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8日发(作者:)
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课案例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单 位
授课班级
课 题
信息呈现方式
武威第十五中学
高三7班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
授课地点
课 型
应用的资源平台
授课教师
席俊义
逸夫实验楼4楼电子录播室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
人教数字校园,校讯通,本校资源库系统和虚拟社区
应用的设备和移动终端
教
学
目
标
交互式电子白板,校园高速无线网络,学生手中的的智能手机
1、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作者、思想内容、价值等;
2) 识记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熟语、歇后语;
3) 复习《赤壁怀古》《蜀相》;
4) 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 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
2) 理解教材中导读内容,把握要点;
3) 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比较鉴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树立“谋事在人”的积极人生观;
2) 确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
3) 通过鉴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文学语言与史传语言的比较鉴赏
1 教法设计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充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求学生在欣赏课文视频的基础上,自主思考,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
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通过读、赏、思、析、议等方法
多媒体课件:PPT、教学资源:《三国演义》主题曲、《三国演义》片头片尾视频剪辑、电子白板点名器
学法设计
信息技术资源
师 生 互 动 过 程
教师活动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应用
设计意图
1、欣赏《三国演义》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及主题曲片首词,激发学习兴趣,序幕。
2、展示篇首词,略作欣赏。
进入学习状态
3、联系复习苏轼词《念奴2、背诵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娇-赤壁怀古》
二、 展示课题: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并展示本课教学目标
〈见教学目标一栏〉
1、播放《三国演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学片头视频 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2、运用电子白板点趣
名器选一同学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优势,以幻灯片方式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增强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
自读本课学习目标
PPT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2 导读名著
1、名著的形成
《三国演义》的编撰者是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的形成,课件展示: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 宋代讲史平话“说三分” 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 明初罗本贯中编撰《三国志通俗演义》
清初毛纶毛宗岗整理和评点《三国志通俗演义》
2、名著的影响
老师讲意思和运用
示: 唱空城计,过五关斩六将,说曹操曹操就到,乐不思蜀,赔了夫人又折兵,人在曹营心在汉,扶不起的阿斗。
课件显示歇后语前半句,
影响如:京剧“失”“空”“斩”是传统剧目;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易中天《品三国》让经典走向普通民众;教材选编《出师表》《赤壁之战》《孔明挥泪斩马谡》。
3、名著的价值
课件出示《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教师介绍《三国演义》的情节时间跨度、线索、作品倾向。
提问:《三国演义》给予我们人生最宝贵的启示是什么?
《三国演义》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社会观、历史观?(要求从教材“导读”中找答案)
4、名著的欣赏
(1)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1、学生抢答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熟语
2、学生抢答后半句
3、阅读教材“导读”,筛选出相关答案。
4.请两个学生读出相关答案。
1、电子白板抢答器随机选中学生。
2、PPT课件演示《三国演义》的形成过程。
3、PPT课件展示《三国演义》剧照,易中天《品三国》图片。
4、、课件出示《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
5、课件出示问题:《三国演义》给予我们人生最宝贵的启示是什么?《三国演义》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社会观、历史观?
1、增强了内容的直观性,使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理解、感悟。
2、抢答增强学生注意力和专注度,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激发兴趣和荣誉感。
3、回归教材,提高学生预读文本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1. 学生回答出回1.课件展示:三绝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奸绝——曹操 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义绝—关羽 交流合作、探究共享,调3 a要求学生说出几个《三国演义》故事回目。
(2)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
b提问:毛氏父子评点《三国演义》所谓“三绝”是?课件展示“曹操小档案”,建议阅读长篇小说时,由于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可以通过制作人物档案的方式理顺内容。
c谈谈诸葛亮的形象:学生分组,利用智能手机上网搜索相关观点,并对各种信息加工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不设定标准答案,允许见仁见智。
d课件出示武侯祠楹联;复习背诵杜甫律诗《蜀相》
亮是
2.6人一小组,明确分工,搜集资料,交流讨论。
3.利用智能手机上网搜索相关观点,并对各种信息加工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
4、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交流。
5、学生互相点评交流结果。
6.复习背诵杜甫律诗《蜀相》
智绝—诸葛亮
2.学校无线网络和智能手机
3.课件配曹操剧照图片并附 “曹操小档案”。
4. 课件图片出示武侯祠及楹联。
动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并发挥其主动性。
4、充分利用学校无线网络,让学生学会利用互联网中的海量资源,学会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共享,激发学生查找资源的动机和热情,把以课程为中心发展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从被动学习引导到主动学习上来,做到每个学生不仅能参与而且积极参与,让学生真正做课堂中的主人。
5、共享、动态、超媒体、开放性,超越了时空限制,实现人机互动、人人互动。
6.培养团队意识,增强口头表达能力。
二、小结: 整理笔记
名著欣赏的方法: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
2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3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抓住小说三要素;
4积累语文知识。
1.作业布置:我心中的曹操形象。要求把利用个人阅读感受和网络观点结合起来,发表在学校网站班级虚拟社区中。
2.在《三国演义》片尾音乐中结束本课。
Ppt展示板书提要: 总结归纳知识要点
名著《三国演义》导读
怎样阅读名著?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
2.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3.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
4.积累语文知识
互联网
1. 锻炼提高学生的文章写作和文字处理能力。
2. 用好用活学校资源平台。
3. 利用教师提供的网站和媒体资源库,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完成探索、实践、人机互动,实现课堂的向外延伸。
4
1.纪录作业
2.播放《三国演义》片尾视频片段。
3.学生利用互联网开展课外阅读、探究
5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687942590a59318.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