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上半年期末联考历史无纸试卷完整版

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上半年期末联考历史无纸试卷完整版


2024年4月13日发(作者:显卡涨价已被国家调查)

选择题

西汉政权建立后,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到孝惠、吕后时“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文帝时变“抑商”为“惠商”

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但“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的规定一直未取消。这说明汉初

A.抑商政策贯彻不力 B.经济政策服务于社会发展与稳定

C.经济政策尚未定型 D.统治者治国理念不同影响经济政策

【答案】B

【解析】

汉高祖的抑商政策和文帝时期的惠商政策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

发展,“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说明商人在政治地位上还是比较

低的,经济政策的变化只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故选B;

政策的变化是为了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而非抑商政策贯彻不力和经

济政策尚未定型,排除AC;从汉高祖到汉文帝,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D。

选择题

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

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清代苏州严氏之先“士

商相杂”,时人归玄恭告诫子孙“……宜专力于商而勿为士。盖今之世,

士之贱也,甚矣。”材料反映了

A.传统“四民”社会完全瓦解 B.社会阶层垂直流动性明显增强

C.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社会结构 D.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显著下降

【答案】C

【解析】

从中唐到宋代,四民的区别已经有所减弱,到清代甚至“士商相杂”,

根据“宜专力于商而勿为士”可知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商品经济

的发展,说明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社会结构,故选C;“完全瓦解”的

书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社会阶层横向之间的流

动,没有体现垂直流动性明显,排除B;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社会地

位并没有显著下降,排除D。

选择题

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中写道:“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

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

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

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非慕宋而乐趋之,而

势固然已。”作者主要阐述了

A.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B.宋代的社会大变革对后世的深

远影响

C.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D.中国古代社会变迁呈现循环往

复特点

【答案】B

【解析】

陈邦瞻认为周末出现诸侯争霸,唐末出现了藩镇割据,而宋代以后没

有出现类似的情况,说明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故选B;作者主要阐述了宋代以后制度变革的影响,并非是

古代历史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和政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排除AC;宋

代以后没有再出现诸侯争霸和藩镇割据的情况,所以不是呈现循环往

复的特点,排除D。

选择题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传统上被定位为负面性存在的“人欲”、“私”

出现了180度的“坐标转位”,转而成了正面的被肯定的存在。明清时

期出现的这种变化,着实令人吃惊,故而称之为“剧变”。明清时期的

这一“剧变”

作者

相关表述

李贽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黄宗羲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王夫之

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

A.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思想体系 B.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

C.适应了工商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D.实现了“天理”与“人欲”的统一

【答案】C

【解析】

据题意可知,明末思想中开始肯定人的正常欲望,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这是对明末工商业发展的迎合,故选C;明末时期的思想是对传统儒

学思想体系的发展,而非否定,它没有突破传统儒学的范畴,因此也

没有动摇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排除AB;材料反映的是“人欲”

的肯定,而非实现“天理”与“人欲”相统一,排除D。

选择题

下表为19世纪初期松江地区与荷兰的就业结构(%)统计表,对此

表的解读合理的是

产业

松江地区(1823—1829年)

荷兰(1807年)

第一产业

27.1

43

第二产业

56.4

26

第三产业

16.5

31

总计

100

100

A.松江地区工业比荷兰发达 B.荷兰的经济结构更能反映时代需求

C.两地的经济存在本质区别 D.第三产业都以满足世界市场为目标

【答案】C

【解析】

据表格信息可知,同时期中国的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一和第二产业,而

荷兰的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一和第三产业。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产业结

构的差异说明两地的经济存在本质区别,故选C;当时松江地区仅有

手工业,没有工业,排除A;荷兰的第一产业也占比较大的比重,并

不能说明荷兰的经济结构更能反映时代需求,排除B;仅根据产业比

重无法得出D项的结论,排除。

选择题

“中体西用”是对洋务派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洋务派同顽固派论战中

强调“西学为用”,同维新派的论战中强调“中学为体”,这一转变

A.有利于洋务派富强梦的实现 B.反映了近代化进程的曲折性

C.回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行为 D.显示了洋务思想的渐趋成熟

【答案】B

【解析】

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遭到顽固派的阻挠,而维新派主张进行政治变革

又遭到洋务派的反对,说明近代化的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曲折

性,故选B;甲午中日战争受洋务运动破船,洋务派的富强梦没有实

现,排除A;这一转变并不能回击列强瓜分中国的行为,也不是洋务

思想渐趋成熟的表现,排除CD。

选择题

1912年,同盟会吸收了四个小党派,组建了由宋教仁有效地领导的

国民党,在随后的大选中占据了下议院总席位596席中的269席,上

议院274席中的123席,比其他三个支持袁世凯党派票数的总和还多,

这表明

A.北洋政府切实践行民主制度

B.民生主义的实施提高了国民党的支持率

C.国民党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国民党维护共和的努力得到较大的认同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改组后的国民党能够议会选举中获得较多席位的

原因主要是国民党当时为了维护共和、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而努力,

这得到了较大的认同,故选D;北洋政府是军阀独裁统治,没有践行

民主制度,排除A;国民党的民生主义在当时没有得到践行,排除B;

