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6日发(作者:)
《初识人工智能》
一、教材分析
人工智能发展正在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小学生有必要认识人工智能基本知识。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目前还没有教育部门出版小学人工智能教材,笔者开发了《认识人工智能》小学信息技术拓展性课程。
本课为课程第1课,“初识人工智能”。利用平板设备,探索“形色、灵犀、百度翻译”APP,知道“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从而初步认识“人工智能”,为课程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对象
五年级
三、教学目标
1.使用“形色、度秘、百度翻译”APP,知道“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初步认识人工智能。
2.用平板中的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学习生活,发展数字化学习能力
3.探索人工智能的优势与不足,培养兴趣
重点:初步认识人工智能。
难点:知道人工智能的多种技术
四、教学准备
(1)平板1台/人、无线网络、大屏投影、1台笔记本、20盆植物、PPT、图片等
(2)形色、灵犀、百度翻译、电子教室等APP
五、熟悉班级
(1)平板基本使用,用二维码调查学情。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提出
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看新闻,引出人工智能。
任务一:探索灵犀,她有哪些功能?
交流灵犀各种功能。
设计意图
1.新闻导入
师:认识这个神气的小伙子吗?他是世界围棋三连冠,柯洁。
师:柯洁很沮丧,输给了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用一个词语评价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聪明)
2.出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认识人工智能?
(一)灵犀
1.演示
师:今天,带来了一位特殊的朋友,帮助我们一起学习。(灵犀)
2.探索
师:你们跟他聊聊,探索她有哪些本领?
3.交流
师:发现她有哪些本领?
师:用一个词语形容灵犀?
1
通过新闻引出人工智能话题。并提出探索人工智能的学习任务。
感受
体验
探索灵犀聊天、查询、预约功能,以及形色识别植物的功能,在操作后,感受他们能干、聪明,甚至超过了人的本领。
建立人工智能 (二)形色
1.问题
师:教室里的植物,能叫出名字来吗?
师:推荐“形色”识别植物名称。
2.探索
3.交流
师:这些植物叫什么?你是怎样识别的?
师:用一个词形容形色。
初步
认识
(一)探究
师:分享一个秘密,灵犀、形色中就有人工智能。你认为哪个功能,是人工智能应用,说说理由?
师:是的,识别植物是人工智能应用。因为只有人能识别植物,现在形色也能识别,而且比我们识别更多,所以这是人工智能应用。
师:这种技术,称为图像识别技术。
师:灵犀聊天,也是人工智能应用,把语音转化成文字,这是语音识别技术。理解问题,作出准确回答,这是语言处理技术。
师:人工智能由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语言处理等技术构成。
(二)应用
1.探索
师:探究“百度翻译”,有什么功能?用到了哪种人工能技术?
2.交流
师:发现什么功能?用到哪种人工智能技术?
师:语音翻译,用到语音识别、语言处理
师:拍照翻译,用到图像识别、语言处理。
师:刚才的几个APP,都能安装到父母的智能手机中,这些APP,对学习生活有什么作用?
1.测评
师:刚才初步认识了人工智能,用平板扫“二维码”完成测试。
2.拓展
师:人工智能的应用还有很多。人脸识别乘地铁;杭州首家肯德基店“刷脸支付”;百度无人驾驶汽车;无人超市;人工智能小冰出书;小胖机器人,家庭小管家;仿真机器人索菲亚做“早安英国”直播间……
师:人工智能的技术与应用还有很多,以后有机会再来学习。
作务二:探索形色功能?
交流形色识别植物的过程。
的初步印象。
为后续探索技术类别打好基础。
任务三:交流哪些功能是人工智能,并认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
作务四:探索百度翻译功能,思考用了哪种人工智能技术
通过核心问题交流,认识到完成只有人才能做的复杂工作,这是人工智能技术。认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语言处理等技术。
通过百度翻译探索,知道用了哪几种人工智能技术,巩固对人工智能及技术的认识。
评价
拓展
扫码完成一份问卷;
在聆听中了解更多人工智能应用
通过问卷,了解本课收获,对知识小结梳理。
介绍更多人工能应用,拓展学生视野。
2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690331283a333802.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