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上焦篇(卷一第十六条)

温病条辨——上焦篇(卷一第十六条)


2024年4月29日发(作者:)

温病条辨——上焦篇(卷一第十六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上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卷一 十六条】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

必神昏谵语。发斑者,化斑汤主之;发疹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

倍元参主之。禁升麻、柴胡、当归、防风、羌活、白芷、葛根、三春柳。神昏谵语者,清

宫汤主之,牛黄丸、紫雪丹、局方至宝丹亦主之。

温病忌汗者,病由口鼻而入,邪不在足太阳之表,故不得伤太阳经也。时医不知而误

发之,若其热甚血燥,不能蒸汗,温邪郁于肌表血分,故必发斑疹也。若其表疏,一发而

汗出不止,汗为心液,误汗亡阳,心阳伤而神明乱,中无所主,故神昏。心液伤而心血虚,

心以阴为体,心阴不能济阳,则心阳独亢,心主言,故谵语不休也。且手经逆传,世罕知

之,手太阴病不解,本有必传手厥阴心包之理,况又伤其气血乎!

化斑汤方

石膏一两,知母四钱,生甘草三钱,元参三钱,犀角二钱,白粳米一合。

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渣再取煮一钟,夜一服。

【方论】此热淫于内,治内咸寒,佐以苦甘法也。前人悉用白虎汤作化斑汤者,以其

为阳明证也。阳明主肌肉,斑家偏体皆赤,自内而外,故以石膏清肺胃之热,知母清金保

肺而治阳明独胜之热,甘草清热解毒和中,粳米清胃热而保胃液,白粳米阳明燥金之岁谷

也。本论独加元参、犀角者,以斑色正赤,木火太过,其变最速,但用白虎燥金之品,清

肃上焦,恐不胜任,故加元参启肾经之气,上交于肺,庶水天一气,上下循环,不致泉源

暴绝也。犀角咸寒,禀水木火相生之气,为灵异之兽,具阳刚之体,主治百毒蛊疰,邪鬼

瘴气,取其咸寒,救肾水,以济心火,托斑外出,而又败毒辟瘟也;再病至发斑,不独在

气分矣,故加二味凉血之品。

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方

即于前银翘散内去豆豉,加:
细生地四钱,大青叶三钱,丹皮三钱,元参加至一两。

【方论】银翘散义见前。加四物,取其清血热;去豆豉,畏其温也。

按吴又可有托里举斑汤,不言疹者,混斑疹为一气也。考温病中发疹者,十之七、八,

发斑者,十之二、三。盖斑乃纯赤,或大片,为肌肉之病,故主以化斑汤,专治肌肉;疹

系红点高起,麻、瘄、沙皆一类,系血络中病,故主以芳香透络,辛凉解肌,甘寒清血也。

其托里举斑汤方中用归、升、柴、芷、川山甲,皆温燥之品,岂不畏其灼津液乎?且前人

有痘宜温,疹宜凉之论,实属确见,况温疹更甚于小儿之风热疹乎!其用升、柴,取其升

发之义,不知温病多见于春夏发生之候,天地之气,有升无降,岂再用以升药升之乎?且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4338019a2427553.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