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7日发(作者:)
Notion使⽤详解⼀基础教程⽬录
Notion 使⽤详解:来⾃未来的笔记协作⼯具说到笔记应⽤和协作⼯具,Evernote、OneNote、Google Doc、Quip……还有⼀众国内笔记应⽤,都在争夺着⽤户设备上的⼀席之地。然⽽纵使竞争再激烈,这个领域也从不缺乏挑战者,Notion 绝对是⼀款前所未见的笔记协作⼯具。 是⼀款将笔记、知识库和任务管理整合的协作⼯具。早在 2017 年 6 ⽉,少数派就曾介绍过 Notion ,在今年的 2.0 版本更新中⼜加⼊了表格、看板、⽇历等功能的⽀持,堪称是⼀把瑞⼠军⼑。或许许多⼈不知道,Notion 的创始⼈ Ivan 是⼀位中国⼈,他在五六年前创⽴了 Notion。曾因⼀个版本的 Notion 不够稳定,解雇了全公司的员⼯。之后与联合创始⼈搬去了⽇本京都从头编程,才有了如今的 Notion。经过了⼏年时间的考验,这款⼯具在许多⽅⾯都得到了进⼀步优化,越来越多的国内⽤户也开始上⼿这款应⽤,受到了许多⼈的喜爱。但不少⽤户苦于没有⼀份完整的中⽂教程做参考。所以今天就来给⼤家详细解读 Notion 的种种新奇功能,带⼤家更快地上⼿ Notion。闲话少说了,直接看实际的使⽤效果如何: 来⾃ Notion 官⽹Notion:All in One 的协作平台将 Notion 直译成中⽂,是「概念、观念」的意思。不同于⼤部分笔记应⽤的笔记本 + 笔记 + 标签,也不同于 Markdown 编辑器或是富⽂本编辑器。Notion 最具创造性的地⽅就在于推翻了⽤户脑⼦⾥对笔记应⽤的刻板印象,从头设计了⼀套仿佛来⾃未来的页⾯、编辑器、表格,分别对应着 Page、Block、Database,这三个部分,⽆论在哪个领域都算得上是独家功能,确实对得起它的名字。Notion for iOS我们通常向别⼈介绍 Notion 时会说它是⼀款「笔记应⽤」,但在我深⼊使⽤过后,我觉得它已经远远超出了「笔记应⽤」的范畴。要是简单的罗列⼀下功能:编辑器、看板、数据库、多⼈协作,是不是有点像 Word + Trello + Airtable 的组合?⽽官⽅提供的使⽤模板就更多了:团队 Wiki、待办事项、笔记和草稿、设计规范、阅读清单、每周议程、团队⽇历……甚⾄是路线图,你都可以在 Notion ⾥完成。正如官⽅给它的定义:⼀款「将笔记、知识库和任务管理⽆缝整合的协作平台」。Pages:兼任笔记和笔记本初次上⼿ Notion,我们通常会创建⼀个 Page 然后输⼊⽂字。实际上,要完全搞明⽩ Pages 的设定,还有点不容易。它有着⽆限层级,⼜不同于普通笔记应⽤中的「笔记」。可以说,Pages 既是笔记、⼜是笔记本。⽆限层级传统的笔记应⽤以「笔记」和「笔记本」来区分「⽂件」和「⽂件夹」。以印象笔记为例,它的 笔记本组、笔记本、笔记 设计,最多只⽀持三个层级。层级之外还有标签来联系笔记。最⼤特点是笔记本只能存储笔记列表,笔记中存储⽂本。印象笔记的层级Notion 则采⽤了⽆限层级 Pages 设计,有下⾯⼏个特点:1. 每⼀个 Page 中都可以正常书写内容。2. 如果需要嵌套关系时,可以让⼀个 Page 中包含多个 Page。3. Notion 没有标签体系,通过 /Link to Page 来实现 Pages 之间的跳转,或⽤ /Create Linked Database 来连接到数据库。Notion 的层级为了⽅便⼤家理解,可以把它的每个 Page 当成「档案袋」,你可以直接往档案袋上写字(直接书写)、往档案袋⾥放⼀些新的 Page 信纸(形成嵌套关系),也可以把所有的东西塞进⼀个⼤档案袋(更多嵌套层级)。