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 修辞手法辨析及作用

五年级 修辞手法辨析及作用


2024年6月14日发(作者:)

同学 语文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个性发展研究

年 级

教学内容

五 日 期 时 间

五年级修辞手法分析

1.掌握小学段常见的六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

查漏补缺 2.辨析六种修辞手法及其在阅读中的作用。

3.掌握六种修辞手法的答题规范和技巧。

兴趣激发 熟练掌握修辞手法的类型并辨析

思维拓展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行 为 与 习 惯 、 学 科 素 养 养 成

小学修辞手法辨析及作用

课堂导入:

辨析下列广告中的修辞手法:

①牛奶香浓,丝般感觉。(德芙巧克力广告)

这一广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巧克力细腻滑润的感觉用丝绸来形容,比喻成像丝绸般

柔滑,把这种抽象的心理感觉具体化,令观众能够体会到这种诱人的感觉,激发大家品尝的

欲望。

②我家的盘子会唱歌。(雕牌洗洁精广告)

这一广告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塑造出一个新鲜活泼的形象,把“盘子”人格化,赋予“盘

子”感情,从侧面反映了洗洁精的洗洁效果,给人异乎寻常的感觉。

③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丰田”汽车广告)

共18页 第1页

解析:

这一广告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师:你还知道哪些广告词也使用了精彩的修辞呢?说出来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一下吧!原来,

平时学起来无趣的修辞,跟我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呢!

【知识精讲 】

【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修辞?

修辞就是修饰语言,也就是在运用语言时,利用多种多样的语言手段,得到尽可能好的

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二、小学阶段需掌握的比喻手法

1.比喻

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叫做比

喻。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犹如、似的等。

例: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一样。其中月亮是本体,小船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西沉的落日像一只金色的圆盘。

青春是盛开的鲜花。

共18页 第2页

明喻

暗喻

本体

喻词

喻体

注意事项:

(1)本体和喻体须要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要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2)比喻要合情合理。比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这从情感上看

感觉非常别扭。

(3)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表示比较的

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表示推测、揣度的

比喻的作用: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特征,表达某人对待……(事物)……

感情。

2. 拟人

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

写物。

例1:小溪流一边奔流,一边玩耍。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卵石,一会儿摸摸沙地上

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他一会儿让那些漂浮着的小树叶打个转儿,一会儿挠挠那些追赶他的

小蝌蚪的痒痒。小树叶不怕痒,轻轻转了两个圈儿,就又往前漂。小蝌蚪可有些怕痒,就赶

快向岸边游。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小溪流的歌》)

例2:笋芽儿被叫醒了。她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仍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

谁在叫我呀?”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他用粗重的嗓

音呼唤着笋芽儿。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笋芽儿》)

3.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

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例1:在这里我见了最蓝的天空、最白的云朵、最伟大的奇观……

例2: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

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共18页 第3页

4.夸张

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

修辞叫夸张。

例1:这间小屋连个人都站不下。

例2:他的眼睛和牛眼一样。

例3:我们班的这位女生瘦得一阵风吹来,她就飞走了。

我是不是超级

瘦的?如此苗

条!

作用:为了突出某事物的特征,有意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可分为两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2)心眼小得像针鼻儿。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5.反问

即反诘或激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

共18页 第4页

如: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

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6.设问

在并无疑问的地方,故意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三、六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必背)

修辞格

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设问

反问

【例题精讲】

例1.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为比喻句,是比喻句的打“√”,不是比喻句的打“×”。

(1)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

(2)百灵鸟在枝头欢乐地歌唱。( )

(3)水底的鹅卵石就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 )

(4)小姑娘有一颗金子一样的心。( )

(5)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

(6)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

(7)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

(8)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

(9)他长得像他哥哥。( )

(10)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 )

(11)一头猪等于一个小小化肥厂。 ( )

(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13)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

共18页 第5页

基本作用

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增强语气。

样,就会不见的!( )

