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4日发(作者:)
体育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
一
基于CSSCI(2003—2007)
谢靖邓三鸿 牛洪林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3—2007年间CSSCI中体育学期刊引文数据的统计,遴选了7种在体育学研究内产生较
大影响的核心期刊。借助引文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其引用网络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引用概况、引用网
络、学科引用、外文期刊引用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体育学;引文分析;CSSCI;引用网络;期刊评价
中图分类号:G25;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11)04—O235—_06
作者简介:牛洪林(1960一),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足球理论与方法。江苏徐
州221116谢靖(1981一),男,江苏徐州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09级情报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技术的情
南京210093 报分析与评价。江苏
引言
鉴了以上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期刊引用网络的进
一
自加菲尔德创建了引文索引以来,引文分析
法为科学评价学术成果以及学术期刊质量提供了
新的评估方式。一直以来,期刊的引用和被引是
文献计量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通过建立期刊
间引用和被引用关系链接,可以构成期刊间的引
步分析,揭示期刊问、学科间潜在关系。这种分
析有助于揭示期刊问的相互影响,并通过与学科
关联,反映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学术变化情
况。
本文根据20o3—2007年间CSSCI中体育学
用网络,因此研究期刊引用网络、研究各期刊在引
用网络中的地位、通过引用网络发现学科之间的
期刊中论文引用情况,对入选CSSCI体育学来源
刊的7种体育学期刊(《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
关系等,已成为学界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
分析2003—2007年间CSSCI中体育学期刊引文
数据,构建了体育学期刊的引用网络,借助这个网
络对体育学期刊学术影响进行评估,同时考察了
体育学期刊与其他学科期刊的相互影响情况。
当前对于期刊的引文分析主要通过学术规范
量化指标、被引次数、即年指数、影响因子、被引广
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以及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进行了引用网络分析,从引
用与被引的角度,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这些
期刊在我国体育学研究中的影响。需要说明的
是,这里进行探讨的7种体育学期刊为2003—
2007年间CSSCI体育学来源刊的最小集,《中国体
度、半衰期等指标完成,随着社会网络分析法被引
入情报学研究,目前已有学者通过社会网络分析
法对引文分析进行了定量探讨:如徐媛媛、朱庆华
育科技》、《体育学刊》虽然在2006—2007年人选
CSSCI体育学来源刊,但为了考虑样本一致性,并
未对其进行引用网络分析,特此说明。此外,由于
以参考咨询领域内32位高被引作者为研究对象,
通过引文网络密度探讨了学者间互引频次,并分
析出研究中关系紧密的小团体;刘蓓、袁毅等人对
作者使用引用期刊标注差异,以及CSSCI为分年
度组成的引文索引,因此笔者在进行数据分析前
对数据进行了规范统一。
一
中国情报学研究者合作发文网络、共词网络、引文
网络、小团队不同时期合作网络等几个方面进行
了分析与评价。以上研究都以引文数据为基础,
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工具进行了定量分析。本文借
、
体育学期刊引用概况
表1为2003—2007年间体育学CSSCI来源期
刊引文统计情况,统计所筛选的7种体育学来源
期刊引用文章所涉及期刊次数及种数;表2为
236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2003—2007年间体育学CSSCI来源期刊被引统计
情况,统计数据来源为所有CSSCI来源刊引用这7
种体育学来源刊情况。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统
计数据来源均为中文期刊,图书、网页、会议、学位
论文等引用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关于人选7
