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5日发(作者:)
2023年3月第25卷第2期
科学版))JournalofNortheasternUniversitSocialSciencey(东北大学学报会(社Vol.25,No.2Mar.2023:1/.10083758.2023.02.014j大学科研人员学术创业政策供需匹配评价基于PMC指数模型()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赵庆年,宋
潇摘
要:厘清现行学术创业政策的供需匹配情况,对形成有效的创业政策体系,促进适合创业的大学科研人员投身创业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需求—供给”视角,识别了大学科研人员具属于良好匹配等级,但仍存在供给结构PMC指数模型测算出学术创业政策供需匹配值为0.789,水平低、部分需求供给缺失、供给不精准和操作性政策供给不足等问题。从提升政策供给质量、提升政策操作性和提升政策运用率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关
键
词:供需匹配;大学科研人员;学术创业;创业政策;PMC指数模型()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2-0119-09有8个方面7现行政策对具体政策需求的有效供给率为75项具体的创业政策需求,4.67%。运用SulDemandMatchinvaluationofAcademicppygE-:EntrereneurshioliciesforUniversitesearchersppPyRBasedonPMCIndexModelZHAOQinnian,SONGXiaog:IAbstracttisimortanttoclarifhesuldemandmatchofthecurrentpytppy-academicentrereneurshioliciestoformaneffectiveentrereneurshiolicppppppysstemandpromotetheentrereneurialactivitiesofuniversitesearcherswhoareypyr,nthe“demandsulersective5ppppy”pp-secificpolicemandsin8areasforuniversitesearchers’entrereneurshirepydyrppaidentifiedandthentheeffectivesulateofcurrentpoliciestosecificpolicppyrpy,demandsis74.67%.UsinhePMCindexmodelthesuldemandmatchingtppyg-dereeofacademicentrereneurshioliciesis0.789,whichfallsintothegoodgppp,,cateorbuttherearestillroblemssuchaslowlevelsofsultructureslackgypppys,i,aofsuliesofsomedemandsmrecisesulndinsufficientsulfpppppyppyo,suestionsonpolicremadefromthreeasectspyggyap-,imrovinhepoliculualitimrovinthepol:s;u;aKeordsulnddemandmatchinniversitesearchercademicppyagyryw;;entrereneurshientrereneurshiolicPMCindexmodelpppppy
收稿日期:20211112)。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重大资助项目(21JHQ015(,S,GSchoolofPublicAdministrationouthChinaUniversitfTechnolouanzhou510640,yogyg)China,作者简介:赵庆年(男,黑龙江宝清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发展评价与政策、教育经济学研1964),究;宋
潇(男,四川眉山人,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创新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1990)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20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5卷[7]。由于前两的建构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创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实践和研究表明,办企业、产学研合作、技术转让、合同咨询等多种学术创业形式是将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13]。大学科研人力、汇聚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个时期的关注焦点在于政策对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多为事后评价。