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9日发(作者:)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 何谓教育研究 是采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的活动。
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及方法、 技术的运用, 来认识教育现象, 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 可信赖的知识。
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 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
何谓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 有组织、 有计划、 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 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
以科学方法为手段, 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 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认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好的教育研究课题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 定向性 2. 价值性 3. 现实性 4. 新颖性 5. 可行性教育文献是指一切用各种符号形式保存下来的, 对教育研究具有一定历史价值、 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文献材料, 即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
有较大的理性认识价值或实践指导价值的文献,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情报源和信息源。
文献检索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在众多的文献中迅速、 准确地获取所需文献的过程。
抽样设计总体, 即研究对象的全体。
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 当它
1 / 16 成为统计研究对象时, 就叫做总体, 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部总和。
样本, 是从总体中抽取的、 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 也称为样组。
它是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观测单位。
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称为样本容量。
取样, 是遵循一定的规则, 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目的在于:
用一个样本去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 从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作出结论。
选取样本的要求(一) 规定总体(二) 取样的随机性(三) 取样的代表性(四) 合理的样本容量取样方法(一) 简单随机取样(二)
分层随机抽样 (三) 整群随机抽样(四) 有序抽样常量是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相同的特征或条件。
变量是在一个研究中不同的个体体现出不同价值的特征和条件。
研究方案内容:
1.课题名称 2.研究的目的意义 3.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变量 4.国内外研究现状, 水平和发展趋势 5.研究内容及方法 6.研究进度
7.成果形式 8.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9.现有基础.10.经费估算 11.参考文献与附录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 有目的、 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最新资料推荐------------------------------------------------------
行系统、 连续的考察、 记录和分析, 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观察研究法的特点:
教育观察的目的性 教育观察的计划性 教育观察的自然性和客观性 教育观察的直接性和能动性 教育观察的理论性教育观察基本类型:
1.自然观察与实验观。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3.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4.有结构观察与无结构观察 自然观察 也称现场观察, 是指在现场自然情境中, 对观察对象不加以控制的一种观察。
自然观察是最古老的, 也是最基本的观察, 适用于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研究 。
实验观察又称实验室观察或控制观察, 指在研究者控制条件的过程中, 对现象或行为进行的观察。
通常要求观察程序标准化, 观察问题结构化。
直接观察是指凭借观察者的自然器官如眼、 耳等感官在现场直接进行观测, 从而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观察间接观察是指观察者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或技术手段如录音、 录像等为中介, 间接地对现象或行为进行观测, 从而获取资料的观察。
参与性观察是指观察者参与到观察对象的活动之中, 通过与观察对象共同进行的活动, 从内部进行观察。
3 / 16
非参与性观察是指观察者不参加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 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进行观察。