种体育学CSSCI期刊引用外文期刊统计将在后面
专门讨论,特此说明。
表1 2003—2007年体育学CSSCI来源期刊引文统计表
序号 刊名 2003 20O4 2005 2006 2o07 平均
次数 种数 次数 种数 次数 种数 次数 种数 次数 种数 次数 种数
1
2
3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科学
7l9 l10 1543 208 1872 287 I897 257 1898 296 1585.8 231.6
528 90
438 80
600 114 1205 176 966 189 871 231 834 160
875 115 773 177 909 165 922 196 783.4 146.6
4
5
6
7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与科学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95
295
370
402
53
62
77
387
391
75
95
555 120 557 106 593 115 477.4 93.8
528 l14 497 l14 471 127 436.4 102.4
402
307
87 495 114 520 140 427.4 97
85 419 114 416 115 367.4 95
350 67
87 293 74
表2 2003—2007年体育学CSSCl来源期刊被弓l统计表
序号
1
刊名
体育科学
2oO3
512 21
20o4 20O5
18
2oo6 2007 自引
%
788 2l_64%
741 44.99%
次数 种数 次数 种数 次数 种数 次数 种数 次数 种数 次数
683 24 698 867 3O 882 32
2
3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8
168
1l 371 17
13
497
328
18 695 27 727 34 loo6 40.27%
13 220 16 487 20 444 26
4
5
6
体育与科学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80 15 271
157 10 156
158 14 20l
l3 265
8 220
1O 235
20 303 22
10 334 16
l3 299 16
346 27 309 22.64%
377 22 367 29.50%
266 21 247 21.31%
7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87 l2 l31 l2 194 9 249 13 284 14 182 19.26%
分析表1,在2003—2007年间,7种CSSCI体
育学期刊共引文24559次,各刊引文次数基本逐
列第四至七位,这主要是由于此四种期刊均为双
月刊,受其载文量所限,但考虑其在引用网络中的
地位与作用,其引用其他期刊覆盖面低于前三种
期刊。
年上升,虽然引文数的多少不能直接反映一种期
刊的学术深度,但是通过引文数量的多少,可以反
映出该期刊对其他期刊借鉴的情况,也可以反映
其对于学术规范的重视。观察体育学引文数据,
某些期刊引文数在单一年度递增较大,这主要是
由于这些期刊在当年由双月刊改为单月刊(如《北
分析表2,在2003—2007年间,7种体育学期
刊被引次数共计12500次,其中自引3640次,占所
有被引29.12%,与其他学科相比自引比例相较略
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体育学学科特色所
致,体育学期刊较少引用其他学科期刊,被其他学
科期刊引用就更少了,因而学者在参考他人学术
成果时主要从本学科人手,这7种期刊在本学科
研究中又处于领先地位,值得关注。从各年度情
况来看,7种体育学期刊被引数及被引期刊种数基
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004年度、《武汉体育学
院学报》2004—2005年度、《体育科学》2003—
2004年度)或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天津体育学院
学报>>2oo4—2005年度)。从7种体育学期刊引文
种数来看,2003—2007年间引用期刊种数也基本
逐年递增,这反映了其期刊网络的覆盖面也在不
本呈上升趋势,这反映体育学学者对这些期刊的
关注度,进而反映出这些期刊对其他期刊作者的
学术影响力。从各刊被引情况来看,去除自引后,
断扩大。其中,《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在引用其他
期刊次数及种数上都位居首位,这说明其在引用
上是重要节点,在体育学研究中覆盖面较广,值得
体育学学者关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科
学》引用其他期刊次数及种数上差异不大,位居
二、三位,在引用上覆盖面上仅次于《北京体育大
学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
《体育科学》被引远超其他6种期刊,这反映了其
在体育学领域的影响力;《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虽然在引文上居于《体育科
