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0日发(作者:电脑无法连接无线网)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文体二 写人叙事散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胭脂河边的追忆
缪远熙
夕阳西下,早春的大山,浑然一派苍青。暮霭四起,山根陷入墨色,
山沉默,我们这些路人也沉默.车在胭脂河畔的山道上溯行,车窗
外,冒芽的树干枝杈一一闪过.
胭脂河发源于五台山,流入河北平原,易名潴龙河入白洋淀。
当年,晋察冀抗日斗争的领导中心,就在胭脂河畔。这里也是晋察
冀《人民日报》所在地。1948年,毛泽东和周恩来率领中央机关,
来到河畔城南庄,喝过胭脂河水。
黑暗中,看不见河,但我们却熟悉它。在哗啦啦的水声中,我想象
得出,清澈的春水,在跌宕的河床欢快飞流,花白卵石、巨大砾石
间,细浪飞溅,夹岸桃杏,落英春水。遐想中,车停马兰村。村在
椅圈山坳里,人家不多,房屋错落在胭脂河边,灯光犬吠。接待我
们的白玉存大姐,老远喊着笑着过来.白大姐是当年《晋察冀日报》
领导人邓拓的房东的女儿,如今他们夫妇,也如她父亲当年接待“同
志们”一样,热情地为我们准备晚饭,邻居们也来帮忙.
河声灯影里,吃着农家饭,把酒话桑麻,白大姐给我们讲述邓拓
当年在她家住的故事,又讲邓拓的女儿,还常常来看望乡亲们,帮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助村里改建厕所的故事.我们问起老两口的生活,大姐说:四个儿
女,有在天津卫的,有在省会的,都很孝顺,衣食无忧,就是为吃
水发愁,开矿的越来越多,河水浑浊了,河底沉积着一层黑东西,
都快吃不得了。她家有二百多棵树,也被开矿的逼着砍了。
山乡的夜,黑得沉厚,河水声声入耳,雷溪一般,听得震悚。
细细小小的胭脂河,会有这么大的声响,它到底是怎么了?
鸡鸣炊烟起,白大姐的老伴老梁,领我们去了苇沟——当年的
《晋察冀日报》旧址。越野汽车溯河十里,拐进一个山坳,曙色中,
见荒莽羼杂的草木,有几块几十立方米的大石头。最大的一块,侧
歪着,下面成一个天然洞屋,周围用石块垒垒,可钻进20余人.这就
是当时办报人员的宿舍兼办公室,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岁月,他们以
这些巨石为屏障,冒着危险采访写稿印刷,为抗击侵略的中国人民
发出正义的声音。这里有邓拓同志和战友们边啃干粮边趴在石上奋
笔疾书的身影,这里的青松白草胭脂河,都可见证。
下山的时候,我看到了胭脂河。河水已是灰绿的浊汤,岸边有
一堆堆黑黄的矿渣。老梁指着伤痕累累的山体,指着乱填乱挖过的
河道说:开矿的扒了山,将矿石运到河边,粉碎取铁,废石矿渣就
扔到了河里。河水从填高处陡落到挖低处,难怪有那么大的响声。
胭脂河在呜咽,胭脂河在呼救。老梁的手指抖动着说:那些黑心的
人发了财跑了,可我们祖祖辈辈都得守望在这山坡薄地里呀!
我回望着“旧址”的巨石,巨石沉默。当年,巨石边写抗战文章的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3593663a2279946.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