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日发(作者:)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5章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
1.简述体育活动与认知、情绪、人格、应激等的关系?
答:(1)体育活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研究者认为,体育活动与认知过程之间有着适度的正相关,长期的体育锻炼在认知表现
上比短期的体育锻炼有更大的效应;有规律的锻炼可以通过提高知觉和运动系统的总体速度
来提高精神运动的速度
(2)体育活动对情绪的影响
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的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体育锻炼行为是人们调节情绪的最自然的
选择;体育活动的情绪调节方式是一种建设性的行为。
①体育活动的抗抑郁效能
a.一次性体育活动和长期体育活动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
b.体育活动既可以降低特质性抑郁(长期的、稳定的),也可以降低状态性抑郁(短
期的、波动的)。
c.体育活动可以降低正常人和精神病患者的抑郁。
d.有氧锻炼和无氧锻炼均可以降低抑郁。
②体育活动降低焦虑的效能
体育活动具有即刻降低焦虑的效果,包括降低认知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从降低焦虑的
效果来看,长期锻炼比短期锻炼更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有规律的锻炼者比不锻炼者在较长时
间内更少出现焦虑情绪。
③体育活动提高主观幸福感的效能
1 / 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主观幸福感是指描述个体目前体验到的幸福程度的综合性指标,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
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的整体性评价。
④体育活动中的特殊情绪体验
体育锻炼还能使锻炼者从中感受到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
a.流畅体验是一种理想的内部体验状态,它来源于人们的生理需要或心理需要的满足。
在这种体验状态中,人忘我地全身心投入所从事的活动之中,从活动过程本身体验到乐趣和
享受,并产生对活动过程的控制感。
b.跑步者高潮是指在跑步过程中出现愉快轻松的感觉,主要表现为跑步者感觉到自身
与情境融为一体,身体轻松,忘却自我,充满活力,超越时空障碍。
(3)体育活动对人格的影响
体育活动对人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体育活动对某些人格特质的改变。
②体育活动对自尊的维护。
(4)体育活动对应激的影响
应激是指个体对应激源或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是个体与环境的一种特别的关系。体育活
动对应激的影响主要有:
①体育活动对应激具有积极的作用
体育活动能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应对资源、应对策略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应对过程,
降低应激反应,促进锻炼者的身心健康发展。
②体育活动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地改善心境状态,促进锻炼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消极性应对
方式的应用,降低应激反应,缓解应激对人体的损伤。
2 / 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③体育活动与防御机制的研究
2.影响个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人们坚持体育活动的因素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个人因素,另一类是环
境因素。
(1)个人因素
影响体育活动坚持性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以
及个人的心理特征和状态。
①人口统计学变量
人口统计学变量主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研究者基本认
定人口统计学变量与体育活动有密切关系。
a.受教育程度高、社会地位高、收入水平高、是男性等因素与体育活动呈正相关。
b.年龄与体育活动坚持性无显著性相关。
②个体生理状况
③个人行为
体育活动坚持性与参与锻炼的性质(被动、主动)有关;外部监督的情况下进行活动的
人,可以获得他们有经验的帮助;在选择和维持体育活动期间,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对体育活
动产生障碍。
④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a.自我效能、自我动机、独立性等人格特征与开始和坚持活动有关。自我效能可以准
确地预测体育活动的坚持情况。独立性强的个体更能坚持活动
b.社会体格焦虑是个体过分担忧他人对自己体格的评价。活动行为与社会体格焦虑之
3 / 7
(2)环境因素
①社会环境
a.家庭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间存在负相关,社会体格焦虑也会影响人们参加活动的方式和乐趣。
多数个体不喜欢单独锻炼。有配偶或家庭支持的成年人更能坚持活动。家庭教养方式是
预测体育活动坚持性的重要指标。
b.活动计划指导者
活动计划指导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人格魅力会影响活动坚持性;被指导者重视的活动者
活动坚持性更高。
②物理环境
对于有规律的活动者来说,有个适宜的健身场地非常重要。活动场所是否方便是影响活
动坚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体育活动的特征
当个体以50%或未超过其有氧能力的负荷量来从事体育活动时,活动的坚持性最高;
一次活动的持续时间对活动坚持性也有显著影响。往往持续时间越长,退出活动的百分率越
大;活动刚开始的4~6周内,每次活动的持续时间相对要短,运动强度相对要小,活动的
坚持性才会变高。
3.请描述并比较关于体育锻炼行为的几种理论。
答:体育锻炼行为的理论包括健康信念模型、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控制点理
论、社会认知理论和跨理论模型。
(1)健康信念模型
4 / 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健康信念模型认为,健康行为来自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其核心部分是一套关于
健康的个人信念,这些信念调节着人们对威胁的感知,从而影响他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
(2)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①合理行为理论
a.合理行为理论认为,人在面对危险时,会选择最理智的方式应对,而意图是行为预
测的最佳因子。根据合理行为理论,锻炼行为是个体对某一种健康威胁所做出的反应,当个
体意识由于静止生活方式对其健康造成危害时,会采纳合理的建议而参加锻炼。
b.合理行为理论的弊端:意图并不是唯一的行为预测因子,而只是行为改变的弱预测
因子。
②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是在合理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行为控制感(知觉到的完成行为的困
难和容易程度)”变量,这一增加的变量有利于解释自主控制相对比较低的行为。研究者认
为,人们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知觉将会影响行为的结果。
(3)控制点理论
①控制点理论认为,个体要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进行评价,评价这些因素是处于自己
控制之下,还是由他人或某种偶然因素所控制。
②内控型指个体从自身的行为和性格特征来评价事物; 外控型指个体从运气、机遇、
命运或他人控制等角度来评价事物。
(4)社会认知理论
①社会认知是一种能力自我评价的理论,其最终目的是达到对行为进行干预。该理论的
核心因素是自我效能,即有能力成功完成行为的信念。自我效能是预测体育行为的重要变量。
②根据社会认知理论,个体、行为、环境三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因素
5 / 7
(5)跨理论模型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中的认知、思维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跨理论模型是从认知、行为和时间这三方面来综合考虑行为的变化过程。跨理论模型包
括变化阶段、变化过程、决策平衡和自我效能。
①变化阶段
变化阶段是指行为变化发生的时间维度,它根据个体过去的行为和未来的计划将锻炼行
为分为5个不同阶段:前意向阶段、思考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维持阶段。
②变化过程
变化过程包括认知过程和行为过程。认知过程的信息主要来自以往的经验,这个过程在
变化早期比较重要。行为过程,其信息主要来自外部环境和自身的行动,这在变化后期变得
比较重要。
③决策平衡
决策平衡是指对采取体育活动行为的代价和所获得的收益进行评价。
4.探讨采取怎样的手段才能帮助个体坚持参加体育活动?
答:可以通过活动行为干预的方式来帮助个体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目前采用的干预手段
主要有四种:一对一的方式;小群体干预;社区范围的活动;政策干预等。在现阶段,常用
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以下几种:
(1)情境安排
利用提示语等宣传形式创造有利于体育活动行为的情境线索,包括张贴海报、标语、口
号以及健身设施的安放等。以计划的形式对参加活动者进行约束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积极反馈
6 / 7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4588186a2475659.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