学》之前,但由于自引率较高,因而在被引网络中
位于《体育科学》之后;《体育与科学》、《上海体育
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
学报》、《体育与科学》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分
学术期刊影响力分析 237
院学报》在被引上略低于其他3种体育学期刊,这
与其出版情况有关(载文量少于前3种期刊),但
与引用数据相比,这4种期刊与《北京体育大学学
比,体育学期刊整体上具有较高的互引数,人选期
刊间均存在较为紧密的引用关系。分析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期刊本身研究领域特色所致,体育学
期刊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相比,具有自身学
科特色,其研究领域主要为体育教育、竞技体育、
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之间差距不大,这反映
了学者对其在体育学被引网络中的重视度。
对表1、表2的整体关联分析,在2003—2007
年问7种体育学期刊引文及被引数据均基本呈上
升趋势,这反映了5年间体育学期刊在学术规范
及论文质量上取得的进步,进而反映出这7种期
刊在体育学期刊网络中的核心作用。其中,《北京
体育大学学报》引文数远高于其他6种期刊,这反
体育与社会等方面’而这些期刊均为综合性体育
期刊。因此在以上研究方面均非常重视,在引用
网络中则呈现相互渗透、均衡发展的特色。
映该期刊在引用网络中是重要节点;《体育科学》
虽然在引文数仅位于第三,但其被引数据位居首
位,在本学科被引网络中居于重要地位。期刊的
引用量与期刊载文量间也存在一定关联,载文越
多,其引文量也相应增加,期刊覆盖面也相应较
广;但是,载文量越多,并不意味着该期刊在本学
图1体育学期刊引用网络
从7种体育学期刊相互引用上来看,《北京体
育大学学报》在引用其他期刊上位居首位,引用数
远超其他6种期刊,排除自引后引用数为2277
科研究中一定处于核心地位,需要结合其相互引
用情况来确定在本学科研究中的影响力。
二、体育学期刊引用网络
次,这个数据反映了其在总量上对其他期刊学术
思想的参考和借鉴,在引用其他期刊网络中处于
重要地位。但结合7种期刊学术规范及学术影响
表3为2003—2007年间7种体育学期刊相互
引用数据统计矩阵,笔者使用UCINET对表3进行
可视化分析,如图1所示,通过相互引用关系呈现
期刊间学术交流情况。表3的行数据为该期刊引
用其他期刊次数,列数据为该期刊被引次数,左对
角线为数据为期刊自引数。
表3 2003—2007年体育学CSSCI来源期干U引用网络
序号
l
刊名 1 2 3 4 5 6 7
力数据,笔者发现其篇均引用少于《体育科学》与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因而其总引用数较高主要
是由于发文数量高于其他期刊所致。《体育科学》
虽然整体引用数据略低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但在篇均引文上远高于其
他6种期刊,反映了其刊载论文较为注重吸取他
人研究,学术成果规范度较高,在引用网络中影响
北京体育 1007 28I 907 234 283 324 248
大学学报
较大、覆盖面较广。《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
与科学》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在整体引用次数
2 武汉体育 265 741 462 89 126 140 l15
学院学报
休育科学 247 107 788 119 129 146 131
天津体育 164 80 26l 182 72 1O1 99
学院学报
成都体育
学院学报
193 96 22O 65 247 90 93
上虽略有差异,但其篇均引用差距不大,相互借鉴
也较为均衡。
3
4
5
从7种体育学期刊相互被引数据来看,《体育
科学》排除自引后被引数为2303,居首位,且远超
其他6种期刊被引数,反映了其在引用网络中处
于核心地位。仔细观察各刊引用《体育科学》情
6 体育与科学 146 89 237 54 83 309 54
况,《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7 上海体育
学院学报
54 42 216 47 47 51 367
引用数高于其他4种期刊,但考虑出版情况(《天
津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
分析表3,可以发现体育学期刊问存在较为紧
密的学术交流关系,通过计算可以得到7种体育
学期刊引用网络密度为166.83,且期刊间引用均
为强联接、互引数较大,这反映了体育学期刊间相
互学术影响力较强。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相
与科学》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均为双月刊),因
而《体育科学》对其他6种期刊影响也较为均衡。
结合以上引用及被引分析,7种体育学期刊
中,《体育科学》在引用网络中处于较为核心地位,
238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其论文学术规范及学术影响力都位居首位。《北
