 2001 年,福建沿
海实现与金门、马祖地区直接往来(又称“小三通”)。2002 年
台湾以“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单独关 税区”名义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2005 年,宋楚瑜、连战先后访问大陆,揭开
历史新篇章。2008 年,海峡两岸实现“大三 通”(直接“通
邮、通航、通商”)。2009 月,莫拉克台风侵袭台湾造成严
重水灾,使台湾中南部与东部蒙受巨大损失,造成七百余人
死亡、失踪,经济损失达一千多亿新台币。[28] 编辑本段地
理环境 主词条:台湾地理经纬度 台湾岛最西端澎湖县望安
乡花屿位于东经119 度18 分03 秒,最东端宜兰县赤尾屿
位于东经124 度34 分30 屏东县恒春镇七星岩位于北纬21
度45 分25 秒,最北端宜兰县黄尾屿位于北纬25 度56 分
30 秒。[29] 地质 台湾山脉分布图 台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
带和火山带上,地壳不稳,是一个多震的地区。
台湾主要是由三个板块的挤压产生,分别归属于欧亚大陆
板块、冲绳板块以及菲律宾海板块。挤压作用分为两个部分。
在菲律宾海板块西边,欧亚板块沉入菲律宾海板块下方,
而菲律宾海板块的北边,则是菲律宾海板块沉入欧亚板块下
方。挤压作用使得台湾逐渐隆起,并且在台湾东南方形成菲
律宾海沟与马尼拉海沟、吕宋海槽与吕宋岛弧,以及在台 湾
东北方,形成琉球海沟与琉球岛弧。
台湾突出海面之后,形成许多山脉。以花东纵谷为界,纵
22
谷东边的海岸山脉属菲律宾海板块,东北部的宜兰、龟山岛
一带属于冲绳板块,西边的中央山脉、雪山山脉与玉山山脉
则属于欧亚板块。玉山山脉形成后,由于上层向西滑动而 形
成阿里山山脉。来自高山的雨水冲刷,导致了山脉西侧冲积
平原的诞生。持续的板块运动,产生了火山群与频繁的 地
震。
台湾位于板块交界处,因此孕育了各个断层产生。主要断
层有 921 大地震的车笼埔断层,使台北盆地陷落形成康熙
台 北湖的山脚断层,东部最长的池上断层,以及长达85 公
里的台湾最长断层潮州段层等[30]。
地形 台湾玉山 台湾省是一个岛屿省份,岛屿众多,海岸
线长。台湾本岛海岸线就有1566 公里,包括了东部、北部、
西部与南部等四 个不同海岸。东部为典型断层海岸,陡直
的岸壁紧贴太平洋海岸;北部海岸东临太平洋,北迎东海,
西依台湾海峡, 整段海岸凹凸曲折,岬湾相间,奇石怪岩,
极具旅游观赏价值;西部海岸濒临台湾海峡,海岸单调平直,
地势缓斜, 沙滩绵长;南部海岸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
台湾本岛是一个多山的海岛,高山和丘陵面积占2/3,平原
不到1/3。全省海拔在3500 米以上的山峰有22 座,海拔在
3000 米以上的有 62 座。由于高山多集中在中部偏东地区,
就形成了东部多山地,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 台
湾的山脉大多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山脉有纵贯南北的中
23
央山脉,靠西侧的玉山山脉与阿里山山脉,北部的雪山山脉,
以及紧邻东海岸海岸山脉,这些山脉像条条巨龙蜿蜓起伏,
自东北至西南伏卧在台湾岛上,合称台湾山脉。最 高峰为
玉山山脉的玉山主峰,海拔3952 米,为台湾第一高峰,也
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最高峰。丘陵地带则大多在北 部与
靠近山脉地区。由于台湾地形以山地为主,落差大,而本身
面积不大,所以河流多短小湍急,水量充沛,水能资 源较
丰富。
台湾平原和盆地数量不多,面积较小,仅占全省面积的五
分之一。主要平原有嘉南平原、屏东平原、宜兰平原与台东
纵谷平原。此外,台湾岛北部沿海还有一些面积较小的平原,
主要有新竹冲积平原、苗栗冲积平原和彰化平原等。台 湾
的盆地较平原面积更小,数量也少。较大的盆地主要有台北
盆地、台中盆地与埔里盆地群。台湾虽然平原与盆地面 积
有限,但一向是台湾最重要的农业区和居民区,也是经济最
发达的地区。全省约95%的大中小城市集中在平原与盆 地。
[31] 气候 北回归线通过台湾中南部,将台湾南北划为两个
气候区,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则为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 与处于同一纬度的云南、广西和广东省相似。台
湾四面环海,受海洋性季风调节,终年气候宜人,冬无严寒,
夏无酷 暑,四季树木葱茏,百花芬芳,全年气温偏高,平
均气温在22左右,农作物南部一年三熟,但在合欢山、玉
24
山、雪 山等山区地带由于地势相当高,故冬季仍然有降雪
的机会。
台湾降水丰沛、气候湿润,是中国降雨量最丰沛的地区之
一,平均年降雨量超过2000 毫米,折合水量达900 亿立方
米, 是世界平均降水量的 倍,随着季节、位置、海拔标高
的不同,降雨量也随之变化。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到台
湾山脉的阻挡,东部地区在迎风坡上而降水较多,西部地区
在背风坡上而降水较少,因此台湾东部、北部降水量大且全
年有雨,其中中国的“雨极”火烧寮就在台湾的东北部。台湾
