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种质资源描述和数据规范

种子种质资源描述和数据规范


2024年3月5日发(作者:搜狗手写输入法手机版下载)

种子种质资源描述和数据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烟草种质资源的描述符、分级标准以及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内容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烟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整理、整合和信息共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635 烤烟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659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GB 5606.4 卷烟感官技术要求

GB/T 12404 单位隶属关系代码

GB/T 19609 卷烟用常规分析用吸烟机测定总粒相物和焦油

GB/T 23222-2008 烟草病虫害分级及调查方法

GB/T 23224-2008烟草品种抗病性鉴定

YC/T 34 烟草及烟草制品总植物碱的测定光度法

YC/T 36 卷烟—总粒相物中总植物碱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YC/T 142 烟草农艺性状调查方法

YC/T 153 烟草及烟草制品 氯的测定电位法

YC/T159-2002 烟草及烟草制品中水溶性糖的测定

YC/T161-2002 烟草及烟草制品总氮的测定连续流动法

YC/T 166 烟草及烟草制品总蛋白质的测定

YC/T 173 烟草及烟草制品中钾的测定

ISO 3166 Codes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Names of Countries

3 术语和定义

3.1

烟草 tobacco

烟草属于茄科 (Solanaceae )烟草属 (Nicotiana) 。烟草栽培种有两个,分别来源于普通烟草(m L)和黄花烟(a L)。染色体数均为2n=48 。

3.2

烟草种质资源 tobacco germplasm

烟草野生资源、地方品种、选育品种/系(包括杂交种),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遗传材料。

1

3.3

遗传材料 genetic materials

是指烟草苗、根、茎、叶、芽、花、组织、细胞、DNA片段及基因等有生命的物质材料。

3.4

基本信息 basic information

烟草种质资源基本情况描述信息,包括全国统一编号、种质名称、学名、原产地、种质类型等。

3.5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morp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烟草种质资源的生育期、植物学形态、产量性状、农艺性状等特征特性。

3.6

品质特性 quality characters

烟草种质资源原烟的品质特性包括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外观品质指的是依据原烟外部特征所确定的原烟质量指标,内在品质指的是化学成分及感官评吸质量。

3.7

抗逆性 stress resistance

烟草种质资源对各种非生物胁迫的适应或抵抗能力,包括耐旱性和耐涝性等。

3.8

抗病虫性 insect resistance

烟草种质资源对各种生物胁迫的适应或抵抗能力,包括抵抗烟草黑胫病、赤星病、青枯病、CMV、TMV、PVY、烟蚜虫、烟青虫等病虫生物的性能。

3.9

烤烟 flue-cured tobacco

用烘烤设备(火管或其他加热设备)通过烘烤调制的烟叶。

3.10

晒晾烟 air/sun-cured tobacco

用晾晒设备通过晾、晒或晾晒结合措施调制的烟叶。主要有白肋烟、香料烟、马里兰烟、黄花烟、晒红烟、晒黄烟、雪茄烟等。

3.11

原烟 raw tobacco

经过初步调制的烟叶。

3.12

2

香气 aroma

单料烟烟气本身所固有的烟草特具的芳香。

3.13

香型 aroma type

单料烟烟气所具有的香气类型。

4 基本信息

4.1 全国统一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是种质的唯一标志号,由8位数字顺序号组成,不够8位在左边用0补齐。

4.2 种质库编号

烟草种质在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中的编号,由“I5A”加5位数字顺序号组成。种质库编号由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统一分配,每份种质具有唯一的种质库编号。

4.3 引种号

由年份加4位数字顺序号组成的8位字符串,如“19940124”,前4位表示种质从境外引进年份,后4位为顺序号,从“0001”到“9999”。每份引进种质具有唯一的引种号。

4.4 采集号

烟草种质在野外采集时赋予的编号,由年份加2位省份代码加4位数字顺序号组成。

4.5 种质名称

国内种质的原始名称或国外引进种质的中文译名,如有多个名称应在英文括号内列出,用英文逗号分隔,例“种质名称1(种质名称2,种质名称3)”;国外引进种质如果没有中文译名,可以直接录入种质的外文名。

4.6 种质外文名

国外引进种质的外文名和国内种质的汉语拼音名。每个汉字的汉语拼音之间空一格,每个汉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大写,如“Hong Hua Da Jin Yuan”。国外引进种质的外文名应注意大小写和空格。

4.7 科名

由拉丁名加英文括号内的中文名组成,如“Solanaceae (茄科)”。

4.8 属名

由拉丁名加英文括号内的中文名组成,如“Nicotiana(烟属)”。

4.9 学名

由拉丁名加英文括号内的中文名组成,如“m L.(普通烟草)”、“a L.(黄花烟草)”等。如没有中文名,直接填写拉丁名,如“Nicotiana benavidesii”、“Nicotiana bonariensis”等

4.10 原产国

3

烟草种质原产国家名称、地区名称或国际组织名称。国家和地区名称参照ISO 3166和GB/T2659。如该国家已不存在,应在原国家名称前加“原”,如“原苏联”。国际组织名称用该组织的英文缩写,如“IPGRI”。

4.11 原产省

国内烟草种质原产省份名称,省份名称参照GB /T 2260;国外引进烟草种质原产省用原产国家一级行政区的名称

4.12 原产地

国内烟草种质的原产县、乡、村名称。县名参照GB /T 2260。

4.13 海拔

烟草种质资源原产地的海拔高度。单位为m。

4.14 经度

烟草种质资源原产地的经度,单位为度和分。格式为DDDFF,其中DDD为度,FF为分。东经为正值,西经为负值,例如,“11226”代表东经112゜26', “-10608”代表西经106゜8'。

4.15 纬度

烟草种质资源原产地的纬度,单位为度和分。格式为DDFF,其中DD为度,FF为分。北纬为正值,南纬为负值,例如,“3608”代表北纬36゜8', “-2642”代表南纬26゜42'。

4.16 来源地

国内烟草种质的来源省、县名称,国外引进烟草种质的来源国家、地区名称或国际组织名称。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名称同4.10,省和县名称参照GB /T 2260。

4.17 保存单位

烟草种质提交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前的原保存单位名称。单位名称应写全称,例如“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单位隶属关系代码参照GB/T 12404。