京体育大学学报》虽然整体引用及被引数较高,但
考虑其发文情况,与其他5种期刊相比,其学术规
范及学术影响力差距不大。从整体上来说,在引
1
2
3
表5 体育学来源期干q被其他学科期刊引用情况
序号 学科名称
教育学
经济学
心理学
2oo3 2o()4 2oo5 2oo6 2007 合计 平均
5
9
4
6
4
13
12
13
8
9
15
14
22 54 l0.8
12 53 lO.6
9 48 9.6
用网络中7种体育学期刊相互联系较为均衡,存
在较为紧密的学术交流,《体育科学》在网络中对
4
5
民族学
政治学
6
2
4
4
4
6
8
1
1
6
4
7
3
24 4.8
23 4.6
其他6种期刊影响略高,结合h指数分析,其结果
6 新闻学与传播学 3 10 22 4.4
与引用网络分析差异不大。
三、体育学期刊与其他学科期刊引用网络
根据2003—2007年间CSSC1人选核心刊情
况,笔者对体育学与其他学科引用与被引情况进
行了统计,通过引用及被引数据反映体育学期刊
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影响。在探讨这7种体育
学期刊与其他学科引用情况时,由于各学科引用
网络分析期刊选择不同,因此体育学引用与被引
数据与其他学科被引与引用数据略有差异,特此
说明。表4为2003—2007年间7种体育学期刊引
用其他学科统计,表5为这7种体育学期刊被其
他学科期刊引用统计。
表4 体育学来源期刊引用其他学科期刊情况
序号 学科名称 20o3 2OO4 2oo5 2OO6 2oo7 合计 平均
1 教育学 8l l17 l29 115 123 565 l13
2 心理学 55 69 153 130 125 532 lo6.4
3 经济学 34 39 41 51 55 220 44
4 管理学 1l 25 33 33 48 150 30
5 法学 7 5 18 37 30 97 19.4
6 哲学 6 l7 20 16 28 87 17.4
7 政治学 7 9 l6 20 22 74 14.8
8 图书馆、情报
与文献学
12 16 12 18 16 74 14
.
8
9 新闻学与
传播学
l3 9 l2 21 14 69 13
.
8
10 社会学 6 4 12 12 27 61 12.2
11 人文、经济 O 6 11 1O 18 45 9
地理
12 民族学 1 5 9 3 9 27 5.4
13 马克思主义 1 4 4 4 6 19 3.8
14 考古学 1 3 3 2 O 9 1.8
15 历曼学 0 2 3 2 O 7 1.4
16 艺术学 O O O 4 3 7 1.4
17 语言学 O 1 1 2 l 5 1
18 外国文学 O O l 0 1 2 O.4
l9 宗教学 O 1 l O O 2 0.4
20 中国文学 0 O l 0 O l O.2
7 图书馆、情报
与文献学
5 2 3 6 6 22 4
.
4
8 管理学 3 O O 5 10 18 3.6
9 人文、经济地理 2 O 2 0 10 14 2.8
10 法学 3 1 2 2 3 1l 2.2
11 哲学 O 1 O 4 3 8 1.6
12 语言学 l 0 0 l O 2 O.4
l3 中国文学 O 0 l O 0 1 O.2
l4 历史学 l O O 0 O 1 O.2
l5 马克思主义 0 O 1 O 0 1 O.2
结合以上7种体育学来源刊与其他人文社会
科学学科来源刊引用及被引分析来看,2003—
2007年间体育学与其他学科引用虽然逐年递增,
但整体上来讲体育学研究仍以本学科为主,具有
很高的专业度,与其他学科关联较少,对其他人文
社会科学学科影响也较小。随着体育教育、社会
体育、竞技体育以及相关体育产业发展,体育学研
究也应逐步扩大对其他学科的影响。以下从体育
学引用其他学科、其他学科引用体育学这两个角
度进行具体分析。
分析表4,2003—2007年间7种体育学来源刊
引用其他学科来源刊共计2053次,占7种体育学
期刊引用15.33%,这个数据表明体育学研究主要
以本学科成果为参考资料,其他学科研究对体育
学影响力较小。从年度引用情况来看,5年间体育
学研究越来越多的参考其他学科,这反映了体育
学研究也在不断吸收、借鉴其他学科知识。
分析体育学引用其他学科情况,在人文社会
科学中,较之其他学科,教育学、心理学对体育学
影响力较大,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哲学、政治学、
社会学等学科对体育学研究有一定影响,考古学、
历史学、艺术学、语言学等学科对体育学影响较
小。分析其主要原因,结合CSSCI中体育学关键
词对体育学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分析来看:体育教
学类关键词占了较大份额,这反映出体育教学是
当前体育学研究中的热点,较多借鉴、吸收教育学
理论与方法;竞技体育研究是体育学学者关心的
另一热点领域,心理训练作为竞技体育中的难点,
在研究过程中较多借鉴了心理学研究成果;社会
学术期刊影响力分析 239
体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受到学者较多关注,因
而其所涉及的经济、管理、政治、社会等研究也就
较多借鉴相应学科研究成果;体育基础研究中的
运动心理学、运动管理学、社会体育学、运动法学
发展对相关体育教育产业、体育经济产业、群众健
身等领域有促进作用,因而对教育学、经济学等相
关学科产生了一定影响。运动心理学作为心理学
的一个分支,为竞技体育在发展中对心理学应用