随着政策失败事件的增加和人们对政策价值的愈发关注,以改进政策为目标的事前评价和过程评价逐渐被重视。因此,从政策评价研究的类型来看,包括政策前评价、政策全8]。从国内的研究成过程评价和政策后评价三类[员是学术创业的主体,自2关015年国务院颁布《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以来,国家层面陆续颁发《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7、《年)关于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赋予科研人员2019年)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这些政策从制度上赋2020年)予了大学科研人员学术创业的合法性,并从提高创业收益比率、营造创业环境等多方面提供保障,以期激励适合创业的大学科研人员开展多种创业活动,赋能创新驱动发展。然而,在国家密集出台支持政策的背景下,中国学术创业却始终未走出“雷声大,雨点小”的困4]。从政策角度看,境[问题出在哪里呢?研究表果看,对政策后评价的研究更受学界关注,如大量][0]9、、文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断点回HCW模型111]归法[等评价政策效果。与此同时,近年来以政策文本内容为对象的政策前评价研究也呈现繁荣发展的趋势,表明国内研究愈发重视对政策规律、政策价值和政策改进的探索。从研究成果看,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基于政策文本进行的定性评价分析,如部分学者对具体政策的政策模式、政策1214]。二是基于政策文本路径、政策逻辑的研究[进行的量化评价研究。政策文本量化评价研究是当前政策前评价研究领域的主流,学者们通常建构一定的量化评价指标或建构一定的量化评价框架或以专门的文本量化技术对政策的工具使用、政策内容的协同性、政策演进、政策设计质量、政策主体合作等进行评价,如建构政策量化手册,运用共词分析手段、编码技术、TF-IDF文本挖掘技]1518。这术以及机器学习技术进行的相关研究[明,政策供需匹配是影响创业行为产生的关键变5],量之一[那么,现行学术创业政策实现了供需匹配吗?已有研究分别从供给角度和需求角度进行了有益探索,但缺乏两者的整合研究。因此,本研究拟在梳理学术创业者的政策需求和现行政策供给情况的基础上,运用政策一致性(指数模PMC)型对学术创业政策的供需匹配情况进行评价,从政策视角揭示中国学术创业率低的原因,并厘清现行学术创业政策存在的系统性不足,为完善学术创业政策体系更好激励适合创业的大学科研人员积极创业提供有益参考。类研究通过量化的方式,使政策情况得以直观显现,也为政策量化研究提供了多元方法借鉴。然而,以上政策前评价研究是从政策供给视角对政策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忽视了政策对象的需要。随着研究推进,部分学者开始从政策供需视角展开评价研究。如徐德英等对北京市创新创]1920;业政策供需情况进行的系列研究[敬永春等一、文献综述政策评价是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标准对政策展开系统性分析。从研究发展的视角看,政策评价研究起源于西方,其标志性研究是社会学家史蒂芬对罗斯福总统的“新社会计划”的评价研6],究[随着1951年拉斯韦尔将政策评价作为政策对四川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供需匹配情况21]。从评价效果来看,的评价[较之供给评价研究,供需匹配评价研究更能真实反映政策的设计水平。但从总体看,已有供需匹配研究多从“供给—需求”角度切入,局限于政策供给的指标性评价,即评价分析局限于评估政策已有举措的供给力度与实际需求程度是否匹配,较少从“需求—供给”视角对政策进行审视,导致一些重要需求可能未纳入匹配分析,即对政策对象需求的全面性反映不足。具体到大学科研人员学术创业政策方面,已有研究从供给视角回顾和总结了大学科研22],人员创业政策的演变历程与特征[梳理了校级]4,教师创业政策的设计原则和落地策略[评估了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正式提出,政策评价成为了政策研究的重要领域。政策评价研究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包括强调工具的测量时期(20世纪30、强调决策的社会实验时期30年代至60年代初)(、强调价值多元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年代及以前)强调目标的实地实验时期(20世纪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第2期
赵庆年等:大学科研人员学术创业政策供需匹配评价