Page 就像档案袋美观为先每个 Page 从上往下依次有名称、封⾯、Emoji、标题、评论和正⽂这 6 个部分组成。每个页⾯都有⼀个名称,当你将页⾯分享出去时,这个名称就是⽹页的标题。官⽅提供了⼀些封⾯,也可以⾃⼰上传。Emoji 在不同的系统下有不同的显⽰,图中的 Emoji 就是在 Windows 下的表现。丰富的页⾯在右上⾓的 … 中可以调整⽂字的风格,⽀持中⽂,Default 是宋体,Serif 是楷体,Mono 是微软雅⿊。Small Text 会让字体⼩⼀号,Full Width 则是宽屏模式,这两个选项可以让页⾯显⽰更多的内容。页⾯设置分享权限Notion ⽀持页⾯公开分享,有两种级别可选:允许评论和仅允许阅读。然后复制 Page Link 即可让所有⼈访问这个页⾯。如果需要和别⼈协作,则需要在 Invite a Person 中输⼊协作者的邮箱,邀请他们加⼊⽂档。有四种级别可选:全部权限、允许修改、允许评论、允许阅读。分享后,该 Page 的⼦页⾯也会被⼀同分享出去。换句话说,只要你愿意,也可以把 Notion 的页⾯当作⼀个产品展⽰页⾯分享出去。分享的权限设置你需要掌握这些快捷键:在 Notion 中有许多页⾯,为了在这些页⾯中也能进⾏快速操作,就需要掌握⼀些快捷键:页⾯操作Ctrl + N:创建新页⾯Ctrl + Shift + N :打开⼀个新的 Notion 窗⼝Ctrl + P :快速查找页⾯(可⽤于快速跳转到其他页⾯)Ctrl + [ :返回上⼀页Ctrl + ] :进⼊下⼀页Ctrl + U :转到⽗页⾯Ctrl + Shift + L :切换⿊暗模式Ctrl + :打开 / 关闭侧边栏Ctrl + Shift + P(仅适⽤于创建新页⾯时):⽤于选择添加页⾯的位置好了,理解了 Pages 的基本概念,我们终于要进⼊本⽂的重点:编辑器。Block Editor:块状的动态编辑器Notion 采⽤了独具⼀格的块状动态编辑器。从编辑⾓度来看,它本质上是⼀个介于 Markdown 和富⽂本之间的编辑器。它有着富⽂本的所见即所得的特点,便于排版;⼜具有Markdown 的许多特性且可以直接使⽤部分 Markdown 语法,适合编辑。从排版⾓度来看,它的内容都是由许许多多 Block 组成的。⼀段⽂字是⼀个 Block、⼀张图⽚是⼀个 Block、⼀个列表是⼀个⼤ Block ⾥套着许多⼩ Block。从视觉⾓度来看,它的最终结果可以直接作为展⽰内容,并通过动态的 Block 来实现 Word 和 Markdown 编辑器⽆法显⽰的效果。Block 操作强⼤的 Block编辑器中的 Block 分为 5 类,可以在每段的开头输⼊ / 并输⼊ Block 的名字,来快速使⽤它们:Basic :基础类型的 Block。新建标题、引⽤、列表等类 Markdown 格式都属于 Basic Block。新建页⾯(/Page)也在此列。Database:数据库类型的 Block。与多数⼈理解的表格不同,Notion 中的 Database 更接近于数据库,你可以创建⼀个单独的Database 页⾯(Full Page),也可以在⼀个页⾯中插⼊ Database(Inline)然后在其他地⽅调⽤其中的数据(LinkedDatabase)。Media:多媒体附件统称为 Media Block。图⽚、视频、⾳频、代码框、⽹页书签、⽂件附件都在此列。Embeds:动态的⽹络服务是 Embeds Block。⽀持插⼊ Google Drive、Tweet、Github Gist 等⽹络服务的动态页⾯。Advanced:⾼级模块。