当时的国民党作为资产阶级政策,在社会基础方面并不广泛,排除C。

选择题

1952年—1983年间,中国的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9.8%,但许多经济

学家认为“不合理做法”遏制了效率、生产力和工作动力。为改变“不

合理做法”,中国政府

A.以多种方式引入竞争机制 B.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C.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加快人民公社转变为乡镇体制的改革

【答案】A

【解析】

1952-1983年间,中国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国家的计划调配虽

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遏制了效率、生

产力和工作动力,所以为了改变这些不合理做法,中国政府进行了经

济体制改革,通过调整所有制结构以多种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计

划体制的弊端,故选A;BC都是国家计划的体现,不是改革经济体制

的措施,排除;1980年开始我国已经进行了“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排除D。

选择题

阅读下表可知,某一阶段《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语态变化最大,其

主要原因是

《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不同语态所占比例统计表

1960年1至3月

1975年1至3月

1985年1至3月

积极报道

0(0%)

2(2%)

51(14%)

消极报道

323(95%)

81(87%)

88(24%)

中性报道

16(5%)

10(11%)

224(62%)

A.新闻媒体的文字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 B.国策调整促使对美认识趋

向理性客观

C.国力增强促使外交政策显得更加成熟 D.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符合中

国国家利益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美处于敌对状态,所以对

美国消极报道为主;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直至建立了外交

关系,所以对美国开始以中性报道为主,积极报道增加,消极报道下

降,说明政策的调整是中国对美国的认识趋向客观,故选B;表格信

息只体现了对美国的报道,不能体现新闻媒体的文字风格的变化,排

除A;报道语态的变化主要和中美关系的变化有关,而非国力的变化,

排除C;表格信息无法说明中美关系正常化符合中国国家利益,排除

D。

选择题

在古希腊宗教和哲学中存在根深蒂固的防范英雄的观念。这种对英雄

的防范意识和做法充分体现了古典时代雅典人的政治智慧,雅典的政

治领袖们正是这种民主制度和规则的产物,他们遵守这种制度和规则

并为之受难。由此可知

A.古希腊缺乏产生英雄的土壤 B.城邦至上排斥任何个人权威

C.民主政治不需要英雄和领袖 D.公民应具有极高的城邦意识

【答案】D

【解析】

防范英雄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英雄成为独裁者而威胁城邦的民主政治,

而且政治领袖也愿意遵守这样的制度和规则,说明雅典城邦公民具有

极高的城邦意识,故选D;雅典公民对英雄的防范说明当时出现了英

雄,并不缺乏产生英雄的土壤,排除A;BC说法过于夸张绝对,不符

合实际,排除。

选择题

美国国会众议院1月13日表决通过针对总统特朗普的弹劾条款,正

式指控他“煽动叛乱”。按照美国宪法,结果可能是

A.提前大选来决定总统的去留 B.最高法院宣布弹劾案无效

C.特朗普前往国会参议院游说 D.总统直接否决众议院决议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根据美国宪法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之间实行三

权分立,而国众议院提出的弹劾案要经过参议院同意才能通过,所以

按照宪法最有可能的结果是特朗普到参议院进行游说以阻止该弹劾

条款的通过,故选C;美国总统遭到弹劾时并不提前进行大选,排除

A;最高法院误选宣布弹劾案无效,排除B;总统不能直接否决弹劾

案,排除D。

选择题

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英国曾颁布禁止熟练工人移民和机器出

口的法令。1825年受国内国际多种因素的影响,英国取消机器出口

禁令。这一变化说明

A.工业革命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 B.英国正式奉行自由主义政策

C.机器出口给英国带来巨大收益 D.技术工人饱和面临失业危机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25年英国政府取消机器出口禁令,有利于欧

美国家引进机器设备,促进了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说明工

业革命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A项正确;英国正式奉行自由主义政

策是在1852年,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机器出口给英国带来巨大

收益,C项错误;英国政府从禁止到允许机器出口,不能说明英国“技

术工人饱和面临失业危机”,D项错误。

选择题

法国大革命后,资产者追逐自由竞争,幻想在这种"平等"的社会氛围

中达到权力和财富的顶峰。贵族阶层逐渐落魄,于是悲观颓唐、人生

虚幻的情绪滋生,对神秘彼岸的向往也成为流行的思想。由此催生了

文学上的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B

【解析】

根据“对神秘彼岸的向往也成为流行的思想”这与浪漫主义对社会现

实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性世界的新思潮的特点相符,故

选B;古典主义形成并繁盛于17世纪的法国,是从古希腊罗马文化

里面吸取艺术形式和题材,主张拥护中央集权,尊崇王权,歌颂君主;

崇尚理性,克制个人情欲,与题意不符,排除A;现实主义强调对社

会现实的刻画,与题意不符,排除C;现代主义是十九世纪末兴起至

二十世纪中期,具有前卫特色并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文艺流派

和思潮,与题意不符,排除D。

选择题

1938年5月22日,英国驻巴黎大使向法国外交部长宣读了外交大臣

的来电,内称:“一旦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未能获得和平解决,法国政

府不应对英国政府的态度抱有任何错误的幻想。”后来法国多次以英

国不肯援助捷克为由为自己辩解。可以看出

A.英国对捷克形势已无能为力 B.法国未形成稳定的对德策略

C.英法对德绥靖政策由此开始 D.与德和解是英法的实际目的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2977869a2159706.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