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教案

《士兵突击》教案


2023年12月13日发(作者:)

三单元第十一课

士兵突击(节选)

兰晓龙

一、授课时间:

二、复习提问: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2、林黛玉的形象关键词?

三、课题:《士兵突击》(节选)

四、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让学生深刻领悟坚韧、执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2、知识目标: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极具个性的人物形象。

3、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中语言、肖像、动作描写的作用,体会主旨和人物形象。

五、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文中语言、肖像、动作描写的作用,体会文章的主旨和人物形象。

六、教学难点:由人物形象的个性美而体现的共性美。

七、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讲解法、

八、新课引入:

在影视剧中,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竞争都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常常看到在竞争中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朋友、甚至出卖亲人的故事。而竞争,真的是要斗个你死我活吗?那我们又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士兵突击》选段,看能否从中找到答案。请同学们打开书,走进许三多的世界,走进特种兵选拔的竞争中。

九、新课讲授

(一)作者生平内容简介(由指定搜集此资料的小组派代表讲述,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兰晓龙,1997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后进入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成为一名职业编剧。曾创作了话剧《红星照耀中国》,电视剧《石磊大夫》、《步兵团长》、《士兵突击》。

经过部队的磨练和深入生活,兰晓龙倾心而作的《爱尔纳·突击》在2002年获得全军新剧展演编剧一等奖。2005年2月话剧《爱尔纳·突击》获得老舍文学奖、曹禺戏剧奖。该话剧讲述了一个普通农家子弟许三多成为军营中的优秀侦察并的故事。由战友话剧在全国各地演出,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2004年《士兵》出版,这是《士兵突击》一书的原著。

(二)内容简介。 讲述了一个农村出身的普通士兵许三多的成长历程,不抛弃不放弃,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侦察兵。因为他的笨,让全连人受累;因为他的认真,让全连为之感动;因为他的执着,让全团战士为之骄傲。虽然他的家乡祖屋在爆炸声中变成一堆瓦砾,却无法阻止他坚毅的军人步伐;善良的怜悯,并未使他忘记军人的职责,枪杀毒犯……他在种种困厄和磨难中百炼成钢。他的名字——许三多。

这真的不是一部小说,它是哲学、是人生,是我们成长的历史。每一位读者都能在许三多身上找到自己的一些影子。许三多像是两个人,可根子里的他还是让你佩服、让你回味,甚至是他的“傻”,也足以让你去喜欢。你会觉得:“一本好书,能教会你怎样做人!”金戈铁马,斗志男儿,士兵的精神世界丰富和冷峻;一个有着性格缺点的普通农村孩子,他单纯而执着,在军人的世界里跌打滚爬。

(三)整体感知梳理课文

1、利用网络观看电视剧选段中的精彩片段。

2、配乐自读,营造氛围

4、这篇课文的体裁是什么?明确:小说

5、谁能说一下这篇小说描写的环境是什么?明确:严酷、残酷的特种兵选拔

6、这个大环境涉及到几个人物?明确:许三多、成才、伍六一

7、那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明确:在残酷的特种兵选拔赛中,许三多、成才、伍六一为一个小组,在他们即将成功的时候,伍六一负伤了,成才选择了独自前行,许三多选择始终和伍六一共进退,而伍六一却主动放弃。

(四)读一读,鉴赏人物的个性美

1、多媒体展示文中情节的电视剧照。

2、运用多种方式阅读文本。

(1)检查上节课的预习任务,找学生品读认为最感动人的句段。

(2)找出文中人物描写的段落,分角色对话,初步体会主人公“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和情感。

(五)板书: 士兵突击 (选段)

人物的个性美:(神态、动作、语言、心理、肖像)

共 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执著、坚毅 (不抛弃、

性 伍六一:不抛弃,不放弃;主动放弃则是为了友情。

不放弃)

美 成才: 有一点小聪明,想的是自我,但他也为实现自己的

梦想而不抛弃,不放弃,只是他放弃了友情。

十、课堂作业

(一)议一议(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小说总是用人物自己的言行推动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根据先前分角色朗读请找出描写许三多、伍六一和成才的关键语句,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讨论1、文中多次写到伍六一的“愤怒”、“狂怒”和“声嘶力竭”,请分析他几次“愤怒”之下的心理活动。最后他终于“慢慢平和下来”又是为什么?