基于PMC指数模型121]23;地方大学科研人员创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从需体层面,通过文献整合可以形成较全面的学术创业政策需求体系。另一方面,已有文献既实现了理论层面的分析,还综合采取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丰富的结论有利于文献之间的对话和互补,能有效避免单个团队调查研究的主观性和调研地域或对象带来的片面性,同时避免单[]32。本研个研究设计带来的研究发现“碎片化”求视角揭示了大学科研人员创业的政策需求,如人事制度保障、创业融资便利、创业科研人员考核体系、创业咨询服务、创业孵化器、社会支持氛围使研究成果不能有效反映学术创业政策的供需匹配情况。结合已有研究情况,拟从“需求—供给”视角研究学术创业政策的供需匹配情况。具体来看,已有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方法借鉴,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PMC指数模型是近年新兴的政策评价尽可能将所有的政PMC不限制政策变量的数量,策变量纳入评价体系,评价结果具有全面性。此外,一是以具体政策建构PMC还具有以下作用:具体评价指标,能有效反映不同政策的特殊性;二是以政策在政策指标上是否采取行动为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三是通过指标间的比较可以有效反映政策或政策体系的一致性水平,同时通过比较还可考察不同政策之间或不同指标间的供给差异。由于这些优点,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政策前评价研究,如对耕地保护政策的评]2829]、、价[基础研究政策的评价[制造业创业政策30]的评价[等。]2425。但已有研究未将供给与需求进行整合,等[究主要考察中国大学科研人员的创业政策需求,因此文献来源以中文数据库为主,辅以外文文献作为补充。对于中文文献的搜集以CNKI为检索库,采用主题词“学术创业”或“科研人员创业”进的文献,以其内容直接涉及到学术创业影响因素或政策需求为选择标准,最终得到了46篇直接相”关的文献。外文文献以“为检索WebofScience库,以“为题名进行AcademicEntrereneurshipp”检索,同样以其内容直接涉及到学术创业影响因素或政策需求为选择标准,随机挑选了SSCI三区以上的直接相关文献2最终形成了62篇,8篇中外文献样本。本研究选取国家层面的学术创业政策为研究对象,原因在于国家层面的政策对地方政策具有导向或约束作用,从晋升激励的角度看,国家政策关注的重点往往成为地方政策关注的重点,透过国家政策既能把握国家政策情况,也能大致反映地方政—2策的情况。政策选取的时间范围为2015021年,原因在于2关于大力推进大015年国务院颁布《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后,各种形式的大学科研人员创业的制度合法性才得以正式确立。因此,本研究以《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为起点,以“北大法“““科研人员”离岗”兼职”作为全文内容检索词,最终获取了《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与大学科研人员创业高度相关的13份政策文件。“宝”为检索库,以“创业”成果转化”为主题词,辅以”行检索,选取其中来源于“中文核心”和“CSSCI模型,其由Estrada基于OmniaMobilis假设提]2627,出[认为各政策变量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总体来看,已有关于政策前评价的研究较少关注政策供给与政策需求的匹配,即多数评价研究回答了政策“是什么”的问题,对政策“应是什么”的问题缺少足够回应;而仅有的供需匹配研究又忽视了政策需求是否获得了全面的政策供给。因此,为弥补大学科研人员学术创业政策供需匹配研究的缺失,本研究结合已有政策前评价研究的经验和不足,将PMC指数模型引入到政策供需匹配领域,开展对学术创业政策的供需匹配评价,以客观反映现行学术创业政策情况。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数据来源31]参照李盛楠等[的研究,从已有文献中识别大学科研人员的学术创业需求,构建学术创业政策需求体系。采取这种方式的原因包括:一方面,对学术创业需求(包括影响因素)的研究已有较系统文献,覆盖了政府层面、社会和组织(高校)层面、个型展开研究。其中文本分析法用于识别大学科研人员创业政策需求和提取政策供给要素。具体展开方式如下:利用N对大vivo12软件的编码功能,学科研人员学术创业政策需求进行识别。第一步,将定性分析文献中有关大学科研人员创业需求2.研究方法本研究综合采用文本分析法和PMC指数模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22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5卷具有一致性。PMC以政策在政策指标上是否采取行动为标准判断政策表现,与本研究考察学术创业政策面向各项政策需求是否采取政策行动具有一致性。因此,引入PMC指数模型展开大学科研人员供需匹配的研究具有恰切性。PMC指数模型的操作主要分为以下四步。因本研究考察的是政策供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需匹配情况,所以将大学科研人员学术创业的政策需求体系设置为PMC的评价指标体系。②建立赋值标准,遵循PMC各政策变量具有同等地位的原则,对同级政策指标设置相同权重,同时对最低级政策变量进行0或1赋值,即政策涉及了该项政策需求则赋值为1,未涉及则赋值为0。以政策文本内容对具体政策③建立投入产出表,需求是否满足为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具体赋值,最终形成投入产出表。④计算PMC指数值①。[6],此外,参照E对大学科strada的等级划分标准2的内容,以及定量分析文献中呈显著影响的创业需求变量进行初级编码,初级编码确保每一编码点只表达一项创业需求,在此基础上将表达同样需求的编码点进行合并。