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发(作者:)
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学术质量的关系
期刊影响因子是美国SCI创始人加菲尔德(E. Garfield)率先提出并且已经
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项期刊定量评价的重要指标。目前, 各国学者围绕着影响因子
的评价功能正在国际范围内展开一场讨论。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影响因子究竟能
否用来评价科学研究活动
[1~5]
? 影响因子与期刊论文质量究竟有无直接的关系
[6]
?
影响因子究竟能否说明期刊的学术质量
[7,8]
?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说明: (1) 影响
因子是表征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量化指标之一; (2) 影响因子与期刊论文质量
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3) 是否能用影响因子评价论文质量应取决于评价
目的。
1讨论的前提
1.1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定量研究是建立在大规模统计样本的基础之上,所得出的结论可以解释一般
性的现象,符合大多数事实。对于与定量研究结论相悖的个别现象或少数事实必
须通过定性分析加以调整或解释,切不能用个别现象或少数事实否定能够解释一
般性现象的定量研究结论。本文所要论证的问题正是一般性的问题。
1.2同类相比原则
在利用数据库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时,应该遵循同类相比这一基
本原则。这是因为各数据库在选择来源期刊时很难做到学科结构的合理性。据统
计,美国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所报道的近5000种期刊中,医学期刊
就占33.71%。来源期刊明显居多的学科,影响因子必然比来源期刊少的学科要高。
从1997年JCR所列的各学科期刊影响因子来看,医学领域最高的影响因子是
37.796,而数学领域最高的影响因子仅为2.467。研究还表明,各学科在科研规
模、研究方式、合作程度、引文行为等方面存在着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
各学科在引文频次总体水平上的差异。因此,同类相比是定量研究中必须恪守的
原则。这也是本文分析的前提。
2关于影响因子
2.1影响因子的本质意义
期刊影响因子是以期刊为对象,统计在一定时域内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
在这里,论文量、时间和被引次数是计算影响因子的三个基本要素。论文量是指
某期刊在一定时间内的载文量。时间的跨度取决于引文的高峰期。国际著名的科
学计量学家普赖斯经过大量的文献统计后得出结论认为,科学论文发表后的两年
是论文被引用的高峰期。因此,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将计算影响因子的
引文年度规定为两年。在三个基本要素中,被引频次是一个可变量。当论文量不
变,引文时间已定时,影响因子的高低取决于被引频次的多少。期刊的影响因子用
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揭示了学术思想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它使期刊学术质量的
评价变得可以用量化的方法加以测度。这就是影响因子的本质意义之所在
[9]
。
2.2引文关系: 影响因子的基础
科学论文是科学研究活动的主要产出形式,也是科学家个人的学术思想和学
术观点向社会传播,最终转化为社会的科学财富的起始点。然而, 任何一项科学
研究都不是孤立进行的,科学的研究必然是在继承、借鉴和积累的基础上得到提
高和发展的。牛顿那句“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名言就是对科学活动中继承关系的
深刻揭示。科学活动中创新与发展以论文正文的阐述来表现,而对前人学术思想
的继承、借鉴抑或批判通常以文后参考文献来表现。这种引证与被引证关系,即
为引文关系。
可见,引文关系是科学活动中存在的一种客观关系,它由科学论文的相互引
证而形成一种任何科学家个人都无法左右的学术关系。期刊影响因子正是建立在
这种客观的学术关系基础之上。与其他指标(流通量指标、文摘量指标、载文量
指标、复制量指标等)相比,影响因子是一种最直接体现引文关系的期刊评价指标。
2.3影响因子与期刊质量的关系
影响因子与期刊的学术水平有无直接的关系?对此,学者们意见不一。有些学
者认为,影响因子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usefulness)或者显示度(visibility)
的指标。本文认为,影响因子不仅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
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这是因为,在某一学科中,影响因子大的期
刊,不仅是该学科研究人员经常翻阅的期刊(体现期刊的有用性和显示度),而且,
也是人们在论文投稿时经常考虑的重要期刊。因此,这些期刊十分丰富的稿源和
更加严格的审稿制度(对论文质量的同行评议)为其刊登高水平的论文奠定了良
好的基础。大多数高影响因子的期刊是载有高质量论文的著名期刊
[10]
。在这里,
影响因子和论文质量(指期刊论文平均质量水平)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可见,影响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4078980a2376893.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