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1日发(作者:)
第三章 网络层协议分析
实验四 ARP地址解析协议分析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ARP协议的作用和格式。
2、理解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3、掌握ARP命令。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环境】
图3-12 实验拓扑图
【实验内容】
1、学习ARP协议的工作原理。
2、掌握ARP协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3、理解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4、学习使用ARP命令。
51计算机网络协议原理实验教程
【实验流程】
图3-13 实验流程图
【实验原理】
以太网中的两个节点进行通信时,很容易获知本机和目标主机的IP地址,而通常不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但是在以太网中进行通信时,在数据链路层对数据进行封装和解封装的过程中都需要利用到MAC地址。ARP协议的功能就在于获取到IP地址所对应的MAC地址。
1、ARP报文格式
当某台主机需要获知某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时,主机封装ARP请求报文并将目的地址配置为广播地址发送出去,这样,处于同一网段中的所有主机都能够收到此ARP请求报文,主机收到ARP请求报文后,如果发现请求的IP地址与自己相符,则针对发送者单播发送ARP应答报文,其中包含自己的MAC地址。如果主机收到ARP请求报文后,发现请求的IP地址与自己不相符,则将请求包丢弃,不做处理。
下图为ARP请求或应答报文格式。
52第三章 网络层协议分析
图3-14 ARP协议的分组格式
字段说明:
z 硬件类型:表示硬件类型,例如:1表示以太网;
z 协议类型:表示要映射的协议类型,例如0x0800表示IP地址;
z 硬件长度:指明硬件地址长度,单位是字节,MAC是48位,6个字节;
z 协议长度:高层协议地址的长度,对于IP地址,长度是4个字节;
z 操作码:共有二种操作类型,1表示ARP请求,2表示ARP应答;
z 发送方MAC:6个字节的发送方MAC地址;
z 发送方IP:4个字节的发送方IP地址;
z 目标MAC:6个字节的目的物理地址,当数据包为ARP请求时,目的MAC地址项留空,为全0,当数据包为ARP应答包时,目的MAC地址为目标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
z 目的IP:4个字节的目的IP地址,当数据包为ARP请求包时,目的IP地址为待解析的IP地址。
2、ARP工作过程
当处于同一网段中的计算机A要和计算机B进行通信时,首先计算机A要得到计算机B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工作过程如下:
z 计算机A检查自己的高速缓存中的ARP表,判断ARP表中是否存有计算机B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如果找到,则完成ARP地址解析;如果没有找到,则转至2)。
z 计算机A广播含有自身IP地址与MAC地址映射关系的ARP请求包,请求解析计算机B的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
z 包括计算机B在内的网络中所有计算机接收到计算机A的ARP请求信息。
z 计算机B向计算机A发送单播ARP应答报文,通告自己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并保存计算机A的IP和MAC的对应关系。
z 计算机A收到计算机B的ARP应答信息后,将计算机B的IP地址与MAC地址53计算机网络协议原理实验教程
的映射关系存入自己的ARP缓存表中,从而完成对计算机B的ARP地址解析。
当处于不同网段的计算机A要和计算机B进行通信时,由于数据会先交给计算机A所在网络的网关,因此计算机A此时需要对网关的IP地址做ARP请求。
3、ARP缓存和ARP命令
为减少广播通信量和提高ARP解析速度,每台主机都有ARP高速缓存,用于存放解析过的MAC和IP的映射关系。ARP缓存表是可以通过命令查询的。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arp -a”可以查看ARP缓存表中的内容,输入“arp-d”可清除ARP缓存。
【实验步骤】
步骤一:设定实验环境
1、参照实验拓扑连接网络拓扑;
2、配置PC机及路由器IP地址;
RA(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RA(config-if)#ip address 172.16.1.1 255.255.255.0
RA(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RA(config-if)#ip address 172.16.2.1 255.255.255.0
3、在交换上配置端口镜像
S3750#
S3750#configure terminal
S3750(config)#monitor session 1 destinati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4
S3750(config)#monitor session 1 source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 10 both
步骤二:捕获ARP报文并进行分析
1、在主机PC1中用命令arp –a可以查看ARP缓存表中的ARP记录,用arp –d命令删除ARP缓存中的记录,如下图所示。
图3-15 查看ARP缓存表
2、在PC1中开启协议分析仪进行数据包捕获。
3、在PC1中用命令ping172.16.1.253。
4、捕获ARP报文进行分析。
捕获的ARP请求报文如下图所示
54第三章 网络层协议分析
图 3-16 ARP请求报文
捕获的ARP应答报文如下图所示。
图 3-17 ARP应答报文
