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毒种管理制度

菌毒种管理制度


2024年4月6日发(作者:internet选项在哪)

菌毒种管理制度

目的:对本公司用于研发、生产和检定用的菌毒种的分离、检定、申购、保存、保管、领用、销毁等各个

环节实行有效的监督控制,确保国家相关法规要求,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研发、生产和检定用的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或病毒等。

职责:试验室专人负责菌、毒种的出入库保管、保存及处理等日常管理,公司管理层批准实验室一、二类

菌毒种的申购、领用及销毁的审批。

规程:

1、总则

菌毒种,系指直接用于研发、制造和检定生物制品的细菌、立克次体或病毒等,以下简称菌毒种,按《人

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为基础分为四类。

1.1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

布消灭的微生物。

1.2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

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牛物。

1.3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

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1.4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2、菌毒种的来源

菌毒种按照使用途径,分为:研发用、生产和检定用。

2.1生产和检定用菌毒种的来源

2.1.1生产和检定用菌毒种包括DNA重组工程菌种,来源途径应合法,并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2.1.2生产和检定用菌毒种由国家药品检定机构统一进行国家菌毒种编号,备单位不得更改及仿冒。菌毒种

由国家药品检定机构或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单位保存、检定及分发。未经注册并统一编号的菌

毒种不得用于生产和检定。

2.1.3各使用公司收到菌毒种后一般应及时进行检定,用培养基保存的菌种应立即检定。

2.1.4质量管理部门对本公司的菌毒种施行统一管理。

2.2研发用菌毒种

2.2.1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发人员设计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重组到质粒,将重组的质粒导入宿主细胞中

使其表达,从而产生所需要的蛋白。

2.2.2研发人员应做好菌毒种的研究资料

2.2.2.1菌(毒)种的来源、特性和鉴定资料

2.2.2.1.1菌(毒)种的来源、可用于生产的研究资料或者证明文件、历史(包括分离、鉴定和减毒等),特

性和型别、对细胞基质的适应性、感染性滴度、抗原性、免疫原性、毒力(或者毒性)及保护力试验等研

究;

2.2.2.1.2详细说明基因治疗所用的目的基因及其来源(尤其是有否涉及国内外专利问题,应有专利查询资料),

获得目的基因的材料方法和基因鉴定结果。

2.2.2.1.3表达载体的名称、结构、遗传特性及其各组成部分(如启动子、复制子)的来源与功能,构建中所

用位点的酶切图谱或者基因库资料,抗生素抗性标志物。

2.2.2.1.4宿主细胞的名称、来源、传代历史、检定结果及其生物学特性;

2.2.2.1.5 DNA重组体的克隆步骤,材料方法;DNA序列分析图谱和结果,注明启动子、增强子、插入顺序、

目的基因及polyA顺序等;重组体的限制性酶切图谱和鉴定结果;重组体中基因表达水平和时程。

2.2.2.1.6目的基因导入系统的性质与内容。由于部分病人对青霉素的过敏反应,最好不用耐氨苄青霉素基因

作耐药基因,而建议用卡那霉素或新霉素基因作耐药基因。若用物理方法导入,须提供其详细方法、步骤,

基因导入效率及其表达的生物活性以及导入细胞后基因的稳定性,无重排或突变的证据。每一操作步骤必

须鉴定其结果,通常的鉴定内容和方法有:限制性酶切图谱,基因的PCR扩增,表达盒DNA序列分析,

SDS-PAGE,Westernblot分析等。

2.2.2.1.7载体引入宿主细胞的方法及载体在宿主细胞内的状态,如是否整合到染色体内及在其中的拷贝数,

证明宿主细胞与载体结合后的遗传稳定性;

2.2.2.1.8提供插入基因与表达载体两侧端控制区的核苷酸序列,详细叙述在生产过程中,启动与控制克隆基

因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的方法及水平等。

2.2.2.2种子批的建立和检定资料

种子批的建立和检定资料包括:菌(毒)种原始种子批、主代种子批、工作种子批建库的有关资料,

包括各种子批的代次、制备、保存,对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进行全面检定,检定项目包括纯度、无外源

因子污染、鉴别试验、特性、质粒保有率、目的基因序列测定等。

2.2.2.3菌(毒)种传代稳定性研究资料

菌(毒)种传代稳定性研究资料包括:确定限定代次的研究资料,检定项目参见种子批的检定项目。

2.2.2.4菌(毒)种的操作应符合国家有关医学微生物菌种保管的规定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