它又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自然状态下的非参与性观察, 其二是实验情景下的非参与性观察。
有结构观察也称正式观察, 它是一种计划严谨、 周密, 操作标准化的观察。
这种观察的基本特征是:
观察指标体系明确具体; 严格对观察行为分类、 下操作定义;
预先制定细致的观察记录表; 在一定控制程度下进行观察; 范围较大的观察, 需要培训观察人员, 建立信度; 用量化方式分析资料;
所得结果较为可靠;多用于验证性研究。
无结构观察也称非正式观察, 是一种无周密的观察计划, 没有记录表, 记录内容往往是文字描述和质的分析, 结构较为松散, 但易于实施的观察。
教育调查法的特点,原始性教育调查研究是在自然状态下收集资料, 研究者对被调查者不进行任何干预和操纵, 这一点不同于教育实验研究 间接性教育调查研究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收集资料以研究当前的教育现实, 这一点与教育观察法不同 广范性教育调查研究涉及的范围广, 这一点不同于教育观察研究和教育实验研究。
教育实验法:
是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 有系统地操纵某些实验条件, 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 从---------------------------------------------------------------最新资料推荐------------------------------------------------------
而确定条件与现象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实验法的特点:
一, 基本特点 1.能够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能够有目的的控制变量二, 独特特征:
1.在实验研究对象上 2.在实验研究手段上.3 在实验研究方法上.4 在实验研究控制上教育实验设计效度1.内在效度:
指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 即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 即研究结果。
涉及的问题是:
1.研究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 特别是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有关系 2.是否确实是自变量的变化引起了因变量的变化, 其确切程度如何2.外在效度:
实验结果的可推广度, 具体来说就是指一项实验的发现能应用于被研究对象以外的个人和环境程度。
外在效度反应研究所具有的社会价值。
教育实验设计的步骤1 陈述研究问题 2.提出研究假设.3 分析研究变量(1.明确实验的自变量 2.选着因变量 及适当的测量手段 3.制定需要控制的无关因素) 4.选择实验被试 5.确定实验模式调查法的一般步骤 (一) 明确问题, 形成调查设计 1.阐述研究问题 2. 选择调查对象 3. 确定方法手段 4. 编制选用工具 5 制定调查计划(二) 实施调查搜集调查资料 一是回收的问卷访谈记录二是有关被调查者的背景材料 (三) 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访谈访谈调查:
5 / 16
顾名思义, 就是研究者寻访、 访问被调查者并且与其进行交谈和询何的一种活动。
访谈是一种研究性交谈, 是研究者通过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调查者那里收集(或者说建构) 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分类:
1.按访谈的内容是否标准化结构式访谈(标准化访谈) 、 非结构式访谈、 半结构访谈 2. 按访谈是否借助中介物来划介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3. 按访谈涉及的人数的多少 个别访谈、 集体访谈(座谈)访谈调查的实施(一) 访谈前的周密设计 1. 明确访谈问题 2. 确定访谈对象 3. 选择和培训访谈者 4. 约定访谈时间和地点 5. 设计访谈提纲 (二) 访谈者接近被访者 (三) 访谈中的有效沟通
1. 访谈中的提问 2. 访谈中的追问 3. 访谈中的倾听 4. 访谈中的记录 5. 访谈中的回应 6. 非言语行为的运用(四) 访谈末的适时结束访谈法的特点 优点:
1. 易于对访谈过程及环境进行控制 2. 适用于更广泛的调查对象 3. 收集的资料范围广泛 4.成功率高 缺点:
1. 费时、 费力、 费财, 访谈规模有限 2. 匿名性差 3. 访谈结果的准确性、 可靠性可能受到研究者素质的影响 问卷调查法的含义研究者把研究问题设计成若干具体问题, 按一定的规则排列,
编制成书面的表格, 交给被调查者填写作答, 然后收回整理、 分析, 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使用的基本工具是问卷, 设计问卷是运用问卷调查法---------------------------------------------------------------最新资料推荐------------------------------------------------------
进行教育研究时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 问卷调查的特点 优点:
1. 问卷内容客观统一, 问卷资料易于量化统计。
2. 问卷调查的实施比较经济,节省人力、 时间和经费 3. 问卷调查的匿名性强, 回答较为真实不足之处 :
1. 问卷调查灵活性不强 2. 问卷调查的指导性较低 3. 问卷调查的深入性不够 4. 问卷调查的适用性有限问卷中问题的设计(一) 问题的形式根据问题提出方式的不同, 问卷调查表可分为三种类型:
开放式、 封闭式和半封闭式。
(一)开放式开放式是指在问卷上只提出问题, 不列出答案, 由被调查者自由回答。
优点是:
提问较容易, 被试的回答也较为真实, 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材料。
不足是:
一般只能做定性分析, 难以做精确的定量分析。
(二) 封闭式是指在问卷上不仅要提问, 而且要列出可供选择的答案, 限制回答的方向和数量, 让调查对象选择所赞同的答案。
1.是否式 2.选择式 3.排列式 4.等级式 5.定距式 6.划记式半封闭式也叫综合式, 兼有封闭式和开放式的特点, 即列出答案,
7 / 16
又给调查对象留有回答的余地.即既有封闭式问题又有开放式问题。
半封闭式问卷有两种形式 一、 名词解释:
(每小题 3 分, 共 15 分)1. 教育文献答:
教育文献是指一切各种符号形式保存下来的、 对教育研究有一定历史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文献资料。
