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报警系统施工工艺

入侵报警系统施工工艺

2023年7月8日发(作者:)

入侵报警系统施工工艺

一、入侵报警系统施工要求:

1.入侵报警系统的工程实施过程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施工质量检验的规定,确保工程质量。

2.系统的施工应按已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实施过程中如有修改,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

3.向建设单位提供所用设备的性能指标和技术说明书、或样品,并严格按建设单位批准的主要设备、器材采购。

4.施工过程中所用的设备、器材的采购、运输和保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对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5.设备、器材到达现场后,应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时验收:

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进场验收按《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内容执行。

各类探测器、控制器等设备的进场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查验装箱单,检查设备的规格、数量、附件是否相符;

2)查验产品或设备的出厂合格证、产地证和产品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实行许可证和安全认证的产品,应有产品许可证和安全认证标志;

3)外观检查:有铭牌,附件齐全,电气接线端子完好,表面无缺损,涂层完整。

6.设备和器材的进场验收结论应有记录,经确认符合本规范规定,才能在工程中使用。

7.施工现场应设立临时库房,作为设备和器材安装前的保管,库房应由专人管理。临时库房应符合产品存放环境的技术要求。

8.系统安装前,建筑工程应具备下列条件: 预埋管、预留件、桥架等的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机房的施工基本结束。

9.安装施工前,应周密进行施工组织,并有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规范》JGJ 46中的有关规定。

10.预埋管线在隐蔽前,应由建设单位、监理和系统集成商进行隐蔽工程检验。凡经过检验合格的应及时办理验收签证,在进行竣工验收时,可不再进行检验。

对电缆敷设与布线应检验管线的防水、防潮;电缆排列位置,布放、绑扎质量;桥架的架设质量;在桥架内的安装质量;焊接及插接头安装质量;接线盒接线质量等;

对接地线应检验接地材料,接地线焊接质量,接地电阻等。

11.系统施工质量的检验,应根据系统设计方案、合同规定、施工图纸来检查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

对系统的各类探测器、控制器、辅助电源、电锁等设备安装的部位、产品的规格型号和安装质量等进行检验。

对各类探测器、控制器、执行器等部件的电性能和功能进行检测。检测应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系统集成商和施工单位参加,采用逐点通电的形式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填写检测记录表,并由各检测方签字。

12.系统施工质量检验后,应有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系统集成商和施工单位签字的检查验收报告。

二、施工要求

1.微波及被动红外报警探测器

微波及被动式红外探测器的主要特点及安装使用要点

(1)微波及被动式红外探测器属于空间控制型探测器。 (2)由于红外线的穿透性能较差,在监控区域内不应有障碍物,否则会造成探测“盲区”。

(3)为了防止误报警,不应将被动式红外探测器探头对准任何温度会快速改变的物体,特别是发热体。

(4)微波及被动式红外探测器亦称其为红外线移动探测器。应使探测器具有最大的警戒范围,使可能的入侵者都能处于红外警戒的光束范围之内。并使入侵者的活动有利于横向穿越光束带区,这样可以提高探测的灵敏度。

(5)微波及被动式红外探测器的产品多数都是壁挂式的,需安装在离地面约2~3m的墙壁上。

(6)在同一室内安装数个被动式红外探测器时,也不会产生相互之间的干扰。

(7)注意保护菲涅耳透镜。

(8)基于上述原因,被动式红外探测器基本上属于室内应用型探测器。

8.报警控制器的防区布防类型

不同厂家生产的报警控制器其防区布防类型的种类或名称,在编程表中不一定都设置得完全相同,但综合起来看,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防区的布防类型。

(1) 按防区报警是否设有延时时间来分

主要分为两大类:瞬时防区和延时防区。

瞬时防区 延时防区

(2) 按探测器安装的不同位置和所起的防范功能不同来分 防区的布防类型—般又可分为以下几种:1. 内部防区、2. 出人防区、3.

周边防区、4. 日夜防区、5. 24小时防区、6. 火警防区等类型。下面我们就对这几种防区的布防类型做—详细的说明。

出入防区 周边防区 内部防区 接于该防区的探测器主要是用来对室内平面或空间的防范,多采用被动红外探测器、微波/被动红外双鉴探测器等。

内部防区的设定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内部防区(跟随报警),另一种是内部防区(延时报警)。

日夜防区(有的厂家称之为日间防区) 24小时报警防区

接于该防区的探测器24小时都处于警戒状态,不会受到布防、撤防操作的影响。一旦触发,立即报警,没有延时。

除火警防区是属于24小时报警防区外,还用于突发事件、紧急报警按钮等等。

9.模块的安装

主控模块与电脑间安装:主控模块可采取下列连接方式与电脑进行在线连接:直接串口连接(RS232或RS485)、电话拨号、TCP/IP网络连接(使用专用网卡)。因为RS-485的远距离、多节点(8个)以及传输线成本低的特性,使得RS-485成为工业应用中数据传输的首选标准。因此,一般情况下,主控制模块与电脑的连接采用了RS485的直接连接方式,并在通讯回路中添加相应的RS232/RS485协议转换器。此时,每个电脑串口可连接8个主控模块。当用户需要在现场进行主控模块的调试时,可使用笔记本电脑通过RS232的方式进行连接。此时,无需增添任何其他设备,且连线距离不超过15米。在进行远程控制或用户由特别要求时,可选择电话拨号和网络连接的方式对电脑和主控制模块之间进行连接。

