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翻转课堂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翻转课堂研究文献综述


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

龙源期刊网

国内翻转课堂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俞建慧 郭玉娟 肖玉贤

来源:《软件导刊》2015年第07期

摘 要: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获取信息与学习知识的途

径。2011年随着美国各地翻转课堂的兴起,翻转课堂这个“破坏式创新”教学模式成为全球教育

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了解翻转课堂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对中国知网上关于翻转课堂方面的文

献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以期为我国翻转课堂的后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文献研究

DOIDOI:10.11907/rjdk.151579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07-0202-04

0 引言

2011年,翻转课堂成为研究热点[1],逐渐为众多教师所熟知,并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

新型教学模式,这归功于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非营利教育组织———可汗学

院。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多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使翻转课堂

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利用,笔者对近3年来关于翻转课堂的文献进行了梳理。

1 翻转课堂文献分布情况

笔者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翻转课堂”为“主题”、“篇名”、“关键词”进行

了检索,结果见图1。为了更精确地了解我国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笔者又利用中国知网的

“文献来源”功能,对教育技术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CSSCI期刊——《电化教育研究》、《现

代教育技术》、《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杂志》、《开放教育研

究》、《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等对翻转课堂的关注度进行了分析。

我国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比较晚,最早是重庆聚奎中学张跃国、张渝江等人在学校组织翻转

课堂的教学实践后,发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3期的4篇文章,但当时并没有引

起翻转课堂的研究热潮。直到2013年翻转课堂才被我国教育研究者真正重视起来,从图1曲

线变化趋势看出2013年全年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文献总量大约是2012年的7倍, 2014年对

翻转课堂的研究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总量达到2 966篇,这也正与2014年地平线报告中

“翻转课堂将在未来一年得到广泛应用”的预测相符合。从2015年1-3月的刊载量也可以预测

2015年翻转课堂研究势头依旧强劲。

龙源期刊网

图1 2010年1月—2015年3月翻转课堂文献数量变化情况

国内研究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领域涉猎广泛,从不同层次研究了适合中国本土化的翻转课

堂教学模式,真正使学生与教师适应信息化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转变。在翻转课堂文献

研究中,发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①关于翻转课堂的文献数量多,但是在全国有影响力的

较少,发表在中国教育技术核心期刊关于翻转课堂的文献只有71篇,刊载量只占到总载文量

的17%;②关于翻转课堂文献的研究视角不平衡。笔者将翻转课堂研究视角分为4类,见图

2。研究者大多将视角聚焦在翻转课堂的本质与应用上,对其技术平台的研究以及评价研究很

少。这基于我国翻转课堂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大部分研究者将焦点放在翻转课堂本质问题研

究,而忽视了技术开发平台以及评价问题;③翻转课堂文献涉猎广泛,但缺乏深度研究。纵观

我国关于翻转课堂的文献,发现其研究范围很广,但是没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大多数观点都是

泛泛而谈,研究的教学问题是浅层次的,并不能解决翻转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2 翻转课堂研究视角分析

笔者在7类期刊上精选150篇关于翻转课堂的文献作为主要研究样本,通过分析文献,发

现大多数研究者将研究视角放在翻转课堂的起源、演变、内涵、特征与教学模式、教学要素、

技术平台等内容上。通过统计、归纳,笔者将我国翻转课堂的研究视角分为以下4方面:翻转

课堂本质研究、翻转课堂应用研究(教学模式、学科应用、应用效果)、翻转课堂技术平台研

究、翻转课堂评价研究,所占比例如图2。

图2 翻转课堂研究视角比例统计

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转课堂本质和应用两个方面。此

外,对翻转课堂的技术平台及评价也有部分研究。

2.1 翻转课堂基本内涵研究

对翻转课堂本质研究占30%,主要集中在翻转课堂的历史起源、发展历程、特征分析、现

状介绍以及意义价值等方面。因为翻转课堂在我国起步晚、历程短,所以大多数研究者将研究

视角放在理论研究上,研究了翻转课堂“是什么”的问题。国内许多研究者也给出了翻转课堂的

定义:张新民[2]副教授认为翻转课堂是教育者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利用教学视频把知识

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允许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确保课

前深入学习真正发生;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堂,以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

和交流,确保课堂能引发观点的相互碰撞,把问题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金陵[3]认为,所谓

“翻转课堂”,是指把“教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形成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在课堂外完成知识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

笔者认为,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学习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

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

龙源期刊网

2.2 翻转课堂应用研究

2.2.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图2数据显示,国内教育研究者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占了很大的比重,说明研究者

