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油战争深度国际新石油战争

新石油战争深度国际新石油战争


2024年5月17日发(作者:360wifi防火墙)

新石油战争深度国际新石油战争

实际上,早在20XX年油价开始暴跌之时,俄罗斯《独立报》就曾断言,近期国际油

价大幅下跌,是沙特和美国的一个阴谋。20XX年,因乌克兰危机,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

家的关系,将至冷战以来最低谷,美国与俄罗斯的制裁与反制裁之战打得如火如荼。俄罗

斯经济已现疲态,若是油价再遭重挫,经济将雪上加霜。而国际油价的连连下挫,正始于

20XX年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之后,时机上的巧合令很多人认为这是美国精心

策划的“石油战”,得到了欧佩克和领头羊沙特的鼎力支持,通过操控油价来打击俄罗斯。

吴大辉(俄罗斯问题专家)我认为这一轮的石油价格下跌,当然也有政治因素在。如

果打价格战的话,你可以选在任何一个时期,但是你恰恰选在乌克兰危机之后,这个时机

的选定,我认为是有政治考量的。沙特和美国中间不知道存在怎样的一个黑箱协同操作的

过程,但是确实是美国和沙特联起手来对油价进行了打压。跟80年代的那一轮油价的下跌

很有相似性,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市场在起作用。政治原因是一个辅助性的,如果美国、

沙特与俄罗斯的关系非常友好,那么不会在这个时机选择油价价格下压,很显然有政治考

量。

在俄罗斯看来,美国精心策划“石油战”,并非无稽之谈。上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

曾联合沙特等国发动油价战,当时的石油价格一度长期处于10美元以下的低位,此举也使

得严重依赖油气出口的前苏联经济陷入全面困境。许多人更是断言,油价拖垮前苏联经济

是前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无独有偶,20XX年油价曾飙升至147美元,却在同年的

12月迅速跌破40美元,恰是20XX年的8月,俄罗斯发动了格鲁吉亚战争,与西方的关

系迅速恶化之后,油价下跌。20XX年初,俄罗斯介入乌克兰冲突,之后又介入叙利亚冲突,

大有在中东地区与美国形成分庭抗礼之势。而低油价能够牵制打压政治对手俄罗斯显然是

符合美国地缘政治利益的。

那么沙特的动机又是什么呢?去年2月,《纽约时报》撰文称沙特阿拉伯正对普京施

压,谢希望他放弃对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支持,而石油则被沙特视为消弱普京对阿萨德政

权支持的有力武器。

韩晓平(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我们看到中东这个地缘政治的问题现在很明显,为

什么类似沙特的中东国家希望解决叙利亚问题,因为叙利亚是啥书的什叶派在管理着对数

的逊尼派,叙利亚的政权一旦被推翻,他们就可以建一条石油管线和天然气管线直接修到

欧洲。应该说再早追溯,德国威廉二世皇帝时期就希望建立这样一个石油通道。后来发生

一战、二战,都是想建立一个这样的通道。而如今,这条通道上只剩下叙利亚横在中间。

但是这个通道一旦建成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俄罗斯。

石油10%是经济,90%是政治。石油和政治是双胞胎,不含政治的石油是不存在的。

石油专家丹尼斯·尤金一语道破了,石油与地缘政治的关系,只要没有一种新能源取代石油,

那么他将会一直是撬动世界的万源之本。这也就难怪,油价一旦出现剧烈的涨跌起伏,就

会引得各类阴谋论甚嚣尘上。“美国和沙特联手绞杀北极熊”这只是诸多“阴谋论”中的

一版。随着油价的持续下跌,油价“阴谋论”也在不断增添新的版本。

扎里夫(伊朗外长)对伊朗人来说,今天(16日)是个好日子。更进一步说,我们相

信这对相关地区来说也是个好日子。此前我们的地区被笼罩在发生不必要冲突的阴影之下,

但它现在已经从这种状态下被解救出来了。

20XX年1月16日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正式执行,欧盟和美国随后宣布解除对伊朗相关

