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短暂的一生

雷锋短暂的一生


2024年5月10日发(作者:去除u盘写保护)

雷锋短暂的一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价值。雷锋是实践人类道德的优秀楷模,雷锋精神反映

了中国人民建设美好家园、创造理想生活的热切愿望,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在50

年的建设实践中,雷锋精神焕发出灿烂的光辉,越来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当前,学习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新一轮“学雷锋”热潮已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各种

学雷锋的典型人物受到舆论的普遍赞扬和认可。然而,也有一些人对当前的学雷锋表示出不同

的认识。这些认识中,有的质疑、歪曲雷锋的事迹和精神,有的否定雷锋精神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还有一些功利化理解学雷锋的现象。这些认识和现象,需要我们给予重视和回应。

伟大的雷锋精神,产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反映,是社会主

义道德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展现。从本质上

看,雷锋精神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因为,雷锋精神是在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实践中孕育和锤

炼出来的高尚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内涵着人类道德最精华的成分,代表了人类进

步的最核心的价值取向。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雷锋精神所具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

今天鼓舞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动力。无论条件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也无论社会发生

什么样的改变,雷锋精神所具有的助人为乐、爱岗敬业、勤俭节约的美德,都是我们国家所需要,

都是我们社会所大力倡行的。雷锋精神的本质是助人为乐雷锋留给人们的主要是他的精神。

“他以平凡的事迹彰显了不凡的思想精神”。雷锋精神是雷锋事迹所表现出的先进思想道德品

质的理论概括。

雷锋精神体现在四个方面: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雷锋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蕴涵着人类

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

雷锋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本质要求,展示了中

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品格,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和要义,反映了人类追求善的

努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这是我们

积极适应时代发展进步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期待发出的有力号召,是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的重大

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战略部署。深入开展学习雷

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是推进道德进步的需要,是解决道德建设所面临问题的需要,更是我

们当前伟大的建设事业的需要。学习雷锋,是时代所需、社会所盼、人民所愿,是完全符合国情

和民意的。

雷锋在其最后一篇日记中写道:“今后,我要更加热爱人民和尊敬人民,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做

人民的勤务员。”这句话,道出了雷锋为人民服务的动力来源,是雷锋一生的切实写照。这句话,

有理有据更有情,让一个可亲、可敬、可学的活生生的雷锋耸立在中国人民面前。“人的生命是

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样

的人,这样的精神,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哪里谈得上什么“过时”呢?

雷锋以其“平凡”的一生,证明了“公者千古,私者一时”的道理,成就了一个民族道德建设的

前行者。学习雷锋,发扬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需要,也是完善社会治理方式,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让雷锋精神常在常新,是我们的实践和追

求,更是雷锋后来人的历史责任。

刘云山: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共建文明道德风尚

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提供有力思想道德支撑

2月28日至29日,中宣部在京举行第九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中共中央政

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论坛并讲话,强调要认真贯

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激扬人民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焕发人们建设文明风尚的巨大热情,把公民

道德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思想道德支

撑。

刘云山指出,雷锋是永远的榜样,雷锋精神是不朽的丰碑。雷锋精神以坚定

理想信念为根本支撑,蕴含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赤诚真情,始终具有激发人

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雷锋精神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取向,把关爱他人、助人为

乐当作最大幸福,始终具有感动人心、温暖社会的道德温度。雷锋精神以艰苦奋

斗为人生品格,崇尚勤俭节约,彰显优良传统,始终具有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长

久魅力。雷锋精神以敬业奉献为不变信条,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始终把普

通工作岗位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新形势下弘扬雷锋精神,是推进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是时代和人民的热切呼唤。

刘云山指出,弘扬雷锋精神是知与行相统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

着眼扩大认知认同,大力宣传雷锋事迹和雷锋精神,宣传雷锋式的道德模范和先

进典型,宣传各地弘扬雷锋精神的生动实践,使雷锋精神走进千家万户、深入人

们心灵。要广泛开展以“学雷锋、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实践,开展扶老助残、

帮困解难、便民利民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把学雷锋活动覆盖到企业、社区、农村、

机关、学校、军营,推动形成践行雷锋精神的热潮,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

我的良好氛围。要适应社会生活新变化,深入挖掘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丰富学

雷锋活动的形式载体,建设弘扬雷锋精神的网络平台,不断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学雷锋、做好事,人人可学、处处可为,要引导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

从日常小事做起,使学雷锋活动多样化、具体化、生活化。要建立学雷锋活动常

态化的保障机制,把学雷锋活动作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项重要任务,融入国

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经济社会建设各领域,纳入文

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导向作用,形成

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推动学雷锋活动持续深入开展。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不

仅鲜明地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问题,

而且明确回答了当代中国国民教育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它的“四位一体”

的内容不仅确立了德育的价值根据和价值标准,而且涵盖了理论修养、思想教育、品德培养、

心理培训各个方面的价值目标。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的正确导向,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青少年在立德树人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取向。

当前,我国社会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性、多向性、多层性、模糊性和不稳定性的发展态势。

青少年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还不够强,面对互联网

带来的信息洪水、面对不同文化的激烈碰撞,不免产生各种困惑,甚至陷入价值迷失、相对

主义或虚无主义的泥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青少年掌握科

学理论,树立远大理想,保持昂扬精神,遵循基本道德规范,有助于青少年正视和解决内心

的价值冲突和矛盾问题,有助于他们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和评价,有助于他们思想素质、政

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增进社会认同,促进健康成长。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5336563a2602534.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