而产生,其研究主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探索体
育运动中的心理现象,因而体育学对心理学研究
也产生一定影响。对于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如考
也相应的借鉴了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的
研究成果;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学、语言学等人文
性较强的学科,涉及体育学研究较少,因而对体育
学影响力较小,也较少被体育学所引用。
分析表5,2003—2007年间7种体育学来源刊
被其他学科来源刊共计引用302次,占7种体育
古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学科,体育学与其研究交
叉面较窄,因而影响力也就相对较小。
四、体育学期刊引用外文期刊分析
学期刊被引2.57%,这个数据表明体育学研究对
其他学科影响较少,一方面是体育学研究专业化
较强,另一方面说明体育学研究需加强与其他学
科融合。分析体育学被其他学科引用情况,随着
近些年来社会体育学及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学
序号
1
2
3
4
5
6
7
表6为7种体育学来源刊引用外文期刊篇次
及种数情况,表7为5年间被7种体育学期刊引用
最多的外文期刊统计。需要说明的是,在统计表7
时,对引用不规范进行了统一处理。
表6 2003—2007年体育学CSSCI来源期刊引用外文期刊统计表
刊名
体育科学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与科学
20o3 2OO4 2005 20o6 2007 平均
次数 种数 次数 种数 次数 种数 次数 种数 次数 种数 次数 种数
488 210 647 282 1623 608 1406 569 1343 708 1101.4 475.4
242 139 641 264 636 28l 848 454 1039 624 681.2 352.4
286 145 217 123 488 240 463 288 422 278 375.2 214.8
170 92
145
58
84
39
213 115 477 237 3l0 171 536 327 341.2 188.4
224 134 276 149 229 l50 219 179 218.6 139.2
61
l29
41
78
131
46
79
37
189 143 177 145 123.2 89.4
87 66 93 72 107.8 72.8 184 111
序号 刊名 中文译名
运动生理学杂志
出版国 次数 类别
1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美国 888 运动生理学
2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4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5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6 Sports Medicine
7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9 Journal of Physiology
10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11 Circulation
运动训练医学与科学
国际运动医学杂志
美国生理学杂志
美国 726 运动医学
德国 357 运动医学
美国 231 生理学
运动与训练心理学杂志 美国 231 运动心理学
运动医学 新西兰 220 运动医学
欧洲应用生理学杂志
国际运动心理学杂志
生理学杂志
生物化学杂志
循环
德国 195 运动生理学
意大利 182 运动心理学
英国 163 生理学
美国 16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美国 l39 医学
12 Nature
13 Sport Psychologist
14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15 Acta Physiologica(原Acta Physiologlca Seandi—
自然
运动心理学家
运动与体育研究季刊
斯堪的纳维亚生理学报
英国 118 综合类
美国 117 运动心理学
美国 l15 体育综合类
英国 108 生理学 naviea)
16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
研究通讯 美国 95 生物物理学
17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18 Diabetes
19 Science
20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体育科学杂志
糖尿病
科学
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英国 88 体育综合类
美国
美国
美国
86 医学
84 综合类
82 心理学
240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oi1年第4期