已经在中国本土化的教育教学模式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张金磊[4]等人通过对翻转课堂起源、概念与特点的分析,在国外

教学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基于游戏竞赛设计的翻转课堂模式,体现了游戏化学习理念。

基于这种游戏化理念的翻转式教学模式,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学习内容,有助于

培养学习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协作性,见图3。河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李海龙[5]等人,对

基于任务设计的翻转课堂模式进行了教学实践。在此过程中,教师将系统的教学内容设计成零

碎、间断性的驱动式任务,引导学生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

力,见图4;刘景福[6]等指出,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作品

并将作品推销给客户为目的,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

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的一种新型探究性学习模式,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4大要素

构成。

图3 基于游戏化学习理念的翻转式教学模式

图4 基于任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国内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是研究者依据教学实践过程中适合中国国情与“以学生

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理念所研究出的教学模式,对我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后续发展具有重要

理论价值。

虽然国内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视角不一样,但都将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课堂的

知识内化与课前的知识传递。这一经典观点是由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里克·马祖尔[7]

(EricMazur)于1991年在其教学方法——PI(Peer Instruction)中提出的。他首先将学习分为

两个步骤:①知识的传递;②知识的内化。其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知识的内化与知

识的传递环境发生颠倒,将传统模式下的知识内化放在了课中,而将知识传递放在课前,由学

生自行学习教师所提供的资源。在课前与课中这两个阶段,学生与教师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学生要学习教师提供的资料,包括教师自己制作的微课、学习资源、导学案、电子档案等,来

完成课前的知识传递。在此期间学生的自控能力与学习能力得到培养。而教师负责制作微视频

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以及布置任务,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扮演着帮助学生进

行知识理解内化的课堂指导者、资源提供者等角色。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大多数研究更关注课

前与课中教学环节,却对课后关注不够。课后我们应该总结反思发生在翻转课堂课前与课中的

一切教学行为,评价者不仅仅是教师,学生也将参与到整个评价活动中。

2.2.2 翻转课堂学科应用研究

龙源期刊网

图5数据显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占有一定比重[8-10],主要学科为

信息技术、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化学、操作性课程等。我国研究者对翻转课堂中各学科的

应用有独到的见解。比如清华大学教授刘震[11]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

上,在三方面作了转变:①教学理念;②实现形式与内容互动;③考核方式。他认为这三方面

的转变有效地改善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又如根据化学实验教学的特

点,东北师范大学钟绍春[12]等人提出了化学实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设计了辅助其教学

活动过程的支撑系统,结合具体案例来说明在该系统的支撑下化学实验翻转课堂的实施方法。

其教学模式与一般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是,化学实验更加注重操作性实验,所以翻转

课堂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增加了虚拟实验室这一教学环境。

图5 翻转课堂学科应用分布统计

虽然我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广泛,但是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

看,我国研究者已经逐渐将翻转课堂与具体学科相结合进行研究。将具体学科与翻转课堂教学

模式想结合,是一个具有探索性与尝试性的实践过程。在此过程中,必定会面临未知的困难,

因而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应用于学科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

2.2.3 翻转课堂应用效果研究

对翻转课堂应用效果的研究是基于具体学科或案例的。比如叶冬连等人在《现代教育技

术》这门课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课堂实录为研究对象,得出了翻转

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在理论课教学中能有效提升师生互动效果和教学效果;又如潘炳超,

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教学中,根据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开展了翻转课堂

对大学教学有何效果的测试活动,最后得出翻转课堂在概念原理类知识的教学效果上并不比传

统教学更有优势。此外,翻转课堂有时需要更多的课堂时间来组织教学活动,容易使课堂教学

失去计划性,也会降低教学效率[13]。

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各有缺点,它们在教学流程、师生角色定位、教学环境与教学资

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要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都得对这种新

的理念进行吸收理解,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既不能盲目照搬,也不能生硬拒绝翻转课堂在教学

中的使用。

2.3 翻转课堂技术平台研究

从图2看出,我国对翻转课堂技术平台的设计研究较少,因为我国翻转课堂正处于起步阶

段,只有个别地区的个别学校,或是个别学校的个别班级在专家的带领下,进行短期性的试验

性教学。就目前仅有的研究来看,电子书包、云计算支持的技术成为研究的核心技术。比如:

南京师范大学的沈书生教授等人,分析了电子书包支持下的翻转课堂,认为电子书包有三方面

作用:①支持学生观看视频;②帮助学生寻找合适的学习资源;③协助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并得出电子书包与国内其它模式下翻转课堂的转变所在:主动权的转变,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

龙源期刊网

来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讲课时间的转变,课前学生学习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课上教师不再

