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资源融合发布平台建设可行性报告

全媒体资源融合发布平台建设可行性报告

2023年7月29日发(作者:)

全媒体资源平台购置可行性报告

申请单位 设备名称

仪器设备购置预算

购置总预算 万元 辅助设备购置预算

维护及耗材购置预算

申购数量 1批

万元

万元

万元

本期项目建设的全媒体融合发布系统主要由八个技术模块组成:全媒体资源融合发布平台、资源门户系统(多终端、多门户)、资源管理维护中心、实时采集编码设备、IPTV直播系统、资源播出系统、用户管理系统、系统监控及数据统计。

全媒体资源平台:平台是构建我校底层“非结构化数据仓库”的核心模块,实现对视频、音频、文档、图片等非结构化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运算并以标准API形式对外提供播放、检索、调用等服务。此平台是以云计算为核心的私有云平台,支持分布式集群的方式部署在学校中心机房,为全校师生提供稳定高效的大并发(支持2000并发以上用户同时访问)资源服务。

资源门户系统:系统主要提供全媒体数字资源的检索、浏览、下载等服务(PC、Android (HTML5、APK、微信)、IOS (HTML5、微信)等设备访问);设备规格及主要性能指标

可以通过构建轻量化、个性化的门户群来满足我校不同部门的应用需求;具备门户模板化管理能力,提供LOGO、banner、信息公告置换发布管控手段;具备教职工、学员个人资源空间;在使用中根据不同应用需求,定制一套我校个性化的风格界面。

资源管理维护中心:包含资源栏目管理、资源类别、资源属性、访问权限、录入管理、资源使用统计管理等。实现资源的统一上传、转码、编目、海报制作、审核、修改等操作,提供全WEB/远程管理手段,具备自由灵活的栏目、类别、权限等设置体系。资源录入具备全格式通吃能力、2PASS高效转码核心,支持10G以上文件录入,支持多服务器、多进程编转码,提供资源元数据信息的模板化维护管理。

实时采集编码设备:广电芯片级设备,具备全接口、全高清、同编同解能力,实现学校包括录播系统、导播系统等所有标准视频信号输出源的采集编码及推流。 直播技术:录播教室、演播室、活动现场及会议、报告厅现场实况的网络直播,采用Instant-Buffer瞬时缓冲技术,互联网直播延时3S以内,具备7天直播时移功能,具备手动、计划任务收录能力,具备多画面信号同屏直播能力,具备直播信号多服务器CDN分发、级联和访问负载均衡技术。

全媒体资源播出技术:系统具备一套系统及实现对各种多媒体音视频资源、文件文档资源、图片图表资源的全媒体在线播出能力;采用HTML5/FLASH播出系统;网络点播节目拖拽响应小于100毫秒。采用64位流服务内核与Super-Connect超级并发技术技术,单台服务器可最高支持1600以上并发用户;采用Multi-Screen多屏融合发布技术,一套服务核心实现对市面所有标准设备(PCPHONEPADAndroid STB、TV等)的播出支持。

用户管理通用技术:系统具备完善的用户组织架构管理能力;具备多级用户权限的管理和分配;具备用户群组管理能力;具备栏目、资源等不同上传、管理、访问权限控制。系统能与学校的信息门户进行对接,通过建立统一的用户管理,实现高效的单点登录。实现系统间的单点登录和统一身份认证,实现系统访问、管理、维护的有序化管理。

系统监控及数据统计:系统具备资源统计、播放统计、用户统计、在线统计等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支持以表格和图形两种方式显示,可以导出、打印EXCEL和柱状图、曲线图等图形报表,为资源建设方向和建设效果提供数据参考;具有完善的系统监控功能,支持实时查看服务器运行状态,在线负载人数;支持实时查看服器CPU、内存、硬盘使用情况,支持系统服务器远程关停、重启。

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设备使用方向,教学、科研工作任务对该仪器设备需要的必要性、可行性、紧迫性及仪器设备的服务范围(包括实验实训教学、对外服务、科研任务)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学校宽带网络、移动网络、无线网络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全媒体技术手段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学校日常教学、办公过程中,如:活动观摩、会议直播、在线讲座、远程授课、网络电视、精品课展示、教学互动、在线学习、课程资源平台、教学资料库等各个方面,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职工的工作、学习效率。如何积极的利用好全媒体技术和产品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是目前很多学校亟需考虑的重要问题,大部分学校业已建成多种多媒体应用系统,随着技术和环境的发展变化,在使用和管理上也逐渐突显很多问题:

技术标准不统一:学校各教学单位的各种多媒体信息化系统采用不同厂家的产品,且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标准、传输协议、编转码方式、存储格式等,导致各系统间形成了信息孤岛,资源无法统一管理,集中利用。

支撑能力不足:随着用户设备、终端数量的快速增长,资源使用率的迅速提高,部分单个多媒体系统的支撑能力已捉襟见肘。很多重要的多媒体资源分散在相对独立的系统中,之前建设的系统针对性强,但是对于资源的整合和分享能力不足。音视频资源在校园大网环境或多校区环境中资源需要越来越多的被使用或分发传播给更多用户,但之前已建的系统或平台多不具备这样的海量的并发和分发能力。

