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期刊的关键——选择合适的影响因子

评价期刊的关键——选择合适的影响因子


2024年4月26日发(作者:)

第28卷增刊 2009年

6月 

情报杂志 

V()i.28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June 2009 

评价期刊的关键——选择合适的影响因子* 

李 莘 于 光 邹晓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

摘要

哈尔滨150001)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影响因子,并选择了几个学科进行实例分析,分别计算它们的两年影响因子、五年影响 

因子、七年影响因子、中值影响因子、学科影响因子、范围调节影响因子、欧洲因子。得出如下结论:应遵循同类相比 

的原则,考虑文献老化、引用峰值、期刊中被引用文献的篇数对影响因子的贡献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影响因子进行期 

刊评价。 

关键词・累积影响因子 中值影响因子 学科影响因子 范围调节影响因子 

中图分类号G350 文献识标码A 文章编号1002—1965(2009)0157—05 

2004年Sombatsomlmp、Markpin和 

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的影响因子(IF)是表征期刊论 

1.3中值影响因子

文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期刊中所载文献的被引 

用次数与期刊载文数量的某种比值。影响因子大小与期刊 

所属学科、论文涉及的研究内容、期刊历史长短、研究热点、 

出版延时等因素有关…1。 

由于两年影响因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 ̄3J,人们提出 

Premkamolnetr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期刊影响因子的方法—— 

cited half—life’mlpact factor”(简称CHAL impact factor)。 

之后,Rondd Rousseau写了一篇文章,肯定了这种提法,并重 

新命名为“M ̄ian Impact Factor”。他肯定了中值影响因子 

的合理性,同时也指出中值影响因子并不能替代我们使用的 

两年影响因子,而是对两年影响因子的补充。 

1.4欧洲因子欧洲科学界认识到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 

所提出的影响因子存在着很多不足,即使是美国人自己在科 

了一些新的影响因子,如累积影响因子、五年影响因子,中值 

影响因子、欧洲因子、范围调节影响因子、学科影响因子、他 

引影响因子、相对影响因子、“正确”影响因子、学科调节影响 

因子、被引高峰期影响因子、ACIF影响因子等等。在这些影 

响因子的使用中,学者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如文献[4]发现, 

研评估时都并不真正使用影响因子。于是2002年,VICER 

建立了新的生物医学数据库——欧洲因子数据库,并提出了 

三年即时影响因子比二年的大。文献[5]的作者研究发现有 

些学科在短期内影响较大,如法律、农业科学和多学科领域; 

种新的期刊质量因子——欧洲期刊质量因子(European 

EF)。为使得结果合理,在计算欧洲因子过程中主要 

JounmlQuality Factor,EJQF),简称欧洲因子(Eu旷Fac. 

t M

其它学科如经济与商业,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专业长期影响较 

大。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即时影响因子及长期影响因子 

考虑的是期刊的引用因素。数据库的评估委员会由来自全 

世界的知名研究人员组成。其计算公式如下: 

都很高。因此,在评价期刊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影响因子是一 

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JCR数据库,对几种常用的影响因子 

进行实证分析,希望对期刊科学评价能有所裨益。 

EF EF—C0efficent*丽 A+B  

们规定EF—Coefficient的值为lO。即Euro—Fact 

文量(B)的平方根”的积的商数。 

( ) ’ 

