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6日发(作者:)
井田开拓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井田开拓:为了采取煤炭,需从地面向井下开掘一系列的井巷。
井筒:从地面向地下开掘的用于行人、通风、运输、提升的通道。有立、平、斜。
巷道:与地面不直接相通的,用于行人、通风、运输等的通道。
直立巷道:巷道的长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包括:立井、暗立井、溜井。
水平巷道:巷道的长轴线与水平面近似平行。包括:平硐、平巷、大巷、石门、煤门。
倾斜巷道:巷道的长轴线与水平面有一定的夹角的巷道。包括:斜井、采区上下山。
硐室:空间三个轴线长度相差不大,且与地面不直接相通的地下巷道。包括:井底水仓、变电所、绞车房、调度室、候车室。
立井:有直接通达地面出口的垂直巷道 ,竖井。
暗立井:没有直接通达地面出口的垂直巷道 。
溜井:担负自上而下溜放煤炭任务的暗井。
平硐:有直接通达地面出口的水平巷道。
平巷:沿煤层走向开掘的水平巷道。
石门:布置在岩层中和岩层走向垂直或斜交的水平巷道。
煤门:布置在煤层中和煤层走向垂直或斜交的水平巷道。
斜井:有直接通达地面出口的倾斜巷道。
暗立井:没有直接通达地面出口的倾斜巷道 。
上山:没有直接通达地面的出口,位于开采水平之上,从主要运输大巷沿煤层或岩
层由下向上开掘的倾斜巷道。
下山:没有直接通达地面的出口,位于开采水平之下,从主要运输大巷沿煤层或岩层由上向下开掘的倾斜巷道。
溜煤眼:专作溜煤用的小斜巷。
生产系统
1)运煤系统
2)通风系统
3)运料排矸系统
4)排水系统
5)动力供应(电、压风)
6)通讯、监测系统
井下生产系统示意图
678214
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4—运输石门;5—运输大巷;6—回风立井;7—回风石门;8—回风大巷;9—采区运输石门;10—采区下部车场底板绕道;11—采区下部车场;12—采区煤仓;13—行人进风巷;14—运输上山;15—轨道上山;16—绞车房;17—采区回风石门;18—采区上部车场;19—采区中部车场;20—区段运输平巷;21—下区段回风平巷;22—联络巷;23—区段回风平巷;24—开切眼;25—采煤工作面。
第二节 煤田的划分
煤田: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同一地质时期形成的并大致连续的含煤岩系分布区。
井田:划分给一个矿井开采的那部分煤田。
井田划分原则:
1、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2、要保证矿井有合理的开采技术条件、足够的储量、合理的井田范围;
3、为矿井今后发展留有余地;
4、处理好相邻矿井之间的关系。深部与浅部。
矿井储量:井田边界范围内,通过地质手段查明的符合国家煤炭储量计算标准的全部储量。
矿井生产能力,又称为矿井年产量,是指矿井在一年内生产煤炭的数量。
矿井服务年限:矿井均衡生产的时间。一定的矿井必须有一定的服务年限。
井田划分为阶段
阶段:在井田范围内,沿煤层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长条部分,每个长条部分具有独立的生产系统,称之为一个阶段。
阶段内再划分:1.采区式;2.分段式;3.带区式
开采水平(简称水平):布置有主要运输大巷和井底车场、并担负该水平开采范围内的主要运输和提升任务的水平。
采区式划分:
采区: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块段,每个块段为一个采区。采区的倾斜长度即为阶段的斜长。
区段:沿煤层倾斜方向将采区划分为若干个长条部分,每一部分为一个区段。工作面沿煤层走向推进。
区段下部有区段运输平巷
区段上部有区段回风输平巷
分段式划分:
分段——在阶段范围内不划分采区,而是沿倾向将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长条,每个长条带称为一个分段。
每个分段沿倾斜布置一个工作面。工作面沿煤层走向推进。
带区式划分:
分带—在阶段范围内,沿煤层走向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条带,每个条带为一个回采工作面。
井田划分为盘区
当开采近水平煤层时,沿着等高线的大致延展方向在井田中部布置运输、回风大巷,在大巷的两侧按一定的尺寸将井田划分为若干个块段,其中每个块段为一个盘区。
井田划分:
采区式(走向长壁)
阶 段 分段式
带区式(倾斜长壁)
井田 盘 区
采区式
分区域 盘区式(近水平)
带区式
第四节 井田开拓方式
开拓方式:开拓巷道在井田内的布置方式。