2. 产品分析法答:
产品分析法又称活动产品分析, 它是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产品, 如日记、 作文、 书信、 自传、 绘画、 工艺作品等, 以了解学生的能力、 倾向、 技能、 熟练程度、 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
3. 研究的信度答:
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的方法、 条件和结果是否可重复, 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
通常指研究的可靠性, 即研究的前后一致性和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4. 自变量答:
在心理实验中, 自变量是由实验者操纵、 掌握的变量。
5. 现场实验答:
现场实验法是指在真实的现实情境中, 对被试的行为进行一切可能的控制,来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间的关系。
二、 简答题:
(每小题 6 分, 共 30 分)1. 抽取样本时, 容易出现哪些错误?答: ---------------------------------------------------------------最新资料推荐------------------------------------------------------
(1) .确定的总体不正确(2) .选取过于小的样本, 给统计分析造成困难(3) .选用自愿者为被试, 对研究效果也可能产生一些影响(4) .采用了不恰当的抽样程序 2. 教育研究中对某一概念下操作定义可以有哪些方法?教育研究中对某一概念下操作性定义的方法很多, 主要有以下三种:
(1) 条件描述法条件描述法通常是通过陈述测量操作程序来界定一个概念, 是对所解释对象的特征或可能产生的现象进行描述,
对要达到某一结果的特定条件作出规定, 指出用什么样的操作去引出什么样的状态, 即规定某种条件, 观察产生的结果。
(2) 指标描述法指标描述法通常是通过陈述测量操作标准来界定一个概念, 是对所解释对象的测量手段、 测量指标、 判断标准作出规定。
(3) 行为描述法行为描述法通常是通过陈述测量结果来界定一个概念, 是对所解释对象的动作特征进行描述, 对可观测的行为结果进行描述。
3. 课题的研究计划大体应包括哪些内容?答:
研究计划大体上涵盖如下一些内容:
1) .课题名称 2) .研究的目 的和意义 3) .研究内容4) .待答问题或研究假设 5) .研究对象和研究变量 6) .文献综述
7) .研究方法与设计 8) .研究进度 9) .成果形式10) .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11) .经费预算 12) .参考书目 与附录以上
9 / 16
这些内容基本涵盖了正式的、 严格的研究计划所应包括的内容。
在实际撰写研究计划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课题的性质、 研究的目 的等对此做适当的增删或调整。
4. 调查问卷中问题的排序应遵循什么要求?答:
调查问卷中问题的排序应遵循的要求是这样的:
(1) 被调查者熟悉的、 简单易懂的问题放在前面, 比较生疏、
较难回答的问题放在后面。
(2) 把能引 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 把容易引起被调查者紧张和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
(3) 把开放式问题放在问卷的结尾部分。
(4) 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 再问态度方面的问题, 最后问有关个人的背景资料。
(5) 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问题。
从时间框架来说, 一般按时间先后顺序来提出问题。
既不要颠倒也不要打乱。
即把询问同一方面事物的问题尽可能地排在一起。
5. 文献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答:
(1) 文献研究有助于知识更新;(2) 文献研究有助于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的确立;(3) 有助于提供科学论证依据和科学研究方法;(4) 有助于避免重复劳动;(5) 有助于扩展研究的范围和领域。
三、 论述题:
(每小题 15 分, 共 45 分)1.举例说明判断两个变量之间存---------------------------------------------------------------最新资料推荐------------------------------------------------------
在因果关系的基本条件有哪些?答:
1.共变为了推论出两变量之间存在着概率性因果关系, 必须遵守两个基本准则:
首先, 原因和结果变量之间必须存在共变关系; 其次, 所断言的一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的推论必须是有意义的。
两个变量之间有因果关系, 它们之间至少是相关的; 然后相关不代表因果, 相关而非因果关系称为虚假关系。
2.必须合理, 因果关系必须在三个层次是合理的:
时间顺序:
原因必须发生在结果之前, 而非目的论解释; 当然, 因果关系也可能是交互而非单向的。
因变量必须能改变:
如收入性别 是没有意义的。
理论上的合理性:
因果陈述必须有意义, 我们必须能够说明 X 是怎样影响 Y
的, 即使我们不能再经验上证明X 是怎样影响 Y 的, 我们也需要通过其他研究或现行理论等佐证来给出有关这一关联的合理说法。
2.如何理解个案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答:
个案研究也存在一些弊端:
一是因为对象是特殊的现象或事实, 研究结果反映的是某个个
11 / 16
案的具体情况, 因此个案研究的成果是否能够推广到其他方面, 在成果获得所在地之外的研究意义容易受到他人的质疑, 即研究成果的代表性和推广问题。
二是在撰写个案研究报告时, 很难掩盖被研究的个人或组织的身份, 这就有可能出现道德问题, 这些问题处理不好, 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和发生侵犯隐私权等更为严重的问题, 即涉及到研究的伦理问题。
三是个案研究对研究者的素质尤其是语言技能要求较高, 实施难度也较大, 资料处理和分析稍有差错就很难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相对定量研究来说比较难以取得成功:
因此, 在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进行教育研究时要格外注意这些问题, 进入现场进行研究前要对各个方面都做充分的思考和准备。