等于 

其中,EF=Euro—Factof1M,A为引文量,B为载文量,我 

1几种常用影响因子的概念 

1.1累积影响因子1998年2月2日的《科学家》杂志 

某一期刊的引文量(A)与EF系数乘以“引文量(A)加上载 

发表加菲尔德题为“Long—term vS.short—tern1 journal im— 

pact:does it matter?”的文章,提出以7年和15年的引用数 

来计算,称之为累积型影响因子(Cumulative IF),用以代替 

以两年引用数计算的影响因子。 

I.5范围调节影响因子 由于某些专业限制,有的期刊 

不能被广泛引用,而有的期刊比如综合性期刊和交叉学科期 

刊的性质决定他们会被大规模利用。鉴于此,《内科学纪事》 

的主编胡思(Huth)博士提出范围调节影响因子(Scope Ad 

j ̄sted Impact Factors,SAW)。 

1.2五年影晌因子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 

CAJCA2R)首次在2005年版中提出5年影响因子,是对综合 

性多学科文献计量指标的创新探索,也是对传统两年影响因 

子的补充参考。 

收稿日期:2009—01一O6 

基金项目:该项研究受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它的计算方法如下: 

SAW: *l000 (2) 

作者简介:李莘,女,1977年生,硕士。研究方向为文献计量学。 

158- 情报杂志 第28卷 

运用此方法计算得出的影响因子值表明:引用的期刊数 

4号刊的范围调节影响因子最高,其学科影响因子11.450, 

越多,范围调节影响因子就下降,即被多学科广泛引用的期 

说明该刊是计算机软件工程学科的核心期刊并且多被本学 

刊排序后退,而以某一特定专业为中心,被少数期刊引用的 

科引用属于细化专用类的期刊。16号刊的范围调节影响因 

期刊排序则上升,所以范围调节影响因子能使某些细化专用 子排名第二,其学科影响因子仅为1.914,说明该刊专用性 

的期刊排序大幅度上升。 

过强从而不能被广泛引用。20号刊的学科影响因子最低, 

1.6学科影响因子学科影响因子是利用迭代法逐次确 仅为1.574,其范围调节影响因子也仅排在19位,说明该刊 

定一个学科核心期刊的量度。最早是1978年由Hirst提出 在本学科的核心程度不高但较多地被其他学科引用,该刊属 

的,一定时间内的学科影响因子可以表述为如下比例: 

于交叉学科期刊。b.五年影响因子与七年影响因子数值比 

置 

学科影响因子= 

较接近,曲线几乎重合。c.16种期刊的两年影响因子低于 

5 4 3 2 l O 

(3) 

五年影响因子,】3种期刊的两年影响因子低于七年影响因 

子。d.除4号刊外,欧洲因子均高于两年影响因子,所有期 

2实证分析 

刊的欧洲因子均高于五年影响因子、七年影响因子及中值影 

响因子。 

2.1计算机软件工程学科的七 

种影响因子比较分析根据上述几 

+两年IF 

.-.