讲课,只是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式学习,帮助学生知识内化。胡建平教授认为,在Canvas平台

中非常适合以课程单元为单位组织课程框架,结合多媒体教学系统,能够很好地完成翻转教学

的重要环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Canvas平台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系统,可以追踪学生的

学习过程,为学生的个性化、智能化提供方便。在Canvas 平台支持下,《FLASH动画制作》

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设计了课前、课中、课后活动,这种基于云服务的Canvas平台

为实现翻转教学提供了一种高效、实用的辅助工具。

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时代下衍生出的新型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在课上进行协作交流互动等活

动,课下获取学习资源,这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持。要想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合理高效应

用于学科教学中,就要设计出符合学科特性的学习环境以及相应的技术平台。从图1可以看出

我国对翻转课堂技术平台的研究少之又少,仅有的研究与学科契合也不紧密,很难开展实践性

的教学活动。

2.4 翻转课堂评价研究

翻转课堂在我国教育界已产生重大影响,但是还没有形成适应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

系。鉴于此,中央电教馆李馨对在国际上取得巨大成就的 CDIO教育模式评价体系进行了研

究,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以及评价体系建设路线,见图6。

图6 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构路线

在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中,研究者不仅关注过程评价,也重视学习成效。传

统课堂对教学过程的关注度不够,仅仅是将纸笔测试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而在此

教学评价体系中,不仅体现了关注学习过程的人性化,同时也将学生的学习成效看作衡量指

标。除此之外,还提出了由多个评价主体参与评价的观点,包括学生、专家、教师、用人单位

等。

3 国内翻转课堂发展研究

翻转课堂是我国一线教师或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其不仅汇聚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讲课

视频,更考虑了学生在不断更新的信息时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需要。翻转课堂正

是以课前的深度学习与课堂中的互动交流来促使学生个性化、智能化发展。

(1)对师生能力的要求。在翻转课堂中,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育技术

能力。教师不但要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还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大量的疑难问题。此外,教

师还要在课后制作精美的视频课件以及相关学案等。对于学生而言,课前的教学视频并不是简

单的预习,学生也必须自学教学视频,并完成相应的练习题,这也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积极主

动性和探究精神。

龙源期刊网

(2)改变教学评价方式。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习者课前自主学习视频,课中由教

师进行指导,互动交流,完成对知识的内化理解。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直接传授的,而

是经讨论后新旧知识的重构而得。所以在评价中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各个过程、

细节进行记录,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客观真实地反映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历

程。

(3)课上组织学生进行深层次探究性活动。传统的学习方式都是教师填鸭式的灌输,而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这种学习方

式。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但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浪费了学生及教师的精力与时

间。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以及探究的内驱力,成为教师面对的

最大问题,也是翻转课堂能否成功应用在一线课堂的难点所在。

(4)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学生在家观看视频到个性化交流环境都需

要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教学视频大部分都要经过网络传输,而在我国一些地区,网速慢

是制约翻转课堂实施的因素之一。

4 结语

互联网时代,学习不再是传统“满堂灌”的方式,而是主动探索式的,翻转课堂完全符合这

种教学观念,它的出现为个性化学习带来了新的希望。笔者根据已有文献,梳理了近几年我国

本土化翻转课堂的研究,希望藉此找到新的突破口,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尽早在教学中实

施。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可汗学院[EB/OL].http:///view/.

[2] 张新明,何文涛,李振云.基于QQ群+Tablet PC的翻转课堂[J].电化教育研究,2013

( 8):68-72.

[3] 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66-69.

[4] 张金磊,张宝辉.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

(1):73-78.

[5] 李海龙,邓敏杰.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

(9):46-50.

[6] 刘景福,钟志贤.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2002(11):

18-22.

龙源期刊网

[7] NOVEMBER A, MULL B. Flipped learning:a response to five common

criticisms[EB/OL]. http:///2012/03/26/flipped-learning-a-response-to-five-

common-criticisms/.

[8] 马秀麟,赵国庆.信息技术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

志,2013( 1):79-85.

[9] 吴华,孙丽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

(1):57-60.

[10] 崔艳辉,王轶.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4

(11):21-25.

[11] 刘震 ,曹泽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

术,2013( 8):17-20.

[12] 徐妲,钟绍春,马相春.基于翻转课堂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及支撑系统研究[J].远程教

育杂志,2013 (5) : 107-112.

[13] 曹育红.“翻转课堂”在软件技术实训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4(4):116-

120.

(责任编辑:杜能钢)

龙源期刊网

龙源期刊网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0724009a1804480.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