展示方式不统一:多媒体资源入口相对孤立,用户没有统一入口观看跨平台的资源,资源分布在各个系统中,调取和使用过程中需要逐一登入不同的系统,需要打开/切换多个窗口或播放终端,体验不佳。无法在对各类资源进行统一展示呈现,并进行按需调用,决策者无法有效掌握资源建设情况。

资源播放方式单一:目前各系统的多媒体资源展示方式相对单一,不能支持跨平台、多终端观看,尤其在数字化技术非常发达的新形式下,单一的展示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要。

管理方式分散:各多媒体系统均有自己的管理页面,管理者无法在同一个页面下进行用户管理、权限管理、资源管理、资源搜索巡检等工作,管理率较低。

老系统技术日趋落后:随着技术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进步,包括网络硬件设备、播出终端、浏览器、播出方式等都在不断升级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原有已经建好的多媒体系统的核心技术没有更新迭代,就会迅速跟不上使用环境的变化,严重制约用户的使用效能。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满足学校从资源接入、聚合、管理、发布、播放等一系列的需求,建设以新技术、新架构、新思路为基础的新型全媒体融合发布系统非常必要。

2.系统主要应用方向及预期效果: 建成多终端资源发布门户:建立学校新闻多终端视频发布门户系统,对内发布本校内外相关重要视频新闻内容,对外及时发布本单位及系统对外开放的相关学校信息,使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及外部关心学校发展的用户在相应授权管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普通电脑、移动手机、掌上电脑等终端类型以更加生动的音视频方式及时了解学校内外重要活动、宣传、新闻内容,方便快捷的检索新闻信息。

建立课程观摩中心:系统实现与校园录播系统系统的对接融合,将授课实况实时直播到多教学区域,供多类型访问终端,建立校园综合在线观摩、学习、听课中心。

建成学校课程资源平台:平台支持对学校优质课程资源进行自定义分类,课程上传平台后,平台可把学校内的课程资源自动进行上传聚合,按照院系、学科等归档到相应的类别中,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形成易用高效的课程资源库,便于教职工和学生在线使用、学习。

建成宣传多媒体支撑核心:系统与学校网站门户、微信公众号、微博、APP以及移动终端门户实现有机融合,为各个学校信息发布系统提供核心多媒体资源管控和播出支撑。改变以往文字+图片的固有模式,将音视频内容的推送与播出与各个发布系统结合,通过形象、灵活及更富表现力的视频形式立体展现学校形象。

建成活动直播系统:以重点会议室、报告厅、演播室为直播发布点,将学校重要会议、庆典活动、运动赛事、文艺汇演、来访学术报告等可以在学校全网直播,各部教职员工、学生都可以及时分享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相关现场活动实况可以有效突破时间、地点和终端覆盖的局限性,通过多终端发布传达到网络所及的学校教学楼、食堂、礼堂、宿舍等各个网络通达的环境。

建成网络电视台:精选公共有线电视节目或学校宣传部、团委演播室的编播节目(如中央1套、5套、13套或本省、市重点台套)在学校内部网络的播出;亦可同步录制采集选定的电视频道内容,编建学校内部微型IPTV平台。在授权的时间、范围内方便学校领导、职员及时了解国家时政、国际时事、体育科教、本校要闻等电视频道相关内容。

建立个人资源中心:为方便用户对私有多媒体资源的管理,系统建立个人用户资源中心,用户账户与学校教务教学或智慧校园系统等实现统一登录。个人资源中心具备收藏个人感兴趣的资源、记录点播、直播观看记录、记忆播放、个人资源上传、管理和资源共享,达到学校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

设备的先进性及选型理由:(国内外同类仪器的比较,校内及河南地区该种仪器的情况及主要的维护和材料消耗情况等)

本次项目选型确定的誉沃全媒体资源融合发布平台已经在中国大陆拥有300多家各行业客户。产品稳定的性能和数百个项目的成功实施经验,使的厂商能深刻的洞悉、理解各行业的需求;丰富的工程实施、服务经验;完善的项目规划、设计、开发、实施、售后服务体系,为项目的成功提供坚定的保障。

方案完整:

全媒体资源融合发布平台解决方案完整性体现在用户应用四个全覆盖:

1) 全面兼容各种导播系统、录播系统、视频会议终端、有线(卫星)电视接收设备、演播室设备、监控摄像机等信号源的全接入和采集编码,全面覆盖用户各种音视频采集、编码、发布、应用场景。

2) 音视频资源格式全覆盖:全面支持市面上所有标准的音视频和文档、图片、图表格式,为用户自有媒体库资源录入、转码、管理提供巨大便利;为用户内外教学课件资源、庭审录像、新闻宣传资源、会议录像资源、图书馆藏音视频资源等提供一体化支撑平台。

3) 系统提供各种终端门户网站模板,提供基于Web2.0网站的各种webservice接口,提供iframe嵌入代码;提供服务层的API接口,覆盖用户使用和调用的各种场景。

