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Linux的入门
第1节 资料的准备:
- 虚拟机安装包: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VMware-workstation-full-17.5.2-23775571.exe」,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无需下载在线播放视频,畅享原画5倍速,支持电视投屏。链接:https://pan.quark/s/4dd30bca8cf5https://pan.quark/s/4dd30bca8cf5
- 镜像: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Linux---redhat9.3」,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无需下载在线播放视频,畅享原画5倍速,支持电视投屏。链接:https://pan.quark/s/63dec94f4cf3https://pan.quark/s/63dec94f4cf3
-
其余软件(可选,不是非必需的):xhell和xftp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xshell」,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无需下载在线播放视频,畅享原画5倍速,支持电视投屏。链接:https://pan.quark/s/4861bc06418fhttps://pan.quark/s/4861bc06418f
第2节 环境的搭建:
- 虚拟机的安装:以下演示皆基于Win11的虚拟机操作
- Redhat---Linux9.3x64系统的安装:
第3节 XSHELL远程共享连接和用户介绍:
第4节 Linux 文件系统构成:
第①点 文件目录:
1. `/bin` (Binary):存放基本的用户命令,如 `ls`、`cp`、`mv` 等,这些命令在系统启动时也可用。
2. `/boot` (Boot):包含启动Linux时需要的文件,如内核和引导加载程序配置文件。
3. `/dev` (Device):包含设备文件,Linux将所有硬件设备抽象为文件,如 `/dev/sda` 表示硬盘设备。
4. `/etc` (Et Cetera):存放系统的配置文件,如 `/etc/passwd` 和 `/etc/fstab` 等。
5. `/home` (Home):存放普通用户的主目录和个人文件,每个用户都有一个自己的子目录。
6. `/root` (Root):超级用户(root用户)的主目录,存放root用户的个人文件。
7. `/run` (Run-time variable data):存放系统启动以来的信息,通常在系统重启后会被清空,用于存放系统运行时的临时文件。
8. `/sbin` (System Binary):存放系统管理员使用的命令,如 `fdisk` 和 `ifconfig` 等,主要用于系统维护和管理。
9. `/tmp` (Temporary):存放临时文件,这些文件在系统重启时通常会被删除,用于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的临时数据。
10. `/usr` (Unix System Resources):存放用户程序和数据,如 `/usr/bin` 存放用户可执行的命令,`/usr/share` 存放共享数据文件。
11. `/usr/local` (User Local):存放本地安装的软件,通常由系统管理员手动安装。
12. `/usr/sbin` (User System Binary):存放超级用户的一些管理程序。
13. `/usr/share` (User Share):存放共享数据文件,如文档、帮助手册、示例配置文件等。
14. `/usr/src` (User Source):存放源代码,Linux 内核的源代码就放在 `/usr/src/linux` 里。
15. `/var` (Variable):存放经常变化的数据,如日志文件、缓存文件、邮件文件等。
第②点 文件类型:
1. **普通文件 r(Regular)**:这是最常见的文件类型,可以是文本文件、二进制可执行文件、数据文件等。
2. **目录文件 d(Directory)**:目录文件用于存储文件系统中其他文件和目录的路径信息。
3. **链接文件 l(Link)**:
- **硬链接 h(Hard Link)**:指向文件系统中实际数据的指针,多个硬链接可以指向同一数据,删除其中一个链接不会影响数据。
- **软链接 s(Symbolic Link 或 Soft Link)**:类似于Windows中的快捷方式,它是一个特殊的文件,包含对另一个文件或目录的路径。
4. **设备文件 c(Character) 和 b(Block)**:
- **块设备文件 b(Block Device)**:用于存储固定大小的数据块,如硬盘、CD-ROM等。
- **字符设备文件 c(Character Device)**:用于逐个字符地传输数据,如键盘、鼠标、串口等。
5. **管道文件 p(FIFO)**: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用于在进程间通信,数据从一个进程流向另一个进程。
6. **套接字文件 s(Socket)**:用于网络通信或进程间通信的文件,可以是流套接字(Stream Socket)或数据报套接字(Datagram Socket)。
7. **特殊文件 s(Special)**:这是对设备文件的旧称,通常包括块设备和字符设备文件。
8. **目录流 s(Stream Directory)**:在某些系统中,流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它将数据组织成有序的记录序列。
9. **临时文件 t(Temporary)**:用于存储临时数据,这些文件通常在程序结束或系统重启时被删除。
10. **隐藏文件 h(Hidden)**:文件名以点(`.`)开头的文件,这些文件在默认情况下不会在命令行或图形界面中显示。
第二章 文件管理
第1节 目录管理:
创建目录:
mkdir(make directories)只能创建不存在的目录,已存在的无法创建;
删除目录:
rmdir(remove directory)一般情况下子能删除空目录;
查看目录:
ls(list)显示目录中的文件及其属性信息;
移动目录:
mv(move)能够对文件进行剪切和重命名操作;
切换目录:
cd(change directory)更改当前所处的工作目录;
路径查看:
pwd(print working directory)显示当前工作目录的路径;
第2节 文件管理:
创建文件:
touch:
创建空普通文件与修改时间戳。
编辑文件:
gedit(GNOME text editor):
用于编辑文本信息(只能在虚拟机中运行);
vim(Visual Improved):
编辑文本信息;
查看文件:
cat(concatenate files and print):
在终端设备上显示文件内容。
more:
查看大文件内容使用, 可以通过空格可以翻页和enter键翻行,默认在文件开头位置,q退出查看。
less:
功能基本同more操作,唯一不同的是,它可以回退看前面的内容,而more不行。
head:
不论文件大小,默认查看前10行,可以通过 head -100 xxx 查看指定前100行文件。
tail:
不论文件大小,默认查看后10行,可以通过 tail -100 xxx 查看指定后100行文件。
stat(file status):
查看文件的属性信息,包括文件大小,权限,链接,时间,类型,属主等。
lnode号码的作用:每个文件或目录在文件系统中都对应一个唯一的索引节点,
索引节点中包含了该文件或目录的属性和指向数据块的指针等信息。
sort:
是在Linux里非常有用,它将文件进行排序,并将排序结果标准输出。
sort命令既可以从特定的文件,也可以从stdin中获取输入。
cut:
用来显示文件的内容,显示行中的指定部分,删除文件中指定字段。
删除文件:
rm(remove):
一次可以删除多个文件,或递归删除目录及其内的所有子文件。
修改文件:
chmod(change mode):
改变文件的权限。
chown(change owner):
改变文件拥有者。
chgrp(change group):
改变文件所属群组。
拷贝文件:
cp(copy):
复制文件或目录。
移动文件:
mv(move):
移动文件或目录。
链接文件:
ln(link):
为某个文件在另外一个位置建立同步的链接,分为软和硬链接;
软链接相当于Windows系统中的快捷方式文件,原始文件被移动或删除后,软链接文件也将无法使用;
硬链接则是将文件的inode属性块进行了复制,因此把原始文件移动或删除后,硬链接文件依然可以使用。
第3节 编辑器Vim:
vim的3种模式:
命令模式(command mode):
输入vim的命令和快捷键,默认打开文件时候的模式。
插入模式(Insert mode):
进入编辑模式,可以编辑文件。
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
调整文件内容。
vim的基本操作:
1、vim file (文件名)#vim后跟文件名打开文件,默认进入命令行模式,不能编辑文件
2、按下 i 字符即可进入插入模式,注意文件左下角会出现 "--插入(粘贴)-- "
3、开始编辑文件内容
4、按下 ESC 键,切换到命令行模式,再按下 shift + : 组合键,进入底行模式,标志是
文件左下角出现不停闪烁的":"在":"之后写 wq 回车 保存退出 ==>快捷键 shift+zz
vim的其余命令:
移动命令:
编辑命令:
查找与替换命令:
其他常用操作:
保存退出命令:
第4节 打包解包And压缩解压文件:
打包解包(Packaging):
tar(Tape Archive):