第二步,对初级编码的节点进行聚焦编码,将合并后的节点进行归类处理,按照节点表达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第三步,将聚焦编码内容进行主题归类,即将聚焦编码中相关的可以置于更高级主题下的创业需求再次进行归类处理,形成政策需求体系。对于政策供给要素的提取,则根据政策文本内容,按照建立好的政策需求进行对应编码,最终形成政策供给体系。PMC指数模型原用于政策供给维度的评价分析,本研究将其拓展到政策供需匹配维度,用于评价学术创业政策的供需匹配情况。采用PMC指数模型的原因在于:其一,PMC的基本假设与本研究的基本假设一致。政策需求的供给偏离或因此,本研究认为学术创业政策对各项政策需求的供给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而PMC的基本假设也认为政策的各变量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即任何一方面的供给不足均可能造成政策效果的“事与愿违”现象。其二,PMC的判断标准与本研究也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X1-114]5,缺失会导致匹配失灵,进而形成低效政策激励[研人员创业政策各项指标的供需匹配等级进行划良好匹配为00.900~0.999分、.700~0.899分、合格匹配为0不良匹配为0~.500~0.699分、0.499分。分,划分标准为:完美匹配为1分、优秀匹配为表1
大学科研人员创业政策各项指标赋值标准及权重示例三级指标/权重/(/)X1-1-112/(/)X1-1-212/(/)X1-2-113/(/)X1-2-213/(/)X1-2-313无三级指标无三级指标涉及X1-1-1则赋值为1,否则为0涉及X1-1-2则赋值为1,否则为0涉及X1-2-1则赋值为1,否则为0涉及X1-2-2则赋值为1,否则为0涉及X1-2-3则赋值为1,否则为0涉及X1-3则赋值为1,否则为0否则为0涉及X1-4则赋值为1,赋
值
标
准X1/(/)X1-214/(/)X1-314/(/)X1-414三、数据分析1.大学科研人员创业需求识别本研究对文献编码分成以下三步。首先,分按照初级编码、聚焦编码、主36篇和12篇文献,题归类编码的顺序进行第一次编码(编码示例如别从46篇中文文献和22篇外文文献中随机抽取;表2所示)其次,将剩余10篇中文文献和10篇外文文献按照第一次编码的方法进行第二次编码;最后,通过对两次编码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第一次编码提取的政策需求全部覆盖了第二次编码的结果,说明第二次编码并没有产生新的大学科研人员创业的政策需求点,即第一次编码的信息提取充分,整体可信度与质量较高。,以表1为例,取值范围为0≤X1≤1)即X1=X1-1+ ① PMC值计算方法如下:X1的PMC值为其对应的4个二级指标值的和(二级指标的评价值为其对应的三级指标评价值的和再乘以该二级指标对应的权重,即X1-1=X1-2+X1-3+X1-4。其中,(/),/),/)/或0;或0。三级X1-1-1+X1-1-2)×(14X1-2=(X1-2-1+X1-2-2+X1-2-3)×(14X1-3=1×(14X1-4=1×(14)/)指标的评价值为其赋值乘以其对应权重,如X1-1-1=1×(或0。1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第2期
赵庆年等:大学科研人员学术创业政策供需匹配评价
基于PMC指数模型123表2
大学科研人员创业需求识别编码示例表主题编码聚焦编码初级编码身份认同舆论支持文献文本来源《基于TPB的大学科研人员离岗创业行为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从意愿到行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学术创业行为整合模型》《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人员学术创业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大学科研人员创业现状及其管理机制研究》编
码
内
容近年来各类创业主体所处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然而,针对大学科研人员这一社会关注度高的特殊群体的创业身份,社会认可度仍然较低学术人员感知到的整个社会看待创业的态度会对学术人员创业意愿产生影响,当学术人员认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支持创业时,更多学术人员愿意选择创业院系领导的态度非常关键,如果院系领导不支持学术创业,认为应用研究甚至开办公司不符合研究型、一流大学的理念,那么院系的教师做这件事情势必会受到压制鼓励教师创业的积极性不高,校园内未形成激励教师创业的良好氛围文化氛围社会支持学校环境领导支持宽容环境第一次编码呈现以下结果。初级