⽬前有 3 种:TeX 公式、新建⾃定义模板、当前路径。所有的 Block ⼀览 / 来⾃ Notion 官⽅⽂档这么⼀看是不是很复杂?在实际使⽤中,你不必在意到底⽤什么 Block,需要⽤到的时候 Notion 会⾃动识别链接插⼊相关的 Block。当你从外部粘贴⼀个⽹址进来时,就会⾃动提⽰是否转为 Web Bookmark,图⽚和⽂件同理。我们在 Notion 中使⽤最频繁的是 Basic 和 Database,接着就是 Media 中的⽹页书签和图⽚,体验上和在普通编辑器中插⼊图⽚没有什么区别。快捷调整 BlockBlock 的另⼀个特点是便于统⼀调整,把⿏标放在 Block 前⾯,拖动六个点的图标可以改变顺序,拖动时按住 Option / Alt 键可以复制。按下则是改变 Block 的类型和样式。⽤⿏标框选就可以直接选中多个 Block,进⾏批量拖拽。问题也有不少,Block 内不能单独调整⽂字的颜⾊和样式,只能统⼀调整。这种形式带来的好处和劣势,下⾯就会有专门讨论,这⾥暂且不提。动态的编辑器普通的 Markdown 编辑器通常是不⽀持动态内容的,⼀个纯⽂本编辑器,⼀个静态的浏览页⾯,再也没有其他东西了。⽽ Notion 的编辑器不⼀样,它的 Media、Embeds、Advenced 模块都是动态的,你可以往编辑器⾥直接放⼀个视频、放 Google 地图、放⼀个⾃定义模板。然后在编辑器⾥点击它们、与它们交互。举⼏个例⼦,Toggle List,输⼊ > 或是 /toggle 再回车,⽣成⼀个可以折叠的列表;Video Block,可以添加⼀个视频⽂件直接播放;PDFBlock,可以插⼊⼀个 PDF ⽂件预览……浏览的界⾯可⼤可⼩,可以为它们添加备注,也可以点右上⾓的 Original 查看原⽂件。快捷添加 Github Gist Block其中最令⼈称道的是⽀持直接插⼊特定区域的 Google Maps ⽹页,Google Maps Block 不像其他编辑器只能贴⼀张图⽚,⽽是从Google Maps 挖了⼀块贴在了编辑器⾥,放⼤缩⼩、卫星地图、星标保存、规划路线都能直接完成,⼀篇笔记中还能添加多个 MapsBlock。在 PC 端完成旅游规划编辑,⼿机端查看、缩放完整版的地图。这在其他应⽤中是不可想象的。仅凭这⼀项优势,就从根本上完爆了其他所有的旅⾏规划⼯具。可以交互的 Google Maps Block总之,这些动态功能在 Markdown 和 Word 中是⽆法实现的。在 Notion 的编辑器⾥,你更像是在编辑⼀个⽹页,随意组织串联各种内容、⽂件、服务,我称之为动态编辑器。Markdown + 富⽂本,有得有失作为⽹站编辑,Markdown 编辑器⼀直都是我的⾸选,Word 的打开次数⾮常低。这是由于我不需要为⽂章调整特殊的样式、特殊的字体、不⼀样的字体颜⾊……直到有⼀天,有⼈跟我抱怨 Markdown 怎么连个居中都做不到。我才顿悟,⽆论 Markdown 有多少优点,它也⽆法替代⼀些特定的⼯作——它的能⼒本来就是有限的。但在 Word 中,我⼜会深刻地感受到 Markdown 给我带来的便利。⼀个不注意,⽂本的样式就改变了。想要写⼀篇符合格式的论⽂,你需要多次调整⽂本的样式、标题层级、字体、字体⼤⼩。⽤上了格式刷和⾃定义格式也不见得⽅便多少——它太复杂了。⽽ Notion 很巧妙地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各删去了⼀些功能,从⽽在 Markdown 和富⽂本之间找到了⼀个平衡点,⼀款全新的编辑器诞⽣了。从 MD 和富⽂本中各取精华这⾥介绍⼀下 Notion 编辑器与它们的异同。