4.18 保存单位编号

烟草种质在原保存单位中的种质编号。该编号在其保存单位应具有唯一性。

4.19 系谱

烟草选育品种(系)的亲缘关系。例如牡晒83-15-2的系谱为“[海林小护脖香×(穆棱护脖香×地里础)]×3035”。

4.20 选育单位

烟草品种(系)的选育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单位名称应写全称,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4.21 育成年份

烟草选育品种(系)的育成年份。例如“1998”。

4.22 选育方法

4

烟草选育品种(系)的育种方法。例如“系选”、“杂交”、“诱变”等。

4.23 种质类型

依据种质的遗传特性所划分的类型,分为:

1 野生资源

2 地方品种

3 选育品种(系)

4 遗传材料

5 其他

4.24 调制类型

按调制方法及植物学特性进行的分类。

1 白肋烟

2 黄花烟

3 烤烟

4 晒晾烟

5 香料烟

6 雪茄烟

4.25 图像

烟草种质的图像文件名,图像格式为.jpg。图像文件名由统一编号加“-”加序号组成。如有多个图像文件,图像文件名用英文分号分隔,如“、 ”。图像对象主要包括株型、叶形、花序等。

4.26 观测地点

烟草种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观测地点的名称,记录到省和县名,如“安徽凤阳”

5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参照YC/T 142进行描述

5.1 播种期

种子播种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为“YYYYMMDD”

5.2 成苗期

烟苗达到能够移栽时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为“YYYYMMDD”。如“20040315”,表示成苗期为2004年3月15日。

5.3 苗龄

成苗期记载播种至烟苗成苗的天数。单位为d。

5.4 移栽期

烟苗进行大田移栽的日期。表示方法和格式同5.1。

5.5 现蕾期

5

群体50%植株现蕾的日期。表示方法和格式同5.1。

5.6 中心花开放期

群体50%植株中心花开放的日期。表示方法和格式同5.1。

5.7 移栽至现蕾天数

于现蕾期观察群体,采用目测法,记载大田移栽期至现蕾期的天数。单位为d。

5.8 移栽至中心花开放天数

于中心花开放期观察群体,采用目测法,记载大田移栽期至中心花开放期的天数。单位为d。

5.9 蒴果成熟期

群体50%植株蒴果成熟的日期。表示方法和格式同5.1。

5.10 全生育期

蒴果成熟期观察群体,采用目测法,记载播种期至蒴果成熟期的总天数。单位为d。

5.11 株型

以小区为观察对象,与现蕾期上午10时前观察,采用目测法,参照烟草株型模式图(见图1),按如下标准,记载植株生长形态。

1 橄榄形(上,下部较小,中部较大)

2 筒形(上,中,下三部分大小近似)

3 塔形(自下而上逐渐缩小)

1 2 3

图1 株型

5.12 株高

第一青果期调查,采用杆尺,自垄背量至第一青果柄基部的长度。单位为cm。

5.13 茎围

第一青果期调查,采用软(皮)尺,测量株高1/3处茎的周长。单位为cm。

6

5.14 节距

第一青果期调查,采用钢卷尺,测量株高1/3处上下各5个叶位(共10个节距)的平均长度,对于不足10片叶的,则测量实际节距。单位为cm。

5.15 叶数

中心花开放期调查,计数植株基部至中心花以下第五花枝处着生叶片数。单位为片。

5.16 叶长

中部叶工艺成熟期调查,采用钢卷(直)尺,测量植株中部最大叶,自茎叶连接处至叶尖的直线长度(见图2)。单位为cm。

叶宽

叶长

叶长

叶柄长

图2 叶长、叶宽及叶柄

5.17 叶宽

中部叶工艺成熟期调查,采用钢卷(直)尺,测量植株中部最大叶,与主脉垂直的叶面最宽处的长度(见图2)。单位为cm。

5.18 叶柄

中部叶工艺成熟期调查,采用钢卷(直)尺,测量植株中部最大叶叶柄与茎连接处至叶基部的长度(见图2)。单位为cm。

5.19 叶形

现蕾期观察小区群体,采用目测法,参照烟草叶形模式图确定叶片的基本形状,再根据中部最大叶片的长宽比例(或称叶形指数),以及叶片最宽处的位置确定叶片的实际形状(见图3)。

1 宽椭圆(叶片最宽处在中部,长宽比l.6~l.9:l)

2 椭圆(叶片最宽处在中部,长宽比1.9~2.2:l)

3 长椭圆(叶片最宽处在中部,长宽比2.2~3.0:l)

4 宽卵圆(叶片最宽处在基部,长宽比l.2~1.6:1)

5 卵圆(叶片最宽处在基部,长宽比1.6~2.0:1)

6 长卵圆(叶片最宽处在基部,长宽比2.0~3.0:1)

7 心脏形(叶片最宽处在基部,叶基近中脉处呈凹陷状,长宽比1~1.5:1)

8 披针形(叶片最宽处在基部,长宽比3倍以上)

7

1 2 3 4

5 6 7 8

图3 叶形

5.20 叶尖

群体50%植株现蕾期观察小区群体,采用目测法,参照烟草叶尖模式图(见图4),以同一调制类型对照品种为参照,确定叶片尖端的形状。

1 钝尖

2 渐尖

3 急尖

4 尾状

1 2 3 4

图4 叶尖

5.21 叶面

现蕾期观察小区群体,采用目测法,参照烟草叶面模式图,确定叶面状态(见图5)。

1 平

2 较平

3 较皱

4 皱

8

1 2 3 4

图5 叶面

5.22 叶缘

现蕾期观察群体,采用目测法,参照烟草叶缘模式图(见图6),确定叶缘的形状。 1 平滑

2 微波

3 波浪

4 皱折

5 锯齿

1 2 3

4 5

图6 叶缘

5.23 叶色

现蕾期观察小区群体,采用目测法,记载叶片正面的颜色。

1 浅绿

2 黄绿

3 绿

4 深绿

5.24 叶片厚薄

现蕾期观察小区群体,采用手感结合目测法,记载叶片的厚薄程度。

1 薄

9

2 较薄

3 中等

4 较厚

5 厚

5.25 叶耳

现蕾期观察小区群体,采用目测法,参照烟草叶耳模式图(见图7),记载叶耳的大小或有无。

0 无

1 小

2 中

3 大

0 1 2 3

图7 叶耳

5.26 叶片主脉粗细

采用目测法,现蕾期观察中部最大叶,记载叶片主脉的粗细程度。

1 细

2 中

3 粗

5.27 主侧脉夹角

现蕾期调查,用量角器测量中部最大叶主脉与侧脉之间的夹角,每小区随即调查5株,计算其均值,参照主侧脉夹角模式图(见图8),依据如下标准,确定中部叶片的主侧脉夹角。

1 小(30.00°以内)