例2.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2)太阳升起时,牵牛花用露水擦了身,洗了脸,化了妆,精神抖擞地绽开喇叭似的花朵

了。( )

(3)倘若世界是一间小屋,关心就是温暖小屋的火炉;倘若世界是一艘航船,关心就是茫

茫人海上的明灯;倘若世界是一幅油画,关心就是它上面的绚丽的色彩。( )

(4)春日,春雨潇潇,绿幽幽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像一幅烟雾迷蒙的冰墨画。( )

(5)雄鹰看到蓝天的广阔,便振羽高翔,自由而高傲;飞瀑看到峭崖的险绝,便一泻千仞,

流银泻玉,灵动如龙;海燕看到巨浪的汹涌,便引吭高歌,乘风破浪,大气蔚然。( )

(6)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7)林子里很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自开了起来。( )

(8)一颗有生命力的种子,如果不落在肥土里,落在瓦砾堆里,它决不会悲观,决不会叹

气。( )

(9)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

(10)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

【巩固练习】

1.找出下列句子的本体和喻体(主要训练学生把喻体说完整)

(1)母亲是避风的港湾,让归航的我不再漂泊。

本体:( ) 喻体:( )

(2)母亲是陈年的老酒,让我深刻感受到浓烈的甘醇。

本体:( ) 喻体:( )

(3)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本体:( ) 喻体:( )

(4)滨江大道像一艘巨轮,滨江大道的防汛墙就好像船舷。

本体:( ) 喻体:( )

共18页 第6页

(5)在漆黑的夜幕里,浦西的灯光五彩斑斓,绚丽夺目,特别是探照灯,有的像空中垂下

的帘幕;有的像不停游动的彩练;还有的像一根根又大又长的天柱,把天空照得无比美丽。

本体:( ) 喻体:( )

2.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一项:( )

A、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幅青绿山水画。(运用比喻,描绘出了荔枝树林夜色的浓

郁和美好。)

B、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运用拟人,突出了大海涨

潮时的有力气势。)

C、由于平时胡花乱用而堕落为贪污犯、盗窃犯的,不是在“三反”“五反”斗争中曾经

发现过吗?(运用反问,加重语气,强调了揭露贪污犯、盗窃犯的重要性。)

D、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

春风的柔和、温暖,增强了感染力)

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天山之夏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piē pi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

刻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高矗(chù zhù)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

在雪峰间投入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

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湍急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

共18页 第7页

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

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眺望 俯视)那阳光投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

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越来越显得优美。颜色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

原始森林,密密层层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

处,连鸟雀也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从偶然发现的一棵烧焦的枯树看来,

这里也许来过辛勤的猎人,在午夜生火宿过营,烤过猎获的野味……

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

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

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

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 蜿蜒),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灿烂 绚

烂)。这密密层层成丈高的野花,像一个个美丽的玛瑙盘。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

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满怀捧到你最心

爱的大鲜花。

虽然天山这里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比繁华呢?

就在雪的群峰中,一片气势的千里牧场展现在你的眼前。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给

这辽阔的千里牧场镶上了双重富丽的花边。牧场上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清清的溪水随着

两岸的草丛在漫流。草原是这样无边的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

似的蒙古包,闪耀着白光。

1.用“\”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拼音或词语。

2.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在下面的横线上摘抄出第二自然段中的一个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4.本文是按照顺序描写天山之夏的?分别写出了天山 、 、 、

的特点。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天山?用几句话描绘一下。

共18页 第8页

【课堂检测】

检测1.阅读文章,并完成下列各题。(一般)

春潮

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

山的背(阴、荫)处虽然还寒气凛凛,可是寒冷的威力已衰竭。朝阳处雪已(溶、融)