分析表6,这7种体育学期刊5年间共计引用
外文14743次,占所有期刊引文37.51%。这一数
育学核心刊7种进行引用网络分析,从引用概况、
互引网络、学科引用网络、外文期刊引用等方面进
据与CSSCI收录所有体育学来源刊、非来源刊引
用外文比例相比,其比例远远超过整体引用外文
比例,说明这7种期刊在吸收、借鉴国外体育学研
究方面位居学科前列。分析年度引文情况,7种期
行了量化分析,结论如下:(1)从整体来看,5年间
7种体育学期刊在学术规范上居于学科前列,在学
科内影响力上也处于核心地位。(2)7种期刊相
互引用情况来看,整体上来讲,其均有较为紧密的
联系,这说明体育学研究发展较为均衡。其中,
刊引用外文比例以及引用外文期刊广度上基本呈
上升趋势,说明在体育学研究方面越来越注重对
国外体育研究的采纳。从各刊引用情况来看,《体
《体育科学》处于引用网络核心,说明其在同类期
刊中的学术影响力居于首位。(3)从7种体育学
育科学》引用外文期刊总数上位居首位,并且在引
用比例上也以年均58.43%高居首位,这说明其较
为关注国际体育学研究,注重借鉴国外学者先进
研究成果。《天津体育学院学报》虽然发文量较
少,但其论文均非常注重国外研究成果,因而其引
用外文期刊比例位居第二,进而又对其他6种期
刊产生了一定影响,结合引用概况及引用网络来
看,这使得其在7种期刊相互影响中提高了自身
广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虽然在总体引用外文
数上位居第二,但其年均引用比例仅列第四,这说
明需进一步加强与国外体育学融合,从年度情况
来看,《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总体上引用外文比例
逐年递增,说明其已加强对国际体育学研究的关
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在引用外文期刊上比例逐年增加,说明其研究也
逐渐向国际体育学热点靠拢,而《成都体育学院学
报》、《体育与科学》则比例下降,需在今后研究中
多加注意。
分析表7,通过7种体育学核心刊引用外文期
刊情况,可以看出,基础学科对体育学的影响非常
明显,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
物力学等新兴学科是体育学与其他基础学科融合
的产物,传统体育学逐渐与其他基础学科结合,从
而更好的为体育研究服务,这已是国际体育研究
的趋势。与之相关的基础学科国际研究,如医学、
心理学、生理学也成为我国体育学研究关注热点。
同时,也应注意到,被7种体育学核心刊引用排名
前20的期刊中,有12种为美国出版,这说明了其
在体育学研究中的国际领先地位,值得我国体育
学学者关注。
结语
本文选取了2003—2007年间人选CSSCI体
来源刊与其他学科引用与被引分析来看,整体上
来讲,体育学期刊研究专业性较强,与其他学科学
术交流较少。但随着体育教学、竞技体育、社会体
育、体育产业等研究的发展,与之相关的教育学、
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已与体育学研究有
了一定交融。(4)从引用外文期刊情况来看,7种
体育学期刊均较重视国际体育学研究,在吸取体
育学国际前沿研究上走在学科前列,值得国内体
育学学者较多关注。
参考文献:
[1]苏新宁,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J].东
岳论丛,2008(1).
[2]顾婷婷.基于CSSCI(2004--2006)的体育学期刊学术规
范量化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2008(10).
[3 J许鑫.基于CSSCl(2004--2006)的体育学术期刊学术影
响力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O).
[4]徐媛媛,朱庆华.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引文分析中的实证
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2).
[5]刘蓓,袁毅,BOUTIN Eric.社会网络分析法在论文合作网
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学报,2008(3).
[6]朱唯唯,邓三鸿,白云.体育学学术影响力研究报告[J].
体育科学,2006(1O).
[7]参见[2儿3].
[8]许鑫,熊筱伟.体育学期刊的h指数分析——基于CSSCI
(1998—2007年度)数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6).
[9]朱唯唯,李俊,邵旭.体育学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J].体
育学刊.2007(2).
[1O]王进.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运动心理学研究考量[J].体
育科学,2o ̄o(1O).
[11]参见[6].
收稿日期:2011一O1—20责任编辑吴俊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3922665a2345357.html
评论列表(0条)