2 中(30.00°—60.00°)

3 大(60.01°—90.00°)

1 2 3

图8 主侧脉夹角

5.28 茎叶角度

10

现蕾期调查,用量角器测量中部最大叶与茎的夹角,每小区随即调查5株,计算其均值,参照茎叶角度模式图(见图9),依据如下标准,确定中部叶片的茎叶角度。

1 小(30.00°以内)

2 中 (30.00°—60.00°)

3 大 (60.01°—90.00°)

4 甚大(90°以上)

30° 30° 60°

60° 90°

90°

1 2 3 4

图9 茎叶角度

5.29 花序密度

群体50%植株盛花期观察,采用目测法,记载花序的松散或密集程度(见图10)。

1 松散

2 密集

1 2

图10 花序密度

5.30 花序形状

群体50%植株盛花期观察,采用目测法,参照盛花期花序的着生形状模式图(见图11)。记载花序的着生形状。

1 球形

2 扁球形

3 倒圆锥形

4 菱形

11

1 2 3 4

图11 花序形状

5.31 花色

群体50%植株盛花期观察,采用目测法,记载花冠的颜色。

1 白

2 黄

3 淡红

4 红

5 深红

5.32 花冠尖

群体50%植株盛花期观察,采用目测法,参照花冠尖部特征图(见图12),确定花冠的尖部特征。

1 无

2 有

0 1

图12 花冠尖

5.33 花冠长度

第一中心花开放时期调查,随机调查5株,采用钢卷(直)尺,测量第一中心花自花冠基部至花冠口的长度(见图13)。单位为cm。

5.34 花冠直径

第一中心花开放时期调查,随机调查5株,采用钢卷(直)尺,测量第一中心花的花冠口外圈最大处的长度(见图13)。单位为cm。

5.35 花萼长度

第一中心花开放时期调查,随机调查5株,采用钢卷(直)尺,测量第一中心花的萼片着生的基部到萼片尖端的长度(见图13)。单位为cm。

花冠直径

12

花冠长度

图13 花冠及花萼

5.36 产量

以小区为对象,计算单位面积所产原烟的重量。单位为kg/hm2,精确0.01kg。

5.37 上等烟比率

以小区为对象,计算单位面积上等烟产量占总产量的比率。以%表示,精确0.01%。

5.38 中等烟比率

以小区为对象,计算单位面积中等烟产量占总产量的比率。以%表示,精确0.01%。

5.39 种子形状

以种质收获种子为观察对象,参照烟草种子的形状模式图(见图14),确定种子形状。

1 卵圆形

2 椭圆形

3 肾形

1 2 3

图14 种子形状

5.40 种子颜色

以种质收获种子为观察对象,按最大相似原则判定种子的表皮颜色。

1 浅褐色

2 褐色

3 深褐色

5.41 千粒重

种子千粒重是指1000粒自然干燥种子的绝对重量,规定含水量为6%。种子千粒重的测定方法是,按照四分法从送验样品中独立分出试验样品中随机数取2份各1000粒种子称重(精确到0.0001g)。检测结果以2次测定结果的平均数表示。2次测定结果之间的误差,不得超过平均数的5%。

自然干燥的种子的含水量很不一致,季节间变化也很大,为便于比较,应将实测千粒重折算成规定水分含量(一般为6%)的千粒重。折算公式(1)如下:

H[1W(%)]

HO(%O

1

W

) ………………………………………公式(1)

13

式中:HO

—— 规定水分千粒重

H

—— 实测千粒重

WO

—— 规定水分含量

W

—— 实测水分含量

5.42 蒴果形状

以成熟期的蒴果为观察对象,按最大相似原则判定蒴果的形状(见图15)。

1 圆形

2 卵圆形

3 长卵圆形

1 2 3

图15 蒴果形状

6 品质特性

6.1 原烟颜色

每份种质随机抽取6-15叶位(多叶型种质抽取底部、顶部各去掉五片烟叶后)的通级原烟2.5kg作为送验样品,送验样品应送有资质的烟草质量检测中心进行统一评价。以送验样品为观察对象 ,参照GB2635烤烟标准,观察原烟的相关颜色、色泽饱和度和色值的状态。

1 柠檬黄(烟叶表现全部呈黄色,在习惯上称呼的淡黄色、正黄色域内)

2 青黄(黄色烟叶上有任何可见的青色,且不超过三成者)

3 桔黄(烟叶表现呈现桔黄色,在习惯上称呼的金黄色、深黄色域内)

4 微带青(指黄色烟叶上叶脉带青或叶片含微浮青面积在10%以内者)

5 淡棕(烟叶表现呈淡棕色)

6 棕色(烟叶表现呈棕色)

7 红棕(烟叶表现呈红黄色或浅棕黄色,在习惯上称呼的红黄色、棕黄色域内)

8 褐色 ( 烟叶表现呈褐色 )

6.2 原烟色度

取样及评判规则同6.1。以送验样品为观察对象 ,依据GB 2635,观察原烟烟叶表面颜色的饱和程度、均匀度和光泽强度。

1 浓 ( 烟叶表面颜色均匀,色泽饱和 )

14

2 强 ( 烟叶表面颜色均匀,饱和度略逊 )

3 中(烟叶表面颜色不均,饱和度一般)

4 弱(烟叶表面颜色不均,饱和度差)

5 淡(烟叶表面颜色不均,色泽淡)

6.3 原烟结构

取样及评判规则同6.1。以送验样品为观察对象 ,依据GB 2635,观察原烟烟叶细胞排列的疏密程度。

1 疏松(细胞排列疏松)

2 尚疏松(细胞排列尚疏松)

3 稍密(细胞排列稍密)

4 紧密(细胞排列紧密)