经济和金融制裁。这标志着被解禁的产油大国伊朗正式强势回归国际原油市场。伊朗 全球

第四大石油储量国 仅次于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加拿大 约占全球原油储量的10%.伊朗

石油部长曾表示,在制裁接触一周后,伊朗将提高出口量至每日50万桶,6个月内提高至

每日100万桶。然而,伊朗强势回归,对沙特而言,却有另一番滋味。因宗教冲突等原因,

长久以来,沙特和伊朗这两个中东地区大国,都站在彼此的对立面。经过十几年的变化,

在地区竞争中本来是平手的两国逐渐呈现出“伊朗强 沙特弱”的格局。而得益于20XX年

西方国家加大对

伊朗制裁力度,在过去的五年中,沙特在能源市场上一直处于上风。不过,随着西方

对伊朗经济制裁的结束,本轮国际油价下跌的各种“阴谋论”版本中,也就由此多出了一

个“中东双雄对弈”的版本。

的确,对沙特而言,在原油需求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伊朗的增产必然会威胁到原

油市场份额的分布。此外对伊朗石油出口限制的解除将增加伊朗在海湾地区的影响力。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能源专家 瓦莱特 解禁之后,伊朗会有更多收入,伊朗对波

斯湾地区的影响力将加大,这对于沙特而言是巨大威胁。

大多数市场人士预计伊朗和沙特,会通过增加产量来打“价格战”,不惜将油价打至

个位数。沙特政府坐拥7500多亿美元的外储,财力雄厚,即使油价暴跌,也有资本抵御冲

击。而伊朗财政收入的50%,来源于石油出口,就算在西方国家解除其制裁的情况下,伊

朗的油价也需要维持在100美元以上才能支持其政府预算。显然,与财大气粗的沙特不同,

伊朗承受低油价带来的冲击的能力要弱得多。对此,英国《金融时报》评论道:沙特希望

借低油价侵吞其他产油国,尤其是老对手伊朗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油价下跌后最难受的

国家并不是俄罗斯,而是伊朗。

英国《金融时报》:沙特从未放弃在政治舞台上运用石油美元,这是沙特人重要的外交

武器。现在,沙特及其海湾地区的盟友正在用油价作为政治武器,希望借此打击伊朗和俄

罗斯。 这只是沙特石油战略目标的一部分,打击美国页岩油,是沙特的另一利益关切点。

而这也构成了本轮油价大跌的又一个“阴谋论”版本。

美国页岩气革命20XX年兴起,据美国政府最新公布的数据,20XX年10月,原油产

量高达每天935万桶。外界普遍认为,这不仅使世界头号石油消费国美国每年的石油进口

量出现大幅下降,甚至已开始改变其国内的能源结构。不过,对于美国来说,还属于创新

产业的页岩油开采成本当下为每桶60美元左右。这意味着,一旦国际油价持续走低,这项

还在成长期的产业,无疑将面临被扼杀的危险。

来自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只有国际油价超过每桶80美元,页岩油气才具有较高的

商业开发价值。如果国际油价较长时间保持低位,会影响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

页岩油气产业的支持,甚至可能导致该产业链资金链断裂。因此,在20XX年11月的欧佩

克会议上,沙特说服受油价下跌打击的欧佩克成员相信,唯一能抵御美国页岩油增产的方

式就是允许油价走低,以此促成欧佩克会议作出不减产的决定。目前国际油价已跌至美元

左右,但沙特的这一战略似乎仍没有改变。

然而,意外的是在沙特联合其他欧佩克成员国作出不减产的决定之后,美国的页岩气

产业也摆出了一副死磕到底的态度。有媒体如此道,开产页岩油气的美国能源公司,没有

一个在沙特的挑战后改变他们继续增产的计划。他们坚信其他欧佩克成员国家会比他们更

难以抵御降价,切萨皮克 CEOG等多家页岩油气企业高管公布财报时甚至承诺将维持现有

产量或增产。他们认为即使油价进一步下跌,他们也能通过降低成本获利。

阿切·邓罕姆(切萨皮克董事长)美国确实堵得大,如果他们把油价降到每桶60或者

70美元,美国的产量当然会下滑,可不会就此而止。其他欧佩克产油国的结局会惨得多。

根据福布斯中文网报道,到目前为止,沙特阿拉伯与美国页岩油和其他低成本石油生产商

的斗争可能已经消耗了约1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而暴跌的油价确实在短时间内对美国的