化,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

动了,流水声一天天越来越大地响起来,最后成为一股汹涌的奔流,冲到山下,流进大江。

那冰封的大江在春天太阳的照射下,在山中雪水的冲击下,逐渐变酥了,更软了,颜色也变

暗了。

终于有一天,在黎明的寂静中,突然传来了山崩地裂的声响——开江乐!风从窗缝里挤

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我和人

们一起站在江岸上,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整个大江的(坚、艰)冰崩溃了。被禁锢

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坚冰,呼叫着,撞击着。一块

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溅

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滚滚的春潮把坚冰击溃了,淹没了,迫使它(训、驯)服地和残冬一

起向远方流去。

春水在阳光下欢笑着,在清风中舞蹈着,仿佛在告诉沿途碰到的每一个人,每一棵树,

每一株刚刚露出地面的小草: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字,恰当的打“√”。

2.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进攻( ) 增强( ) 寂静( ) 寒冷( )

3.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从第二自然段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春天在

进攻,冬天在撤退”?请抄写在下面(写三至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扯着我的衣襟

向江岸奔去。“挤”和“扯”这两个词表现了什么?这个句子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18页 第9页

______________

4.下面哪个词语最有力地表现了春潮的力量?( )

A、奔腾汹涌 B、不可抗拒 C、山崩地裂

5.第四自然段中,春水告诉大地一个什么消息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检测2. 阅读文章,并完成下列各题。(一般)

《观潮》文段选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èn mē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 f

èi fù),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

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

腾 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ú zhú)渐拉长,变粗,(横卧 横贯)江面。再

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

并(bìng bì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 bè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

都被震得颤(tàn chàn)动起来。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____”选出合适的词语。

2.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我能写近义词。

顿时( ) 犹如( ) 颤动( ) 逐渐( )

4.照样子写词语。(不少于四组词语)

浩浩荡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还能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

山崩地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________________,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

_________________。

7.从第一段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

人群的热情之高。

共18页 第10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并说说这个句子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从近处观看

钱塘江大潮_______。(只填序号)①景象非常壮观②所听到的声音③所看到的样子④所听

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样子

9.“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中的“水墙”指__________,说

明__________。

10.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

11.我会写:动脑筋想一想,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表达方式,意思不变。

大地好像都被江潮震得颤动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检测3. 阅读文章,并完成下列各题。(易)

春天的田野

春天的田野是一幅画。走进田野,扑面而来的是阵阵色彩的清香。放眼望去,赤橙黄绿

青蓝紫交相辉映,斑斑斓斓,令人眼花缭乱。

最为突出的最富有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流油的绿了。那是田里刚长出的小草,有两三

寸高,毛茸茸的,蓬松且柔软,有如一块块绿色的绒毯铺垫在广阔的田野上;清晨,草尖上

挂满了露珠,在阳光中闪烁着温润而柔和的绿光,又像一块块碧玉镶嵌其间……

其次要数黄色。那是恣意怒放的油菜花,清馨而且淡雅,嫩嘟嘟的,简直要溢了出来,

共18页 第11页

犹如刚熔化的金水,流动着,微风中,翻滚着一层层金色的波浪……

那泛着银色光亮的就是农人刚耕整好的早稻秧田,像一块块锃亮的明镜,灿烂而且刺眼。

此时,春姑娘正在对镜梳妆,她要用整整一个季节的时间,把自己装扮成世上最美丽的新

娘……

还有那紫色的紫云英,稀稀散散地点缀在田野里,如珍珠般晶莹,如玛瑙般绽放出迷人

的紫光……

这是一幅尚未收笔的、永远都无法收笔的水彩画。

否则,我会把它折叠起来,收藏在我的书架上;现在,我只好把它储存在我记忆的收藏

夹里,当我打开记忆的同时,也就打开了一个美丽的春天!

