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C 2025三菱报告:高速EML的结构设计和封装优化

一、AI集群发展催生光互连技术需求从市场趋势来看,AI集群对光收发器的需求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AI Scale out网络中光收发器数量持续攀升,同时,预计从2028年起,AI Scale up市场也将迎来爆发 ,这使得光收发器的需求

OFC 2025三菱报告:高速EML的结构设计和封装优化

一、AI集群发展催生光互连技术需求

从市场趋势来看,AI集群对光收发器的需求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AI Scale out网络中光收发器数量持续攀升,同时,预计从2028年起,AI Scale up市场也将迎来爆发 ,这使得光收发器的需求将急剧增加。在GPU互连方面,高速以太网或InfiniBand收发器用于扩展网络,高速线性模块用于Scale up网络,无论是前端网络连接GPU集群,还是后端网络实现GPU之间的全连接,都需要高速光调制器以及高边缘密度的解决方案。单波400G的调制器成为支撑这些应用的关键技术,其性能直接影响着GPU集群系统的整体效率和数据传输能力。

二、高速EML器件的结构创新 (一)独特的高台面结构设计

三菱研发的高速EML采用了独特的高台面结构。从器件结构上看,这种结构的调制器部分中间为光吸收层,两侧由绝缘体和空气等低折射率材料包裹。这种设计能够将光场强力限制在吸收层内,有效减小调制器的体积。与传统的掩埋结构和脊形波导结构相比,高台面结构在保持光场限制因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计算示例表明,随着波导宽度变化,高台面结构的光场限制因子能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其他结构则会快速下降。

(二)性能提升与突破

基于高台面结构,三菱不断优化EML器件性能。在产品成果方面,团队开发出适用于当今光收发器市场的100 GBaud PAM4 EML,其波长范围覆盖1270 - 1331nm,在1Vpp电压下,光眼图的消光比高于3.5dB,输出功率高于7dBm。

通过进一步改进,将器件的带宽不断提升,2024年报道了通过缩小台面宽度20%,优化射频(RF)走线设计和键合线长度等措施,成功将带宽从传统结构的不足70GHz提升至85GHz,支持170GBaud PAM4信号传输的突破,为400Gbps每通道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OFC报道了进一步将台面宽度缩小30%,光限制因子只下降了1%,但带宽提升到了106 GHz(CoC),展示了450 Gbps PAM6的眼图。

三、突破带宽限制的EML封装技术 (一)封装对高速信号传输的挑战

当涉及到支持400Gbps高速信号传输时,EML的封装技术至关重要。高速电信号波长较短,在材料中的电长度也相应缩短,这要求封装组件的尺寸更小,以避免信号反射和共振等问题。传统的封装方式,如使用金线绑线将信号连接到调制器,由于射频走线和金线键合的占用空间较大,限制了模块的边缘密度,并且会引入寄生电感,降低信号带宽。

(二)混合基板封装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三菱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混合基板封装方案。团队采用low-k玻璃基板(介电常数3.8)与氮化铝(AlN)基板(介电常数8.6)相结合的方式。玻璃基板有助于延长电信号的传输长度,提升射频性能,但存在热导率差的问题。为此,团队在EML下方打热通孔,实现了良好的光输出功率。

进一步通过将玻璃基板与AlN基板结合,使二者厚度与EML相近,极大缩短了键合线长度,最终成功实现了超过100GHz的带宽

四、高边缘带宽密度应用的封装探索

(一)低串扰EML阵列 在高边缘带宽密度应用方面,三菱研发了低串扰的EML阵列。以2通道EML阵列芯片为例,其集成了2个激光器、2个调制器和2个输出端口。测试数据显示,该阵列在67GHz以下的串扰优于20dB,3dB带宽高于67GHz,两个通道均能实现良好的光眼图性能,Tdecq值约为1.7dB,有效降低了通道间干扰,提高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二)无绑线封装技术

团队还探索了无键合线封装技术,包括外延面朝上和外延面朝下两种配置。外延面朝上设计中,将激光EML和接地块放置在AlN基板上,通过在玻璃基板上集成终端电阻,并使用射频探针直接接触玻璃基板进行测量,实现了85GHz的带宽,但该设计仍有优化空间。

对于外延面朝下的倒装芯片配置,团队开发了适用于倒装的EML器件,将电极设计在表面,消除了键合线带来的寄生电感,仿真显示该设计可实现145GHz的带宽,相关实测数据将在未来公布。

五、未来展望与技术方向

展望未来,三菱将目光投向更具挑战性的共封装光学(CPO)等更高密度的解决方案。CPO技术需要大规模集成16个以上通道,涉及二维方向的扩展。为此,团队致力于将III - V族调制器集成到硅光子学平台上,以实现高速调制。与其他类型的调制器相比,如硅MZM和TFLN MZM,虽然它们具有较高的调制速度,但在集成密度上存在不足;硅MRM虽然集成密度高,但调制速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而三菱采用的硅 - InP混合EML阵列方法,有望结合二者优势,在硅平台上实现高速、高效、高密度的调制器阵列,并且能够使用外部光源,为未来GPU集群系统的光互连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

目前三菱在III-V异质集成硅光平台上暂时还没有报道高速调制的数据,不过这次OFC上OpenLight和Tower合作已经展示了相似平台的400G/lane的结果。

六、结语

三菱在高速EML及封装技术上的研究成果,为GPU集群系统的光互连提供了创新且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器件结构创新、封装技术突破以及对未来技术方向的探索,该团队在提升光电器件性能、满足高速数据传输需求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尽管在热管理、器件可靠性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仍面临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这些成果有望推动GPU集群系统向更高性能、更低功耗的方向发展,为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持续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原始发表:2025-04-23,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 删除设计网络性能优化集群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47546051a4650887.html

相关推荐

  • OFC 2025三菱报告:高速EML的结构设计和封装优化

    一、AI集群发展催生光互连技术需求从市场趋势来看,AI集群对光收发器的需求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AI Scale out网络中光收发器数量持续攀升,同时,预计从2028年起,AI Scale up市场也将迎来爆发 ,这使得光收发器的需求

    5小时前
    10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