把一大堆的文件和目录全部打包成一个文件;
将 xxx.tar 包文件,释放到当前目录中。
压缩解压缩(Compression):
zip(Zip Archive):
压缩文件;
unzip:
解压缩文件;
xz(Lempel-Ziv-Markov chain Algorithm):
可以将tar文件继续压缩为xxx.tar.xz文件;
可以将后缀是xz的文件解压成tar包。
打包压缩解包解压缩:
tar(Tape Archive):
打包压缩和解包解压缩。
第三章 包/源管理命令
第1节 离线管理
rpm(redhat package manager):
Linux系统下对软件包进行安装、卸载、查询、验证、升级等工作。
正常安装软件包,需要提前下载rpm包文件:
1.https://rpmfind/linux/RPM/
2.http://rpm.pbone/
补充:
1.grep(
Global search regular expression and print out the line):
用于搜索文件中匹配特定模式的行。
2."|"
(pipe):允许你将一个命令的输出作为另一个命令的输入。
第2节 本地源管理
yum(Yellowdog Updater Modified) or dnf
(Dandified YUM)::
帮助用户管理和维护软件包。它们是软件包管理器,用于安装、更新、删除和管理软件包及其依赖关系。
第3节 网络源管理(实验)
服务端:
1.编写互联网源仓库:
2.下载httpd软件包服务:
3.查看Linux的内核状态,并且将其更改为宽容模式:
setenforce(Security-Enhanced Linux):
-
强制模式(Enforcing):在这种模式下,SELinux 会强制执行安全策略,任何违反策略的行为都会被阻止。(setenforce 0)
-
宽容模式(Permissive):在这种模式下,SELinux 不会强制执行安全策略,而是会记录违反策略的行为,但不阻止它们。(setenforce 1)
4.查看应用防火墙层状态,并且将其更改为关闭状态:
systemctl(System Control):
Linux 系统中 systemd
系统和服务管理器的命令行工具。
(绿圈为打开,白圈为关)
5.在httpd目录下重挂载光盘文件:
6.查看httpd的状态,并且将其更改为启动状态:
(绿圈为打开,白圈为关)
7.验证服务端是否配置成功:
客户端:
1.编写访问服务端的仓库和网络源仓库:
2.清除旧缓存,建立新缓存和测试安装:
3.安装gcc编译软件包,并且验证是否能正常使用:
第4节 源码管理(实验)
1.关闭先前开启的httpd服务:
2.安装编译器和依赖包:
3.下载源码包和进入相关目录解压源码包:
3.配置生成Makefile和编译改错安装:
改错:
6.创建软链接,并且测试效果:
第四章 网络管理
第1节 网络基础
计算机发展史:
OSI 7层模型和TCP/IP 4层模型
接口层:
网际层:
-
版本 (Version):4位,指IP协议的版本,IPv4中这个值为4。
-
首部长度 (Header Length):4位,表示IP首部的长度,以32位字(4字节)为单位。
-
区分服务 (Differentiated Services):8位,用于服务质量(QoS)。
-
总长度 (Total Length):16位,表示整个IP数据报的长度,包括首部和数据,以字节为单位。
-
标识 (Identification):16位,唯一标识主机发送的每一分片的数据报。
-
标志 (Flags):3位,用于控制和标识分片。
-
片偏移 (Fragment Offset):13位,表示分片在原始数据报中的位置。
-
生存时间 (Time to Live, TTL):8位,数据报在网络中可以通过的最大路由器数,防止数据报在网络中无限循环。
-
协议 (Protocol):8位,指明数据报携带的数据使用的协议,如TCP、UDP等。
-
首部检验和 (Header Checksum):16位,用于检验数据报首部的完整性。
-
源地址 (Source Address):32位,发送数据报的主机的IP地址。
-
目的地址 (Destination Address):32位,接收数据报的主机的IP地址。
-
可选字段 (Options):长度可变,用于支持网络测试、调试等额外功能。
-
填充 (Padding):用于确保IP首部是32位的整数倍。
IP地址:分类IP地址;互联网中的IP地址,特殊IP地址(网络地址,广播地址)
A类地址:0.0.0.0~127.255.255.255,私有地址:(10.0.0.1---10.255.255.254)
B类地址:128.0.0.0~191.255.255.255,私有地址:(172.16.0.0---172.31.255.254)
C类地址:192.0.0.0~223.255.255.255,私有地址:(192.168.0.1---192.168.255.255)
D类地址:224.0.0.0~239.255.255.255,不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它的第1个字节的前四位固定为1110(D类地址用于以下内容:
单播:单个源节点向单个目的结点发送分组;
广播:单个源节点向同网络中的所有结点发送分组;
多播:单个源节点向多个目的结点发送分组;
任播:单个源节点向多个目的结点中距离最近的单个结点发送分组;)
E类地址:240.0.0.0~255.255.255.255,不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它的第1个字节的前四位固定为 1111
子网掩码:
传输层:
UDP和TCP的特点:
TCP:传输控制协议(TCP)
仅单播,不支持多播、广播
面向连接,可靠按序
流量控制(发送速率不超过接收方的接收能力)
拥塞控制(网络过载时限制发送方的发送速率)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支持单播、多播、广播
无连接,不可靠
可以任何速率发送数据
以上协议都集中在端口通信,1-65535 ,且约定1000以内的是系统使用,以上的用户使用。
-
源端口 (Source Port):16位,发送方的端口号。
-
目的端口 (Destination Port):16位,接收方的端口号。
-
序号 (Sequence Number):32位,用于标识从TCP源端向目的端发送的数据字节流,确保数据的有序传输。
-
确认号 (Acknowledgment Number):32位,期望收到的下一个字节的序号,用于确认已成功接收的数据。
-
数据偏移 (Data Offset):4位,表示TCP首部的长度。
-
保留 (Reserved):3位,为将来使用保留的位置,目前应置为0。
-
标志位 (Flags):9位,包括URG、ACK、PSH、RST、SYN、FIN等,用于控制TCP连接的状态。
-
URG:紧急指针字段有效。
-
ACK:确认字段有效。
-
PSH:接收方应该尽快将这个报文交给应用层。
-
RST:重置由于某种原因出现错误的连接。
-
SYN:用于建立连接的同步序列。
-
FIN:用于释放连接。
-
-
窗口 (Window):16位,表示接收方的缓冲区大小,用于流量控制。
-
检验和 (Checksum):16位,用于检验TCP首部和数据的完整性。
-
紧急指针 (Urgent Pointer):16位,仅在URG标志位被设置时有效,指出紧急数据的结束位置。
-
选项 (Options):长度可变,用于提供额外的功能,如最大报文段长度(MSS)、窗口扩大因子等。
-
填充 (Padding):用于确保TCP首部是32位的整数倍。
-
源端口 (Source Port):
-
16位,发送方的端口号。
-
-
目的端口 (Destination Port):
-
16位,接收方的端口号。
-
-
长度 (UDP Length):
-
16位,整个UDP数据报的长度,包括首部和数据,单位是字节。
-
-
校验位 (UDP Checksum):
-
16位,用于检验UDP数据报的完整性。
-
-
数据 (Data):
-
可变长度,实际传输的数据内容。
-
封包和解包:
-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
用户数据:这是应用程序生成的数据,需要通过网络发送。
-
-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
应用数据:应用层的数据被传输层接收。
-
TCP首部:传输层为应用数据添加TCP首部,形成TCP段(Segment)。TCP首部包含了源端口、目的端口、序号、确认号等信息。
-
应用数据+TCP首部:这是封装后的TCP段,准备传递给网络层。
-
-
网络层(Network Layer):
-
IP数据报:网络层接收TCP段,并为其添加IP首部,形成IP数据报。IP首部包含了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生存时间(TTL)、协议类型等信息。
-
IP首部+TCP首部+应用数据:这是封装后的IP数据报,准备传递给数据链路层。
-
-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
以太网帧:数据链路层接收IP数据报,并为其添加以太网首部和尾部,形成以太网帧。以太网首部包含了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类型等信息,尾部通常包含用于错误检测的循环冗余校验(CRC)。
-
以太网首部+IP首部+TCP首部+应用数据+以太网尾部:这是最终的以太网帧,准备通过物理网络介质发送。
-
-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
以太网:以太网驱动程序将帧转换为电信号或光信号,通过以太网电缆或光纤发送出去。
-
(这个过程是逐层向下封装的,每一层都为数据添加了必要的信息,以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地在网络中传输和路由。当数据到达目的地后,接收方会逐层解封装,最终将应用数据传递给应用程序。)