页岩油发展产生了冲击。据彭博社统计,美国独立石油开采商去年因油价大跌造成的损失

接近140亿美元,对此,《经济学人》却表示乐观,开采页岩油的水力压裂技术相对年轻,

这种技术的效率还在迅速提高中,页岩油技术的发展将使沙特等欧佩克国家的如意算盘带

有很大风险。

据IHS Energy估计,过去一年典型页岩油项目的开采成本已从每桶70美元将至57

美元。美国康菲石油公司页岩油项目的成本甚至降到了每桶40美元。此外,分析人士认为

低油价虽

然波及美国国内页岩油产业,但对美国经济的促进作用正逐步显现。

长久以来,石油价格定价权并不在石油生产国手里,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石油期货价

格决定的。这里面不仅有很多投资因素和投机因素,也有很多政府的战略考量。那么,油

价下跌是这些阴谋论背后的地缘政治在起作用,还是有别的原因呢?20XX年1月12日,

国际油价在盘中交易时,一度跌破30美元关口创12年来新低。

伦敦市场分析人士 詹姆斯·休斯 油价跌到每桶70美元左右之后,油价每下跌10美

元,我都会说油价已经到底了。没人曾预料到油价会跌成现在这样。

20XX年11月28日凌晨,维也纳总部欧佩克宣布维持原油产量不变。欧佩克 国际原

油巨鳄 其石油产量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在20XX年,全球对欧佩克原油的需求为每日

2990万桶。欧佩克的供给量约为每日3185万桶。即仅欧佩克在20XX年就每天生产超过

195万桶多余的石油。而随着伊朗强势回归国际原油市场又将加剧石油产能过剩的局面。

在分析人士看来,国际原油市场之所以出现如此规模的供过于求,大部分原因是美国

原油产量的飙升。一方面是供应持续过剩,另一方面是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导致原油需求

减少。尽管美国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欧洲和日本都低迷不振,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导

致市场对耗能预期下降。

1月19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对今年世界经济的增长预期,预计20XX年世界经

济增速将为3.4%,同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XX年GDP增速6.9%。这进一步加剧了

市场的悲观情绪。普京说:中国是我们的伙伴,我们的盟友,我们和中国人有着良好的关

系,但不幸的是,众所周知,他们遇到了问题,他们的增长率这一阵子都很不理想。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的石油需求对国际原油价格

的影响深受瞩目。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受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逐渐深入等因素影响。

20XX年中国原油进口需求保持了稳步增长。中国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XX年前

11个月原油进口上涨8.8%至每日663万桶。此外1月26日,中石油发布《国内外油气

行业发展》预计20XX年中国石油需求将增长4.3%,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到62%。尽管

中国市场的石油需求量有所增加,却还不足以使市场达到供需平衡。国际能源署预计,20XX

年全球原油需求的增量将放缓到日均120万桶,比20XX年全球石油供应日均增加260万

桶对比。如果不减产的话,每天至少将有140万桶原油剩余。供需失衡这一根本性的经济

因素,最终导致了油价的暴跌。有媒体因此总结道:油价的一路狂跌,归根到底,是在试

图对供需不平衡进行一次爆发性的集中修正。除了市场法则中的供需失衡,能源学者们还

提供了一个更为隐形的答案。

韩晓平(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因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同时又出现了技术进步。这