6.4 原烟身份

取样及评判规则同6.1。以送验样品为观察对象 ,依据GB 2635,观测原烟叶片厚度、细胞密度或单位面积的重量,以厚度表示。

1 薄

2 稍薄

3 中等

4 稍厚

5 厚

6.5 原烟油分

取样及评判规则同6.1。以送验样品为观察对象 ,依据GB 2635,观察原烟的油润程度。

1 少(缺乏油分,表现无油润感)

2 稍有(较少油分,表现尚有油润感)

3 有(尚有油分,表现有油润感)

4 多(富油分,表现油润)

6.6 原烟单叶重

取样同6.1。从原烟样品中 随机抽取10片中部原烟称重,计算平均单叶重量 ,以g为单位,精确0.01g。结果以2次重复均值表示。

6.7 总糖

依据YC/T159-2002检测烟叶中水溶性总糖(以葡萄糖计)的含量。以%表示,精确0.01%。

6.8 还原糖

依据YC/T159-2002检测烟叶中还原糖的含量,以%表示,精确0.01%。

6.9 总氮

依据YC/T161 检测烟叶中总氮的含量,以%表示,精确0.01%。

6.10 蛋白质

依据YC/T 166 检测烟叶中蛋白质的含量,以%表示,精确0.01%。

6.11 总植物碱

15

依据YC/T 34 检测烟叶中总植物碱(以烟碱计)的含量,以%表示,精确0.01%。

6.12 焦油

依据GB/T 19609 检测烟支主流烟气总粒相物中的焦油含量,以mg/支为单位,精确0.01mg。

6.13 烟气总植物碱

依据YC/T 36 检测烟支主流烟气中总植物碱(以烟碱计)的含量,以%表示,精确0.01%。

6.14 氧化钾

依据YC/T 173 检测烟叶中氧化钾的含量,以%表示,精确0.01%。

6.15 氯离子

依据YC/T 153 检测烟叶中氯离子的含量,以%表示,精确0.01%。

6.16 香型风格

依据原烟及复烤烟感官评价方法和GB 5606.4 进行评吸和质量评判。

1 清

2 清偏中

3 中偏清

4 中间香

5 中偏浓

6 浓偏中

7 浓香

8 特香型

9 皮丝香型(即莫合烟)

10 雪茄香型(雪茄烟)

11 香料香型(香料烟)

12 白肋香型(白肋烟)

13 晒黄香型(晒黄烟)

14 似烤烟香型(晒黄烟)

15 调味香型(晒黄烟)

16 晒红香型(晒红烟)

17 调味香型(晒红烟)

18 亚雪茄香型(晒红烟)

19 半香料香型(晒红烟)

20 似白肋香型(晒红烟)

21 马里兰(马里兰烟)

注1:1-8适用于烤烟描述,9-21适用于晒晾烟描述。

6.17 香型程度

依据原烟及复烤烟感官评价方法和GB 5606.4 进行评吸和质量评判。

1 显著

2 较显著

3 有

4 微有

16

5 缺乏

6.18 劲头

依据原烟及复烤烟感官评价方法和GB 5606.4 进行评吸和质量评判。

1 小

2 较小

3 适中

4 较大

5 大

6.19 浓度

依据原烟及复烤烟感官评价方法和GB 5606.4 进行评吸和质量评判。

1 浓

2 较浓

3 中等

4 较淡

5 淡)

6.20 香气质

烟气入喉时产生刺激喉部收缩的反应,同时使吸烟者在生理上感到兴奋。依据原烟及复烤烟感官评价方法和GB 5606.4 进行评吸和质量评判。

1 好(15~13)

2 较好(12~10)

3 中等(9~7)

4 较差(<7)

6.21 香气量

依据原烟及复烤烟感官评价方法和GB 5606.4 进行评吸和质量评判。

1 充足(晒晾烟:25~23)

2 足(烤烟:20~18,晒晾烟:22~20)

3 较足(烤烟:17~15,晒晾烟:19~17)

4 尚足(烤烟:14~12,晒晾烟:16~14)

5 有 (烤烟:11~9,晒晾烟:13~11)

6 较少(烤烟:<9,晒晾烟:<11)

6.22 余味

依据原烟及复烤烟感官评价方法和GB 5606.4 进行评吸和质量评判。

1 舒适(烤烟:25~22,晒晾烟:20~18)

2 较舒适 (烤烟:21~18,晒晾烟:17~15)

3 尚舒适 (烤烟:17~14,晒晾烟:14~12)

4 欠适 (烤烟:13~10,晒晾烟:11~9)

5 差(烤烟:<10,晒晾烟:<9)

6.23 杂气

17

依据原烟及复烤烟感官评价方法和GB 5606.4 进行评吸和质量评判。

1 微有(烤烟:18~16,晒晾烟:10~9)

2 较轻(烤烟:15~13,晒晾烟:8~7)

3 有(烤烟:12~10,晒晾烟:6~5)

4 略重(烤烟:9~7,晒晾烟:4~3)

5 重(烤烟:<7,晒晾烟:<3)

6.24 刺激性

如对鼻腔、口腔、喉部的冲刺,毛棘火燎等。依据原烟及复烤烟感官评价方法和GB 5606.4 进行评吸和质量评判。

1 轻(烤烟:12~11)

2 微有(烤烟:10~9,晒晾烟:10~9)

3 有(烤烟:8~7,晒晾烟:8~7)

4 略大 (烤烟:6~5,晒晾烟:6~5)

5 大(烤烟:<5,晒晾烟:<5)

6.25 燃烧性

依据原烟及复烤烟感官评价方法和GB 5606.4 进行评吸和质量评判。

1 强(5)

2 较强(4)

3 中等(3)

4 较差 (2)

5 熄火(<2)

6.26 灰色

依据原烟及复烤烟感官评价方法和GB 5606.4 进行评吸和质量评判。

1 白色 (5)

2 灰白 (4~3)

3 黑灰(<3)

6.27 评吸得分

各感官质量单项平均得分之和即为评吸得分,最大值为100。

6.28 质量档次

依据评吸得分结合单项指标综合评价确定质量档次。

1 好(评吸得分>85)

2 较好(85≥评吸得分>80)

3 中等(80≥评吸得分>70)

4 较差(70≥评吸得分>60)

5 差(评吸得分≤60)