具体来看,编码一共形成了3由于存在部分编95个编码点,码点所表达的政策需求相同,遂将相同政策需求“的编码点合并,如编码点“创业培训课程”创业失败管理课程”均属于创业课程方面的需求,将二,者合并为“创业课程”最终合并形成75个初级编码。在此基础上,对75个初级编码进行聚焦编码一级需求创业信息X1二级需求政策信息X1-1信息共享X1-2咨询服务机构X2-1创业便利化X2-2服务体系X2市场服务X2-3硬件支持X2-4合作网络X2-5成果转化X2-6分配制度X3-1权益保障X3人事制度X3-2知识产权X3-3评价体系X4创业考核标准X4-2职称评定X4-3配套政策X5-1政策监督X5-2财政支持X6-1资金帮扶X6金融基金X6-2税收优惠X6-3信贷扶持X6-4分类评价制度X4-1形成2通过对26个聚焦编码点。接下来,6个聚焦编码点再进行主题归类,最终形成了“创业信““““息”服务体系”权益保障”评价体系”政策落“““实”资金帮扶”文化氛围”创业认知”等8个主题编码点。经整合,形成了如表3所示的大学科研人员创业需求体系,其中一级需求对应主题编码点,二级需求对应聚焦编码点,三级需求对应合表3
大学科研人员学术创业的政策需求体系政策宣传制度X1-1-1、政策宣传平台X1-1-2创业信息共享平台X1-2-1三
级
需
求“放管服”改革X2-2-1、降低进入门槛X2-2-2、消除制度障碍X2-2-3市场推广支持X2-3-1、政府采购X2-3-2场地支持X2-4-1、孵化平台X2-4-2、仪器设备共享X2-4-3转化便利化X2-6-1、转化服务X2-6-2、转化渠道X2-6-3学校机构X2-1-1、社会机构X2-1-2、市场机构X2-1-3、政府机构X2-1-4企业合作机制X2-5-1、国际合作支持X2-5-2、高校合作支持网络X2-5-3股权激励X3-1-1、收益分配X3-1-2、专项激励制度X3-1-3创业岗位X3-2-1、离岗制度X3-2-2、在岗同等待遇X3-2-3、自由流动机制X3-2-4、退出保障X3-2-5产权归属X3-3-1、产权政策X3-3-2、维权机制X3-3-3、交易平台X3-3-4无无创业职称X4-3-1、职称标准X4-3-2、评定改革X4-3-3上下政策协调X5-2-1、执行监督X5-2-2政策落实X5高校配套政策X5-1-1、政府配套政策X5-1-2、操作细则X5-1-3投入力度X6-1-1、早期资金支持X6-1-2、风险补偿X6-1-3、租金优惠X6-1-4融资制度X6-2-1、专项基金X6-2-2、天使投资X6-2-3、融资渠道X6-2-4、其他多元基金X6-2-5降低税率X6-3-1、提高起征点X6-3-2、优惠年限X6-3-3、优惠税种X6-3-4信贷额度X6-4-1、信贷周期X6-4-2、贷款贴息X6-4-3、贷款利率X6-4-4、信贷制度银行专项X6-4-6X6-4-5、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24
二级需求创业典范X7-1学校环境X7-3创业价值普及X8-1创业教育制度X8-3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5卷三
级
需
求
续表3一级需求文化氛围X7社会支持X7-2榜样宣传制度X7-1-1、创业人才计划X7-1-2社会价值认同X7-2-1、身份认同X7-2-2、舆论支持X7-2-3观念认同X7-3-1、宽容环境X7-3-2、领导支持X7-3-3创业价值培养X8-1-1、教师创业价值观X8-1-2、常态宣传制度X8-1-3无创业认知X8创业培训系统X8-2培训机构X8-2-1、培训基金X8-2-2、培训课程X8-2-3、培训活动X8-2-4并后的初级编码点。2.大学科研人员创业政策供给要素提取及匹配分析本研究将学术创业政策视为一个政策体系进行研究,从整体角度考察政策供给与政策需求间的匹配情况。研究按以下方式提取政策供给要素:将1按照政3份政策文件导入Nvivo12软件,策需求体系,对政策文本内容进行对应编码,最终形成了如表4所示的编码结果。进一步,根据政策供给要素的提取结果,构建投入产出表(限于篇,幅,在此省略)并结合表1所示的PMC指数计算规则测算了供需匹配值,结果见表5。此外,根一级创业需求创业信息X1服务体系X2权益保障X3评价体系X4政策落实X5资金帮扶X6文化氛围X7创业认知X8涉及政策数量1311588856编码点数量1495无无据供需匹配值构建供需凹凸度指数,其计算规则为:某项政策需求的供需凹凸度指数等于供需匹配值的最大值减去该项的供需匹配值。供需凹凸度指数从不同政策需求被满足的差异角度,考察不同政策需求的供给差异,反映的是政策供给结构情况。供需凹凸度指数越大表明政策体系的内部差异越大,政策的供给结构就越不合理。研究根据平均凹凸度指数评价政策体系的整体供给结)、),结构不良(表5汇报了学术创~0.200.21~1业政策体系供需匹配的具体情况。结合表4和表、构水平,其中结构合理(结构合格(0~0.1)0.11可得出以下结论。5数据分析,未涉及的具体政策需求高校合作支持网络X2-5-3、转化便利化X2-6-1创业职称X4-4-1、职称标准X4-4-2专项基金X6-2-2、提高起征点X6-3-1、优惠年限X6-3-2、信贷额度信贷周期X6-4-2、贷款贴息X6-4-3X6-4-1、创业价值培养X8-1-1、教师创业价值观X8-1-2、常态宣传制度培训机构X8-2-1、培训基金X8-2-2X8-1-3、身份认同X7-2-2、观念认同X7-3-1、领导支持X7-3-2上下政策协调X5-2-1表4
学术创业政策对各项政策需求的供给情况表5
学术创业政策对各项创业需求的供需匹配情况政策需求创业信息X1权益保障X3服务体系X2评价体系X4政策落实X5资金帮扶X6文化氛围X7平均值
创业认知X8供需匹配值(PMC值)匹配等级1.0001.0000.8900.8330.7500.7000.6360.5000.789完美匹配完美匹配良好匹配良好匹配良好匹配良好匹配合格匹配合格匹配良好匹配凹凸度00.1100.1670.2500.3000.3640.5000.2110呈现以下特征和问题。①政策体系实现了对学术创业一级需求的全覆盖。如表4所示,学术创业政策体系对大学科研人员创业的8项一级需求均有涉及,呈现政策供给的全面性特征。②政策体系的整体供需匹配达到良好水平,但整体水平中位于良好供需匹配水平,但0.789处于良好匹配水平区间值的中等偏下水平;同时,良好级也处于5个供需匹配等级的第三级,属于中间水平。内部差异大。从③政策体系的供给结构不平衡,表5可知,平均供需凹凸度为0表明供给结.211,构处于不良水平;从图1可见,8项政策需求跨域等偏下。如表5所示,平均供需匹配值为0.789,学术创业政策体系
