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4日发(作者:电脑装什么浏览器好)
全日制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部分 前言
信息社会来临,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
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我国如不在信息技术
教育方面加快发展,就会拉大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
在全国中小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促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教学的改革,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是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面向21世纪国际
竞争,提高综合国力和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
强课程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注重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使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
行学习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渐形成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终身学习
和合作学习的有效手段.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的必修
课,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适应社会发展
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在改
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我国素质教育的培养对象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掌握信息技术
的基本技能,使学生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加速社会的发展。
(二)提高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要把学生培养成综合型、创新型的人才,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必须与其他各学科整合。注重学生信息技术
技能的运用和实践,使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遇到的问题,获取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才是教育的
最终目的.
(三)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在信息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创
新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技术的价值,积极地参与到技
术的利用和创新中去。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有关信息科学的必修课程,也是一种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素质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中,
必然会大量地使用计算机,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将信息技术课变成单纯的计算机操作、软件使用大技能课。如果
这样,就偏离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应该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真正了解信息技术的意义和用途。
二、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是操作性强的
课程,其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理念:
(一)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真正理解信息技术的意义,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5636397a2648520.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