1.第二自然段中为了体现“流油的绿”,着重描写了( )和( )。请用“”画出表

现刚长出的小草特点的词。

2.“那是田里刚长出的小草,有两三寸高,毛茸茸的,蓬松且柔软,有如一块块绿色的绒毯

铺垫在广阔的田野上。”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

3.全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请用“”画出。

4.为什么说“这是一幅尚未收笔的、永远都无法收笔的水彩画”?说说自己的理解。

二、熟读并积累。

1.关于书的比喻。

教育家说:“书是智慧的钥匙。”

史学家说:“书是进步的阶梯。”

共18页 第12页

政治家说:“书是时代的生命。”

经济家说:“书是致富的信息。”

文学家说:“书是人类的营养品。”

学生们说:“书是不开口的老师。”

迷惘者说:“书是心中的启明星。”

探索者说:“书是通向彼岸的船。”

奋斗者说:“书是人生的向导。”

急于求知者说:“书是饥饿时的美餐。”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读一本好书等于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选书应和交友一样谨慎。因为你的习性受书籍的影响不亚于朋友。

书是智慧的钥匙。

2.关于母亲的比喻。

母亲像明亮的太阳,让我心中温暖。

母亲像温和的阳光,让我满怀期望。

母亲像参天的大树,让我感觉凉爽。

母亲像鼓起的航帆,让我顺利地到达彼岸。

母亲像点燃的蜡烛,让我看到光明。

母亲是大地,我就是小草。

母亲是绿叶,我就是鲜花。

母亲是金色的灯塔,时刻指明我前进的方向。

母亲是遮风挡雨的伞,呵护着我幼小的生命。

母亲是御寒的冬衣,时刻给我温暖。

母亲是使人复苏的动力,是力量的源泉,是前进的风帆。

母亲是天边的启明星,总是早早地起来忙碌。

母亲是我的闹钟,天天准时把我唤醒。

母亲是避风的港湾,让归航的我不再漂泊。

共18页 第13页

母亲是陈年的老酒,让我深刻感受到浓烈的甘醇。

母亲是威严的老师,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

母亲是默默的老黄牛,忍辱负重,从不叫苦。

母亲是和平的信使,给邻里之间带来了和睦。

【课后巩固 】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富春江夕照

丘 峰

儿时读郁达夫的散文,我被这位文学大师笔下的诗情画意般的富春江美景深深吸引住,

希冀有那么一天能饱览这人间仙境的风光。

盛夏时节,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富春江畔。伴游的富阳文化馆的小赵告诉我,富春

江最胜处是到鹳山欣赏夕照。

傍晚时分,登上鹳山,极目远眺,我被富春江夕照的奇异景色吸引住了:江水像一条蓝

幽幽的飘带环绕山间,在流,在闪,在飘;被淡淡的雾霭缠绕的两岸青山、房舍、田畴、绿

树,全都融进宽阔的江水中,隐隐绰绰,如诗如画,宛如宁静的少女,矜持蕴藉,婀娜动人。

这时,游人如织、指指点点,欣赏这良辰胜景。那些天真烂漫的少男少女,携手结伴而行,

共18页 第14页

更是兴高采烈,在江边嬉戏追逐、笑语歌声,乐而忘返。江水倒映着他们的风姿;江面荡着

少女们快活的笑声、歌声,和着凉风,伴着鸟鸣,给美丽的富春江增添了无穷的诗意。

在西山处,夕阳下沉了,圆圆的落日发出通红的光。突然,在江边洗手绢的红裙姑娘惊

叫起来:“哎,看那沉在江底的落日,美得好动人哇!”

我的视线追着红裙姑娘的叫唤声,再落在姑娘纤手指点处,果然发现了富春江落日的奇

观。

……沉在湛蓝的江底的山坳处,倒映着一轮铜盘大的斜阳;山坳含住太阳,似乎要把它

吞噬。夕阳变幻出美丽多姿的色彩:由彤红而金黄,由金黄而淡红,进而使蔚蓝的江水融进

玫瑰般的色彩里。天空变得灰蒙蒙了,江中随之映出淡灰色、深灰色,再后是浓重的云块蒙

住了落日,圆圆的落日渐渐沉入朦朦胧胧的西山。

白天发挥威力的骄阳,此刻在灰蒙蒙的云幕笼罩下,隐约呈现出暗红色、橙红色、淡灰

色,没有了光泽,失去了活力,最终被灰暗的远山吞没了,在浩瀚的江水中消逝……

“啊,日落了——”游人中响起叹息声。

烟波浩渺的富春江又恢复那恬静秀美的姿色,闪着波光,融入远山,鸣着涛声,像一条

飘荡的玉带绕山拍流,向东流去,轻轻地流去……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希冀:

(2)吞噬:

(3)游人如织:

(4)烟波浩渺:

2.作者在时,登上( ),远望( )。作者主要写了两处景色,一处是( ),

重在写( );一处是( ),重在写( )。从前一处转到后一处的过渡是

用了( )。

3.摘录作者描写富春江夕照的两个比喻。

(1)

(2)

4.为什么说那些天真烂漫的少男少女,给美丽的富春江增添了无穷的诗意?

5.作者写落日,着重写的是( ) 。

6.文章最后一节能不能不要?这最后一节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共18页 第15页

例题精讲

例1

参考答案:

(1) √(2)×(3)√(4)√(5)√(6)√(7) √(8)×(9)×(10)×(11)√(12)×(13)×

例2

参考答案:

(1) 夸张(2)拟人(3)排比(4)比喻(5) 排比(6)拟人(7)拟人(8)拟人(9)反问(10)比喻

巩固练习

1.参考答案:

(1)母亲,避风的港湾(2)母亲,陈年的老酒(3)书籍,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4)滨江大道、滨江大道的防汛墙,一艘巨轮、船舷(5)浦西的灯光,不停游动的彩练、

又大又长的天柱

2.参考答案:

C

3.参考答案:

1. piě zhù 眺望 蜿蜒 灿烂

2.进入天山,雪山寒气让人感到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雪峰,雪水飞泻,鱼群闪闪,给天

山增添了无限生机。

3.那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把“雪水飞泻”比作“千百

条闪耀的银链”。

4.游览顺序 凉爽、优美、繁华、气势的特点。

5.将天山的景物特点及美感写出即可

课堂检测

1.参考答案:

1.正确的字:阴、融、坚、驯

2.撤退 减弱 喧闹 温暖

3.(1)衰歇、融化、流、冲、响

(2)两个字表现了春风不可抗拒的力量,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B

5.春天来了

共18页 第16页

2.参考答案:

1.沸腾 横贯

2.mēn fù zú bìn bèn

3.霎时 如同 颤抖 逐步

4.略(自由发挥题)

5.人声鼎沸 风号浪吼

6.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7.人声鼎沸 沸腾

8.第三句 ④

9.浪潮 形象地说明了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

10.由远到近 再近些

11.⑴江潮好像都把大地震得颤动起来。⑵江潮好像都震得大地颤动起来。

3.参考答案:

1. 田里刚长出的小草 草尖上的露珠 毛茸茸的 蓬松且柔软

2. 比喻 把“刚长出的小草”比作“绿色的绒毯”

3. 春天的田野是一幅画。

4. 因为春天的美是说也说不完,画也画不尽的,它的美无处不在,无法用语言或画笔描绘完

全。说明春天的美实在是让人沉醉,美得让人不忍移开目光。

我的总结

参考答案:

修辞的分类——

六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

修辞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答题规范: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使(能)“……

(套修辞作用)”

课后巩固

参考答案:

共18页 第17页

1.希冀:希望得到;吞噬:吞吃;吞咽。整个地吞下去;

游人如织:形容游人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

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2.傍晚 鹳山 富春江 富春江边 富春江 西山 落日 在江边洗手绢的红裙姑娘惊叫

3.(1)江水像一条蓝幽幽的飘带绕山间,在流,在闪,在飘。

(2)宛如宁静的少女,矜持蕴藉,婀娜动人。

4.动静结合。

5.色彩的变化。

6.要;作用是给富春江夕照完整的画面。

共18页 第18页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8314410a2748215.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