4) 全面兼容市面上标准的电脑、手机、PAD、各类OTT电视(机顶盒)、触摸大屏、拼接大屏STB等设备;提供Web、播放器、APK、APP多种播出方式和组件;实现资源播出的全终端覆盖。

技术先进:

全媒体资源融合发布平台相关核心设备及平台系统采用原厂原创,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具备多项发明专利技术;

1) 传输过程采用Instant-Buffer瞬时缓冲技术、Smart-Play智能点播技术等专利技术保障资源网络使用和播出的优异效能。

2) 编码及发布采用MULTI-SCREEN多屏融合发布技术,一套系统核心即可接入各种市面标准视频流信号并进行统一编码,全面支持各种标准播出终端。免去用户频繁重复堆砌、构建各种庭审直播系统、IPTV系统、会议直录播系统、录播授课系统、资源库系统、课程资源平台等多种音视频应用系统的麻烦及系统彼此兼容性的缺失。

3) 采用最新的HTML5播放器技术,全面兼容市面的各种终端设备的浏览器类型和版本,不存在兼容性隐忧。 体验良好:

全媒体资源融合发布平台方案设计的核心设备及系统操作经过多年用户的反馈改良,具备易学习、已掌握、易操作的轻量化属性,系统各人机界面友好,简便易操作,业务流程清晰、完整:

1) 支持web、插件、批量导入多种资源上载方式;支持多文件、分布式、多线程、多服务器、离线转码,支持2Pass转码,在提高转码码率下提升转码画面质量;无需管理员额外转码或使用多种转码工具重复转码,大大降低了管理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2) 在任何网络点都可流畅观看与拖拽,服务器即时响应,网络时延≤100ms。绝佳的用户体验效果真正让系统成为受众喜闻乐见的信息获取途径,使系统成为备受欢迎的系统,提高网络粘度、热度和使用效率。

3) 平台采用Instant-Buffer瞬时缓冲技术,在现场直播时保持最高的同步性和最短的时延性,广域网直播时延最短只有2s,真正体现身临其境的观览体验,使空间距离不再成为音视频资源浏览的障碍。

4) 终端适配全面,厂商是国内专业做音视频编解码及传输的企业,多年在视频播出终端的兼容性和适配性上具有深厚的技术积淀,系统本身全面适配市面上的各种主流播出终端,用户无需担心终端适配问题。

管理完备、易于扩展:

全媒体资源融合发布平台采用远程WEB管理,支持用户的分级、分组、管理权限、浏览权限、下载权限、上载权限的设定;支持节目分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分级管理;支持资源批量导入、10G超大文件上载;支持本系统和多系统间的资源上传下发,支持服务器集群、负载均衡;支持用户日志、管理员日志全程记录;系统可对系统使用状态、访问量、硬件数量、硬盘存储量、CPU内存使用等资源使用情况进行详实的盘点统计,具备完备的管理运维机制。

全媒体资源融合发布平台方案可提供分布、分级的接口调用方案和CDN方案,扩展应用可以根据需求随时进行,无需割接,适合网络发展的各个阶段到媒体业务的平滑升级,合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提高系统增值业务的性价比。

支撑能力强、应用丰富:

系统作为电信级的应用平台,采用Super-Connect超级并发技术,支持标准服务器单台2000并发(1080P)以上,支持无缝扩展增加服务器及及CDN节点;系统支持各种市面标准音视频推流设备、所有主流音视频编码格式接驳录入。

系统结合各行业应用的实际,连续多年的产品研发经验,积累了丰富的应用模块和功能,针对行业用户的不同应用水平,提供持续的应用扩展和支撑,从产品性能和功能上实现所有设备和系统的常态化应用,真正让用户避免把建设的系统沦为撑场子、做摆设的面子工程。

安全可靠:

全媒体资源融合发布平台系统完全本土化设计,内核服务不依托任何国外系统。专有的技术保障系统平台的安全运行,减少网络的攻击。信息交流端采用web、服务底层、播放端动态生成ID三重加密认证技术,具备有效防止资源被盗用、盗链和被非法下载的能力,有效保护用户的数字化版权和资源传输的安全性。保证视频资源只可被合法用户点播收看,特殊领域的安全性更高。厂商多年的多媒体应用领域研发及多行业服务经验,及多项业内领先的成熟技术,使全媒体业务的端到端服务质量得到保证;为用户开展优质的全媒体应用业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设备安装运行的基本环境条件:(包括安放地点、实验室布局、配套设施及环境改造等情况)

系统主要涉及硬件服务器、基础软件运行环境、高清编码器及访问终端。

硬件服务器(安置于核心机房):

系统运行于标准X86架构服务器,即可采用物理机,也可采用虚拟化服务器;

推荐配置:1颗英特尔E5-2650系列八核处理器;32GB(2*16G)内存;2TB SAS 硬盘 x8;集成控制器卡(支持RAID1、5);四端口10/100/1000 以太网卡;热插拔智能节能电源,冗余;DVD驱动器;网络带宽要求≥1G。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银河麒麟Linux统信UOS服务器;

数据库: MYSQL

网络环境:

校园内外网环境皆可。

申请单位意见:

领导签字: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aochengxu/1690561200a369219.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