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日发(作者:)
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
这一课时最关键的是在例一,因有对以前知识的复习,所以在掌握程度上必
须把握得当,让学生明确使用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然后再大规模地开展策略的
教学,让学生感知一一列举的优点!
对于例二,学生对于这里含有的找规律的知识掌握较好,因此容易上手,可
以让学生明确掌握用表格的方法来实现一一列举的策略,后来证明这是对的,用
表格的方法,可以将一一列举的策略的优点发挥到最好,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2
纵观这节课的教学,本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
1、信息窗4是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决基本的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间的联
系,我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算术法和用方程解)解答,然后过渡到用正
比例的意义来解决问题的教学。通过问答式帮助学生梳理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思
考过程。
2、通过进行比较,加深方程和比例概念的理解和正确使用。
3、通过对比分析用方程解和用比例解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概括
出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也培
养了学生参与知识结构的建构意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
力。
4、备课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元认知,过高预测学生的预
习能力,造成课堂的懈怠。
5、时间分配把握不准,复习阶段占用时间过多,造成教学重点不突出。
6、由于过度关注课堂的生成和对知识结构的重视,忽略了本节课的教学任
务,造成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没有时间进行即时练习对新知识的巩固,
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3
我在学校上了一节《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公开课,在上这节课之前我认真的
对教材进行了研读,又查阅了相关的资料确立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
应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
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材对这节课
的编写是按三个层次来安排的:
一是给出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问题,借助情景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
二是给出明确的信息、数据,由学生提出问题后,理解意义进行计算。
三是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课一开始,我设
计了小精灵邀请大家做游戏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新课的教学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中我根据“男生有6人,女生有8人”设计了猜一猜小精
灵会给大家提什么问题,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对做一做的引入也设计了
到动物园参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后,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延伸。观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4607067a2479370.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