种影响因子的概念,我们选择计算 

an五年IF 

机软件工程学科的2O种期刊,利用 

JCR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 

统计分析,表1是20种期刊的几种 

影响因子值,图1将20种期刊的各 

种影响因子(除学科影响因子外)绘 

制成图。 

由表l及图1可以看出:a.学 

科影响因子变化比较显著,其中7 

号刊的学科影响因子最高,达到 

19.667,其范围调节影响因子仅为 

1 2 3 4 5 6 7 8 9 l0 11 l2 l3 l4 l5 l6 17 I8 19 20 

1.412,说明该刊是计算机软件工程 

期刊 

学科的核心期刊且被多学科引用。 

图1计算机软件工程学科2O种期刊的七种影响因子 

表1计算机软件工程学科2O种期刊的各种影响因子 

增刊 李莘,等:评价期刊的关键一一选择合适的影响因子 ・159・ 

注:表1中的期-fl】依次为(t)ACM TRANSACFT0Ns oN 

GRAPH1( S,(2)IEEE TRANSACr10NS oN VISUAI IZAT10N 

AND C0MPUTER GRAPHf( ,(3)IEEE INTERNET C0Ⅳ【PUT— 

工程领域三个学科作为样本,计算2005年各学科中不同期 

刊的两年影响因子、五年影响因子和中值影响因子,之后将 

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a.首先在自动化控制领域,选择l5种期刊,计算其 

2005年的两年影响因子、五年影响因子和中值影响因子的 

ING,(4)J0URNAL OF MATHE fATICAL IMA( ING AND Vi— 

S10N,(5)n 气GEANDVISIONo ⅥPUTING,(6)IBM SYb ̄/'EMS 

JC NA乙(7)1El SI]F E,(8)C。MP1HER,(9)I髓|E 

RIn 1S, MUI.TIMEDIA,(1O)RAND0M s,rRU 1 ES&AI 

数据如表2所示。由表2可见,自动化控制领域l5种期刊 

的五年影响因子均高于两年影响因子,说明该学科的科技论 

文具有较长的被引半衰期,研究内容更新比较慢。 

b.在计算机领域,选择l1种期刊进行统计(见表3).三 

种影响因子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相差分别为1.23、1.t54. 

0.967。该学科除7号、8号期刊外,其它期刊的五年影响圈 

子均高于两年影响因子。 

c.表4显示了工程领域中选择l5种期刊进行统计计算 

结果。该学科的五年影响因子均高于两年影响因子,1号刊 

的三种影响因子均为同学科的最高值,说明该刊的研究内容 

是该专业领域内学者们比较关注的。 

(1 1)OPTIMIZAT10NⅣ匝_I-}I()DS&SI二)FrwARE,(12)JoURNAL 

0F Syg丌 MS AND S【)FTWARE,(13)INTERNATIONAI JOUR 

NAL 0F S0FrWARE ENGINEERING AND KNoWLEDGE EN(一;I— 

NEERING'(14)M n匹MATICS AND∞MI)U rERS IN SIMU. 

Lf TIoN,(1 5)INFDRMAT10N AND 9。] 

( Y。(16)C0 

ARE TECHNoI O. 

肛R S1、ANDARDs&I rrERFACES,(17)MI_Jl 

TIMEDIA To0LS AND APPLICATIONS,(18)ADVANCES lN EN. 

GINEERING 9aFvrWARE,(19)ACM SIGPLAN N0TI(1ES,(20)IE— 

ICE TRANSpLCT10NS oN INFDRMAT10N AND SYSTEMS。 

2.2三个学科的两年影响因子、五年影响因子与中值影 

响因子比较分析我们选取自动化控制领域、计算机领域、 

表2 自动控制领域15种期刊的三种影响因子 

序号 期刊名称 两年IF 

五年IF 

MIF 

IF值排序 

IF值

1 DISTRIBUTEDAND PARALLELDATABASES 1.632 1 1.511 

排序 

IF值

3 1 298 

{{}序 

2 

2 FORMALMETHODSIN SYSTEMDESIGN 1.333 2 1.486 4 1.284 3 

3 IBM SYSTEMS JOURNAL 1.255 3 1 549 2 

1.780 1 

1.539 

1.2}5 

1 

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 PEJ 

d 

RⅣ cE(、0MPL厂rING APPLIcA一 1

1O9 4 

’TIONS 

5 JOURNAL OF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O.9oo 5 O 938 8 0,754 9 

160. 情报杂志 第28卷 

2o05年三种影响因子数据 

序号 期刊名称 两年IF 

IF值排序

五年IF 

IF值排序

M礤 

IF值排序 

3结论 

在线出版,一些学科(如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研究前峰明 

显前移,“前峰观点”的可靠性可能只适应于某些学科,甚至 

影响,如文献[5]所述,法律、农业科学和交叉学科短期影响 

综合上述学科不同影响因子的计算结果,结合其他学者 

只适应于某个特定的时段L7 ;第二,学科产生的短期及长期 

们的研究成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a.影响因子不能跨学科比较[6J。不同学科在科研规模、 

大于长期影响,经济与商业、数学及计算机科学的长期影响 

研究方式、合作程度、引文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其引文 

大于短期影响,对短期影响大于长期影响的学科我们评价时 

频次的差异。同时,由于各学科发展速度和成熟程度不同, 

其期刊的影响因子差别很大。一个活跃学科(如临床医学) 