从整体供需匹配情况看,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第2期
赵庆年等:大学科研人员学术创业政策供需匹配评价
基于PMC指数模型125了4个匹配等级,表明政策对各项需求的供给呈轻意愿培养的情况。学术创业政策对大学科研人员创业的影响可以简化为产生创业意愿、促成创业行动、保持创业行为三方面,现行政策支持重点为后两者。如表4所示,在8项政策需求中“创。由此可政策工具数量对应编码点数量)9.46%(知,当前学术创业政策体系的关注重点是后两者。但两项需求使用的政策工具数量仅占总量的及到中央政策在地方执行的操作化问题,而“资金帮扶”中6项需求出现供给缺失,也涉及到创业资金方面的具体操作问题。根据以上整体层面和具体层面的供需匹配分析可知,尽管现行政策对大学科研人员的各项创业需求均进行了一定程度供给,但在整体和具体层面均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为我们进一步分析在国家密集出台支持政策的背景下,中国大学科研人员创业率低的政策因素提供了依据。具体来看,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一是意愿培养不足,导致政策利用率低。受长期制度限制、考核制度和身份冲突的影响,大学科研人员的关注点在于科研产出而不是成果转化,创业意愿本身处于较1]。然而,低水平[当前政策未能充分认识到创业不平衡情况。④政策供给呈现重创业行动转化、“业认知”文化氛围”两项主要指向创业意愿培养,意愿在创业行为产生过程中的前提性作用,也未充分认识到中国大学科研人员学术创业意愿低的现实,较大程度上忽视了创业意愿的培养,使部分适合创业的大学科研人员未能有效认识到创业的重要价值,低创业意愿影响了大学科研人员的政策利用率。二是政策供给未实现高质量均衡,影图1
大学科研人员创业各项需求被匹配情况雷达图响政策激励效果。政策面向8大政策需求的供给呈现明显的不平衡,存在较大的供给质量差异,而任何8大政策需求在推进学术创业中相互关联,一项政策需求供给不足都将影响到政策的有效性。即政策激励效果会更多受部分低水平政策供给影响,从而使那些高水平的政策供给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三是部分必要的创业政策供给不足,推动学术创业的效果不佳。创业具有资金密集和风险性大的特征,学术创业更多为知识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对资金的要求更高,创业承担的风险也更大,然而“资金帮扶”这项需求存在较多无效供给且存在3使大学科研人1.58%的供给缺失,员具有较大的创业启动和维持担忧;同时,部分操作性政策的不足,也引发了大学科研人员的创业担忧。“从具体供需匹配情况看,创业信息”和“权益保障”两项需求的所有具体需求均被满足,实现了完美匹配,见表5。同时,具体层面还表现出以下特征和问题。①培育创业意愿的政策供给存在较大缺失。“文化氛围”和“创业认知”涉及社会、组织、个体对学术创业的认知和态度,与具有创业条件、创业能力或创业潜力的大学科研人员产生创业意愿关系密切。然而,结合表3和表4数据可知,两项政策需求合计有1但现行5项具体需求,政策有8项未供给,缺失率为5呈现较大3.33%,的供给缺口。②部分具体需求存在供给不精准情“况。据表4可知,服务体系”和“资金帮扶”是现行政策的供给重点,使用了大量政策工具,但供给存在不精准情况,如“服务系体”使用了90次政策中“其他多元基金”使用了2部分工5次政策工具,具重复使用,属于无效供给。③操作维度的政策项没有涉及,缺失率达2缺失的政策需求5.33%,“中的“创业职称”职称标准”均涉及创业序列科研“人员职称评定的操作化问题,上下政策协调”涉“工具,却有2项需求出现了供给缺失;资金帮扶”供给有待加强。据表4,在所有三级需求中有19中多与政策具体实施密切相关。例如“评价体系”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1.研究结论本研究从政策需求视角,系统梳理了大学科研人员学术创业的政策需求体系,包括8个一级需求、从政26个二级需求、75个三级需求。同时,策供给视角对现行政策的政策供给体系进行了梳理,发现其对三级需求的覆盖率为74.67%。进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26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5卷供给的有效性,应以调研为基础,考察政策对大学科研人员学术创业需求的实际满足情况,避免往已满足的需求上重复投入资源,纠正政策供给偏移,减少政策资源的误置。第二,以落实为核心,提升政策操作性。一是进一步实施成果转化激励行动,降低转化支持门槛、简化转化流程、提高转化收益分配比率、完善转化全流程服务体系。二是加快落实创业序列职称体系和评定标准,以创业绩效为核心标准评价学术创业人员,解决其职业上升通道和职业顾虑问题。三是开展省、市层面配套政策专项行动,以形成上下一体、有效协调的政策支持体系,杜绝政策“打架”情况的发生。四是对于“资金帮扶”这项供需匹配相对较低的需求,应紧贴大学科研人员的创业资金需求,降低募集创业启动资金的难度,延长贷款周期,拓宽资金募集渠道。第三,以便利化为重点,提升政策运用率。