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确定井筒的形式、数量和位置
确定开采水平的数目和位置
布置井底车场和大巷
阶段内的划分
确定矿井开采程序和采区接替
确定水平延深方式及技术改造
斜井开拓:
主、副井均为斜井的开拓方式。
片盘斜井开拓特点:
开拓方式简单,建井期短。但同时回采的工作面少生产能力小。适用于煤层煤藏稳定,地质构造简单,井田走向长度短的小型矿井。
斜井单水平开拓:
由斜井进入煤体,由一个开采水平开采整个井田。井田可划分为一个阶段,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阶段沿走向划分为采区。
立井开拓
单水平上下山开拓:开采水平既采上山部分,又采下山部分的煤层。
多水平上下山开拓:开采水平既采上山部分,又采下山部分的煤层
多水平上山开拓:开采水平只采上山部分的煤层
多水平混合式开拓:开采水平既可只采上山部分,又可采上、下山部分的煤层。
立井开拓的评价:
优点:井筒短,生产系统简单,运输环节少,提升速度快,通风阻力小。
缺点:施工、装备较复杂,工程进度慢、费用高,井筒装备复杂、投资大。
一架(井架)、两台(天轮台、卸矸台)、三盘(封口盘、固定盘、吊盘)
适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较深,表土层较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平硐开拓(走向平硐,垂直平硐,阶梯平硐)
从地表开掘水平巷道进入山体或丘陵内的煤层。
一般地,以一条主平硐担负运煤、运料、出矸、行人、排水、进风和敷设管线等任务。
在井田上部回风水平开回风平硐或回风井担负回风任务。
平硐开拓的评价
优点:投资少,占用设备少,施工简单,成本低,只要条件适合尽可能采用平硐开拓。
综合开拓
根据井筒的三种基本形式,组合后理论
上有六种综合开拓方式:
立井—斜井、斜井—立井、平硐—立井
立井—平硐、斜井—平硐、平硐—斜井
斜硐开拓
舍弃原有的17度坡度的斜井开拓方式,采用6度斜硐开拓技术,充分发挥浅埋深煤田的自然条件优势,主要大巷均布置在主采煤层中,由1条主运输大巷,1-2条辅助运输大巷和1条回风大巷组成,矿井井筒与布置在煤层中的大巷直接相连。
优点:① 减少了岩石开拓巷道工程量;
② 提高了煤矿建井速度
井筒位置及数目的确定
井筒是矿井最重要的井巷工程。它是矿井由地下通向地面的出口,是煤炭、材料、设备、人员、风等的必经之路,是整个矿井生产系统的咽喉。
一般地,一个矿井至少应有一主一副两个井筒,主井担负煤炭提升,副井担负辅助提升任务。
所谓井筒位置,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井口和井底沿井田走向和倾斜方向的位置;二是井筒本身所通过的岩层层位。
第五节 开采水平的设置
井底车场:是连接井筒和主要运输巷道的一组巷道和硐室的总称,是井下运输和井筒提升两大环节的枢纽。 它担负着矿井煤矸、物料、设备、人员的转运,又为矿井的通风、排水、供电服务。
井底车场硐室 :
主井系统硐室:翻车机硐室、煤仓、箕斗装载硐室、清理斜巷、绞车硐室等。
副井系统硐室:马头门、中央变电所、中央水泵房、水仓、等候室、调度室、消防材料库等。
井底车场运输线路:
存车线:存放空、重列车的线路,空、重车线,材料车线。
行车线:空、重列车运行的线路,包括调车线(电机车的车头调到重车车尾推重车进入重车线的轨道线路)和绕道(电机车将列车推入重车线后,通过轨道线路牵引空车或材料车驶出井底车场的线路)。
调车方式:顶推调车、甩车调车、专用设备调车。 井底车场形式:环形式,折返式
环形井底车场
特点:环形单向运行,调车简单,通过能力大;但开拓工程量大。按照井底车场空、重车线与运输大巷或主要石门的相对位置关系,环形车场又可分为卧式、斜式和立式三种。
折返式井底车场
特点:空、重车在车场内有折返运行。折返式车场的巷道开拓量小,巷道交岔点和弯道少,行车安全。但由于巷道断面大,需要布置在比较坚硬的岩石中,否则维护困难。分类:根据车场两端是否可以进出车,折返式车场又可分为梭式和尽头式两种。梭式车场主要特点:主井储车线完全布置在主要运输巷道上,列车往返运行需经翻笼一侧的轨道。这种车场的优点是:开拓工程量小,车场弯道少。尽头式车场与梭式车场的线路布置基本相似,但空、重列车只从车场的一端出入,另一端为线路的尽头。
大巷位置的确定
分层运输大巷:在开采水平各煤层中分别开掘运输大巷,并用阶段石门或溜井与井底车场相通。
集中运输大巷:在开采水平内只开一条运输大巷为各煤层服务,它通过采区石门与各煤层相联系。
分组集中运输大巷:将煤层分为若干个煤组,每个煤组开掘一条运输大巷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aochengxu/1689447413a249740.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