次油价下跌跟1929年很相似,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第三次工业革命过渡。

20XX年12月12日,世界气候大会在巴黎达成重大历史性成果。第一大石油消费国

美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分别作出大幅度减排承诺。能源结构转型大规模增加对清洁

能源的投资这已经成为全球国家共同努力的目标。石油产业正在由传统的高成本、高能耗、

高污染逐步被低成本、低能耗、低污染的清洁能源所替代。这是大势所趋的发展。

在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和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清洁化努力的大背景下,传统石油出口

国感受到了压力。低油价无疑成为延缓这一能源结构改革趋势的利器。以汽车为例,去年

美国汽车总销量达到1750万辆,其中电动和插电式混动车辆总销量仅为11万6500辆。

这一数字甚至比20XX年的销量还要低。

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美银美林指出,长期来看,在全球开始致力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量,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环境下,油价下跌更有利于沙特达到迫使美国石油减产的目的。但

只有那些能承受油价大跌损失的国家才能实施长期战略。如果长期将油价压低到每桶70美

元以下的水平就连沙特都有可能难以维持国家的财政平衡。如今,国际油价已降至每桶30

美元左右,

以沙特为首的一些欧佩克国家却仍旧拒不减产。那么,这场甚嚣尘上的油价阴谋论,

又将如何演绎呢?

欧佩克,全球最大的石油输出组织,长期以来保持世界石油供求平衡态势,在油价下

跌时减产,油价上涨是增产,起到市场稳定器的作用。但在20XX年,欧佩克却可以不减

产,希望通过石油价格的大幅下跌,打击美国及其他原油生产国。如今,国际油价的暴跌,

使得一场“逆石油危机”正在爆发。委内瑞拉、俄罗斯等石油出口大国经济衰退、失业率

高、消费不振。即使沙特这样的富国,油价暴跌也是其赤字高悬,并迫使政府削减福利。

即便如此去年12月,欧佩克限产谈判最终破裂,欧佩克的领头羊沙特仍表态要继续增产。

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如果其他产油国愿意合作,沙特也愿意合作,但沙特不会

独自承担平衡目前结构性失衡的角色。这一番表态道破了沙特一直不肯减产的真正原因。

如果各产油国不采取统一行动,现有份额持有者出让的空间会立刻被其他重返市场的对手

填补,进而陷入丢了份额又赔钱的双输境地。美国在石油市场上的逆袭是沙特心里的一根

刺。20XX年11月底,欧佩克部长级会议的前一夜被会场给予最大希望的沙特石油部长欧

那密在步入会长前反问记者:“为什么沙特需要减产,美国现在也是石油生产大国,他们

减产了么?”这一番反问,隐隐有那么一丝相互较劲的意思。的确,美国已经从最大的石

油进口国摇身一变成为国际原油市场上最有潜力的挑战者。根据能源信息署的预计,去年

12月美国原油日产量为924万桶,沙特则为1014.4万桶,沙特减产,结果只能使美国进

一步扩大产能,而油价将维持不变。沙特的利润和市场将进一步萎缩。

华民(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在现在空头力量那么大的情况下,减产不一定

能抬升国际油价,反而有可能失去原有的市场份额。石油输出国明白,不能把市场空出来。

市场份额之争,折射的是国际能源市场的权力之争。20XX年11月,面对油价的首轮暴跌

欧佩克并未以减产来换取油价的提升。这在经济学家看来,欧佩克对国际油价的话语权已

大大缩水。

《纽约时报》:欧佩克在此轮国际油价暴跌中表现出“不作为”或“无能”,显示出该

组织已经不再是左右全球石油供应与价格的主导力量。

去年12月,长达40年代美国原油出口禁令解除标志着美国将更加积极介入原油出口

市场。这种情况下,一旦欧佩克选择减产,那就意味着美国占据定价石油市场成为难以改

变的既成事实。而一年多的低价战显示,沙特等欧佩克成员宁可割肉降价,但这是否真的

能让中东产油国的国际话语权同步放大,却依然是个悬念。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5917081a2691563.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