Markdown ⽅⾯的调整Notion 对 Markdown 编辑的⽀持并不完整(主要是标题级别),但它⽀持 Markdown ⽂件的导⼊和直接复制。Markdown 标记:使⽤ ` 、*、** 时需要先打字,再标记。同时需要在⽂字前加上⼀个空格才会⽣效。(这可能和中⽂输⼊环境有关系,将来或许会改进)不⽀持表格:Notion 取消这⼀点改⽤ Database 是⼀次合理的改进,毕竟 Markdown 形式的表格难⽤是有⽬共睹的。仅⽀持⼀级标题和⼆级标题:也就是只能⽤ # 和 ## ,### 之后就不能⽤了。这在官⽅⽂档中被描述为「标题」和「⼦标题」。我个⼈的解读是官⽅觉得超过三级的标题就可以⽤新开⼀个 Page 来完成了,但在习惯使⽤ Markdown 语法之后,这确实是个挺影响体验的问题。引⽤由 > 变成了 " :> 变成了⼀个 Toggle List,也就是折叠列表,⽽引⽤则变成了 "。此外,在段落的开头输⼊ [] 可以创建待办事项。⽆序列表和有序列表则与普通 Markdown 没有区别。Markdown 的调整富⽂本⽅⾯的⼩加成Notion 还谨慎地⽀持了⼀⼩部分类似富⽂本的功能,这让 Markdown 中⽆法实现的许多功能也在 Notion 中实现了。所见即所得:Notion 直接砍掉了 Markdown 的预览模式,⽽所见即所得⼀直都是富⽂本的特征。多功能拖放:Block 的最⼤好处可能就是拖拽了,上⾯已经讲过 Block 的拖拽⽅法。允许分列:这是 Word 中⽐较的独特功能,在 Notion 中可以通过拖拽来快速实现列宽。仅限 PC 端,移动端查看时按顺序显⽰。字体颜⾊和背景⾊:给 Block 的⽂字或是背景上⾊,来突出⼀些内容(不能同时⽣效)。全⽂件类型⽀持:想在笔记中插⼊其他附件时,普通 Markdown 编辑器通常只⽀持图⽚。⽽ Notion 编辑器⽀持图⽚、视频、⾳频、代码、⽹页书签、⽂件,⽽且每⼀样的体验都做的很不错。富⽂本加成关于图床Notion 有⾃⼰的图床,不⽀持⾃定义。⽤到图⽚时可能有两种情况:如果从本地上传⽂件,会把原图上传到 Notion 的图床。导出 Markdown ⽂件时,Markdown 中引⽤的是图⽚的相对地址,图⽚会被⼀起打包进压缩包。如果从链接粘贴图⽚,会直接使⽤图⽚原链接。导出 Markdown ⽂件时,Markdown 中会直接引⽤图⽚原地址,不会打包进压缩包。所以⼤家⾃⼰在写作时,我推荐免费⽤户完全使⽤外部图床,节省容量空间;推荐付费⽤户从本地直接上传到 Notion 的图床,导出功能很完善。你需要掌握这些快捷键:Block 除了可以通过⿏标操作,还可以⽤这些快捷键来调整 Block(macOS 下将 Ctrl 替换为 Commend):选取 BlockEsc 键:选中当前编辑的 Block,逻辑是退出编辑,进⼊ Block 操作。Shift 键:多选 Block选中 Block 时,↑ ↓ ← → ⽅向键:上下选取 Block选中 Block 时,Ctrl + A:全选所有的 Block对 Block 操作选中 Block 时,Ctrl + D:复制⼀份 Block。选中 Block 时,Ctrl + Enter:激活,可以⽤于按钮、选中、切换待办事项、或者进⼊全屏图⽚选中 Page Block 时,Ctrl + Shift + R:重命名这个 Page选中 Image Block 时,空格键:进⼊图⽚全屏浏览格式⽅⾯由于上⾯这些调整,再加上没有预览界⾯,使得在 Notion 中使⽤ Markdown 标记时显得不够友好。所以学会使⽤快捷键就变得很有必要了,我建议每⼀位 Norion ⽤户都熟练掌握这⼏个改变⽂字样式的快捷键。