7 抗逆性

7.1 耐旱性

参照GB/T211127-2007执行。

18

采用温室移栽鉴定方法,将成苗烟苗移栽至温室池内,种植密度按大田要求进行,3次重复,每次重复10株,设置耐旱性强、弱对照品种。移栽后30d内按烟株需水规律正常供水,保持土壤湿润,30d后开始断水,待耐旱性强对照品种中午叶片萎蔫,早晚能正常舒展为度,恢复正常管理,10d后调查所有种质烟株恢复情况,恢复级别依据烟株恢复状况分为5级。

级别 恢复情况

0 烟株正常生长

1 1/3叶片萎蔫,但叶色、茎杆正常

2 2/3叶片萎蔫卷曲,部分叶片变黄,茎杆正常

3 除心叶外叶片全部萎蔫,大部分叶片枯黄,茎杆轻微缩水

4 植株枯死

根据恢复级别计算恢复指数,按计算公式(10):

4

N

…………………………………公式(10)

式中:RI

—— 恢复指数

Xi

—— 各级旱害级值

ni

—— 各级旱害株数

N

—— 调查总株数

耐旱性鉴定结果的统计分析和校检参照3.3。

群体耐旱性评价根据恢复指数分为3级。

3 强(恢复指数≤30)

5 中(30<恢复指数≤60)

7 弱(恢复指数>60)

7.2 耐涝性

采用温室移栽鉴定方法,将成苗烟苗移栽至温室池内,种植密度按大田要求进行,3次重复,每次重复10株,设置耐涝性强、弱对照品种。30d前按烟株需水规律正常供水,保持土壤湿润,30d后开始灌水,保持土面水层1cm ~ 2cm,持续24h,然后将明水排掉,待耐涝性强对照品种中午叶片萎蔫,早晚能正常舒展为度,恢复正常管理,7d后调查烟株生长恢复程度。恢复级别依据烟株恢复状况分为5级。

级别 恢复情况

0 叶片展开, 烟株正常生长

1 1/3叶片萎蔫,但叶色、茎杆正常

2 2/3叶片萎蔫卷曲,部分叶片变黄,茎杆正常

3 除心叶外大部分叶片萎蔫枯黄,茎杆轻微缩水

4 植株枯死。

根据恢复级别计算恢复指数,计算公式(11):

(xn)RI100ii

4N

………………………………………公式(11)

式中:RI

—— 恢复指数

Xi

—— 各级涝害级值

ni

—— 各级涝害株数

N

—— 调查总株数

耐涝性鉴定结果的统计分析和校检参照3.3。

19

RI(xn)100ii

群体耐涝性评价根据恢复指数分为3级。

3 强 (恢复指数≤30)

5 中(30<恢复指数≤60)

7 弱(恢复指数>60)

7.3 抗病虫性

7.3.1 黑胫病(Black shank)抗性

依据GB/T 23224-2008 烟草品种抗病性鉴定和GB/T 23222 烟草病虫害分级及调查方法进行抗黑胫病评价。

1 高抗(HR)

3 抗病(R)

5 中抗(MR)

7 中感(MS)

9 感病(S)

7.3.2 青枯病(Granuville wilt)抗性

依据GB/T 23224-2008 烟草品种抗病性鉴定和GB/T 23222-2008 烟草病虫害分级及调查方法进行抗青枯病评价。

1 高抗(HR)

3 抗病(R)

5 中抗(MR)

7 中感(MS)

9 感病(S)

7.3.3 根结线虫病(Root-knot nematode)抗性

依据GB/T 23224-2008 烟草品种抗病性鉴定和GB/T 23222-2008 烟草病虫害分级及调查方法进行抗根结线虫病评价。

1 高抗(HR)

3 抗病(R)

5 中抗(MR)

7 中感(MS)

9 感病(S)

7.3.4 赤星病(Tobacco brown spot)抗性

依据GB/T 23224-2008 烟草品种抗病性鉴定和GB/T 23222-2008 烟草病虫害分级及调查方法进行抗赤星病评价。

1 高抗(HR)

3 抗病(R)

5 中抗(MR)

7 中感(MS)

9 感病(S)

7.3.5 普通花叶病(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抗性

20

依据GB/T 23224-2008 烟草品种抗病性鉴定和GB/T 23222-2008 烟草病虫害分级及调查方法进行抗普通花叶病评价。

0 免疫

1 高抗(HR)

3 抗病(R)

5 中抗(MR)

7 中感(MS)

9 感病(S)

7.3.6 黄瓜花叶病(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 )抗性

依据GB/T 23224-2008 烟草品种抗病性鉴定和GB/T 23222-2008 烟草病虫害分级及调查方法进行抗黄瓜花叶病评价。

1 高抗(HR)

3 抗病(R)

5 中抗(MR)

7 中感(MS)

9 感病(S)

7.3.7 马铃薯Y病毒病(Potato virus Y,PVY )抗性

参照GB/T 23224-2008 烟草品种抗病性鉴定和GB/T 23222-2008 烟草病虫害分级及调查方法进行马铃薯Y病毒病评价。

1 高抗(HR)

3 抗病(R)

5 中抗(MR)

7 中感(MS)

9 感病(S)

7.3.8 烟蚜(Aphis)抗性

采用田间自然感蚜鉴定,试验地设在蚜虫发生重区,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每小区种植20株以上,单行种植。设抗、感蚜对照种。于蚜虫高峰期进行调查。感蚜严重度分级标准如下:

级别 严重度

0 0~100头/株

1 101~500头/株

2 501~1000头/株

3 1000头/株以上

依据调查结果计算蚜情指数,计算公式(26)为:

( ……………………………………公式(26)

s

ini)AI1003N

式中:AI

—— 蚜情指数

si

—— 蚜情级别

ni

—— 相应蚜情级别的株数

i

—— 蚜情分级的各个级别

21

N

—— 调查总株数

依据蚜情指数计算抗蚜指数,计算公式(27)为:

AI

RI

AI

O

100 ………………………………………公式(27)

AIO式中:RI

—— 抗蚜指数

AIo

—— 感蚜对照品种蚜情指数

AI

—— 鉴定种质蚜情指数

依据抗蚜指数划分5个级别,进行种质群体抗蚜评价。

1 高抗(100.00 ~ 90.01)

3 抗(90.00 ~ 60.01)

5 中抗(60.00 ~ 40.01)

7 感(40.00 ~ 20.01)

9 高感(小于20.00)

