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5日发(作者:)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第18卷第3期
JOURNALOFZHEJIANGVOCATIONALACADEMYOFART
文章编号:1672⁃2795(2020)03⁃0058⁃06
蔡楚生电影创作中的中国古典美学探索
———以《渔光曲》为例
钱 爽
摘要:蔡楚生作为“第二代导演”的杰出代表人物,由他编导的影片大都深刻揭示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
盾,艺术特色鲜明,在中国电影史,乃至在世界电影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中国古典美学探索的角
度可见蔡楚生别具一格、具有独立个性的艺术实践对艺术领域的影响。《渔光曲》是蔡楚生导演创作生涯
中举足轻重的一部作品,影片运用家庭作为创作入口,凝练表达中集中体现出儒家美学的传统艺术思维,
将普通的家庭伦理批判融入更加深刻的社会现实批判,辗转中不乏温情,诘问中不乏理解;将情节伦理巧
妙地融入民族文化的个性表达,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蔡楚生;古典美学;辩证之美;里仁为美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对于蔡楚生的艺术创作的研究多集中在
其对于现实主义的表达与探索方面。在何春耕《写
实性和戏剧性的审美融合与超越》中,着重论述了
蔡楚生的社会情节剧电影中表现出来的写实性、情
节性和对于电影创作领域带来的影响。在同时代知
名导演对比中,易文翔《电影宗师与电影诗人:蔡
楚生与费穆》一文以第二代导演艺术创作的时代为
切入点,来研究对比蔡楚生和费穆艺术创作中的共
性与个性。此外,张莹的《从〈一江春水向东流〉
到〈南海潮〉:蔡楚生电影美学嬗变研究》,以及
张松滨的《论蔡楚生艺术思维的“中和之美”》,
也试图从解构与重构的层面,探寻蔡楚生作品中艺
术语言与艺术精神的内在流变。本文试以蔡楚生编
导的《渔光曲》这一文本为载体,结合当下的时
代语境来分析其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中国古典美
学探索。
一、早期影像及其中国古典美学意识
中国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拥有着两大鲜明特
征,其一是具有深刻的政治烙印,其二则是富有浓
重的商业气息。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中国电影创
作,大都带有较强烈的商业投机性,在好莱坞商业
电影的强烈影响之下,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题材多
以武侠神怪片为主。但是随着社会时局的动荡,市
民大都厌恶了商业片脱离实际的哗众取宠之势,同
时,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创作者也开始觉
醒,并试图寻找新的艺术创作道路,蔡楚生导演就
是为数不多的觉醒者之一。
蔡楚生,1906年出生于上海,中国著名导演、
编剧、制作人。1932年,蔡楚生独立执导了个人
的首部电影《南国之春》。1934年,蔡楚生自编自
导了剧情电影《渔光曲》,该片于1935年送往苏联
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国际电影节,并一举获得了
收稿日期:2020
-
05
-
08
作者简介:钱爽(1995— ),女,山东菏泽人,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电影学研究。
041000)
(临汾
·58·
❘钱 爽:蔡楚生电影创作中的中国古典美学探索❘
VOL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4012581a2363446.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