Ctrl + B:加粗⽂字Ctrl + I:斜体⽂字Ctrl + K:添加超链接Ctrl + E:添加代码格式(同时变为等宽字体)Ctrl + Shift + S:添加删除线格式⽅⾯的调整,还可以选取⽂字后⽤⿏标在⼯具栏上进⾏。⼯具栏这些快捷键是⽐较常⽤的,如果希望学习完整的快捷键,Notion 已经在官⽅⽂档中提供了所有的快捷键使⽤⽅法,你可以在页⾯的右下⾓的 ? 图标中看到 。官⽅⽂档快捷⼊⼝为何 Notion 要采⽤ Block 形式?块状 + 动态的设计着实新颖,但越是基础的东西,⼈的使⽤习惯越是根深蒂固。这种形式前所未见,它的实际体验究竟如何?许多⼈遇到的第⼀个问题就是 Notion 的门槛⾼,与平⽇⽤的普通编辑器有太多不⼀样的地⽅。⽐如只⽀持到⼆级标题,Markdown 的许多语法不再靠符号来实现(更多的使⽤快捷键),再⼀看 Block 之间竟然不允许「跨段落选取」直接劝退……所以给⼈第⼀印象可能会⽐较差,「难⽤」往往是第⼀个贴上的标签。但只要稍微了解⼀番快捷键,逐渐适应它的编辑器之后,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感觉。除了三四级标题仍然⽆法实现,⼤多数 Markdown 能做到的功能都能做到。⽹络服务的加持,让 Notion 的编辑器更是获得了质的提升,许多不曾想过的功能都可以在⼀个页⾯中实现。那么为什么 Notion 要采⽤这种形式的编辑器呢?我个⼈认为有这⼏个原因:1. 为了动态页⾯:Notion 希望展现的内容是动态的,直接采⽤纯⽂本或富⽂本编辑器⽆法⽀持这种内容动态显⽰,排除了使⽤传统编辑器的可能。2. 为了规范⽂本:如果内容是动态的,就很难保证⽤户不会在段落内随意插⼊⼀些组件(⽐如代码段⾥加⼀个视频⽂件),引起结构的混乱。需要 Block 来规范⽂本内容,禁⽌这种情况的出现。3. 为了兼容性:独有格式之所以不受欢迎,是因为不通⽤,难以导⼊导出(⽐如印象笔记的 .enex 格式)。Notion 在这点上选择了完全放弃独有格式,尽可能去兼容 Markdown、Word、Excel 等传统格式。这是出于兼容性和通⽤性的考虑。所以,我认为 Notion 的编辑器完全称得上是⼀款新时代编辑器,为了深度结合⽹页的动态效果⽽诞⽣的动态编辑器。⾄于 Block,或许只是妥协的产物,是为了兼容⽼格式⽽采取的⼀种措施,可拖动、可排版则是附带的优势。Database:数据库⽽⾮表格讲完了 Page 和 Block,相信各位已经对 Notion 有了⼀个初步的了解,下⾯来讲讲 Notion 中的另⼀个⼤模块:Database。这个表格不⼀般许多⼈第⼀眼看到 Notion 的 Database 功能下意识的认为这是表格,但在实际使⽤时⼜觉得不是那么⼀回事。这个表格既不是Markdown 下那种简陋的字符表格,也不同于 Word 和 Excel 中的多功能表格。我们习惯中新建表格时除了⽅⽅正正的格⼦之外别⽆他物。⽽ Notion 中的 Databse 不仅可以单独使⽤,还能添加其他的视图,当做看板、列表甚⾄是⽇历来⽤。感叹表格功能强⼤之余⼜有些疑惑,这个表格怎么和我们习惯上的表格差别这么⼤?Notion 中的表格实际上是数据库实际上,Notion 的 Database 更像是⼀个数据库,将其理解为「表格」是⼀种误读。数据都在数据库中,表格只能算是其中的⼀种表现形式。Database 可以有 5 类视图:Table:表格形式,类似于 Airtable 表格,便于做数据统计。每⼀⾏都可以单独打开变成⼀个 Page,添加更多的内容。Board:看板形式,类似于 Trello 看板,便于任务分配、分类。卡⽚中的选项可以完全由⾃⼰定义,看板的分组也可以⽤选项来改变。