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历史

台湾历史


2024年5月15日发(作者:移动硬盘品牌前十大排名)

台湾历史

早在3万年前的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是相连接的,后来因为地壳的运动,相连接的

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所以就出现了台湾岛。

台湾的早期住民,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1971年和1974年,

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的被命名为“左镇人”的人类化石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

人类化石。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移居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

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他们有着共同的起

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台湾的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分属于尼格利陀人种

的矮黑人和属于疏球人种的琅峤人,他们与左镇人都是现今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的三国时代。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一万

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到了隋唐时代(公元589—618年),台湾被称为“琉球”。 隋王朝曾3次派人到台湾,

“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根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大陆沿海人民,

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纷纷移居澎湖或迁至台湾。到宋元时期

(公元960一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数量已经相当庞大。汉人开拓澎湖以后,便

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2世纪,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

晋江县管辖,并派兵驻守。元代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公元1292年(至元二十九

年),元世祖忽必烈派海船副万户杨祥、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珍部员外郎阮监到台湾“宣

抚”。公元1335年(后至元一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

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中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权机构,也自此开始。明朝后期开

始出现台湾的名称,此时,大陆与台湾人民来往密切。公元1402—1424年(明成祖永乐

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访问南洋各国,曾在台湾停留,给当地居民带去工艺品和农产

品。至15世纪以后,倭寇不断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政府在澎湖增设“游击”,

“春秋汛守”;同时在基隆、淡水二港驻屯军队。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并且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国家。

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

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l642年被荷兰人赶走,

台湾自此沦为荷兰的殖民地。期间,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将土地据为已有,并且强

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把其收购到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

运往各国,以牟取高额利润。荷兰殖民者的压榨式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

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

但它表明荷兰的殖民统治已经出现危机。

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年4月,郑成功率2.5万将士及数

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

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

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

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顺利的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人民心中的英雄,

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仅4个月即病逝。郑氏政权把大陆的政治、文化

制度引入台湾,重视土地开发和兴建水利,发展对外贸易,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到郑

氏政权末期,台湾的汉族人口已达12万人。

郑氏政权在末期时与清政府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清政府平定大陆后,便开始谋划进攻

台湾,曾经采取招抚方针,企图说服郑氏降清未果。郑氏政权曾多次反攻大陆沿海地区,

至1678年秋郑军战败,所占领的东南沿海州县全部丧失,随即完全退守台湾。在清朝政

府统治中国已成定局的情况下,郑氏政权也逐步演变成为地方割据政权。1683年7月8

日,清政府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从铜山向澎湖、台

湾进发。清军向澎湖守军发起攻击,郑军溃败。郑成功之孙郑克爽率众归顺清政府。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年,台湾人

口已达190万,其中大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

个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

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

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深入地传入台湾。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便开始逼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以便向中国大量倾入鸦片。19世纪60年代.台湾的淡水、鸡笼、安平、打狗相继开港、

进口以鸦片为主,出口则以茶、糖、樟脑为主。

l9世纪70年代,实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开始对外“开疆拓土”。向南把琉球和台湾作

为扩张的目标,声称台湾是“土番”居住区.是“无主之地”,不在中国主权之下。尽管清

政府—再申明:“台湾全地久隶我国版图”,“全台郡之生番,无一社不归中国者”。但在

1874年1月、日军毅然入侵台湾。10月,中日签订《北京专条》,虽然软弱的清政府对

日本作出妥协,但《北京专条》仍表明中国对整个台湾行使主权。此后.清朝官员提出台

湾设省的建议。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入侵使得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

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

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单独划为省,使台湾成为中

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

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

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

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

份之一。

l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

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

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

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

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日本在台湾实行总督专制的统治体制,建立严密的警察制度,控制台湾社会,并且利

用保甲制度作为警察政治的辅助工具。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在台湾推行

“皇民化运动”,灌输忠“君”(天皇)爱“国”(日本)思想,力图把台湾人民变成日本的忠

臣良民。在经济上,实行“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政策,由台湾向日本提供稻米和蔗糖;

后期则配合日本的南进政策,在台湾发展与军需有关的工业,把台湾当作日军的补给地。

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抗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

20年的斗争。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

抵抗运功。

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在抗日

战争时期,不少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参加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作出了贡献。

1941年l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

告中外:“所有—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

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10月

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

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

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 之下。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5723439a2661871.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