主控模块与读卡器模块之间安装:主控模块可提供2个与读卡器模块连接的RS485端口,即可从主控模块引出2条独立的RS485总线,并将所有的扩展模块(读卡器模块和报警输入模块)连接至相应的总线当中。此时,扩展模块的数量不能超过8个。

10.入侵报警系统调试准备

系统的调试工作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在系统安装完毕后,首先应按图纸进行仔细的检查和作必要的测量工作。尤其是在系统通电以前,应对系统的供电部分的绝缘阻抗,供电电路有无短路、开路、接错等现象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无误,以免造成人身和设备的损害。

当检查确信无误后,放可通电进行系统的调试工作。当选用进口设备时,在通电之前,应检查设备的供电制式是否符合供电要求;具有供电电压变换插头或开关的设备,开关或插头是否设在220VAC的档位,以免档位不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系统调试工作应分部分逐步进行,特别是大系统更应该如此。系统调试基本按如下方法进行:

系统阻抗测试

在系统通电前,首先用三用表、兆欧表、接地电阻测量仪对系统各连线的电阻、绝缘电组合系统接地点组进行测量。

阻抗测量:

阻抗测量是检测系统安装过程中有无短路、开路等故障现象,充电是交直流供电线路的阻抗,不能出现短路或与其他信号电路接错、交直流供电线路接混等故障,当出现上述现象时,应查找原因,排除故障,不能贸然通电,以免造成线路烧坏、损坏设备等故障。

在阻抗测量时,应对每条视频线、通信控制线、交直流电源线以及控制台内各插座开关进行逐个测量检查,发现异常应查找原因,进行排除。

绝缘阻抗测量:

用兆欧表检查交流220V供电线路与机壳、控制台等的绝缘电阻,应确保符合绝缘要求。当出现绝缘阻抗降低、短路等现象时,应逐步断开各供电回路,分别测量,找出原因,进行排除。

系统接地电阻测量:

检查系统接地是否良好,测量控制台裸露的导电部分,以及各种设备裸露在外面易被触及的导电部分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规定要求。

11.入侵报警系统通电调试 A:各种模块通电调试

在系统阻抗测试正常后,即可对系统通电进行测试。首先断开向系统前端所有供电(可取下系统前端供电的保险丝或连接端子等)。对各种模块设备逐个进行通电,通电时注意系统的电压和电流变化,出现异常是立即停止通电,查找原因

系统在各模块通电正常后,即可对系统设备进行工作状态调整、系统设备编程、初始化调整等工作。

B:前端设备调试

逐个向前端设备供电,在供电过程中,应始终注意供电电压和电流变化,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供电,查找原因。

操作管理主机和各模块,检查前端设备工作状态。调整前端设备,使其符合要求

C:系统联调

当前端设备均调试完成,工作正常后,就可进行系统的联调工作。测试时,对各前端设备逐个进行测试,并调整定义它们之间的联动关系。并对各种系统功能进行逐个的设定和运行。

D:系统试运行

当以上调整工作完成后,系统符合设计要求时,就可进行系统试运行工作。试运行应连续通电进行。在试运行考验期间,应随时注意前端设备和系统控制设备的运行情况,出现问题立即停机,查找原因,进行排除。应注意各种设备的温升、电源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情况。

在试运行期间,进行系统的数据测试和纪录工作。

在系统试运行期间,进行工程的收尾工作。清理工作现场,修补破坏的装饰面、检察管路固定、接口密封和固定。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不合格部分修正到位。

12.入侵报警系统的安装调试及系统测试验收

各系统已对安装调试有相应措施,本节重点为调试验收阶段,需与建设方、监理等三方共同协调进行。

调试阶段应注意:

① 严禁不经检查立即上电。

② 严格按照图纸、资料检查各分项工程的设备安装、线路敷设是否与图纸相符。

③ 逐个检查各设备、点位的安装情况、接线情况。如有不合格填写质量反馈单,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④ 各设备、点位检查无误后,对各设备、点位逐个通电实验。通电实验为两人一组,涉及强电要挂牌示警,并记录。

⑤ 通电实验后,进行单体调试,单体调试正常后,方可进行系统联调。涉及其他施工单位者,要事先通知到位并做好记录。

调试、测试验收阶段是整个施工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管理,工程施工已接近尾声,已取得了规模和成绩,但是不等于大事告成,还要通过调试、测试交工验收阶段来检验该工程的前面二个阶段是否管理,是否有成效。交工验收阶段虽然由于工程基本结束,剩余的实物量、及要做的工作不太多了,但是这里要注意的是:往往前面二个阶段都通过了我们的管理,抓了工程质量、进度等,取得了成绩,而对交工验收阶段,认为 工程结束了,该放松了,结果工程不但收不了尾,而且造成业主无法开业,必需做到有始有终,认真做好下列工作:

1) 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检查:

主要检查施工图纸和合同,逐项对照,进行工程实物量盘点,划出未完和遗留项目,以及存在的未处理问题,要列出清单,定出各专业收尾进度计划,制定收尾措施,限时完成,不留尾巴。

2) 整理、编制交(竣)工资料:

及时整理、汇编工程交(竣)工资料,做到真实、及时,无遗留,为结算提供依据,为以后检修提供依据。 见图表16:入侵报警系统施工工艺流程图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aochengxu/1688820294a173156.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