Gallery:画廊形式,便于查看多张卡⽚中的开头部分,可以在卡⽚开头添加⼀些概要内容。List:列表形式,便于查看⼀部分关键性的信息,⽐如只显⽰名称和进度,来明确任务的进度。Calendar:⽇历形式,便于查看时间相关的信息,可以在⽇历上按时间顺序查看任务。改变 Database 视图在使⽤时,Database 有 3 种表现形式,覆盖了⼤多数可能遇到的情况:Full Page Databse:整页数据库。就像 Excel ⼀样,整个页⾯就是⼀个数据库。Inline Database:段落内数据库。则像是在 Word 中插⼊的表格⼀样,可以在⽂章中间放⼀个表格或是⽇历。Create Linked Database:连接到现有数据库。同样是在 Word 中插⼊表格,但内容是调⽤现有的 Database 中的数据,通过过滤和筛选来使⽤其中的⼀部分数据。在⽂章中修改时,也会对原有的 Database 数据进⾏修改。筛选、排序、搜索、隐藏列,⼀个都不少在右上⽅,可以对表格内容进⾏筛选、排序、搜索和隐藏特定列。相⽐在 Word 中做表格,在 Notion ⽂章内的表格同样具备完整的功能,使⽤体验⾼度⼀致。隐藏列、筛选、排序、搜索Import:导⼊全类型⽂档不过,正是因为 Notion 的设计如此超前,最初使⽤ Notion 的⽤户常常会⼀头雾⽔,冒出许多问题:「为什么在 Pages ⾥还能再新建⼀个 Pages?编辑的时候怎么是⼀块⼀块的?这是 Markdown 还是富⽂本?」……这种对⼯具的陌⽣感发⽣在我⾝边的许多⼈⾝上。相信许多⼈在认识 Notion 之前,已经有⼀部分⽂档了。为了减少从头学起的陌⽣感,我们可以先从历史⽂档中导⼊⼀部分,然后逐渐深⼊。你可以在空⽩ Page 中选择 Import,也可以在右上⾓的「…」中选择 Import 来导⼊⽂档。导⼊⽂档的 2 种⽅法Notion 的导⼊⽀持 5 种基础格式: TXT、Markdown、CSV(Excel)、Word、HTML,以及 7 种服务:Trello、Asana、GoogleDocs、Dropbox Paper、Quip、Evernote、Workflowy。由此可见,Notion 主要⽀持的⽂件类型是纯⽂本、富⽂本、表格、列表,以及 Trello 独有的看板,⽀持批量导⼊。⽀持丰富的导⼊类型除了不⽀持 PPT 和 PDF 导⼊之外,该有的导⼊功能都有了。当然,你也可以把 PPT 和 PDF 作为附件添加在页⾯中。将 PDF 作为附件导⼊导⼊之后也先别急着⾼兴,Notion 尽可能地对多种格式进⾏了兼容,但对 Markdown 和 Word 格式仍然有⼀定的要求,主要表现为「Markdown 的双回车换⾏」和「Word ⼤纲级别」等要求,⼀级标题会变成 #,⼆级和更⾼的标题级别都会变成 ##。如果你的⽂档格式⼀团糟,Notion 是⽆法识别的。如果遇到了这种问题,可以通过转换⼯具格式化⼀下,⽤更标准的 Markdown 导⼊。若不在 Word 中设置⼤纲级别,则 Notion ⽆法识别标题Template:组合⽆限可能Notion 的开发团队在官⽅帮助⽂档中提到了这样⼀句话:使⽤数据库的最⼤障碍是想象⼒。 The biggest hurdle when it comes to using databases is one of imagination.没错,只要合理的使⽤ Notion 中的各个模块,你就能发现它⼏乎可以实现⽆限多的需求。仅仅是官⽅的内置模板就有 19 种之多,涉及到⼯作的⽅⽅⾯⾯。官⽅模板库这些 Template 不仅制作精美,使⽤⽅便,还能起到开拓使⽤思路的作⽤。