3.如何对教育实验研究中的无关变量进行控制?答:
教育实验中无关变量很多, 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实验者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合理的方法。
教育实验中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方法有:
(1) 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
消除被试个体之间的差异, 因而采用随机方法来选择和分配被试能有效地控制被试间的各种差异。
(2) 设置控制组。
在实验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控制组, 对两个组同时进行因变量的观测(包括前侧和后侧) , 能较好地排除或恒定成熟对实验中因变---------------------------------------------------------------最新资料推荐------------------------------------------------------
量的作用。
(3) 采用双盲法 。
所谓双盲法, 即研究者在实验中既不让实验的主试也不让被试了解实验的真实目的和意图, 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主试的态度、
被试间自变量的扩散等方面的无关变量.(4) 使无关变量保持恒定。
对这些难以完全消除的无关变量, 研究者可以设法将其恒定,
即在实验的各个组别、 各个阶段使其保持不变。
(5) 提高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在设计中根据对无关变量控制的需要来设计操作自变量的具体方法、 设计实验程序、 进行时间分配, 这能较好地进行无关变量的控制。
(6) 控制资料统计过程。
研究者按照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 并规范程序统计和结果处理, 能减少统计误差, 提高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四、 计算与设计题:
(任选一题, 10 分)1. 已知甲生的语文成绩为 84, 数学成绩为 90, 历史成绩为 72; 乙生的语文成绩为 92, 数学成绩为
76, 历史成绩为 80。
但若按语文﹕ 数学﹕ 历史 = 4﹕ 4﹕ 2 的权数来计算平均分, 甲生与乙生谁的平均成绩更好一些? 2. 结合实际设计一张有关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问卷。
13 / 16
(要求包含一般调查问卷的基本成分, 但问题设计部分可简略一些) 。
中学生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年级__________性别_______年龄___________指导语:
本问卷用于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制定上是否存在行为困扰, 共由 20 个题目 构成。
测验时, 请你仔细阅读问卷中的每一个题目 , 并实事求是地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对照。
若觉得相符, 就在题目 后的括弧里打个号, 不相符合则打个
号。
请注意:
1) 本心理测试由你一个人独立完成。
2) 每一个题都要做, 每题只选择一种答案。
3) 请凭你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感受选择最符合自己的选项。
4) 所有的题目 都没有正确答案 , 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去思考, 凭你的第一感觉去答。
5) 虽然没有时间的限制, 但应尽量的争取快一些完成。
1. 如果别人不督促你, 你极少主动地学习。
( )2. 当你读书时, 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提起精神。
( )3. 你一读书就觉得疲劳与厌烦, 直想睡觉。
( )4. 除了老师指定的作业外, 你不想再多看书。
( )5. 如有不懂的, 你根本不想设法弄懂它。 ---------------------------------------------------------------最新资料推荐------------------------------------------------------
( )6. 你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
( )7. 你迫切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就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 )8. 你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能提高而烦恼不已。
( )9. 为了及时完成某项作业, 你宁愿废寝忘食、 通宵达旦。
( )10. 为了把功课学好, 你放弃了许多你感兴趣的活动,
如体育锻炼、 看电影与郊游等。
( )11. 你觉得读书没意思, 想去找个工作做。
( )12. 你常认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没啥好学的, 只有看高深的理论、 读大部头作品才带劲。
( )13. 只在你喜欢的科目 上狠下功夫, 而对不喜欢的科目放任自流。
( )14. 你花在课外读物上的时间比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要多得多。
( )15. 你把自己的时间平均分配在各科上。
( )16. 你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 多数因做不到而不得不放弃。
( )17. 你几乎毫不费力就实现你的学习目标。
( )18. 你总是同时为实现几个学习目标而忙得焦头烂额。
( )19. 为了对付每天的学习任务, 你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15 / 16
( )20. 为了实现一个大目 标, 你不再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 )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688881201a180409.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