-
进入的帧:
-
数据包首先通过以太网驱动程序进入网络协议栈。
-
-
以太网驱动程序:
-
根据以太网帧头部中的帧类型字段,将数据包分发给相应的网络层协议(如IP、ARP、RARP)。
-
-
网络层(IP):
-
IP协议根据IP首部中的协议字段(例如,TCP是6,UDP是17),将数据包分发给相应的传输层协议(如TCP、UDP)。
-
-
传输层:
-
TCP和UDP协议根据TCP或UDP首部中的端口号,将数据包分发给相应的应用程序。
-
TCP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而UDP是一个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
-
-
应用程序:
-
最终,数据包被分发到相应的应用程序进行处理。
-
(分用的具体过程:
-
根据以太网首部中的帧类型进行分用:以太网帧头部包含一个类型字段,指示帧中封装的协议类型。
-
根据IP首部中的协议值进行分用:IP数据报首部包含一个协议字段,指示数据报中封装的传输层协议类型。
-
根据TCP或UDP首部的端口号进行分用:TCP和UDP首部包含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字段,用于标识特定的应用程序。)
数据传输:
单位换算:
比特:bit(0 and1),字节:byte,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太字节:TB;
1tb=1024gb=1024*1024mb=1024*1024*1024kb=1024*1024*1024*1024byte=1024*1024*1024*1024*8bbit;
不同范围和规模的计算机网络:
1. **LAN (Local Area Network - 局域网)**:
- LAN 是覆盖一个小的地理区域(如家庭、学校、办公室或工厂)的计算机网络。
- 局域网通常用于连接近距离的设备,提供高速的数据传输。
- LAN 可以是无线的(Wi-Fi)或有线的(以太网)。
2. **WAN (Wide Area Network - 广域网)**:
- WAN 是覆盖大范围地理区域(如城市、国家或全球)的计算机网络。
- 广域网通常用于连接远程的局域网或其他广域网,以实现长距离的数据传输。
- WAN 通常由电信公司或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运营,使用电话线、光纤、卫星或微波链路等技术。
3.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 城域网)**:
- MAN 是覆盖中等范围地理区域(如一个城市或大都市区)的计算机网络。
- 城域网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通常用于连接一个城市内的不同局域网。
- MAN 可以用于提供城市范围内的高速互联网接入、电话服务或其他通信服务。
4. **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 - 个人区域网)**:
- PAN 是覆盖非常小的地理区域(如个人工作空间)的计算机网络。
- 个人区域网通常用于连接个人设备,如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
- PAN 通常是无线的,使用蓝牙、Wi-Fi 或其他短距离无线技术。
第2节 接口管理
ip(Internet Protocol):
显示和操作路由、网络设备、接口等与IP相关的网络配置。
OBJECT(object)对象可以是:
link,网络设备;
addr,设备的协议地址;
route,路由表;
rule,策略;
neigh,arp缓存;
tunnel,ip通道;
maddr,多播地址;
mroute,多播路由
COMMAND 是操作命令,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命令配置:
link对象支持的命令: set、show。
addr对象支持的命令: add、del、flush、show。
route对象支持的命令: list、flush、get、add、del、change、append、replace、monitor。
rule对象支持的命令: list、add、del、flush。
neigh对象支持的命令: add、del、change、replace、show、flush。
tunnel对象支持的命令: add、change、del、show。
maddr支持的命令: add、del。
mroute支持的命令: show
nmcli(NetworkManager Client):
自动把配置写到 /etc/NetworkManager/system-connections/ens160.nmconnection,用于管理和配置网络连接。