8 其它特征特性

野生烟草鉴定采用温室盆栽试验,3次重复,每重复栽10株,以重复为观察对象,采用目测法记载如下特征。

8.1 主茎枝数

依据主茎分枝状况(见图16)确定

1 单枝(只有一个主茎)

2 多枝(多个主茎)

1 2

图16 主茎枝数

8.2 生长习性

以多年试验结果确定

1 一年生草本

2 一年生木本

22

3 多年生草本

4 多年生木本

8.3 雌蕊长度

依据 雌蕊与花冠的相对长度确定。

1 不外露

2 外露

8.4 雄蕊长度

依据雄蕊与花冠的相对长度确定。

1 不外露

2 外露

8.5 开花习性

1 昼开

2 夜开

8.6 指纹图谱与分子标记

对进行过指纹图谱分析和重要性状分子标记的烟草种质,记录指纹图谱或分子标记的方法,并注明所用引物、特征带的分子大小或序列以及分子标记的性状和连锁距离。

9 烟草种质资源数据标准

9.1 烟草种质资源数据标准见表1。

23

烟草种植资源数据标准

序号

代号

描述符

全国统一编号

2 102

种质库编号

3 103

引种号

统一编号

库编号

引种号

4 104

采集号

种质名称

种质外外文文名

7 107

科名

Solanaceae科名 Family C 20

(茄科)

8 108

属名

Nicotiana(属名 Genus C 20

烟属)

Nicotiana

9 109

学名

tabacum

学名 Species C 20

L.(普通烟草)

10 110

原产国

原产国

11 111

原产省

原产省

12 112

原产地

113

海拔

114

经度

115

纬度

原产Origin

13

14

15

海拔

经度

纬度

Altitude

Longitude

Latitude

N

N

N

7

5

4

2

0

0

m

24

C 30

始县

1002

12312

2314

Country of

C

origin

Province of

origin

C 20 辽宁

湖北省建20 美国

Alien name C 30

LIU YE

采集号

5 105

种质名称

种质6 106

KUAN

Accession

C

number

Genebank

C

number

Introduction

number

Collecting

number

Accession

C

name

30 宽柳叶

C 8 20010012

8 I5A00072

8 00002435

字段字段字段英文名

类型 长度

1 101

字段字段小数位

代码 代码英文名 例子

C 8 20020013

16 116

来源地

来源地

Sample

C

source

安徽省农30 丹东

17 117

保存单位

保存单位

Donor

C

institute

20

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18 118

保存单位编号

单位编号

Donor

accession

number

N89×Pedigree C 50

K326

安徽省农C 8 00000089

19 119

系谱 系谱

20 120

选育单位

选育单位

Breeding

institute

业科学院C 20

烟草研究所

21 121

育成年份

育成年份

选育方法

Releasing

D

year

Breeding

C 10

1:野生资源

2:地方品种

C 10

3:选育品种(系)