高供需匹配和操作性强的政策,只有被适合创业的大学科研人员运用才能真正发挥政策效应。尽管现行政策已通过政策宣传平台和政策宣传制度等方式,便利了大学科研人员获取创业政策信息,但现实中仍然存在着大学科研人员对创业政策信息不了解而不敢创业的情况,部分原因就在于政策]4。因此,规定过于分散[可以将大学科研人员创一步基于政策各要素不存在重要性差别的假设,利用PMC指数模型测算出学术创业政策的整体供需匹配值为0属于良好匹配水平。但整.789,体层面存在匹配水平偏低、供给结构不平衡和供给重创业行动转化轻创业意愿培养等问题;具体层面存在的部分供给缺失、供给不精准和操作性政策供给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从创业意愿培养不足、政策供给未实现高质量均衡和部分必要的创业供给不足三方面总结了中国学术创业率低的政策原因。2.政策启示从研究层面看,当前对学术创业政策的研究多从供给或需求单维度进行,从供给层面的研究因对需求没有全面了解,不能对真实的政策需求进行有效回应;从需求层面进行的研究,因对政策供给情况没有系统了解,不能识别真实的政策问题。本研究整合供需两个维度进行研究,从学术创业角度看,既实现了对学术创业政策需求的有效识别,又实现了对学术创业政策问题的全面把握。因此,整合供需两个维度进行学术创业政策分析更具有效性,应成为未来学术创业政策分析的重要切入点。从政策分析角度看,研究证实了从供需整合视角进行政策前评价分析的有效性,这为其他政策领域进行政策文本分析、政策内容分析和政策工具分析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分析视角。同时,本研究也表明利用PMC指数模型研究政策供需匹配具有恰切性和有效性,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方法启示。从实践层面看,本研究结论具有以下政策启示。第一,以需求为导向,提升政策供给质量。提升学术创业政策供给质量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弥补政策供给缺失,实现政策需求的全面供给。面向学术创业的政策需求,现行政策还存在应尽快出台补充政策予以完25.33%的供给缺失,“善。其中,应着重关注“文化氛围”创业认知”两项需求。应利用多元宣传工具,着力加强学术创业的文化氛围营造,提高全社会对学术创业的认同感、包容度、支持度。实施大学科研人员创业教育培训计划,现行的创业教育政策主要关注对象是学生,对大学科研人员的创业教育和培训关注度不够,急需实现大学科研人员创业教育培训方面的政策供给。二是纠正政策供给偏移,实现政策精准供给。为避免政策资源的浪费,增强政策业的政策进行系统性整合,出台一份全面的大学,科研人员创业专项政策或一个“政策包”以便大学科研人员及时、全面、深入地了解相关创业规定。3.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本研究从学术创业整体角度梳理需求体系,是对各类学术创业的政策需求的整合,并未对具体学术创业类型的需求进行分类整理,如直接创办企业和产学研合作两种具体学术创业方式,在整体需求体系框架下,应存在具体需求的差异。同时,本研究是从国家层面对现行学术创业政策的供需匹配情况进行评价,并未考虑不同省、市和高校的具体情况,研究结论主要反映了国家层面对学术创业的政策支持情况,对于具体区域和具体高校的情况,只能总体反映,并不能准确反映。此外,本研究从需求的全面性角度考察供需匹配,囿于区域异质性及数据可得性,并未将供给的全面性(广度)与水平(深度)结合起来。因此,未来可进一步拓展到具体区域、具体高校进行专项研究,或以具体的学术创业形式进行分类研究,以形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第2期
赵庆年等:大学科研人员学术创业政策供需匹配评价
基于PMC指数模型127成适应于具体情况的研究结论和解决方案。参考文献:[徐军海,徐高彦.为什么中国缺少学术型企业家?1]黄永春,149.]:基于“认知目的”论[J.科研管理,2021,42(6)139[]黄萃,赵培强,李江.基于共词分析的中国科技创新政策17[]于晓华,唐忠,包特.机器学习和农业政策研究范式的革18[]徐德英,韩伯棠.政策供需匹配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19():1217871796.]():新[J.农业技术经济,2019249.]():变迁量化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以北京市创新创业政策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5,33基于广[2]eBlackBoxofAcademicpgt,():Scientometrics2019,1201237265.:aBEntrereneurshiibliometricAnalsis[J].ppy[]徐德英.政策供需偏移测评模型构建及实证20():46474.]度与深度扩展的政策量化研究[J.科研管理,2020,41[3]ClarsseB,ValentinaT,ctofypSuortonAcademicEntrereneurshiJ].Researchpppp[[王佳桐.大学科研人员学术创业校本政策的顶层4]付八军,76.,():Polic2011,4.y,EEntrereneurialCaacitxerienceandOranizationalppypg[]敬永春,杨婷,唐春勇.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供需适21():2020,371127142.]