例。

2.2.2.5以大肠杆菌的种子批为例,需要做平板检定、染色镜检、抗生素抗性、电镜检测、生化反应、表达

量、质粒检测、目的基因测序等。其中,关于电镜,“应为典型的大肠杆菌形态,无支原体,无噬菌体及病

毒样颗粒,以及其他杂菌污染”。细胞分泌表达的一般都是不低于xxmg/L,尤其是保存及传代稳定性都应涉

及到表达量。

3、菌毒种的管理

3.1菌毒种应有专人保管,每株菌种应建立菌种记录,包括菌种名称、编号、来源、培养条件、管理人、存

取日期等。

3.2检定用菌种管理

3.2.1从菌种中心获得的冻干粉为第0代,传代次数应不得超过5次。冻干菌种若使用-20℃冰箱保存,一般

每年复活再冻干保藏一次。

3.2.2冻干管开启后,可以使用菌种甘油管和斜面接种。冻干菌种一旦解冻制备工作菌种后,不得重新冷冻

和再次使用。

3.2.3从菌种中心获得的斜面菌种应明确传代情况,斜面每1-3个月传代一次,总传代次数应不得超过5次。

除另有规定外,斜面菌种和菌液应置于2℃~8℃冰箱保存。

3.3研发用菌种管理

3.3.1研发用菌种使用-80℃冰箱保存,一般每年复活再冻干保藏一次。

3.3.2研发用菌种应做好菌种的历史来源、特性、检定资料。

3.4生产用菌种管理

3.4.1生物制品生产用菌毒种应采用种子批系统。应规定各级种子批允许传代的代次,并经国务院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批准。

3.4.2原始种子批(PCB)是对选定或者重组的菌毒种进行纯培养,并将培养物分成一定的数量、装量和成分

一致的小包装,选用冻干或其他适应方法保存。应验明其记录、历史、来源和生物学特性。细菌类种子批

应对原始种子进行形态和生化特性、培养特性、纯度、表达量、质粒检测、目的基因测序等鉴定。

3.4.3主种子批(MCB)是从原始种子批传代和扩增后保存的。主种子批由原始种子批经适当方式传代扩增

而来,增值到一定代次后,将相同传代次的所有培养物定量分装,选用冻干或其他适应方法保存。

3.4.3.1建立主种子批的建库资料,包括种子批的代次、制备、保存过程,对主种子批进行全面检定,主种

子库的检定包括:

①菌种同一性鉴定:菌种/株的来源、基因型及表型。基因型通过RAPD方法鉴定,通过测定重组质

粒的特殊标记和抗药性标记确定表型。

②菌种培养纯度检定:外源因子(如杂菌、真菌、噬菌体等)的检测。

③菌种稳定性检定:转化菌的比例,扩增条件、质粒拷贝数,基因表达量、允许的传代次数。

④基因表达盒序列分析:插入的目的片段以及调控序列进行测序分析。

3.4.3.2 主种子库应有一定的量,保证工作种子库的制备。

3.4.4工作种子批(WCB),从主种子批传代扩增到一定代次后分装,选用冻干或其他适应方法保存。除外源

基因表达和序列分析,其他检定内容按照主种子批的检定。工作种子批的生物学特性应与原始种子批一致。

检定合格后用于生产。

3.4.5优化菌毒种的培养工艺,明确:培养基、接种量、放大级数、菌龄、培养温度、pH值、搅拌速度、溶

氧量(OD值)、诱导时机和收菌时机等。

3.4.6通常,原始工作批和主工作批的菌毒种在液氮中保存,工作种子批在菌毒种在-70℃保存并不超过6个

月。

3.5菌毒种的传代及检定实验室应符合国家生物安全的相关规定。

3.6保藏的菌种都应有明显的标志,应标明名称、编号、批号、接种人、接种日期、传代次数应与菌种记录

一一对应。

3.7保管人员应定期对库内温度、湿度、通风及冰箱、冰柜等菌毒种保藏设备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

录。

3.8保管人员根据菌毒种的保存期限,及时进行传代,定期鉴定,并详细记录。保存的菌毒种传代或冻干均

应填写专用记录。

3.9不能冻干保存的应根据其特性,置适宜环境保存2份或保存于2种培养基。

4、菌毒种的领用和发放

因工作需要领用和发放一、二类菌毒种时,须严格按国家有关的规定,填写申请表,负责人审核批准

后方可领用和发放。

4.1一类菌毒种,未经政府批准,不得进行国际间各类菌、毒种交流。

4.2一、二类菌毒种不得邮寄,三类菌毒种在邮寄时,应执行有关规定。

4.3菌毒种库应有双人双锁保管和领用,有完整的保存和进出记录。

5、销毁

无保存价值的菌毒种可以销毁。销毁一、二类菌毒种的原始种子批、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时,须经

本公司领导批准,并报请国家卫生行政当局或省、内治区、直辖市卫生当局认可。销毁三、四类菌毒种须

经公司领导批准。锖毁后应在账上注销,写明销毁原因、方式和日期。销毁时应有二人以上参加,并做好

销毁记录。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2335703a2043301.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