第3节 网络维护
ssh(Secure Shell):
提供了一种安全的方法来访问远程计算机,同时保护传输的数据不被窃听或篡改。
1、网络要畅通;
2、服务器上要的ssh服务要启动;
3.如果出现错误,需要重新安装ssh服务:(yum install openssh-server)
netstat(network statistics):
用于显示网络连接、路由表、接口统计信息等网络相关信息。
ss(socket statistics):
用于显示套接字统计信息的工具,通常用于检查网络连接、监听端口、TCP连接状态等。
dhclient(dhcp client):
功能是动态获取或释放IP地址。
1、redhat 默认没有安装这个命令,需要手动安装;( yum install dhcp-client)
2、命令在dhcp包中子模块,属于动态网络地址管理单元。
ifconfig(network interfaces configuring):
显示或设置网络设备参数信息。
ping(Packet INternet Groper):
用于测试主机之间网络连接的可达性和质量。
iptables("IP Tables):
一个功能强大的 Linux 防火墙工具,用于配置和管理系统的网络包过滤规则;
iptables命令默认仅支持ipv4协议,如需ipv6协议支持需使用ip6tables命令。
主要部分和流程:
-
数据包入口:
-
数据包首先进入
PREROUTING
链,这里进行路由前的数据处理。
-
-
路由判断:
-
数据包经过路由判断,决定数据包是转发还是本地处理。
-
-
INPUT 链:
-
如果数据包是发给本机的,它将进入
INPUT
链进行处理。这里处理所有进入本机的数据包。
-
-
OUTPUT 链:
-
本地产生的数据包在发送到网络之前,会经过
OUTPUT
链进行处理。
-
-
FORWARD 链:
-
如果数据包需要被转发(即数据包既不是发给本机的,也不是由本机产生的),它将进入
FORWARD
链。
-
-
POSTROUTING 链:
-
数据包在转发或发送到网络之前,会经过
POSTROUTING
链进行最后的处理。
-
-
mangle、nat、filter 表:
-
每个链中可以包含多个表(tables),如
mangle
(修改数据包)、nat
(网络地址转换)和filter
(过滤)。 -
这些表用于定义具体的规则,如修改数据包、进行地址转换或过滤数据包。
-
-
数据包出口:
-
经过所有必要的处理后,数据包从系统发送出去。
-
第五章 系统维护
第1节 进程管理
ps(process):
功能是显示当前系统的进程状态。
pstree(display a tree of processes):
功能是用于以树状图形式显示进程信息。
top(top processes):
时显示系统中进程的动态实时视图。
kill():
功能是杀死(结束)进程。
第2节 系统管理
find:
功能是根据给定的路径和条件查找相关文件或目录;
whereis(where is):
用于显示命令及相关文件的路径位置信息,
which:
功能是用于查找命令文件,能够快速搜索二进制程序所对应的位置。
uname(unix name):
显示操作系统信息,
history:
显示与管理历史命令记录。
systemctl:
系统和服务管理器的命令行工具。它主要用于管理系统服务、查看系统状态、管理运行级别等。
重定向符号 >, >>, <, <<:
“>”、“>>” 称为输出重定向操作符,一般属于写操作;
“<”、 “<<” 称为输入重定向操作符,一般属于读操作;
-
>
:覆盖输出到文件。 -
>>
:追加输出到文件。 -
<
:将文件内容作为输入。 -
<<
:将多行文本作为输入。 -
2>
:覆盖错误输出到文件。 -
2>>
:追加错误输出到文件。 -
&>
:覆盖输出和错误到文件。 -
&>>
:追加输出和错误到文件。
关机:
第3节 磁盘管理
lsblk (list block devices) :
其功能是查看系统的磁盘使用情况;
-
NAME:设备名称,例如
sr0
、nvme0n1
等。这些名称通常用于在系统中唯一标识设备。 -
MAJ:MIN: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这是Linux内核用来识别设备的数字。例如,
11:0
表示主设备号为11,次设备号为0。 -
RM:设备是否可移动。
1
表示设备是可移动的,0
表示设备是不可移动的。 -
SIZE:设备的总大小。例如,
9.8G
表示设备大小为9.8GB,40G
表示设备大小为40GB。 -
RO:设备是否为只读。
1
表示设备是只读的,0
表示设备是可写的。 -
TYPE:设备的类型。例如,
rom
表示只读存储器,disk
表示磁盘,part
表示分区,lvm
表示逻辑卷管理器管理的卷。 -
MOUNTPOINTS:设备挂载的挂载点。例如,
/var/www/html/temp_mount
、/boot/efi
等。
具体到图片中的信息:
-
sr0
:这是一个只读的CD/DVD驱动器,大小为9.8GB,挂载在/var/www/html/temp_mount
