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3日发(作者:)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蛋白质的分子量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SDS—聚丙烯酰胺电泳法的原理。
2.学会用此种方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实验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是对蛋白质进行量化,比较及特性鉴定的一种经济、快速、
而且可重复的方法。该法主要依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对其进行分离。SDS与蛋白质的疏水部分相结合,
破坏其折叠结构,并使其稳定地存在于一个广泛均一的溶液中。SDS—蛋白质复合物的长度与其分子
量成正比。由于在样品介质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离子去污剂和强还原剂后,蛋白质亚基的电泳迁
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分子量的大小,而电荷因素可以被忽略。SDS—PAGE因易于操作和广泛的用途,
使它成为许多研究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
SDS是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的简称,它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到电
泳系统中能使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打开,并结合到蛋白质分子上(在一定条件下,大多数蛋白质与
SDS的结合比为1.4gSDS/1g蛋白质),使各种蛋白质—SDS复合物都带上相同密度的负电荷,其数量
远远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从而掩盖了不同种类蛋白质间原有的电荷差别。这样就使电泳
迁移率只取决于分子大小这一因素,于是根据标准蛋白质分子量的对数和迁移率所作的标准曲线,可
求得未知物的分子量。
【实验材料】
1.实验器材
微型凝胶电泳装置;电源(电压200V,电流500mA);100℃沸水浴;Eppendorf管;微量注射器
(50μl或100μl);干胶器、真空泵或水泵;带盖的玻璃或塑料小容器;摇床。
2.实验试剂
⑴ 2mol/L Tris-HCl (pH8.8):取24.2g Tris, 加50ml蒸馏水,缓慢的加浓盐酸至pH8.8(约加4ml);
让溶液冷却至室温,pH将会升高,加蒸馏水至100ml。
⑵ 1mol/L Tris-HCl (pH8.8):取12.1g Tris, 加50ml蒸馏水,缓慢的加浓盐酸至pH6.8(约加8ml);
让溶液冷却至室温,pH将会升高,加蒸馏水至100ml。
⑶ 10% (w/v) SDS: 取10g的SDS,加蒸馏水至100ml。
⑷ 50% (v/v) 甘油: 取50ml 100%甘油,加入50ml蒸馏水。
⑸ 1% (w/v) 溴酚蓝:取100mg溴酚蓝,加蒸馏水至10ml,搅拌,直到完全溶解,过滤除去聚合的染
料。
⑹ A液--丙烯酰胺储备液(配制含30% (w/v) 丙烯酰胺和0.8% (w/v) 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溶液
100ml)在通风柜中操作,取29.2g丙烯酰胺,0.8g甲叉双丙烯酰胺,加蒸馏水至100ml,缓慢搅拌直
至丙烯酰胺粉末完全溶解,用石蜡膜封口,可在4℃存放数月。
⑺ B液--4×分离胶缓冲液:取75ml 2mol/L Tris-HCl (pH8.8),加入4ml 10% SDS, 加21ml蒸馏水,
混匀,可在4℃存放数月。
⑻ C液--4×浓缩胶缓冲液:取50ml 1mol/L Tris-HCl (pH6.8),加入4ml 10% SDS, 加46ml蒸馏水,
混匀,可在4℃存放数月。
⑼ 10%过硫酸铵:取0.5g过硫酸铵,加入5ml蒸馏水,可保存在密封的管内,于4℃存放数月。
