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tax的DSLR在使用手动镜头的时候

Pentax的DSLR在使用手动镜头的时候

2023年7月22日发(作者:)

Pentax的DSLR在使用手动镜头的时候,如果模式放在A档,也就是光圈优先上的话,默认会对镜头的最大光圈测光,不管你的镜头上的光圈设置,因为光圈杆在那里卡着呢,只有在按AE-L测光的时候才会收缩光圈测光,同时拍摄也是,平时机身都是设置在最大光圈上。

也就是说,在K100D上用手动镜头拍摄的话,想要正确曝光的话,必须遵循以下程序:先对焦,然后构图,然后确定光圈,定好后按AE-L测光,最后按快门。当然,如果镜头允许的话还可以把对焦模式放在AF上,这样可能还可以使用对焦陷阱,但是有的镜头是不支持的,比如我的这个凤凰135mm/F2.8。

麻烦死了!

后来想到,既然相机只是对最大光圈测光的话,也就是说,相机只会针对当前的进光量测光,也就是说,让相机上的光圈拨杆不起作用就行了。

当然相机是不能拆的,那就只好打镜头的主意了。

找到螺丝刀,斜口钳,动手。战战兢兢拧开三个螺丝,就把镜头的尾部打开了,结果发现这个镜头对光圈的控制结构是一个很简单的结构——当然光圈叶片的控制是在镜头内部,那里暂时我还没有完好的拆开再装上的本事——实际上就是一个拨杆去拨动另一个拨杆的样子——

当然这个镜头的做工也确实是好,除了镜片、尾部、对焦环以外,剩下的全部是金属结构,就连光圈连杆、光圈叶片和前面的推拉的遮光罩也都是金属的,我只能对凤凰肃然起敬了

——把光圈连杆拆下来之后,剪断那个会和相机的光圈连杆搭上的部分——那个要是想照做一定记得要把连杆拆下来,要不然很有可能在剪断的过程中损坏镜片——在装上就算是大功告成。

把镜头的尾巴装上,转转光圈环,坏了,怎么不动了,就定在F2.8上,赶紧又拆开,调整,再试,再拆,再调,再试,折腾了足足半个小时,终于搞定了,把尾巴装上了,拍了张照片,就是上面的那张,可惜在拆的时候忘了拍,不过再让我拆一次我现在也没那个心了。

总结一下,一定要胆大眼细;心狠手黑,要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思,这样才会有胆子去做。不过话又说来了,手动镜头基本上只涉及到机械结构和光学结构,没有什么电子元器件,所以主要细心点,小心点的话,问题不大,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

M42头上机身的时候,没有拨杆,故不会被机身上的耦合杆影响,M模式按AE-L的时候就只剩下一步:根据当前进光量测光;

PK的头上机身的时候,光圈拨杆被机身上的耦合杆卡住,是采用全开光圈测光,故M模式下按AE-L的时候是2步,1为收缩光圈,2根据当前进光量测光;

AV模式下,M42头要看什么样的头和环,带法兰的,由于短接了机身触点,自动测光较为准确,可能刚好机器默认按照短接的设置按2左右的光圈测光,所以误差不大,更多的时候就认为正确测光了。

但是如果用不带法兰的环,由于触点没有被短接,机器认为没有上镜头,按照默认光圈测光的话,那可能就是1或者1.4了,所以会出现欠曝。我测试过好多次,这个时候用金属片按在镜头下方短接触点的话,测光会好很多。

这个“光圈耦合拨杆”实际上有2个拨杆:

一个是保证全开光圈测光,只有在拍摄时才收缩到实际光圈;这样保证全开光圈测光和取景。

另一个是一个非线性拨杆,告诉相机现在的光圈打在什么位置;这样保证在全开光圈的时候,也可以测光。。

宾得后来的数码机实际上是取消了后一个拨杆,而前一个是有的,所以可以全开光圈取景,但是测光就需要按一下AE-L按钮,这时,第一个耦合拨杆放开,让光圈收缩到实际光圈来测光。

改造思路:

理光50/1.7是带有P档的,在理光相机上可以实现自动光圈,说明他的光圈拨杆运动是线性的 ,因此完全可以改造成自动的。

先看这个宾得接口的触点图,其中*点即是光圈自动识别触点,理论上只要把这个点和镜头上的接口导通,就相机就会识别镜头为自动镜头,并给出光圈值。在相机上这个点是凹进去的。这里的图是6个点,实际在K100/10D上是7个,最下面那个金黄色的应该是自动对焦的。

