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炒菜的小技巧与调料放置的方法

厨师炒菜的小技巧与调料放置的方法


2023年12月26日发(作者:)

厨师炒菜的小技巧与调料放置的方法

炒菜,就是炒锅烧热,加底油,用葱、姜末炝锅,再将加工成丝、片、块状的原料,直接用旺火热锅热油翻炒成熟。是家常应用最广泛的烹调方法。一般人都能做,但要炒得鲜嫩适度、清淡爽口并不容易。

炸肉菜要求新鲜、嫩、好吃。烹饪温度和喂食顺序都很精致。以炒猪肉片为例:将猪肉洗净切片,加热煎锅,加入底油,待油热后,先将葱和肉片放入锅中翻炒。当肉表面呈白色,几乎煮到一半时,煮一点醋,炒至醋味迅速蒸发,然后加入姜汁搅拌调味。然后加入酱油和少量水。水沸腾后,放入副产品,最后穿过它。倒一点清油,用勺子舀出来。炒菜时,你可以用火锅加热油。首先,加入新鲜生姜,炒香,然后切蔬菜。快炒。当蔬菜的声音消失,质地变软后,加入酱油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少量汤、盐、糖和味精。搅拌均匀后,加厚并倒入芝麻油,做成汤匙。

生炒类菜肴,多要求味道突出,因此烹调中用醋颇为关键。醋可以去异味,增清香,而且能促使蛋白质变性,使成菜更加鲜嫩。但用醋不能过多,以尝不到醋酸味为宜。另外加姜汁优于姜末,因为在煸炒过程中,主料水分急剧蒸发,这时加入姜什,会被原料迅速吸收,成菜味道甚佳。

炒蔬菜时,把蔬菜炒好后放进锅里,炒几次后放上调味料。蔬菜吃完后,水往往过多,味道也不香。原因是原料没有吸收足够的香味。此时,可以通过改变烹饪中添加调味料的程序来解决这个问题。

1.因料调味

新鲜的鸡肉、鱼、虾和蔬菜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调味料不应过多,以免掩盖自然美味。鲜鱼、虾、牛羊肉、内脏等有强烈腥味的原料,应多加调味料,如料酒、醋、糖、葱、姜、蒜等,以去除腥味和油腻,减少异味,增加鲜味。

本身无特定味道的原料,如海参、鱼翅等,除必须加入鲜汤外,还应当按照菜肴的具体要求施以相应的调味品。

2.蔬菜调味料

每种菜都有自己特定的口味,这种口味是通过不同的烹调方法最后确定的。因此,投放调味品的种类和数量皆不可乱来。特别是对于多味菜看,必须分清味的主次,才能恰到好处地使用主、辅调料。有的菜以酸甜为主,有的以鲜香为主,还有的菜上口甜收口咸,或上口咸收口甜等,这种一菜数味、变化多端的奥妙,皆在于调味技巧。

3.按时间调味

人们的口味往往随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这也与机体代谢状况有关。例如在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因而喜用浓厚肥美的菜肴;炎热的夏季则嗜好清淡爽口的食物。

4.供人们食用的调味品

烹调时,在保持地方菜肴风味特点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就餐者的不同口味,做到因入制菜。所谓“食无定味,适口者珍”,就是因人制菜的恰当概括。

5.优质调味品

原料好而调料不佳或调料投放不当,都将影响菜肴风味。优质调料还有一个含义,就是烹制什么地方的菜肴,应当用该地的着名调料,这样才能使菜肴风味足俱。比如川菜中的水煮肉,其中要用四川陴县的豆瓣酱和汉原的花椒,川菜中用的盐和味精也是其特有的,这样做出来的味道就非常正宗。当然,条件有限的话,也没必要一定难为自己,还是解馋为先。

1.高汤烹制的菜肴不需要味精。由于汤本身具有鲜、香、清的特点,味精只有一种风味,其风味与汤不同。如果使用味精,味道会被掩盖,导致不同的菜肴。

2.对酸性菜肴,如:糖醋、醋熘、醋椒菜类等,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物质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的效果越差。

3.在冷盘中使用结晶味精时,应先用少量热水煮沸,然后倒在冷盘上。效果很好,因为味精只能在45℃下发挥作用。如果将冷盘直接与晶体混合,则不容易混合均匀,这将影响味精的提鲜效果。

4.作菜使用味精,应在起锅时加入。因为在高温下,味精会分解为焦谷氨酸钠,即脱水谷氨酸钠,不但没有鲜味,而且还会产生轻微的毒素,危害人体。

5.使用味精时,应掌握用量,不宜过多。其水稀释度为3000倍,人们对味精的味觉为0.033%。使用时以1500次左右为宜。如果剂量太多,会在菜里产生一种奇怪的味道,就像成功或失败,像收敛或不收敛,从而产生相反的效果。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谷氨酸钠不应用于婴儿食品;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入的谷氨酸钠不应超过6克。

6.味精在常温下不易溶解,在70c~90c时溶解最好,鲜味最足,超过100c时味精就被水蒸气挥发,超过130c时,即变质为焦谷氨酸钠,不但没有鲜味,还会产生毒性。对炖、烧、煮、熬、蒸的菜,不宜过早放味精,要在将出锅时放入。

7.味精不应用于含碱原料。在碱的情况下,余味会转化为谷氨酸二钠,产生氨味。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03570308a1303481.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