这⾥也有⼀些实⽤的模板:博客⽂章:利⽤ Notion 的分栏功能,轻松排版出⼀篇图⽂并茂的博客⽂章。每周议程:把⼀页分栏成五列,分别安排周⼀到周五的任务。阅读清单:在数据库中添加希望阅读的书籍、链接、概述、作者,来督促⾃⼰看书、实时记录读书笔记、查阅阅读进度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正在初次上⼿ Notion,我⾮常建议先去看⼀看这些模板的使⽤⽅法,可以帮助你更快的熟悉它的⽅⽅⾯⾯。所有官⽅模板⼀览Web:纯⽹页应⽤的胜利在这⽅⾯,Notion 其实和 Slack ⼀样,是⼀个纯⽹页应⽤。你会发现⽹页端的界⾯和客户端的界⾯⼏乎是完全⼀致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套壳应⽤。纯 Web 应⽤让 Notion 轻易地完成了全平台客户端的设计,⽀持 macOS、Windows、Android、iOS,⽽且优化做的相当不错,实现了完全⼀致的操作逻辑。在不同系统的设备上登录、写作、排版都有着⼀致的体验,这在⼈⼈都有 2 个以上设备的今天是⼀件⾮常重要的事情,有效降低了学习的成本。就我个⼈⽽⾔,我很少在⼿机上⼤篇幅写作的原因主要是效率低下。⼿机屏幕⼩,电脑上轻松完成的排序、加图,⼿机上都可能要戳好多下才能完成,相当低效。但在 Notion 中就异常⾼效,在⼿机上也可以对段落进⾏拖拽排列,插⼊附件。⽽且电脑版跟⼿机版的显⽰效果⼏乎完全⼀致,当我想到⼀些细节需要补充时,打开⼿机就可以直接调整段落顺序、增补内容。⼿机调整顺序⽬前尚存的⼀些问题尽管我很喜欢 Notion,有时也不得不承认还有不完善的地⽅,⽽且问题还不⼩,最主要的问题是以下三点:1. 不⽀持剪藏:与印象笔记的⽅向不同,Notion 不以⽹页剪藏为主要⽬的。2. 不⽀持⾃动化:Notion 不⽀持 IFTTT 等⾃动化功能,只有⼀个「打开」的 URL Scheme。3. 本地存储功能糟糕:由于是纯 Web 应⽤,只能通过「导出」把⽂件存到本地。没有⽹络时只能查看当前正在编辑,或者近期打开过的少量⽂档。那么这三个问题该怎么解决?这⾥也给出我的建议。1. 如果你更希望⽤剪藏,那还是印象笔记类的⼯具更适合你。2. ⾃动化⽅⾯,我⽬前在同时使⽤印象笔记和 Notion,⼀个专门负责剪藏,⼀个专门产⽣内容。利⽤好印象笔记的 API 就可以了,两者其实并不冲突。3. 离线问题,在我的使⽤过程中,我发现彻底没⽹的情况其实很少,⼿机 4G 流量也是逐年增多,着急时开个热点其实⽤不了太多流量。当然,如果真的经常需要在⽆⽹环境下使⽤,⾮常重视离线,不离线很多⼯作⽆法完成,那就不建议迁移了,有许多笔记应⽤在这⽅⾯做得更好。总结Notion 就像是⼀本精致的⼿账,它不像论⽂那么严肃,也不像⽇记⼀样随性。⽐纯⽂本多了⼀份个性,⽐富⽂本少了⼀份复杂。既兼容了⽼的⽂档,⼜诞⽣了新的规则。我⼀直相信,选择⼯具的关键在于找准⼯具的特性,Notion 的特性就是兼容性强、功能丰富、整合完善,兼具⼴度和深度。从简单记事到写作长⽂,从创建表格到数据仓库,从规范⽂档到项⽬管理,种种功能都能在 Notion 中以不同的形式实现。我想,这就是 Notion 的魅⼒所在。Notion 的概念之领先,近乎⼀款来⾃未来的⼯具。在各类⼯具百花齐放的今天,它依旧能采各家之所长,⾛出⾃⼰的独特道路,实属难能可贵。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aochengxu/1689566457a266799.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