4:遗传材料

5:其他

1:白肋烟

2:黄花烟

1:Burley

2:Rustica

3:Flue-cured

4:Sun/Air-cured tobacco

5:Oriental

tobacco

6:Cigar

烤烟

1:Wild

23d cultivar

4:Breeding line

5:Genetic stocks

6:Other

:Traditional

:地方品种

cultivar/landrace

Advanced/Improve杂交

methods

8 1998

22 122

选育方法

23 123

种质类型

种质类型

Biological

status of

accession

24 124

调制类型

调制类型

Curing

C

status

6

3:烤烟 tobacco

4:晒晾烟

5:香料烟

6:雪茄烟

25

25 125

图像

观测地点

Image

图像

name

观测地点

播种file

C 30

C 30 山东诸城

26 126

Observation

location

Sowing date D 8 20040302

27 201

播种期

28 202

成苗期

成苗期

Establishment of

seedling

Days

29 203

苗龄 苗龄

establishment

30 204

移栽期

移栽期

31 205

现蕾期

现蕾期

中心32 206

中心花花开开放期

移栽至33 207

现蕾天数

移栽至移栽34 208

中心花至开开放天花

蒴果35 209

蒴果成成熟熟期

36 210

全生育期

全生育期

Growth

N

period

1:橄榄37 211

株型 株型 Plant shape C 6

2:筒型

3:塔型

1:Olivary shape

2:Pipe shape

3:Tower shape

筒型

6 2 d 160

Capsule

mature stage

D 8 20040812

移栽至现蕾

Transplanting date

Flower

budding

stage

First

flowering

stage

D 8 20040715

D 8 20040630

D 8 20040515

of

N 2 0 d 60

D 8 20040505

sowing to

Days of

transplanting to budding

N 3 0 d 60

Days of

transplanting to

flowering

N

3

0 d 70

26

38

39

40

41

42

43

44

212

株高

213

茎围

214

节距

215

叶数

216

叶长

217

叶宽

218

叶柄

株高

茎围

节距

叶数

叶长

叶宽

叶柄

Plant height

Stem girth

Internodal

distance

Leaf number

Leaf length

Leaf width

Leaf stalk

N

N

N

N

N

N

N

6

5

5

6

6

5

5

2

2

2

2

2

2

2

cm

cm

cm

cm

cm

cm

1:宽椭圆

2:椭圆

3:长椭圆

4:宽卵圆

6:长卵圆

7:心脏形

8:披针形

110.25

9.22

3.60

26.50

65.50

32.21

2.50

1:Wide elliptoide

2:Elliptoid

3:Long elliptoide

4:Wide ovate

6:Long ovate

7:Cordate

8:Lanceolate

宽椭圆

45 219

叶形 叶形 Leaf shape C 6

5:卵圆 5 :Ovate

1:钝尖 1 :Dull point

46 220

叶尖 叶尖 Leaf tip C 6

2:渐尖 2:Gradually point

3:急尖 3 :Sharp point

4:尾状 4:Tail shape

1:平 1 :Even

47 221

叶面 叶面 Leaf surface C 4

2:较平 2:Flat

3:较皱 3 :Wavy

4:皱 4:Curl

1:平滑 1 :Flat

2:微波 2 :Microwave

48 222

叶缘 叶缘 Leaf margin C 4

3:波浪 3 :Wave

4:皱折 4:Crease

5:锯齿 5:Zigzag

1:浅绿 1 :Lignt green

49 223

叶色 叶色 Leaf colour C 4

2:黄绿 2 :Yellowish green

3:绿 3 :Green

4:深绿

1:薄

50 224

叶片厚薄

叶片厚薄

Leaf

C

thickness

4

4:Dark green

1:Thinner

较薄

黄绿

波浪

较平

钝尖

2:较薄 2:Thin

3:中等 3:Medium

4:较厚 4:Thick

5:厚 5:Thicker

2:Small

1:无 1:Absent

2:小

51 225

叶耳 叶耳 Auricle C 2

27

3:中 3:Medium

4:大

52 226

叶片主脉粗细

主脉粗细

主侧53 227

主侧脉脉夹夹角

茎叶角度

花序密花序

度 e

茎叶角度

Thickness of

main vein

Angle

lateral

midrib

Angle

54 228

between

stem and

leaf

55 229

InflorescencC 4

C 4

of

to C 2

1:细

C 2

3:粗

1:小

2:中

3:大

4:Big

1:Thin

3:Thick

1:Small

2:Medium

3:Large

2:中 2:Medium

1:小 1:Small

2:中

4:甚大

2:Medium

4:Larger

密集

3:大 3:Large

1:松散 1:Lax

2:密集 2:Dense

56 230

花序形状

花序形状

Inflorescence shape

C 8

1:球形

1:Spherical

2:扁球2:Flattened

spherical

扁球形

3:倒圆3:Inverted conical

锥形

4:Double conical

4:菱形

1:白 1:White

2:黄 2:Yellow

57 231

花色

Flower

花色

colour

Expression

of tips of

coralla

Corolla

N 5 2 cm

C

2

C 4

3:淡红 3:Light red

4:红 4::Red

5:深红 5:Dark red

58 232

花冠尖

花冠尖

花冠长度

花冠直径

花萼1:无 1:Absent

2:有 2:Present

59 233

花冠长度

3.21

length

Corolla

N 4 2 cm 1.12

diameter

Calyx length N 5 2 cm

kg/

0.82

60 234

花冠直径

61 235

花萼长度 长度

62 236

产量 产量

Yield per

hectare

N 7 2 hm2.

2280.5

上等63 237

上等烟烟比比率

Ratio of

high-class

leaf

N 5 2 % 32.55

28

中等64 238

中等烟烟比比率

Ratio of

middle-class

leaf

1:卵圆N 5 2 % 87.62

65 239

种子形状

种子Seed shape

形状

C 6

2:椭圆形

3:肾形

1:浅褐色

Seed colour C 6

3:深褐色

1:Ovate

2:Elliptoid

3:Kidney-shaped

椭圆形

66 240

种子颜色

种子颜色

1:Light brown

浅褐色

3:Dark brown

2:褐色 2:Brown

67 241

千粒重

千粒重

1000-seed

N

weight

1:圆形

2:卵圆Fruit form

C 8 注:

3:长卵圆形

1:柠檬黄

2:青黄

1:Lemon yellow

2:Green-yellow

1:Rounded

2:Ovate

3:Long ovate

卵圆形

3 2 g 0.08

68 242

蒴果形状

蒴果形状

69 301

原烟颜色

原烟颜色

Raw tobacco

colour

C 6

3:Orange

3:桔黄

4:Greenish

4:微带5:Light mahogany

柠檬黄 注:

6:Mahogany

5:淡棕

7:Mahogany drab

6:棕色

brown

7:红棕

8:Brown

8:褐色

1:浓 1:Deep

2:Strong

3:Moderate

4:Weak

5:Pale

1:Open

2:Firm

3:Close

4:Tight

疏松

2:强

70 302

原烟色度

原烟色度

Raw tobacco

colour

intensity

C

2

3:中

4:弱

5:淡

1:疏松

2:尚疏71 303

原烟结构

原烟结构

Raw tobacco

structure

C 6

3:稍密

4:紧密

1:薄 1:Thin

72 304

原烟身份

原烟身份

Raw tobacco

C

body

4

2:稍薄 2:Less thin

3:中等 3:Medium

4:稍厚 4:Fleshy

5:厚 5:Heavy

中等

29

73 305

原烟油分

原烟单叶重

原烟油分

单叶重

总糖

还原糖

Raw

bobacco oil

component

Weight per

raw tobacco

leaf

Total sugar

Reducing

N

sugar

Total

N

nitrogen

Protein

N 5 2 %

5 2 %

5 2 %

N 5 2 %

N 5 2 g

C 4

1:少

3:有

4:多

1:Lean

3:Oily

4:Rich

5.50

2:稍有 2:Less oily

74 306

75 307

总糖

308

还原糖

22.50

76

16.25

77 309

总氮 总氮

蛋白质

3.20

78 310

蛋白质

总植物 11.80

content

Total

N

alkaloid

mg/5 2 % 2.54

79 311

烟碱

80 312

焦油 焦油 Tar

Total

alkaloid in

smoke

Kalium

N 6 2

25.32

81 313

烟气总植物碱

烟气烟碱

N 5 2 % 2.58

82

83

314

氧化钾

315

氯离子

N

oxide

Chlorine ion N

5

5

2

2

%

%

1:清

2:清偏中

3:中偏清

4:中间香

5:中偏

1:Mild

2:Mild to Neutral

3:Neutral to Mild

4:Neutral

5:Neutral to

Dense

6:Dense to

Neutral

7:Dense

8:Special

tobacco)

10:Cigar(Cigar)

11:Oriental(Oriental)

2.81

1.12 氯

84 316

香型风格

香型Aroma style

风格

C 8

6:浓偏中

8:特香型

9:皮丝香型(即10:雪茄清

7:浓香 9:Pisi(Mohe

莫合烟) 12:Burley(Burley)

30

香型(雪茄烟)

11:香料香型(香料烟)

12:白肋香型(白肋烟)

13:晒黄香型(晒黄烟)

14:似烤烟香型(晒黄烟)

15:调味香型(晒黄烟)

16:晒红香型(晒红烟)

17:调味香型(晒红烟)

18:亚雪茄香型(晒红烟)

19:半香料香型(晒红烟)

20:似白肋香型(晒红烟)

21:马里兰(马里兰烟)

13:Light sun-cured (Light sun-cured tobacco)

14:Flue-cured-seemed(Light sun-cured tobacco)

15:Flavoring(Light

sun-cured tobacco)

16:Dark sun-cured(Dark sun-cured tobacco)