和/run/media/h/RHEL-9.3-0-BaseOS-x86_64
。 -
nvme0n1
:这是一个NVMe磁盘,大小为40GB,分为三个分区:-
nvme0n1p1
:大小为600MB,挂载在/boot/efi
,类型为EFI系统分区。 -
nvme0n1p2
:大小为1GB,挂载在/boot
,类型为Linux分区。 -
nvme0n1p3
:大小为38.4GB,分为两个逻辑卷:-
rhel-root
:大小为34.4GB,挂载在/
,类型为逻辑卷。 -
rhel-swap
:大小为4GB,用作交换空间,类型为逻辑卷。
-
-
df (disk free):
列出文件系统的整体磁盘使用量
du(disk usage):
查看使用空间的,是对文件和目录磁盘;
fdisk(fixed disk):
用来创建、删除、调整分区大小以及查看分区表信息。
-
Disk /dev/nvme0n1:
-
表示磁盘设备名称。
-
40 GiB:磁盘总容量为40吉字节。
-
42949672960 bytes:磁盘总容量的字节数。
-
83886080 sectors:磁盘总扇区数。
-
Disk model: VMware Virtual NVMe Disk:磁盘型号,表示这是一个由VMware虚拟化的NVMe磁盘。
-
Units: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显示单位为512字节的扇区。
-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逻辑和物理扇区大小均为512字节。
-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最小和最优的输入/输出扇区大小均为512字节。
-
Disklabel type: gpt:磁盘标签类型为GUID分区表(GUID Partition Table)。
-
Disk identifier: 2F3BAC7A-1219-4989-A3C2-673E0B338A42E:磁盘的唯一标识符。
-
-
Device Start End Sectors Size Type:
-
/dev/nvme0n1p1:
-
Start: 2048:起始扇区。
-
End: 1230847:结束扇区。
-
Sectors: 1228800:扇区数。
-
Size: 600M:分区大小为600兆字节。
-
Type: EFI System:分区类型为EFI系统分区。
-
-
/dev/nvme0n1p2:
-
Start: 1230848:起始扇区。
-
End: 3327999:结束扇区。
-
Sectors: 2097152:扇区数。
-
Size: 1G:分区大小为1吉字节。
-
Type: Linux filesystem:分区类型为Linux文件系统。
-
-
/dev/nvme0n1p3:
-
Start: 3328000:起始扇区。
-
End: 83884032:结束扇区。
-
Sectors: 80556032:扇区数。
-
Size: 38.4G:分区大小为38.4吉字节。
-
Type: Linux LVM:分区类型为Linux逻辑卷管理器(LVM)。
-
-
-
Disk /dev/mapper/rhel-root:
-
表示逻辑卷设备名称。
-
34.41 GiB:逻辑卷总容量为34.41吉字节。
-
36947623936 bytes:逻辑卷总容量的字节数。
-
72163328 sectors:逻辑卷总扇区数。
-
其他参数与上面相同。
-
-
Disk /dev/mapper/rhel-swap:
-
表示交换空间设备名称。
-
4 GiB:交换空间总容量为4吉字节。
-
4294967296 bytes:交换空间总容量的字节数。
-
8388608 sectors:交换空间总扇区数。
-
其他参数与上面相同。
-
mkfs(make filesystem):
磁盘格式化;
mount:
磁盘挂载使用 mount 命令,卸载使用 umount 命令。
注意:千万不要 mount xxx / #将xxx文件/磁盘 直接挂载到 / 根目录;
第六章 用户管理
第1节 用户管理
useradd(user add):
创建并设置用户信息。
passwd(password):
修改用户的密码值;
usermod(user modify):
修改用户信息中的各项参数。
userdel(user delete):
删除用户信息。
su(switch user):
切换用户身份。
第2节 用户组管理
groupadd(group add):
创建新的用户组。
groupmod(group modify):
更改群组属性。
groupdel(delete a group):
删除用户组。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54094746a5117689.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