仍可选用两年影响因子,而对于长期影响大于短期影响的学 

科我们则需要根据该文献的研究结果结合长期影响与短期 

中期刊影响因子的最小值可能超过不活跃学科(如数学)期 

影响的比值选取不同年限的累积影响因子进行比较;第三, 

刊中的最大值,不同学科影响因子相同的期刊,其学术影响 

“引用最大值”滞后,出版时滞较长的刊物、其文献老化超过2 

力是不一致的。在使用影响因子评价期刊学术质量时,对不 

年,在统计数据时该文献的引用不能体现。文献[8]通过对 

同学科的期刊应该遵循同类相比的原则,在学科内比较,不 

200种化学类期刊的总平均影响因子的分析发现,以2年期 

跨学科比较。 

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是以“引用达到最大值”为前提定义的, 

的论文和引证来计算影响因子难以较客观地反映引证规律, 

超过20%),但五年影响因子却显示出一条较平滑的曲线。 

b.根据“引用达到最大值”及文献老化因素选择不同的 

造成同种期刊在不同年份的影响因子波动较大(波动范围常 

但是许多学科的“研究前峰”或者“引用最大值”不一定发生 

因此,在选择影响因子评价时应该根据学科的“研究前峰”、 

在论文发表后的两年:第一,“研究前峰”前移,由于知识更新 引用达到最大值的年限亦即分析学科的短期影响与长期影 

与利用频率大幅度加快,月刊数量不断增加,网络电子期刊 响、期刊的出版时滞选用相应的影响因子,比如本文中对自 

增刊 李莘,等:评价期刊的关键——选择合适的影响因子 ・161- 

动控制、工程学科及计算机学科进行评价时应选择五年影响 

因子。 

‘ 

综上所述,对科技期刊进行评价时,应建立合理的评价 

体系,综合考虑学科的长期短期影响、文献老化、引用峰值、 

期刊被引用的文章篇数等因素选择不同的影响因子在同一 C.学科内比较应将学科影响因子及范围调节因子结合 

考虑。学科影响因子高而范围调节影响因子低的期刊,说明 

学科内进行比较。 

该刊是该学科的核心期刊并且被多学科引用;学科影响因子 

及范围影响因子均较高,说明该刊是学科中的核心期刊并且 

多被本学科引用属于细化专用类的期刊;范围调节影响因子 

高而学科影响因子低的期刊属于学科中的某一特定专业方 

向,仅被学科内少数期刊引用。学科影响因子及范围调节影 

响因子均低,说明该刊在本学科的核心程度不高且较多地被 

其他学科引用,属于交叉学科的期刊。 

d.评价期刊质量还应关注期刊被引用文献的篇数。通 

3 

参考文献 

1夏旭。张春晖.高校图书馆工作近期载文、引文分析及影响因子 

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1,21(84):l4—28 

2 A W Jones.Impact Factors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Toxicology Jour. 

nMs:What do the Numbers Really Mean[J].Forensic Science Inter 

national,20o3,133:1—8 

RAY^ 0 D∞IEMAN.Impact Factor:Use and Abuse in 

Biomedical Research[J].THE ANATOMICAL刭E(凇

ANAT.),1999,257:54—57 

(NEW 

过上述影响因子的使用我们能够清晰地计算一个期刊不同 

种类影响因子的数值,对于同一学科某种影响因子相同的期 

4 Ronald Rousseau,Bihui Jin,Ninghui Yang,et a1.Observations Con 

cemingthe two—and Three—year Synchronous Impact Factor, 

刊我们怎样评价它们的水平?文献[9]提出了一个解决方 

案,它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影响因子ACIF,它是期刊中被引用 

based Oil te h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J].Journal of Docu. 