在ARP请求报文的数据帧头中,源物理地址为发送请求的主机地址为:00-1b-fc-a6-ae-e2,目的物理地址是广播地址:ff-ff-ff-ff-ff-ff,协议类型为0806,表示上层协议为IP协议。
z 在ARP请求报文中,各字段含义与值如下:
z 硬件类型:0001,表示硬件类型为以太网。
z 协议类型:0800,表示需映射地址为IP地址。
z 硬件长度:6,表示硬件地址长度为6字节。
z 协议长度:4,表示协议地址长度为4字节。
z 操作码:1,表示此ARP报文为ARP请求报文。
z 源物理地址:00-1b-fc-a6-ae-e2,为发送ARP请求主机的物理地址。
z 源IP地址:172.16.1.239,为发送ARP请求主机的IP地址。
z 目标物理地址:00-00-00-00-00-00,为待解析的物理地址。
z 目标IP地址:172.16.1.253,为待解析的IP地址。
在ARP应答报文中的数据帧头中,源物理地址为发送ARP应答报文的物理地址:00-1e-8c-a6-d6-4a,目的物理地址为发送ARP请求报文的主机的物理地址:00-1b-fc-a6-ae-e2,协议类型为0806,表示上层协议为IP协议。
在ARP应答报文中,各字段含义与值如下:
z 硬件类型:0001,表示硬件类型为以太网。
z 协议类型:0800,表示需映射地址为IP地址。
55计算机网络协议原理实验教程
z 硬件长度:6,表示硬件地址长度为6字节。
z 协议长度:4,表示协议地址长度为4字节。
z 操作码:2,表示此ARP报文为ARP应答报文。
z 源物理地址:00-1e-8c-a6-d6-4a,为发送ARP应答报文主机的物理地址。
z 源IP地址:172.16.1.253,为发送ARP应答报文主机的IP地址。
z 目标物理地址:00-1b-fc-a6-ae-e2,为发送ARP请求的主机的物理地址。
z 目标IP地址:172.16.1.239,为发送ARP请求的主机的IP地址。
在PC1中用命令arp –d删去ARP缓存中的ARP记录。
在PC1上开启协议分析仪捕获ARP包进行分析。
在PC1上ping PC3地址172.16.2.2。
对捕获的数据包进行分析。
从捕获到的数据可以看到,网关172.16.1.1返回ARP应答信息。可见当一台主机要和非本网段的主机进行通信时,需要对网关进行ARP解析。并且在向目标主机发送报文时,目标物理地址填入的是本网段网关的物理地址。
步骤三:编辑发送ARP报文请求报文(同网段)
1、在命令提示符下运行:arp –d,清空ARP高速缓存。
2、编辑并发送ARP报文,如下图所示。
图 3-18 编辑ARP报文
z 目的物理地址:FF-FF-FF-FF-FF-FF,ARP请求为广播报文,目的地址为广播地址;
z 源物理地址:00-1B-FC-A6-AE-E2,发送端物理地址;
z 类型:0806,上层协议是IP;
z 硬件类型:1,以太网;
z 协议类型:800;
z 硬件类型:0001,表示硬件类型为以太网;
z 协议类型:0800,表示需映射地址为IP地址;
56第三章 网络层协议分析
z 硬件长度:6,表示硬件地址长度为6字节;
z 协议长度:4,表示协议地址长度为4字节;
z 操作码:2,表示此ARP报文为ARP应答报文;
z 源物理地址:00-1e-8c-a6-d6-4a,为发送ARP应答报文主机的物理地址;
z 源IP地址:172.16.1.253,为发送ARP应答报文主机的IP地址;
z 目标物理地址:00-1b-fc-a6-ae-e2,为发送ARP请求的主机的物理地址;
z 目标IP地址:172.16.1.239,为发送ARP请求的主机的IP地址。
3、在PC1上开启协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包捕获分析,捕获报文如下图所示。
图 3-19 采集ARP报文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当编辑ARP请求报文发送给目的端后,目的端会发送操作码为2的ARP应答报文,通告自己的MAC地址和IP地址对应关系。
4、在PC1中用命令arp –a可以查看到ARP缓存中的PC2的ARP记录,如下图所示。
图 3-20 查看ARP缓存
步骤四:编辑发送ARP报文请求报文(不同网段)
1、在命令提示符下运行:arp –d,清空ARP高速缓存。
2、在PC1上编辑并发送ARP请求,目标地址为PC3主机的地址,如下图所示。
57计算机网络协议原理实验教程
图 3-21 编辑ARP报文
在上图中,ARP请求的目的IP地址为不同网段的PC3的IP172.16.2.2。
3、在PC1上开启协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包捕获分析,如下图所示。
图 3-22 采集ARP报文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当主机请求非本网段的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时,应答报文中的源物理地址为00-d0-f8-82-f4-a2,说明网关代替PC3对主机发送了ARP应答报文。这是因为,ARP请求报文为广播发送,无法扩散到其他网段,网关代替目标主机进行了ARP应答。当主机需要发送数据到其他网段时,需要在目的MAC地址的字段中填入网关MAC地址,先将数据发送给网关,再由网关发送到其他网段。
【思考问题】
结合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结果,问答下列问题:
1、观察实验过程中捕获网络上的多个ARP请求帧,观察这些帧的以太网目的地址是否相同,分析其原因。
2、观察实验过程中捕获网络上的多个ARP应答帧,观察这些帧的以太网目的地址是否相同,分析其原因。
3、ARP缓存的作用?
58第三章 网络层协议分析
实验五 ICMP互连控制报文协议分析
【实验目的】
1、了解ICMP协议的功能与应用。
2、掌握常用ICMP报文格式和响应方式及作用。
3、熟悉常见的网络故障。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环境】
图 3-23 实验拓扑图
【实验内容】
1、学习和掌握ICMP协议的基本作用。
2、掌握ICMP报文的格式。
3、理解ICMP协议与IP协议的封装关系。
4、学会根据各种响应信息进行出错分析的方法。
59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aochengxu/1690783243a425173.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