中南部的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
台湾冬季受大陆冷气团影响,东北季风盛行,但受太平洋
北赤道暖流制约。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影响,西南季
风盛行,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到高峻的中央山脉阻
挡。
台湾是受中国台风影响最多的省份。6 月是台风季,每年
夏、秋两季平均都有三到四个台风侵袭台湾。台风为台湾提
供了丰沛的水分,但由于降雨空间和时间分布十分不均,容
易引发洪水与土石流等灾害。另一方面,如果缺少 夏季台
风所带来的雨水,到了冬季就容易出现干旱。因此,各大河
川普遍修筑水坝,雨季蓄水兼发电,旱季提供民生 用水。[32]
编辑本段资源矿产 台湾矿产资源与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相
比,种类单一,储量不丰。台湾岛发现的矿产资源约有 110
25
余种,具实际开发 价值的不过20 多种,自产能源只有少量
煤、天然气,金、银、铜、铁等金属矿产也较少,主要储藏
于北部火山岩地区 及中央山脉,其中部分有价值的矿藏经
长期开采,储量大幅减少,有的已经枯竭,因此台湾省是中
国矿产资源和储量 最少的省份之一。
水力 台湾石门水库 台湾雨量充沛,河川众多,加上受地
形影响,大多数河流河床多阶地,流经许多峡谷,形成河流
落差大,水势湍急, 因此蕴藏的水力资源丰富。独流入海
的大小河川达608 条,其中长度超过100 公里以上的河流
有浊水溪(186.4 公里)、 高屏溪(170.9 公里)、淡水河(158.7
公里),大甲溪(140.3 公里)、曾文溪(138.5 公里)、乌溪
(116.8 公里)。据统 计,全省河川水力蕴藏最高达530 万
千瓦,是中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耕地 台湾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台湾盛产稻
米,种植多分布在西部的平原地区,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质
好, 产量高,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农业生产的首位,也是
中国主要稻产区之一。主要经济作物是樟脑、蔗糖、茶、菠
萝和 香蕉,其中台湾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蔬菜品种超过
90 种,栽种面积仅次于稻谷。台湾素有“水果之乡”的美称,
水果 种类繁多。花卉产值也相当可观。
森林 台湾森林 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
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
26
气候的垂直分异 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
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台湾森林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 52%,多分布在东部山地。
在台湾森林资源中,热带林占 56%,亚热带林占 31%,温
带林占11%,寒带林占2%左右。按林木种类分,阔叶林、
竹林分布最广,共占全省森林面积的69%,阔叶、针叶混 和
林约占9%。台北的太平山、台中的八仙山和嘉义的阿里山
是著名的三大林区,木材储量多达3.26 亿立方米,树木 种
类近4000 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300 多种,其中尤以台湾
杉、红桧、樟、楠等名贵木材闻名于世,樟脑和樟油产量 更
是占世界总量的70%,居世界首位。[33] 渔业 台湾四面环
海,海岸线总长达1600 公里,因地处寒暖流交界,渔业资
源丰富,被称为天然的“海洋生物牧场”。东部沿 海岸峻水
深,渔期终年不绝;西部海底为大陆架的延伸,较为平坦,
底栖鱼和贝类丰富,近海渔业、养殖业都比较发 达。远洋
渔业也较发达。
台湾有经济价值的捕捞鱼类有 20 多种,占重要地位的有
鲔鱼(金枪鱼)、鲻鱼、鲣鱼、黄花鱼、白带鱼、旗鱼、鲷
鱼 等。海藻类主要有石花菜、海苔、鸡冠菜与海人草等,
其中以石花菜最为重要。台湾省的珊瑚非常知名,产量曾占
世 界市场的80%左右,因此台湾有“珊瑚之乡”的美誉。[34]
盐业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大陆移民将晒制海盐的方法传
27
至台湾,台湾盐业兴起。台湾西部沿海地势平坦,沙滩广布,
正 处于台湾山地的背风地带,晴天多,气温高,风速大,
蒸发旺盛,极利于晒盐,主要盐场有布袋、高雄、七股、鹿
港、 北门和台南等。台湾省是中国重要的海盐产区,被称
为“东南盐库”。[35] 植物 台湾地处亚热带,植物资源与生
物资源丰富,从平原、丘陵至高山,可以同时呈现出热带、
温带和亚寒带的植物景观, 因此台湾岛被称为“天然植物
园”。
动物 台湾温暖湿润的气候和丰富的植物群系,为动物的繁