无忌上的网友提出直接导通金属接口和*点,那么就会出现个问题,无论光圈环放到什么位置,相机都把镜头认为是自动的。假入光圈环固定在8的话,你从相机给出11的光圈,但拍出来还是8,因为位置限定在那里,无法再小了。

所以必须利用P档的导通原理。

拆开镜头,见图,这里说一下理光的P档原理。

这是P档的工作说明。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要做的是把触点移到正确的地方,并利用压片来导通P档的电路

[/url]

经过测量确定了新触点的位置。

这个位置既有利于改造,也不利于改造。首先,位置靠近上面图中的B点,因为确定改造思路,把触点从这边和压片连接,而A点的触点弹簧片用来连接金属卡口环,也就是颠倒一下,这样依然可以保持这个电路。

不利于改造的是,触点下面正是这个电路固定的螺丝,位置高,没有触点的空间。怎么放置是个问题。

确定了触点的位置准备打孔。到车间求老师傅帮忙打了两个孔,一个是触点,另一个是根据无忌网友提供的屏蔽点打的一个浅槽。由于当时不敢太确定位置,因此打的很浅。后来证明这个孔是错误的。

然后研究改造里面的问题。先把原先A点弯上去,用来导通与金属卡口。B点处的螺丝阻碍顶针,必须解决。把黑框框磨平,降低螺丝的位置,然后用有弹性的钢片弯成U形,一面开个孔,用原来的螺丝固定同时导通与P档压片的连接。另一面当作弹簧片,弹性不错哦!

做完这一切,触点的改造差不多了,不过顶针还是长。用挫把顶针下部磨平,使其变短,只保留上面的。这样就可以自由的压下去和弹上来了。

至此,*触点的改造基本成功。这点改造留了点后遗症,后来发现无限远不能合焦,最后检查发现原来增加弹簧垫片提高了整个黑框框的高度,使卡口不能完全安装进去,经过打磨解决。

*触点的改造只能保证相机把镜头识别为自动镜头,但是由于没有给定光圈值,所以给出的光圈是不对的。

继续改造之路。

上面的帖子只把自动识别光圈的触点方法给出了并改造成功,下一步进行光圈识别的处理。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相机是如何确定镜头的光圈的。

自动光圈的镜头上至少有六个触点,这六个触点给相机传递是否是自动镜头,光圈范围等信息。

当我们把镜头安在相机上时,光圈拨杆处在最大光圈位置。相机里给出一个光圈值,比如8,那么相机里的拨杆会拨动镜头的光圈拨杆到8的位置,这时光圈收缩。那么相机是怎样确定拨杠的移动行程的呢?

关于光圈的触点一共有六个。其中一个是*点,确定是否是自动镜头。还有两个决定最小光圈,另外三个决定光圈行程。

其实相机是依靠最小光圈和光圈总行程来确定的。相机里一共有8个行程,由镜头上的三个触点来决定。这8个行程分别是17档,16,15,...一直到10档。然后相机还根据镜头的两个触点的组合有四个最小光圈值,分别是16,22,32,45。那么一共有32种组合。说到这里可能还是不太懂,举个例子就知道了。

相机的光圈数值:当你转动拨轮,光圈依次是:1.2,1.4,1.7,2.0,2.4,2.8,3.5,4.0,4.5,5.6,6.7,8,9.5,11,13,16,19,22,27,32,38,45,整个光圈范围是21档,但是没有镜头囊括所有的光圈,所以最多是17档。

比如我这个镜头的最小光圈是16。通过两个触点给出。再通过另外三个触点给出这个镜头光圈的行程是13档。那么从最小光圈16向上数13档,分别是13,11,9.5,8,6.7,5.6,4.5,4,3.5,2.8,2.4,2.0,1.7。那么确定了最大光圈是1.7。当我拍摄时,给出8的光圈时,光圈杆运行9个档,从1.7的位置到8的位置。当给出1.7的光圈是,光圈杆不做运动。

我们看第一张图。这是相机上的六个触点。(注:在K100D/10D上有七个触电,最下面的黄色触点应该是负责自动对焦的)

其中R1R2R3R就是决定光圈行程的,M1,M2是决定最小光圈的。

下面给出各个组合的光圈关系。

上面的排列表示r1r2m1*m2r3,其中0代表导通,1代表屏蔽(即用塑料之类把该点赌上)

r1r2r3表示光圈行程,000=17,001=16,010=15,011=14,100=13,101=12,110=11,111=10。

m1m2表示最小光圈,00=22,01=45,10=32,11=16

从图上可以看出,我们的理光50/1.7光圈范围从1.7-16,那么其组合是101*10

即:

把这三个点屏蔽掉,基本就大功告成了。

最开始屏蔽错误,结果光圈从1.7-22,结果个个过曝。现在大家再做的时候就不会了。

用透明胶带或双面胶把要屏蔽的点沾上。装上镜头,转到P档,极其兴奋。液晶屏里有了光圈信息,全自动、光圈优先、快门优先等等全部支持。光圈范围从1.7-16。赶紧试拍。

试拍发现1.7正常,其余的全部过曝1档左右,然后利用B门察看,发现光圈在1.7、2.0、2.4时(相机的拨轮有2.0、2.4,然后是2.8),光圈叶片似乎都没有运动。

而且发现,相机给定的2.8光圈时叶片收缩的幅度要小于镜头旋转到2.8位置叶片收缩幅度,也就是说用相机给顶的光圈孔径大于镜头实际2.8。

开始以为是理光的光圈不准,后来发现不是。拆下光圈仔细研究,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用手拨拨杆到最大的位置时,还有个小余量。

现在明白了,是光圈拨杆的位置导致的。当机身的光圈拨杆进行光圈调整时(比如给定2.0的光圈),他会向下移一点,而由于镜头的拨杆有个余量,所以这一点消耗在余量上,并不能使光圈收缩。所以所有的光圈都偏大。

观察一下后决定调整镜头拨杆的位置。通过加上一个垫片弯成圆形套在原来的挡柱上解决,如图。

至此改造完成了。对比手动情况下几乎完全一样。成功!

效果大家都看到了。曝光非常准确。闪光灯测试过,非常不错。还有点未完成的就是那几个屏蔽点是沾上的,不定什么时间掉了还得重新沾,所以需要想个长久的办法。

本教程全部结束了!这次改动麻烦不小,不过非常成功。使用极其方便哦!

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宾得M头是否是线性光圈,如果是的话应该也可以改。呵呵!

[2007-11-12 21:34 补充如下] 12日晚上对手头仅有的一只M头(M135/3.5)进行研究。

用铝箔掂上后,屏蔽触点后改成自动头。3.5欠曝,4.5还可以,5.6以后全部过曝。不过仔细观察,各个光圈过曝的程度差不多,并不是光圈越小过曝的越厉害。这个现象和我刚刚改完理光时出现的现象几乎是一样的。

卸下镜头观察,果然,拨杆在最大光圈位置到叶片开始收缩时有个空的行程。这和理光的是一模一样的。

因此,效仿理光的把拨杆位置调整,80%应该可以改成曝光准确的自动头!!

因为这个头过一段时间要卖掉,所以先不打算改动。哪位有兴趣按照我说的做一下,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还有个想法,就是不改变拨杆,而把行程扩大,比如我的头是3.5-32,我可以改成2.0-32,这样消掉空的行程!

一会试验,然后发结果上来!

[2007-11-12 21:34 补充如下]

12日晚上对手头仅有的一只M头(M135/3.5)进行研究。

用铝箔掂上后,屏蔽触点后改成自动头。3.5欠曝,4.5还可以,5.6以后全部过曝。不过仔细观察,各个光圈过曝的程度差不多,并不是光圈越小过曝的越厉害。这个现象和我刚刚改完理光时出现的现象几乎是一样的。

卸下镜头观察,果然,拨杆在最大光圈位置到叶片开始收缩时有个空的行程。这和理光的是一模一样的。

因此,效仿理光的把拨杆位置调整,80%应该可以改成曝光准确的自动头!!

因为这个头过一段时间要卖掉,所以先不打算改动。哪位有兴趣按照我说的做一下,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2007-11-12 22:35 补充如下]

对M135/3.5进行了试验,由于刚刚说了光圈杆有余量,所以用扩大行程的办法,把光圈范围变成2.4-32,这样能大概消掉一些余量,从3.5开始更接近正常。试验过程发现还是有些过曝,因此减了1.0档曝光补偿,试验拍片见下图。

从左到右依次是:4.0,5.6,8,第二排11,13,16,第三排22,27,32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各个光圈表现不均衡,但相差不多,我认为对要求不是十分严格的玩家来说应该可以满足要求的。

同时也证明此光圈拨杆不是严格线性的,但相差的不多,手中有M头的兄弟可以改,我觉得还是有价值的。

三只镜头在宾得K100D上应用功能比较简表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aochengxu/1689963424a296982.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