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浏《体育心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体育活动与心理

季浏《体育心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体育活动与心理


2024年5月2日发(作者:)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5章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

1.简述体育活动与认知、情绪、人格、应激等的关系?

答:(1)体育活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研究者认为,体育活动与认知过程之间有着适度的正相关,长期的体育锻炼在认知表现

上比短期的体育锻炼有更大的效应;有规律的锻炼可以通过提高知觉和运动系统的总体速度

来提高精神运动的速度

(2)体育活动对情绪的影响

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的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体育锻炼行为是人们调节情绪的最自然的

选择;体育活动的情绪调节方式是一种建设性的行为。

①体育活动的抗抑郁效能

a.一次性体育活动和长期体育活动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

b.体育活动既可以降低特质性抑郁(长期的、稳定的),也可以降低状态性抑郁(短

期的、波动的)。

c.体育活动可以降低正常人和精神病患者的抑郁。

d.有氧锻炼和无氧锻炼均可以降低抑郁。

②体育活动降低焦虑的效能

体育活动具有即刻降低焦虑的效果,包括降低认知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从降低焦虑的

效果来看,长期锻炼比短期锻炼更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有规律的锻炼者比不锻炼者在较长时

间内更少出现焦虑情绪。

③体育活动提高主观幸福感的效能

1 / 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主观幸福感是指描述个体目前体验到的幸福程度的综合性指标,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

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的整体性评价。

④体育活动中的特殊情绪体验

体育锻炼还能使锻炼者从中感受到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

a.流畅体验是一种理想的内部体验状态,它来源于人们的生理需要或心理需要的满足。

在这种体验状态中,人忘我地全身心投入所从事的活动之中,从活动过程本身体验到乐趣和

享受,并产生对活动过程的控制感。

b.跑步者高潮是指在跑步过程中出现愉快轻松的感觉,主要表现为跑步者感觉到自身

与情境融为一体,身体轻松,忘却自我,充满活力,超越时空障碍。

(3)体育活动对人格的影响

体育活动对人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体育活动对某些人格特质的改变。

②体育活动对自尊的维护。

(4)体育活动对应激的影响

应激是指个体对应激源或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是个体与环境的一种特别的关系。体育活

动对应激的影响主要有:

①体育活动对应激具有积极的作用

体育活动能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应对资源、应对策略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应对过程,

降低应激反应,促进锻炼者的身心健康发展。

②体育活动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地改善心境状态,促进锻炼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消极性应对

方式的应用,降低应激反应,缓解应激对人体的损伤。

2 / 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③体育活动与防御机制的研究

2.影响个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人们坚持体育活动的因素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个人因素,另一类是环

境因素。

(1)个人因素

影响体育活动坚持性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以

及个人的心理特征和状态。

①人口统计学变量

人口统计学变量主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研究者基本认

定人口统计学变量与体育活动有密切关系。

a.受教育程度高、社会地位高、收入水平高、是男性等因素与体育活动呈正相关。

b.年龄与体育活动坚持性无显著性相关。

②个体生理状况

③个人行为

体育活动坚持性与参与锻炼的性质(被动、主动)有关;外部监督的情况下进行活动的

人,可以获得他们有经验的帮助;在选择和维持体育活动期间,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对体育活

动产生障碍。

④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a.自我效能、自我动机、独立性等人格特征与开始和坚持活动有关。自我效能可以准

确地预测体育活动的坚持情况。独立性强的个体更能坚持活动

b.社会体格焦虑是个体过分担忧他人对自己体格的评价。活动行为与社会体格焦虑之

3 / 7

(2)环境因素

①社会环境

a.家庭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间存在负相关,社会体格焦虑也会影响人们参加活动的方式和乐趣。

多数个体不喜欢单独锻炼。有配偶或家庭支持的成年人更能坚持活动。家庭教养方式是

预测体育活动坚持性的重要指标。

b.活动计划指导者

活动计划指导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人格魅力会影响活动坚持性;被指导者重视的活动者

活动坚持性更高。

②物理环境

对于有规律的活动者来说,有个适宜的健身场地非常重要。活动场所是否方便是影响活

动坚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体育活动的特征

当个体以50%或未超过其有氧能力的负荷量来从事体育活动时,活动的坚持性最高;

一次活动的持续时间对活动坚持性也有显著影响。往往持续时间越长,退出活动的百分率越

大;活动刚开始的4~6周内,每次活动的持续时间相对要短,运动强度相对要小,活动的

坚持性才会变高。

3.请描述并比较关于体育锻炼行为的几种理论。

答:体育锻炼行为的理论包括健康信念模型、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控制点理

论、社会认知理论和跨理论模型。

(1)健康信念模型

4 / 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健康信念模型认为,健康行为来自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其核心部分是一套关于

健康的个人信念,这些信念调节着人们对威胁的感知,从而影响他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

(2)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①合理行为理论

a.合理行为理论认为,人在面对危险时,会选择最理智的方式应对,而意图是行为预

测的最佳因子。根据合理行为理论,锻炼行为是个体对某一种健康威胁所做出的反应,当个

体意识由于静止生活方式对其健康造成危害时,会采纳合理的建议而参加锻炼。

b.合理行为理论的弊端:意图并不是唯一的行为预测因子,而只是行为改变的弱预测

因子。

②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是在合理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行为控制感(知觉到的完成行为的困

难和容易程度)”变量,这一增加的变量有利于解释自主控制相对比较低的行为。研究者认

为,人们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知觉将会影响行为的结果。

(3)控制点理论

①控制点理论认为,个体要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进行评价,评价这些因素是处于自己

控制之下,还是由他人或某种偶然因素所控制。

②内控型指个体从自身的行为和性格特征来评价事物; 外控型指个体从运气、机遇、

命运或他人控制等角度来评价事物。

(4)社会认知理论

①社会认知是一种能力自我评价的理论,其最终目的是达到对行为进行干预。该理论的

核心因素是自我效能,即有能力成功完成行为的信念。自我效能是预测体育行为的重要变量。

②根据社会认知理论,个体、行为、环境三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因素

5 / 7

(5)跨理论模型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中的认知、思维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跨理论模型是从认知、行为和时间这三方面来综合考虑行为的变化过程。跨理论模型包

括变化阶段、变化过程、决策平衡和自我效能。

①变化阶段

变化阶段是指行为变化发生的时间维度,它根据个体过去的行为和未来的计划将锻炼行

为分为5个不同阶段:前意向阶段、思考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维持阶段。

②变化过程

变化过程包括认知过程和行为过程。认知过程的信息主要来自以往的经验,这个过程在

变化早期比较重要。行为过程,其信息主要来自外部环境和自身的行动,这在变化后期变得

比较重要。

③决策平衡

决策平衡是指对采取体育活动行为的代价和所获得的收益进行评价。

4.探讨采取怎样的手段才能帮助个体坚持参加体育活动?

答:可以通过活动行为干预的方式来帮助个体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目前采用的干预手段

主要有四种:一对一的方式;小群体干预;社区范围的活动;政策干预等。在现阶段,常用

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以下几种:

(1)情境安排

利用提示语等宣传形式创造有利于体育活动行为的情境线索,包括张贴海报、标语、口

号以及健身设施的安放等。以计划的形式对参加活动者进行约束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积极反馈

6 / 7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4588186a2475659.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