配偏差及矫正:以四川省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易高峰.我国高校学术创业政策演化的过程、问题与对策22():教育发展研究,2017,3757076.]:设计与落地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20,14(6)68]基于1985—2016年高校学术创业政策文本分析[J.以江西[]5]周翼翔.创业者对创业政策的行为选择机理研究[J.科[]蔡晶晶.西方政策评估技术与方法浅析[6]李德国,J.科学[蓝玉娇,郭娟娟.西方公共政策评估:演进、特点7]何植民,[闫淑敏,谭智丹,等.“人才争夺战”政策文本计量与8]何江,效能评价():学技术管理,2020,41125270.]一个企业使用政策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及启示[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1,234161172.():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46569.():研管理,2020,419142150.[]朱青,王嵩.高校科技人员学术创业政策评估2351.]:省调研为例[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0,41(1)46[]郭少东.高质量学术创业的瓶颈与推进策略[]24J.人民论[]朱永跃,欧阳晨慧,白光林.基于T25PB的大学科研人员离]岗创业行为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24131136.():坛,2020306263.[]E:D,delinefinitionlassificationyMg[],lofPolicodelin2011,33yMg():4523536.[伍以加,邹克.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有效吗?9]郑石明,4958.]:基于双重差分法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0(1)基[]E27stradaM,heCeterispSF,gjSy:MParibusAssumtionodelinemandandSulpgDppy,():nniaMobilis[J].InternationalJournalofgOm[]周滔,孙佳宁.“三块地”改革的政策效果对比研究10():2021,4211133143.]于HCW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周强.精准扶贫政策的减贫绩效与收入分配效应研究11[]冯光娣.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模式的研究与对策[]12J.天[]高树仁,宋丹,曾剑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政策范式及其13[]陈祥云,李荣耀,赵劲松.我国粮食安全政策:演进轨迹、14:内在逻辑与战略取向[J].经济学家,2020(10)117128.]():治理路径论析[J.大学教育科学,202062430.,():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7680.[]():J.中国农村经济,202153859.[]K,28uanHanJLuXH,tativeEvaluationofgB,[],ePolic2020,99:’sCultivatedLandProtectionPoliciesBasedonthe[]宋潇,钟易霖,张龙鹏.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的地方政策研29]究:基于路径—工具—评价框架的PMC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1,42127998.[]吴卫红,盛丽莹,唐方成,等.基于特征分析的制造业创新302257.]:政策量化评价[J.科学学研究,2020,38(12)2246[]彭纪生,仲为国,孙文祥.政策测量、政策协同演变与经济15():92536.评价[]李盛楠,范德成.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31研究():74351.]绩效:基于创新政策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一个理论框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宋大成,焦凤枝,范升.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政策量化16():2021,408119126.[]李佳源.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的博弈行为:分类框架、识32195.]基于PMC指数模型的分析[J.情报杂志,]:别策略与研究进路[J.公共行政评论,2021,14(3)17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05302919a1404706.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