讨论2、在离终点仅有几百米的时候,伍六一却选择了弃权:“我跑不动了!我弃权!”他真的是跑不动了吗?他的这一做法是否违背了他们“不抛弃,不放弃”的准则?

讨论3、同样怀着对成功的渴望,同样有着坚强不屈的意志,许三多和成才在最后的冲刺中却有着不一样的表现,请你在文中找出两人不同的言行,说说这体现了两个人怎样不同的性格特征。

讨论4、许三多的话并不多,但却真实地表现了他的内心世界。读读下面这段话,说说许三多绝不丢下伍六一的根源是什么?

(二)谈一谈,鉴赏人物由个性美所体现的共性美

1、课文选段的开头部分,那个“强弩之末”的小部队冲过最后一个火力点时,“那个掩护的兵也被射中了”,“那两个兵最后看了一眼”,“才开始他们精疲力竭的奔跑”。如何理解“最后看了一眼”?(此处为给学生直观印象,可利用网络播放定格画面)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文章“不抛弃、不放弃”的理解。

归结要点:“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不是许三多独有,也不是钢七连独有,这是真正的士兵共同的信念,也正因有这种信念,在战争中,在绝望的境地,我们的部队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三)想一想,探究文题升华主题

1、我们探讨了文章的人物,我们看到了那样一群普通又高尚的、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抛弃,不放弃”的士兵,在为他们精神而倾倒的同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小说的题目为什么是《士兵突击》?

明确:在任何困难和灾难面前,像士兵一样突击,像许三多们一样,不抛弃,不放弃!

2、结合下面几段话,想一想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 (1)、许三多几乎是在跟这个人搏斗,然后撕开他的裤腿。他傻了,伍六一的脚踝已经扭得不成形状,整条小腿都是肿胀的。

(2)、许三多慢得出奇,但他没有丢下,他一步一步地往前冲着。

(3)、成才欢天喜地地跑过来,他想与许三多拥抱,许三多抬起头,那双眼睛里的冷淡让成才愣住了。

十一、课堂小结:可以说许三多所有在外人看来的成就,没有一样是自己有意识努力去争取的,他的目标都是别人给他的,他完美的执行了别人给他的工作,做到了最好,然后成为了“傻人有傻福”的最好诠释者。但真的是傻人有傻福吗?三多这个人,自卑,怯懦,表达能力差,人情世故半点不懂,“天生一副熊样”,这样的人怎么能得到一棵别人只能仰望的参天大树呢?仅仅是“傻福”么?因为他完全没有想过去得到,他唯一想到要做到的是不做错,因为他一直都认为自己总是做错,于是每接到一个任务就像救命稻草一样死死的抓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做好,恰恰这一点,使他走到了巅峰。希望同学们以他为榜样,坚持学习,努力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不抛弃,不放弃,这是钢七连的精神,也是许三多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我想,在课程结束之际,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一本好书,能教会你怎样做人!希望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与书为友!

十二、课后作业:练习册

十三、教学效果分析及改进措施: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多媒体的运用,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引起情感上的共鸣,给学生以充分地情感体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从而达到学习本课的目的。学习本课时,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全面分析让他们很好地裂解了本文的主旨——“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并且能结合实际谈自己的切身感受。今后,仍然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才能使信息化技术与语文课程更好地、有效地整合。同时,还要加强训练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促使他们实际体会并在学习和生活中贯彻“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训练学生在写作上学习本文用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02463649a1221776.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