衍和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主要野生动物有台湾黑熊、云豹、
台 湾长鬃山羊、猕猴、梅花鹿、山麂、穿山甲、飞鼠、山
椒鱼、水鹿等。饲养的家畜家禽主要有猪、牛、羊、鸡、鸭、
鹅、火鸡等。栖息的鸟类有酒红朱雀、栗背林鸲、红头山雀、
兰鹇与黑长尾雉等。在台湾众多的动物、岛类、昆虫中, 最
有名的是蝴蝶,计有10 科,400 多种,台湾因而被称为“蝴
蝶之乡”。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主词条:五都选举 台北市及高雄市于
1967 年、1979 后升格为“直辖市”。2010年底,台北县、台
中县市、台南县市、高雄县市亦改制为“直辖市”,其中台北
县升格后改称 新北市,其余则以县市合并方式升格 。桃园
县也于2011 日起成为准“直辖市”。位于台湾西部的台北市、
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及高雄市等五个“直辖市”,合称“五
28
都”,乃21 世纪初台湾最重要的 五个都市。[36]台北市是
全省政治与商业中心,人口约二百六十万[37],而环绕台北
市的新北市,主要由台北市四周的 卫星都市所组成,人口
近四百万,是全省最大城市[38],这两个“直辖市”与基隆市
组成台北都会区,是全省最大的都 会区,也是亚洲主要的
都市圈之一。高雄市则为台湾南部最大的城市、台湾最大的
重工业城市和国际商港,并与屏东 县的部分地区组成高雄
都会区,占台湾南部总人口40%以上。台中市为台湾中部最
大的城市,与邻近的彰化县共组成 台中彰化都会区,以台
中港及清泉岗机场为对外门户。台南市为历史名城,在清朝
曾为台湾省首府近三百年。篇四:关于台湾的资料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
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
25°56”30”之间。台湾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
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
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台湾扼西太平
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
通枢纽。
篇五:关于台湾的资料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高山族是台湾最早的居民和最主要的少数民族.闽南语是
台湾民间的主要方言.南宋时澎湖属福建路.明代始称台湾,明
29
末曾被荷兰、西班牙殖民者侵占,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
复并进行开发.清代(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正
式建立行省.1895年被日本窃据,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归
中国版图.1949年国民党当局溃逃台湾,造成了台湾问
题.1960年代台湾推行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实现了经济的
腾飞,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传承并发
扬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经济和科技实
力、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均领先全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已达
到世界发达水平.购买力平价已超过3.9万美元,人均GDP已
超过2万美元,2013年GDP总量达到4846.72亿美元.
台湾民间习俗与中国大陆特别是南方地区基本一致.最重
要的节日依次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
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送灶、除夕等.过节形式也和大陆相
仿,如春节有走亲访友的拜年习俗,元宵节吃汤圆、赛花灯、
猜灯谜,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重阳节
登高远足,除夕阖家团圆等.其中,台南市盐水区的“盐水蜂
炮”、新北市平溪区十分老街的“放天灯”和澎湖县的“乞龟”
等较为知名.
台湾还有不少本地特有的节庆活动,如正月初六祭“清水祖
师”(主庙在台北市万华区艋舺清水岩,这一天台湾有盛大隆
重的庆典仪式)、3月23日前后规模盛大的“妈祖祭”和7月
整月的“盂兰盆会”(全省各地轮流做普渡)等.台湾现在的资
30
料 关于台湾的资料简短 台湾的资料20字
31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4952311a2543034.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