17:Flavoring(Dark

sun-cured tobacco)

18:Sub-cigar(Dark sun-cured tobacco)

19:Semi-oriental(Dark sun-cured tobacco)

20:Burley-seemed(Dark sun-cured tobacco)

21:Maryland(Maryland)

1:显著 1:Exceeding

2:较显85 317

香型程度

香型程度

Aroma

C

degree

6

3:有

5:缺乏

1:小

86 318

劲头 劲头 Strength C 4

Significance

2:Significant

3:A Little

5:Deficient

1:Weaker

较小

显著

4:微有 4:Little

2:较小 2:Weak

3:适中 3:Medium

4:较大 4:Strong

31

5:大

1:浓

87 319

浓度 浓度 Richness C 4

5:Stronger

1:Heavier

较浓

2:较浓 2:Heavy

3:中等 3:Medium

4:较淡 4:More emptier

5:淡

1:好

88 320

香气质

香气质

Quality

aroma

of

C 4

5:Emptier

1:Fine

2:较好 2:Fair

3:中等 3:Medium

4:较差

2:足

4:Bad

2:Richer

3:Rich

5:Medium

6:A little

1:More desirable

2:Desirable

3:Medium

4:Less desirable

1:充足 1:Richest

89 321

香气量

香气量

Volume of

C

aroma

4

3:较足

5:有

6:较少

2:较舒适

4:尚足 4:Less rich

充足

1:舒适

90 322

余味 余味 After taste C 6

3:尚舒适

5:差

舒适

4:欠适 5:Least desirable

1:微有 1:Little

91 323

杂气

Offensive

杂气

taste

C 4

2:较轻 2:A little

3:有

5:重

1:轻

92 324

刺激性

刺激Irritancy

C 4

3:有

5:大

3:Exist

5:More

1:Light

3:Harsh

5:Harshest

微有

4:略重 4:Much

2:微有 2:Less harsh

4:略大 4:Harsher

1:强 1:High-intensity

93 325

燃烧性

燃烧性

CombustibilC

ity

4

2:较强 2:Intensity

3:中等 3:Medium

4:较差 4:Inefficient

5:熄火 5:Extinguish

白色

1:白色 1:White

94 326

灰色 灰色 Ash colour C 4

2:灰白 2:Off-white

3:黑灰 3:Dark-gray

1:Fine

95 327

评吸得分

评吸得分

Smoking

N

score

1:好

2:较好 2:Fair

C 4

3:中等 3:Good

4:较差 4:Bad

5:差 5:Worse

32

5 2 85

96 328

质量档次

质量档次

Quality

grade

97 401

耐旱性

耐旱性

Drought

resistance

Waterlogging resistance

3:强

C 4

5:中

7:弱

3:强

C 4

5:中

7:弱

3:Strong

5:Intermediate

7:Weak

3:Strong

5:Intermediate

7:Weak

1:High resistant

高抗

98 402

耐涝性

耐涝性

1:高抗 3:Resistant

99 501

黑胫病抗性

黑胫病

Resistance

to Black

shank

C

4

3:抗病 5:Moderate-5:中抗 resistant

7:中感 7:Moderate-9:感病 susceptive

9:Susceptive

1:High resistant

Resistance

100 502

青枯病抗性

青枯病

to

Granuville

wilt

C 4

1:高抗 3:Resistant

3:抗病 5:Moderate-5:中抗 resistant

7:中感 7:Moderate-9:感病 susceptive

9:Susceptive

1:High resistant

1:高抗 3:Resistant

根结线101 503

虫病抗性

根结线虫病

Resistance

to Root-knot

nematode

C 4

3:抗病 5:Moderate-5:中抗 resistant

7:中感 7:Moderate-9:感病 susceptive

9:Susceptive

1:High resistant

1:高抗 3:Resistant

102 504

赤星病抗性

赤星病

Resistance

to Tobacco

brown spot

C 4

3:抗病 5:Moderate-5:中抗 resistant

7:中感 7:Moderate-9:感病 susceptive

9:Susceptive

0:immunity

普通花103 505

叶病TMV

(TMV)抗性

Resistance

to Tobacco

mosaic virus

C

4

0:免疫 1:High resistant

1:高抗 3:Resistant

3:抗病 5:Moderate-5:中抗 resistant

7:中感 7:Moderate-9:感病 susceptive

9:Susceptive

1:High resistant

黄瓜花104 506

叶病Resistance

CMV

to Cucumber

mosaic virus

C 4

1:高抗 3:Resistant

3:抗病 5:Moderate-5:中抗 resistant

7:中感 7:Moderate-9:感病 susceptive

9:Susceptive

33

高抗

高抗

高抗

高抗

高抗

高抗

(CMV)抗性

马铃薯Y病毒105 507

病(PVY)抗性

PVY

Resistance

to Potato

virus Y

C 4

1:High resistant

1:高抗 3:Resistant

3:抗病 5:Moderate-5:中抗 resistant

7:中感 7:Moderate-9:感病 susceptive

9:Susceptive

1:High-resistant

1:高抗 3:Resistant

Resistance

烟蚜

to Tobacco

aphid

C 4

3:抗

7:感

9:高感

5: Moderate-高抗

7:Susceptive

9:High-

susceptive

高抗

106 508

烟蚜抗性

5:中抗 resistant

107 601

主茎枝数

主茎枝数

Main stem

C

branch

4

1:单枝 1:One

2:多枝

1:一年生草本

2:一年2:More

1:Annual

herbaceous

2:Annual ligneous

3:Perennial

herbaceous

4:Perennial

ligneous

多枝

108 602

生长习性

生长习性

Growth

C

habit

10

生木本

3:多年生草本

4:多年生木本

一年生草本

109 603

雌蕊长度

雌蕊长度

雄蕊长度

开花习性

分子标记

Length

pistil

Length

stamen

Flowering

of

C 6

1:不外露 1:no-protrusion

不外露

2:外露 2:protrusion

1:no-protrusion

2:protrusion

不外露

1:不外C 6

2:外露

C 4

110 604

雄蕊长度

of

111 605

开花习性

指纹图1:昼开 1:Diurnal

2:夜开 2:Nightly

夜开

habit

Finger

printing and

molecular

marker

C 4

112 606

谱与分子标记

113 607

备注

备注 Rmarks M

34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09621417a1641800.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