mentation,2001,57(3):349—357 

5 ClaudiaContreras.eta1.TheCurrentImpactFactor andte Long— h

文章的篇数与期刊发文量的比值,ACIF值越高,该期刊中被 

引用的文章数越多。ACIF与IF在两者数值均较低时,呈线 

性相关;在两者数值较高时,呈非线性相关。研究表明,聚合 

物科学的ACIF值在材料学科中最大,在材料学科中的篇引 

1.0,它就需要比冶金工程及聚合物科学两个子学科有更多 

的文章被引用。我们选择2007年版的JCR中数学学科 

(MATHEMATIcs)的两种期刊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 

tions和Nonlinear analysis—theory mett ̄s&applications,它 

term Impact f Scioentific Journals by Diseipline:A Logistic Diffsiuon 

Model Estimation[J].Scinteometrics,20o6,69(3):689—695 

J].现 

用率高于冶金工程及陶瓷学科;如果陶瓷学科的IF提高到 

6吴治蓉.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浅议[

代情报,2003(1):125—126 

7袁毅.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认识与应用偏差分析[J].图书馆 

论坛,2003,23(6):154—156 

8任胜利,Ronald Rousseau,祖广安.SCI的引文统计指标及其与研 

究评价的关系[J].编辑学报,2003,15(1):70—72 

9 TMARKPIN.B ,K RUKSINSUT,et a1.Article 

们的影响因子都为1.097,前者在2005--2006年共发表485 

篇文章,其中有376篇文章发生引用;后者发表670篇文章, 

其中465篇文章发生引用。计算两者ACIF值,前者为0. 

775,后者为0.694,说明后者的篇引用率低于前者。 

(上接第177页) 

—countimpactfactor ofMaterilsSciancee Journalsin:5(3IDatabase 

[J].Seientometries,2008,75(2):251—261 

(责编:刘武英) 

务的界限,延伸了图书馆服务时空,与数字图书馆紧密结合, 

更加凸现数字信息时代信息的及时、有效性,是图书馆与读 

者互动的一种新途径,是图书馆扩大外延服务的新尝试[5I。 

实践证明,开展手机图书馆服务,能提高图书资源利用 

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手机图书馆是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新 

方向。 

参考文献 

司共同打造,面向高校图书馆的“手机图书馆”系统,在成都 

理工大学图书馆全面启用。 

成都理工大学手机图书馆是由成都理工大学提供全馆 

的信息资料,由中国移动通过在图书馆内部部署移动代理服 

务器,重庆亚德科技提供解决方案与原系统对接,把高校图 

书馆应用延伸到移动终端,推出的一款通过无线网络将图书 

馆信息与手机互动的系统平台。 

成都理工大学手机图书馆以为读者服务和提高图书馆 

效率为目标,全面集成了图书馆的会员管理、图书管理工作。 

会员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新会员申请、会员退出、信息查询、会 

员过户、办理挂失等。图书管理系统包括图书馆概况、图书 

排行榜、图书到期通知、图书续借、图书查询、新书通知、图书 

预约、取消预约等。作为数字图书馆的延伸,手机图书馆在 

提高图书馆数字化的同时,对数字图书馆进行了功能和结干勾 

1茆意宏,吴政,黄水清.手机图书馆的兴起与发展[J].大学图书 

馆学报。2008(1):3—6 

2方明,程松全.手机图书馆初探[EB].[2009—01—163.http:// 

Ⅵn哪.2008red.com/member-pic-56/files/ ̄jpw/html/article-6137— 

1.shtm1. 

3郑晓红.多媒体技术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变革[J].经济管理论 

坛.2005(7):67—68 

4茆意宏.基于手机移动通信网络的图书馆服务研究评述[J].图书 

馆理论与实践,20o8(2):22—24 

5王化.成都移动打造高校手机图书馆[N].华西都市报,2008— 

07—11(31) (责编:王平军) 

上的创新、优化。以为读者提高优质服务为出发点,提供完 

全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使数字图书馆的可用性、便捷性得 

到了极大提高。它突破了图书馆依靠传统的模式为读者服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4095862a2380334.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