⑽ 电泳缓冲液:取3g Tris,14.4g甘氨酸,1g SDS,加蒸馏水至1L, pH约为8.3, 也可配制成10×
的储备液,在室温下长期保存。
⑾ 5×样品缓冲液:取0.6ml 1mol/L Tris-HCl (pH6.8),加入2ml 10% SDS, 5ml 50%的甘油,0.5ml 2-
巯基乙醇,1ml 1%溴酚蓝,0.9ml的蒸馏水混匀,可在4℃保存数周,或在-20℃保存数月。
⑿ 考马斯亮蓝染液:1.0g 考马斯亮蓝R-250,加入450ml甲醇,450ml蒸馏水及100ml冰醋酸即
成。
⒀ 考马斯亮蓝脱色液:将100ml甲醇,100ml冰醋酸,800ml蒸馏水混匀备用。
【实验操作】
1.灌制分离胶
⑴ 组装凝胶模具: 可按照使用说明书装配好灌胶用的模具。对于Bio-Rad的微型凝胶电泳系统,
在上紧螺丝之前,必须确保凝胶玻璃板和隔片的底部与一个平滑的表面紧密接触,有细微的不匹配就
会导致凝胶的渗漏。
⑵ 将A液、B液及蒸馏水在一个小烧瓶或试管中混合,丙烯酰胺(A液中)是神经毒素,操作时必
须戴手套。加入过硫酸铵和TEMED后,轻轻搅拌使其混匀(过量气泡的产生会干扰聚合)。凝胶很快会
聚合,操作要迅速。小心将凝胶溶液用吸管沿隔片缓慢加入模具内,这样可以避免在凝胶内产生气泡。
⑶ 当加入适量的分离胶溶液时(对于小凝胶,凝胶液加至约距前玻璃板顶端1.5cm或距梳子齿约
0.5cm),轻轻在分离胶溶液上覆盖一层1mm~5mm的水层,这使凝胶表面变得平整。当凝胶聚合后,
在分离胶和水层之间将会出现一个清晰的界面。
2.灌制浓缩胶
⑴ 吸尽覆盖在分离胶上的水后将A液、C液和蒸馏水在三角烧瓶或小试管中混合。加入过硫酸铵
和TEMED,并轻轻搅拌使其混匀。
⑵ 将浓缩胶溶液用吸管加至分离胶的上面,直至凝胶溶液到达前玻璃板的顶端。将梳子插入凝胶
内,直至梳子齿的底部与前玻璃板的顶端平齐。必须确保梳子齿的末端没有气泡。将梳子稍微倾斜插
入可以减少气泡的产生。
⑶ 凝胶聚合后,小心拔出梳子,不要将加样孔撕裂。将凝胶放入电泳槽内,如果使用Bio-Rad的
微型凝胶系统,可预先接好电极。将电泳缓冲液加入内外电泳槽中,使凝胶的上下端均能浸泡在缓冲
液中。
3.制备样品和上样
⑴ 将蛋白质样品与5x样品缓冲液(20μl+5μl)在一个Eppendorf管中混合。100℃加热2 min~10min。
离心1s,如果有大量蛋白质碎片则应延长离心时间。
⑵ 用微量注射器将样品加入样品孔中。将蛋白质样品加至样品孔的底部,并随着染料水平的升高
而升高注射器针头。避免带入气泡,气泡易使样品混入到相邻的加样孔中。
4.电泳
⑴ 将电极插头与适当的电极相接。电流流向阳极。将电压调至200V(保持恒压;对于两块0.75mm
的胶来说,电流开始时为100mA,在电泳结束时应为60mA;对于两块1.5mm的胶来说,开始时应为
110mA,结束时应为80mA。)。
⑵ 对于两块0.75mm的凝胶,染料的前沿迁移至凝胶的底部约需30~40分钟(1.5mm的凝胶则需
40 min~50min)。关闭电源,从电极上拔掉电极插头,取出凝胶玻璃板,小心移动两玻璃板之间的隔片,将
其插入两块玻璃板的一角。轻轻撬开玻璃板,凝胶便会贴在其中的一块板上。
5.考马斯亮蓝染色
这种染色方法在单条电泳带中蛋白质最小检出量为0.1μg的蛋白。通常可以根据所需要的敏感度
来选择是使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或银染色。
⑴ 戴上手套避免将手指印留在电泳凝胶上,将凝胶移入一个小的盛有少量考马斯亮蓝(20ml已经
足够)的容器内(小心不要将胶撕破)。或将玻璃板连同凝胶浸在染料中轻轻振荡直至凝胶脱落。
⑵ 对于0.75mm的凝胶,可在摇床上缓慢震荡5分钟~l0分钟,对于1.5mm的凝胶,则需10分钟~
20分钟,在染色和脱色过程中要用盖子或封口膜密闭容器口。弃去染液,将凝胶在水中漂洗数次。戴
手套以避免将双手染色。
⑶ 加入考马斯亮蓝脱色液(约50ml),清晰的条带很快会显现出来,大部分凝胶脱色需要1h,使用
过的脱色液则可用水冲洗掉。为了脱色完全,需数次更换脱色液并震荡过夜。
6.干胶
⑴ 用一张l0cm×l2cm的Whatman 3MM滤纸覆盖凝胶,用一张玻璃纸或塑料保鲜膜覆盖在凝胶的
另一个表面,小心不要将气泡裹进去,这样会导致凝胶的破裂。可用一个试管作为卷轴推赶,可以有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2945346a2153082.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